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音耗 拼音:yīn hào
音信;消息。《周书·晋荡公护传》:“既许归吾於汝,又听先致音耗。”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一折:“等闲离别,一去故乡音耗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如期往伺之,日暮,并无音耗。”词语解释:消耗 拼音:xiāo hào
(1).消散损耗。今多指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灭国上》:“非独公侯大人如此,生天地之间,根本微者,不可遭大风疾雨,立鑠消耗。” 唐 陆龟蒙 《散人歌》:“圣人事业转消耗,尚有渔者存熙熙。” 清 刘大櫆 《重修凤山台记》:“﹝民人所次﹞相地形就其舒歛,宜其逆顺……然后天不淫阳,地不闭阴,无结轖,亦无消耗。” 曹禺 《日出》第一幕:“一夜晚的烟酒和激动消耗了她不少的精神。”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他很后悔,刚才一时发怒,消耗了过多的弹药。”
(2).使消耗。如:这场激战消耗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
(3).音信;声息。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自 杨守素 回后,又经月餘,寂无消耗。” 元 赵显宏 《昼夜乐·冬》曲:“覰絶时落英无消耗,似才郎水远山遥。”《西游记》第三五回:“见那门开两扇,静悄悄的不闻消耗。”词语解释:虚耗 拼音:xū hào
(1).空竭。《韩诗外传》卷十:“今百姓之於外,短褐不蔽形,糟糠不充口,虚耗而赋歛无已,王收太半而藏之臺,是以天火之。”《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自 羌 叛十餘年閒,兵连师老,不暂寧息……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 并 凉 二州遂至虚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总章 中, 高宗 将幸 凉州 ,时 陇右 虚耗,议者以为非便。” 明 何景明 《功实篇》:“ 汉武 之才过於 文 景 ,承三世之富厚,不易纪而虚耗者,好大无厌也。”
(2).白白地消耗,浪费。 郑观应 《盛世危言·电报》:“电报,学生测量未準,停报久而虚耗多。” 邹韬奋 《经历》十三:“我自己由‘工’而‘文’,常悔恨时间的虚耗,但是在这一点上却无意中不免得到一些好处。”词语解释:凋耗 拼音:diāo hào
衰败;损耗。 唐 韩愈 《荐士》诗:“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旧唐书·杨炎传》:“迨 至德 之后,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饥癘,徵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 宋 曾巩 《再乞登对状》:“心思消缩,齿髮凋耗,常恐卒填沟壑。”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总论》:“身歷乱离,神志凋耗。”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甚者如 九洑洲 之役,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词语解释:销耗 拼音:xiāo hào
消耗;亏损。 唐 张祜 《太真香囊子》诗:“蹙金妃子小香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至 崇 观 间,监牧废而为给地牧马,有其名而无其实;既无孳生,马益销耗。”《红楼梦》第四回:“京都几处生意,渐亦销耗。”词语解释:无耗 拼音:wú hào
没有消息。 唐 李商隐 《即日》诗:“ 赤岭 久无耗, 鸿门 犹合围。”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某邑甲,久客於外,十年无耗。”词语解释:噩耗 拼音:è hào
(1).凶信。多指人死的消息。 清 赵翼 《哭蒋立崖之讣》诗:“噩耗传来梦亦惊,寝门为位泪泉倾。”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 刘和珍 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此后不到一年,我也就得到他与世长辞的噩耗。”
(2).泛指坏消息。 峻青 《海啸》第三章:“啊, 黄河 ,你的吼声……对于万恶的侵略者来说,就是失败的噩耗,毁灭的丧钟。”词语解释:恶耗 拼音:è hào
坏消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毕刚毅》:“我军初五到防,随闻恶耗。” 鲁迅 《书信集·致楼炜春》:“先前时闻谣言,多为恶耗。”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六节:“割 台 恶耗传到 台湾 后,全 台 人民义愤填膺。”词语解释:衰耗 拼音:shuāi hào
亦作“ 衰秏 ”。
(1).衰落困乏。《管子·版法解》:“夫数困难成之事,而时失不可及之功,衰耗之道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蜀 贾至 长安 ,闻之,乃厚赂婢。婢窃钩与贾。 张氏 既失钩,渐渐衰耗。” 清 薛福成 《檀香山土人日耗说》:“继乃驱入山谷险阻之境,终则衰耗不振。”
(2).衰弱亏损。《史记·孝武本纪》:“昔 东甌王 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秏。”《后汉书·王充传》:“年渐七十,志力衰耗。”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况年垂六十,鬚髮皓然,视昏听重,齿落七八,精神衰耗,岂復容有干进之心。”《红楼梦》第八三回:“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词语解释:密耗 拼音:mì hào
秘密消息。 宋 周邦彦 《风流子·大石》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词语解释:空耗 拼音:kōng hào
(1).空虚;匮乏。《宋史·孙甫传》:“宿兵以来,国用空耗。”
(2).白费。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八》:“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词语解释:费耗 拼音:fèi hào
耗费,花费。《汉书·循吏传·黄霸》:“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於民。” 唐 李濬 《慧山寺家山记》:“寺山之泉独称奇,能发诸茗颜色滋味,公僻居含饮,虽崇贵未尝輒自优奉,惟輦载 慧山 泉数千里,不问其费耗。” 清 方苞 《论禁烧酒事宜札子》:“一谓禁烧酒则造黄酒者必多,转致费耗糯黍精凿之穀。殊不知黄酒不可久搁,尤不可致远。”词语解释:息耗 拼音:xī hào
亦作“ 息秏 ”。
(1).犹消长。指事物的盛衰、盈亏、吉凶等。《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天官书》:“故候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疆田畴之正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
(2).犹损耗。《魏书·食货志》:“运漕之利,今古攸同,舟车息耗,实相殊絶。”
(3).休养生息。《三国志·魏志·蒋济传》:“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弊。”
(4).消息,信息。《魏书·王肃传》:“ 肃 还京师, 世宗 临东堂引见劳之。又问:‘ 江 左有何息耗?’” 宋 欧阳修 《与大寺丞书》:“近 郭天锡 来后,便遣兵士作子等去,望人到,汝便离 潁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秏,不免忧疑。” 清 方苞 《送王篛林南归序》:“ 篛林 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词语解释:登耗 拼音:dēng hào
犹增减。《文献通考·田赋考序》:“而王畿之内,復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其土壤之肥磽,生齿之登耗,视之如其家。”《明史·食货志一》:“ 太祖 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词语解释:鼠耗 拼音:shǔ hào
老鼠造成的损耗。旧时加收征粮的名目之一。《元典章·户部七·仓库》:“切恐侵破正粮,拟合每石带收鼠耗分例五升。”《清会典事例·户部·积贮》:“ 广西 额徵米石,每石加一收耗,以为鼠耗、运脚、修仓等费。”词语解释:近耗 拼音:jìn hào
近来的消息;近况。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汉阳 僚吏至 安州 者, 持正 问 处厚 近耗。” 明 瞿式耜 《己丑六月初二日再付昌文书》:“汝到 平乐 、 昭平 ,必闻省中近耗,将无又起惊疑,而不知此虚惊,不必疑。”词语解释:凶耗 拼音:xiōng hào
死讯。 清 王灼 《祭海峰先生文》:“私喜康强,百年可望。岂知不见,五日於斯。凶耗遽至,长与世辞。”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章:“余与汝母,得此凶耗,一哭几絶,顿增二十餘年老态。”词语解释:嘉耗 拼音:jiā hào
好消息。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轻诉短怀,佇流嘉耗。”词语解释:损耗 拼音:sǔn hào
(1).损失消耗。《汉书·东方朔传》:“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穀。” 明 张居正 《答河道潘印川书》:“顷报运舟漂覆近百,正粮亏失四万有餘,数年损耗,未有如此之甚者。”
(2).瘦损。 唐 白居易 《自觉》诗之一:“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词语解释:大耗 拼音:dà hào
(1).星命迷信之说,谓岁中虚耗之神为大耗。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大耗》。
(2).指耗日。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嘉祐杂録》云:正月十六日大耗,京师局务如都商税务,亦休务一日。其令如此。然《槁简赘笔》所载,耗日只是耗磨耳。”词语解释:蠹耗 拼音:dù hào
亦作“蠧秏”。亦作“蠧耗”。
(1).败坏,损害。《陈书·宣帝纪》:“且众将部下,多寄上下,军民杂俗,极为蠹秏。”《旧唐书·武宗纪》:“是由季时,传此异俗,因缘染习,蔓衍滋多,以至于蠧耗国风,而渐不觉;诱惑人意,而众益迷。”
(2).侵蚀损耗。《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屯田郎官 王定 言 严州 岁歉,又言义仓为官吏蠹耗。帝曰:‘此是民户寄留于官,专为水旱之备者,奈何耗之?’”词语解释:食耗 拼音:shí hào
指日用开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 王 以无利不肯售。迟十餘日,计食耗烦多,倍益忧闷。”词语解释:贫耗 拼音:pín hào
贫穷虚空。《汉书·刑法志》:“及至 孝武 即位,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徵发烦数,百姓贫耗。”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瑯玡 诸葛 氏兄弟二人,寓居 晋陵 ,家甚贫耗,常假乞自给。”《宋书·礼志一》:“自顷所在贫耗,家无宿积。”词语解释:荒耗 拼音:huāng hào
谓遭灾减产,民用空竭。《后汉书·伏湛传》:“ 渔阳 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今天下初定,前者 文泰 之来,劳费已甚,今借使十国入贡,其徒旅不减千人。边民荒耗,将不胜其弊。”词语解释:谷耗 拼音:gǔ hào
谓歉收。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穀耗不登,米价翔贵。”词语解释:分耗 拼音:fēn hào
见“ 分彊 ”。
词语解释:分强
亦作“ 分耗 ”。 半钱。《管子·地数》:“盐之重,升加分耗而釜五十。”《管子·海王》:“令盐之重升加分彊,釜五十也。” 马非百 新诠:“重者指盐价而言。分者半也……《地数篇》‘彊’作‘耗’,耗亦钱也。”词语解释:仍耗 拼音:réng hào
不断消耗。《宋书·孝武帝纪》:“内难甫康,政训未洽,衣食有仍耗之弊,选造无观国之美。”词语解释:作耗 拼音:zuò hào
(1).作乱;叛乱。《宣和遗事》后集:“ 睦州 方腊 作耗, 道君 曾遣 童贯 讨贼。”《水浒传》第三九回:“夜观天象,罡星照临 吴 楚 分野之地,敢有作耗之人,随即体察剿除。” 明 李日华 《西厢记·家门正传》:“忽遇 孙彪 作耗, 君瑞 请兵退贼。”
(2).指妖物作怪。《西游记》第十八回:“也不晓得有甚么鬼祟魍魎,邪魔作耗。”《镜花缘》第八一回:“大约不是芙蓉精,就是海棠怪,无非花儿朵儿作耗。”
(3).任性胡为。《红楼梦》第七四回:“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红楼梦》第七七回:“别想往日有姑娘护着,任你们作耗!”词语解释:赠耗 拼音:zèng hào
旧时征收赋税,以转运亏损为名,额外加征以供弥补的一种杂税。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徭役》:“乃运军犹借米色,需索勒掯会银酒饭,种种不一,驯致 顺治 十一、二年间,会银每石加至三钱,米色每石加至一钱五分,而当官之赠耗,额设之银米不与焉。”《清史稿·食货志三》:“ 乾隆 七年,定 江 南漕米赠耗永免停支例。”参见“ 贴赠 ”。
词语解释:贴赠 拼音:tiē zèng
封建时代,以漕运亏损为名,要民户补贴其损耗部分。 清 齐彦槐 《海运四诗寄潘吾亭观察》:“贴赠有银米,几抵脚价中。”《清史稿·食货志三》:“ 康熙 十年,议定 江寧 等府起运耗米及正粮一体贴赠, 苏 、 松 、 常 三府改折灰石,帮贴漕折等银悉免之。”词语解释:减耗 拼音:jiǎn hào
亦作“减耗”。 减少,损耗。《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彊邻大敌非造次所灭,疆埸常守非期月之戍,而兵民减耗,后生不育,非所以歷远年,致成功也。”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方是时,民财窘亟,酒税例皆减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经 秦 朝残酷的剥削与八年战争的破坏,再加大饥荒,人相食……人口可惊的减耗了。”词语解释:饥耗 拼音:jī hào
谓年岁饥馑,存粮损耗。 汉 王充 《论衡·治期》:“案 桀 紂 之时,无饥耗之灾。”词语解释:风耗 拼音:fēng hào
刮风造成的损耗:煤厂安装的喷雾装置,减少了煤炭~。词语解释:单耗 拼音:dān hào
耗损至极。单,通“ 殫 ”。《新唐书·田悦传》:“ 悦 自视兵械乏,众单耗,惧,不知所出。”词语解释:萧耗 拼音:xiāo hào
萧条;减损。《明史·李戴传》:“且今水旱频仍,田里萧耗,重以东征增兵益餉,而西事又见告矣。”《明史·李成梁传》:“暮气难振,又转相掊克,士马萧耗。”词语解释:脚耗 拼音:jiǎo hào
运输中的损耗。《清史稿·世宗纪》:“己丑,詔免 江西 漕粮脚耗运费误追者。”词语解释:能耗 拼音:néng hào
能量的消耗。一般亦指能量资源的消耗。如:许多部门、地区和企业由于逐步提高了节约能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了得力措施,使能耗得以大幅度下降。词语解释:内耗 拼音:nèi hào
(1).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所消耗的没有对外做功的能量。
(2).谓团体内部,因不协调、闹矛盾而无谓地消耗精力、物力等。《文汇报》1984.10.25:“实行这个办法还解决了有些组内长期不团结的内耗问题。”《解放日报》1985.3.23:“聘任制还减少了科技人员之间的‘内耗’,加快了科研工作的步伐。”词语解释:蚀耗 拼音:shí hào
犹损耗。 茅盾 《清明前后》第五幕:“ 永清 ,要是你像前几年那样把全副精神都放在厂里,改良进步一定还要多,出品可以更好,浪费和蚀耗也还可以再减少。”词语解释:造耗 拼音:zào hào
做坏事。 孙犁 《白洋淀纪事·光荣》:“娘把过去 小五 怎样使歪造耗, 秀梅 怎样解劝说服……原原本本说了一遍。”词语解释:偿耗 拼音:cháng hào
抵补消耗、亏损。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岁市骏而不能偿耗,谁兴 开元 监牧之谋。”词语解释:信耗 拼音:xìn hào
音信,消息。 唐 康骈 《剧谈录·凤翔府举兵讨贼》:“是时关辅征镇咸已归款,唯 凤翔 信耗不通。” 宋 罗烨 《醉翁谈录·柳毅传书遇洞庭水仙女》:“ 洞庭 於兹相远,信耗莫通,闻君还乡,甚近 洞庭 ,欲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可乎?” 明 归有光 《与王子敬书》:“道上沮洳,不通信耗。”词语解释:雕耗 拼音:diāo hào
凋敝;衰残。《晋书·地理志上》:“ 光武 投戈之岁,在彫耗之辰,羣国萧条,併省者八。”《宋书·殷琰传》:“若令足下髮肤不全,儿姪彫耗者,皇天后土,实闻此言。” 唐 韩愈 《荐士》诗:“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彫耗。”《金史·忠义传四·术甲脱鲁灰》:“国家自迁都以来,境土日蹙,民力彫耗,幸边无事,人稍得息。” 词语解释:雀鼠耗 拼音:què shǔ hào
《梁书·张率传》:“在 新安 ,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 吴宅 ,既至,遂耗太半。 率 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 率 笑而言曰:‘壮哉雀鼠!’”后以指正税外加征之粮。《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往时民租一石输二升为‘雀鼠耗’。”词语解释:麋耗 拼音:mí hào
碎烂损耗。《宋史·食货志下六》:“又募人入钱,皆有虚数,实为八十六万,而三十九万有奇是为本钱,纔得子钱四十六万九千,而輦运麋耗丧失,与官吏、兵夫廩给杂费,又不预焉。”词语解释:亏耗 拼音:kuī hào
亏空损耗;损耗。《宋史·赵安易传》:“遣其典铸。既而大有亏耗,岁中裁得三千餘緡,众议喧然,遂罢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国用之不足,虽由上之不节,而下焉者综覈之未精,虚文之糜费,蠹尅之多端,因循之亏耗,亦居其半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今银行取息不能更重於钱庄,格外轻微,又恐亏耗。”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经连年战乱,刚刚平定,奄奄一息,正如久病之后,勉强得一点生机,元气亏耗,病根还没有全去。”词语解释:鲜耗 拼音:xiān hào
犹短缺。《汉书·王莽传下》:“阴阳未和,风雨不时,数遇枯旱蝗螟为灾,穀稼鲜耗,百姓苦飢。” 颜师古 注:“鲜,少也;耗,虚也。”词语解释:低消耗 拼音:dī xiāo hào
指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原材料,能源较少词语解释:低耗 拼音:dī hào
低消耗词语解释:逋耗 拼音:bū hào
逃亡、减少。《新唐书·郭虔瓘传》:“将作大匠 韦凑 上言:‘ 汉 徙豪族以实 关中 ,今畿辅户口逋耗,异时戎虏入盗,丁壮悉行,不宜更募驍勇,以空京甸,资荒服。’”词语解释:远耗 拼音:yuǎn hào
远方传来的坏消息。 清 赵翼 《扬州哭秋园之讣》诗:“老去朋旧稀,晨星日寥落;何当远耗来,又惜一个弱。”词语解释:干耗 拼音:gān hào
消耗净尽。 唐 杜牧 《原十六卫》:“天下每每兵乱涌溢,齐人乾耗。”《宋史·胡诠传》:“宰相 李沆 谓 王旦 曰:‘我死,公必为相,切勿与虏讲和……’ 旦 殊不以为然。既而遂和,海内乾耗。” 词语解释:侵耗 拼音:qīn hào
侵吞克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於……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明史·江渊传》:“时 江 北洊饥, 淮安 粮运在涂者, 渊 悉追还备振,漕卒乘机侵耗。”《廿载繁华梦》第二二回:“幸是 周庸祐 不懂得矿务是怎么样的,亏去貲本,是自然没话好説,其中侵耗,固所不免。”词语解释:伤耗 拼音:shāng hào
亦作“ 伤秏 ”。 损耗。《汉书·刘屈氂传》:“重马伤秏,武备衰减,下吏妄赋,百姓流亡。”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监司奏劾 杭州 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词语解释:折耗 拼音:shé hào
损失消耗。《后汉书·冯绲传》:“前后所遣将帅,宦官輒陷以折耗军资,往往抵罪。”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叔叔,我买将那仓小米儿来,又不敢舂,恐怕折耗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又赎苗质民田万餘亩,曰官赎田,以补助折耗。”词语解释:抑耗 拼音:yì hào
损伤。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槖驼传》:“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词语解释:打耗 拼音:dǎ hào
古时于腊月击鼓驱鬼的一种习俗。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腊鼓》:“ 湖州 土俗,岁十二月人家多设鼓而乱挝之,昼夜不停,至来年正月半乃止。问其所本,无能知者。但相传云,此名打耗。打耗云者,言惊去鬼祟也。”词语解释:杳无音耗 拼音:yǎo wú yīn hào
犹言杳无音信。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唯妻泣曰:‘汝投於海,杳无音耗……何得在此?’” 清 袁枚 《新齐谐·驴雪奇冤》:“ 刘母 见子久出不归,杳无音耗,即在 任邱县 控追车夫。”词语解释:戥耗 拼音:děng hào
用戥子称量的差额。《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禁令》:“﹝ 雍正 ﹞八年题准, 天津 关向来收税一两,加戥耗一分八釐;船料一两,加戥耗五分八釐,著永行禁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陞迁·查税契》:“宜于报陞之后,严諭官牙将未经税契者,既速报税,须免其戥耗。”词语解释:小耗 拼音:xiǎo hào
丛辰名。古星命家谓为岁中虚耗之神,所理之方,不宜运动出入,兴贩经营,犯之者有遗亡虚惊之事。《协纪辨方书·义例·小耗》:“小耗者,岁中虚耗之神也……常居岁前五辰。”又引 曹震圭 曰:“小耗者,小损也,乃太岁气絶之辰,故曰小耗。假令寅年,寅旺,卯衰,辰病,巳死,午墓,未絶也。”小耗常居大耗后一辰,未至于大耗,故曰小耗。词语解释:正耗 拼音:zhèng hào
明 清 在漕粮正税外向民户征收漕运损耗的一种附加税。 清 运往 北京 的正兑米每石征正耗米二斗五升至四斗。《清会典事例·户部·蠲赋三》:“本年应徵地丁正耗钱粮,全行蠲免。”《清会典事例·户部·蠲赋三》:“又蠲免 四川 被扰之 达县 应徵条粮正耗银一百一十餘两。”词语解释:残耗 拼音:cán hào
损害消耗。《新唐书·李大亮传》:“ 河西 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 隋 乱,残耗已甚。”词语解释:火耗 拼音:huǒ hào
(1).指铸造钱币时金属的损耗。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它日,又鍊每五十两为一锭,三两作火耗。”《文献通考·钱币二》:“尚书省言, 崇寧 监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二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
(2). 元 代于产金地征税时,往往多于应征数,以为铸币时的损耗。 明 清 时指赋税正项之外加征的税额。《元史·刑法志三》:“其有巧立名色,广取用钱,及多秤金数,剋除火耗,为民害者,从监察御史廉访司纠之。” 明 高攀龙 《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徵银不加火耗,即颂声徧地。”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下》:“火耗之所由名,其起於徵银之代乎?此所谓正赋十而餘赋三者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六章:“第二是每两银子额外加三分,名叫‘火耗’,叫地方官吏们下到腰包里,实无道理。”词语解释:混耗 拼音:hùn hào
打扰,骚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俺又本无心,把你僧家混耗。甚花唇儿故来相恼?”词语解释:官耗 拼音:guān hào
旧时征收田赋,于正额之外加收若干,名义上是弥补耗损,称官耗。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一》:“故一亩之赋,自三斗起科,至於七斗,七斗之外,尚有官耗私增。计其一岁之穫,不过一石,尽输於官,然且不足。”词语解释:煤耗 拼音:méi hào
用煤做燃料的机器装置,在作出单位数量的功或生产出单位数量的产品时,所消耗的煤量叫做煤耗。词语解释:煞耗 拼音:shà hào
指凶神。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能守一者,行万里,入军旅,涉大川,不须卜日择时,起工移徙,入新屋舍,皆不復按堪舆星歷,而不避太岁太阴将军,月建煞耗之神,年命之忌,终不復值殃咎也。”词语解释:漕耗 拼音:cáo hào
旧时于漕粮正税外向农民加收的折耗。有正耗、加耗、船耗等名目。《清会典事例·户部·赠贴银米》:“ 江 安 粮道所属,每正粮一石,收漕耗米一斗,内以五升给军,五升留为修仓、铺垫饭食。”词语解释:家耗 拼音:jiā hào
家中的音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菱角》:“﹝ 胡大成 ﹞淹留既久,适大寇据 湖南 ,家耗遂隔。” 何垠 注:“家耗,家中音耗也。”词语解释:寖耗 拼音:jìn hào
逐渐消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李全》:“道梗难行,财本寖耗。”词语解释:慌耗 拼音:huāng hào
模糊不清。 沙汀 《兽道》:“她的眼光显得慌耗,看人时好像直对着强烈的阳光一样。” 沙汀 《淘金记》十五:“眼神慌耗,好像才从梦寐里惊醒转来一样。”词语解释:枯耗 拼音:kū hào
谓耗费殆尽。 唐 罗隐 《谗书·与招讨宋将军书》:“朝廷以简陵九年 彭 虺肆螫,而东南一臂为之枯耗。”词语解释:时耗 拼音:shí hào
古剑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闔庐冢 ,在 閶门 外……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词语解释:昏耗 拼音:hūn hào
昏乱;迷糊。耗,通“ 眊 ”。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 宽 衰老羸悴,起止咳噫,目瞑耳聋,齿堕髮白,渐又昏耗,或忘其子孙,与凡人无异也。”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一朝被鬼迷心窍,神情三日犹昏耗。犹昏耗,合睛便见,夜叉奇貌!”
指昏愦而又体力衰竭。 宋 司马光 《谢宣谕表》:“臣本何人,齿髮衰朽,精力昏耗,有何才识,克堪兹任。”词语解释:死耗 拼音:sǐ hào
人死亡的消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嫗归,备道 三娘 容止,父母皆喜。末陈 巧娘 死耗,生惻惻欲涕。” 沙汀 《凶手》:“这老头子早已知道了他那次子的死耗。”词语解释:斗耗 拼音:dòu hào
历代从水道运粮,每石另加米数斗,随漕起运,作为沿途耗折之用,谓之“斗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上以漕运自 晋 汉 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詔自今每斛给耗一斗。”参见“ 耗米 ”、“ 雀鼠耗 ”。词语解释:斁耗 拼音:yì hào
犹损耗。《新唐书·李叔明传》:“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斁耗。”词语解释:无形损耗 拼音:wú xíng sǔn hào
“有形损耗”的对称。指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贬值。即:一是由于生产同样机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减少,使原有固定资产的价值降低而引起;二是由于新技术的采用,社会能生产出新的、具有更高效率的机器,而使旧机器贬值。一般可在预测技术进步趋势的前提下,通过缩短使用年限、实行加速折旧得到补偿。词语解释:朘耗 拼音:juān hào
减少。《新唐书·李巽传》:“职废不振,赋入朘耗。”词语解释:有形损耗 拼音:yǒu xíng sǔn hào
指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和在自然力作用下所受到的损耗。又称物质损耗。词语解释:暗耗 拼音:àn hào
暗中损耗。指正当费用以外的开支。《宋史·葛邲传》:“至若租税有定数,而暗耗日增,折帛益多,民安得不穷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