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共10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肆筵肆威肆宥肆芳肆掠肆骚肆言无惮肆奢
肆眚肆祀肆诋肆口肆直肆野肆詈肆手
肆意肆夏肆好肆侮肆勤肆通肆诈肆姐
肆类肆情肆暴肆肆肆头肆逆肆饮肆惰
肆志肆凶肆言肆鳞肆人肆迹肆讥腾谤肆器
肆行肆力肆骂肆恣肆刑肆阅肆献肆恶
肆虐肆目肆伐肆横肆谤肆险肆廛肆怒
肆毒肆觐肆长肆侈肆踞肆谈肆宇肆戾
肆笔肆淫肆览肆望肆议肆行无忌肆宅肆慢
肆赦肆螫肆流肆任肆鬯肆訾肆募肆矜

词语解释:肆筵  拼音:sì yán
设宴。《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授几肆筵,因流波而成次;蕙肴芳醴,任激水而推移。”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则道是喜孜孜设席肆筵,为甚的怒哄哄列杖擎鞭。”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若夫时际公餘,事同私覿,听乐观舞,折简以招邀,酒讌茶会,肆筵而款待,是盖风殊中外,礼尚往来,从俗从宜,在所不废。”
词语解释:肆眚  拼音:sì shěng
宽赦罪人。《春秋·庄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杜预 注:“赦有罪也。”《后汉书·王符传》:“论者多曰:‘久不赦则姦轨炽,而吏不制,宜数肆眚以解散之。’此未昭政乱之本源,不察祸福之所生也。”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肆眚措刑,涤瑕荡秽,凡有圆首,纳於欢心。” 宋 苏辙 《明堂贺表》:“明堂礼毕大赦天下者,饗帝尊亲,古今之大典;推恩肆眚,天地之至仁。”
词语解释:肆意  拼音:sì yì
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史记·秦始皇本纪》:“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向长》:“於是遂肆意与同好 北海 禽庆 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宋子京 不识文章正理,而惟异之求,肆意雕鐫,无所顾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肃顺专款》:“奉到拏问諭旨,胆敢肆意咆哮。”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他恨那些作家,现在他可以肆意的诟骂他们了,因为他们已经都离开了 北平 。”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如果 中国 学者有了发明创造,他们不是攫为己有,就是肆意地诽谤和扼杀。”
词语解释:肆类  拼音:sì lèi
《书·舜典》:“肆类于上帝。” 孔 传:“肆,遂也。”类,祭名。后以“肆类”称祭天之礼。《魏书·高祖纪下》:“八月壬辰,议养老,又议肆类上帝,禋于六宗之礼,帝亲临决。”《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五·唐享昊天乐》:“礼终肆类,乐闋九成。” 唐 刘禹锡 《天论上》:“天何预乃人事耶?唯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
词语解释:肆志  拼音:sì zhì
快意;随心;纵情。《庄子·缮性》:“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后汉书·冯衍传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是故復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南史·傅縡传》:“ 循 颇好士,广集坟籍, 縡 肆志寻閲,因博通羣书。” 宋 苏辙 《历代论三·孙仲谋》:“ 恪 ( 诸葛恪 )乘其用兵劳民之后,继起大役,兵折於外,既归而不能自克,将復肆志於僚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酒酣耳热,临风浩歌,亦人生肆志之一端也。”
词语解释:肆行  拼音:sì xíng
(1).放纵的行为。《韩非子·难势》:“ 桀 紂 得成肆行者,南面之威为之翼也。”
(2).谓恣意妄为。《左传·昭公十二年》:“暴虐滛从,肆行非度,无所还忌,不思谤讟,不惮鬼神。”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而 操 遂承资跋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如今再説一个肆行不孝,到底不悛,明彰报应的。” 毛泽东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汉奸们横行无忌,在战区则援助敌人,在后方则肆行捣乱。”
(3).谓自由自在地来去。 汉 严忌 《哀时命》:“衣摄叶以储与兮,左袪挂於榑桑。右衽拂於 不周 兮,六合不足以肆行。”《红楼梦》第二二回:“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
(4).犹流行。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二帝三王羣圣人之道於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於今泯泯也。其祸出於 杨 墨 肆行而莫之禁故也。”
词语解释:肆虐  拼音:sì nüè
(1).恣意残杀或迫害。《书·泰誓中》:“淫酗肆虐,臣下化之。” 汉 张衡 《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况輦轂咫尺,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愤,义士扼腕。”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伐越》:“争奈 越王 勾践 肆虐欺隣,幸喜新建嗣王练兵训卒,誓復 檇李 之耻,直擣 会稽 之山。” 邹韬奋 《轰炸南京》:“二十日,敌机即到 南京 肆虐,不下四次之多。”
(2).指自然界事物放肆侵扰或残害。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何为旱魃还肆虐,坐令毒沴伤和冲。”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当大雨时,箕伯肆虐,大木斯拔,沙石皆飞。”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三九》:“晚间蚊虫肆虐,竟夕不成眠。” 碧野 《汉水滔滔》:“它不再狂暴肆虐,它给人们带来的不再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厄运。”
词语解释:肆毒  拼音:sì dú
(1).任意残杀和迫害。 晋 刘琨 《遗石勒书》:“ 刘聪 父子,戎狄凡才,乘衅肆毒,寇虐人神。”《宋史·富弼传》:“小人不胜,则交结搆扇,千岐万辙,必胜而后已。迨其得志,遂肆毒善良,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 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慨自 满洲 肆毒,混乱 中国 ,而 中国 以六合之大,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 中国 尚得为有人乎?”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他已经知道民族困厄的症结,他已经认清敌人肆毒的机构。”
(2).谓(蜂、蝎等)以毒刺螫人。 唐 顾况 《采蜡》诗序:“荒巖之间,有以纊蒙其身,腰藤造险。及有羣蜂肆毒,哀呼不应,则上捨藤而下沉壑。”
词语解释:肆笔  拼音:sì bǐ
犹纵笔。 汉 扬雄 《法言·五百》:“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古者学士之於六艺……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 熙寧 中, 文与可 因至 天彭馆 ,於 徐公园 盃酒谈笑中,肆笔成夫子像於亭之壁,曲尽寒酸态度。” 明 杨慎 《〈六书索隐〉序》:“ 文正公 少爱 周伯温 篆形之茂美,肆笔斆之。”
词语解释:肆赦  拼音:sì shè
犹缓刑,赦免。《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孔 传:“眚,过;灾,害;肆,缓;贼,杀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 南朝 陈 徐陵 《陈高祖敕州郡玺书》:“若有 萑蒲 之盗或犯戎商,山谷之酋擅彊幽险,皆从肆赦,咸使知闻。”《旧唐书·宪宗纪上》:“癸巳,以册储,肆赦繫囚,死罪降从流,流以下递降一等。”《金史·哀宗纪上》:“庚子,御端门肆赦,改元 开兴 。”《明史·杨瑄传》:“ 瑄 鹏 行半道,适 承天门 灾,肆赦放还。”
词语解释:肆威  拼音:sì wēi
大逞威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四:“ 唐 时大吏有擅杖官吏之弊, 明 制已革除,然权势在手,亦竟有违例肆威者。” 艾芜 《左手行礼的兵士》:“仿佛世间只有痛苦在向人类肆威,其他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词语解释:肆祀  拼音:sì sì
祭名。谓以全牛全羊祭祀祖先。《书·牧誓》:“今 商王 受 惟妇言是用,昬弃厥肆祀弗答,昬弃厥遗王父母弟不廸。”《史记·周本纪》作“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肆,祭名。”《诗·周颂·雝》:“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荐广牡,相予肆祀。” 马瑞辰 通释:“《诗》之‘肆祀’承上‘广牡’言,正谓举全体而陈之。与《牧誓》肆祀、《周礼》肆享,同为祭名。”
词语解释:肆夏  拼音:sì xià
(1).古乐章名。《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 郑玄 注:“三夏,皆乐章名。”《左传·襄公四年》:“ 穆叔 如 晋 ,报 知武子 之聘也, 晋侯 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淮南子·齐俗训》:“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蹀《采齐》《肆夏》之容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矣。”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式軨轩、旂旗以示之,扬和鸞、《肆夏》以节之。”
(2).泛指宴饮、迎送宾客之乐。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神禽率舞,光浮《肆夏》之轩;瑞鸟相鸣,响叶钧天之乐。”参见“ 九夏 ”。
词语解释:九夏  拼音:jiǔ xià
(1).古乐名。《周礼·春官·钟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裓夏》《驁夏》。” 郑玄 注:“九夏皆诗篇名,颂之族类也。此歌之大者,载在乐章,乐崩亦从而亡。”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九夏乐章》:“九夏皆门庭之乐也。《周礼·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出入,谓出门入门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祀九宫贵神乐章》:“金奏九夏,圭陈八薌。”
(2).夏季,夏天。 晋 陶潜 《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赋得夏首启节》:“北闕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九夏则神耗气索,力难支体。”
(3).九州华夏。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回:“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
词语解释:肆情  拼音:sì qíng
(1).犹纵欲。《楚辞·天问》:“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王逸 注:“言 解居父 聘 吴 ,过 陈 之墓门,见妇人负其子,欲与之淫泆,肆其情欲。”《列子·杨朱》:“﹝ 紂 ﹞肆情於倾宫,纵欲於长夜,不以礼义自苦,熙熙然以至於诛。”
(2).放荡情怀。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乞食歌姬院》:“ 熙载 惧祸,因肆情坦率,不遵礼法。” 明 文徵明 《玉女潭山居记》:“ 恭甫 ( 史恭甫 )以粹美之质,有用之才,不究於时,而肆情丘壑。” 阿英 《戎行兼言艺文事》《湖海艺文社缘起》:“设徒精意于刻划,肆情于风月,致貽雕虫之讥,更啟玩物之誚者,则亦非同人等所敢闻命也。”
词语解释:肆凶  拼音:sì xiōng
逞凶。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世有恶少无赖之人,肆凶不逞,小则赌博,大则屠牛马、销铜钱,公行不忌。”
词语解释:肆力  拼音:sì lì
尽力。《后汉书·承宫传》:“﹝ 承宫 ﹞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是以忠臣竞尽其謨,志士咸得肆力。” 郑观应 《盛世危言·教养》:“凡天地万物之理,人生日用之事,皆列於学校之中,使通国之人童而习之,各就性质之所近而肆力焉。” 毛泽东 《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蒋氏 在 西安 曾说了将要认真抗 日 的话,当不至一出 西安 又肆力攻击革命势力。”
词语解释:肆目  拼音:sì mù
(1).尽其目力。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一:“是以轮匠肆目,不乏 奚仲 之妙;瞽史清耳,而无 伶伦 之察。”
(2).谓纵目远看。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肆目眇不及,缅然若双潜。”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肆目平隰,则辽廓而无覩;极听脩原,则淹寂而无闻。”
词语解释:肆觐  拼音:sì jìn
《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肆覲东后。”原谓以礼见东方诸国之君,后常用为语典,以称见天子或诸侯之礼。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肆覲天宗,爰集通仙。”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爰从太微上,肆覲虚皇尊。” 宋 王禹偁 《〈皇华集〉序》:“古者天子五载一廵狩,肆覲羣后,观省风俗,黜陟幽明而已。”
词语解释:肆淫  拼音:sì yín
纵欲,淫乱。 明 刘基 《雷说上》:“倚势而行姦,乘约而肆淫。”
词语解释:肆螫  拼音:sì shì
《说文·虫部》:“螫,虫行毒也。”后以“肆螫”谓任意残害。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浙兵》:“ 江 防既有旧营,此营真可无设,御之之法,或以渐分布 江 上要害地方,如 新江营 、 浦口 等处,四散其党,庶在此犹资其防守扞御之力,不至若今之屯聚而肆螫。”
词语解释:肆宥  拼音:sì yòu
犹肆赦。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三辟咸肆宥,众生均覆燾。”
词语解释:肆诋  拼音:sì dǐ
恣意毁谤。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亲士》《修身》之法,《尚贤》《尚同》之旨,籀其所论,寧悖儒家,坿和肆詆,诚一孔之见也。”
词语解释:肆好  拼音:sì hǎo
极好。《诗·大雅·崧高》:“ 吉甫 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 申伯 。” 马瑞辰 通释:“‘其风肆好’与‘其诗孔硕’相对成文,其风犹言其诗,肆好即极好,犹言孔硕,古人自有复语耳。” 明 刘基 《送张山长序》:“今诸君之诗则皆既肆好矣,復何以尚之哉?”
词语解释:肆暴  拼音:sì bào
滥施暴力,行凶。《后汉书·顺帝纪》:“朕託王公之上,涉道日寡,政失厥中,阴阳气隔,寇盗肆暴,庶狱弥繁。” 晋 潘岳 《西征赋》:“虐 项氏 之肆暴,坑降卒之无辜;激 秦 人以归德,成 刘后 之来苏。” 明 高启 《南宫生传》:“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明史·姜龙传》:“ 大候州 土官 猛国 恃险肆暴, 龙 擒之。”
词语解释:肆言  拼音:sì yán
无所顾忌地说话;纵言。《南史·焦度传》:“ 度 於城楼上肆言駡辱 攸之 ,至自发露形体秽辱之。” 宋 苏轼 《郭忠恕画赞》:“益纵酒,肆言时政,颇有谤讟。”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序:“凡理学渊源之统,人文絶续之寄,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肆言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鸟语》:“而道士朴野,多肆言,无所顾忌。”
词语解释:肆骂  拼音:sì mà
肆口谩骂。《北齐书·神武帝纪上》:“ 兆 隔水肆駡,驰还 晋阳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坐皆惘然,而 曹 肆駡不已。”
词语解释:肆伐  拼音:sì fá
袭伐,疾伐。《诗·大雅·大明》:“维 师尚父 ,时维鹰扬,凉彼 武王 ,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肆,疾也。”按,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引作“袭伐”,“袭”亦有轻行疾至之义。参阅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词语解释:肆长  拼音:sì cháng
古官名。犹 唐 以后之行头。《周礼·地官·肆长》:“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陈其货贿,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而平正之。敛其緫布,掌其戒禁。” 贾公彦 疏:“此肆长,谓一肆立一长,使之检校一肆之事,若今行头者也。”
词语解释:肆览  拼音:sì lǎn
纵览。 清 冯班 《钝吟杂录·遗言》:“ 谢灵运 肆览《庄》《易》,放意山水。”
词语解释:肆流  拼音:sì liú
犹急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江流(指 潞江 )颇阔,似倍於 澜沧 ,然 澜沧 渊深不测,而此当肆流之衝,虽急而深不及之。”
词语解释:肆芳  拼音:sì fāng
谓散发芳香。 南朝 宋 傅亮 《芙蓉赋》:“徼旭露以滋采,靡朝风而肆芳。”
词语解释:肆口  拼音:sì kǒu
犹随口。有时含任意或无所忌惮之意。《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三八》:“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肆,放也。’”《魏书·李冲传》:“ 冲 时震怒,数数责 彪 前后愆悖,瞋目大呼,投折几案。尽收御史,皆泥首面缚,詈辱肆口。” 明 方孝孺 《有子》:“不幸重之以 秦 火, 孔子 之微言几不復存,於是儒生愈无所惮,肆口恣意,摹效语言,不特托为其位,而直以 孔子 自命。”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唯此等句以肆口而成为佳,若有意为之,则纤矣。”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一》:“固执文言的夫子们对于前者叩头百拜,对于后者则肆口漫骂。”
词语解释:肆侮  拼音:sì wǔ
恣意欺侮。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兴甫 以楼中不可用手,尽取钱实斗中,几满以其肘挟斗唇下楼,若空斗然,恶少大骇,不敢肆侮。”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且方今社会,革命之声徧布 欧 土,而 印度 亦有谋光復者。人亦有言,虎啸而谷风应,一朝云合,埶如燎原,彼何暇肆侮於二方哉。”
词语解释:肆肆  拼音:sì sì
并列貌。 唐 韩愈 《袁氏先庙碑》:“柏版松楹,其筵肆肆。” 唐 李翱 《舒州新堂铭》:“左立嘉亭,繚以环除,延延其深,肆肆其紓。”
词语解释:肆鳞  拼音:sì lín
指放纵的蛟龙。 唐 孟郊 《寄陕府邓给事》诗:“病书凭昼目,驛信寄宵鞭,疾诉将何諭,肆鳞今倒悬。”
词语解释:肆恣  拼音:sì zì
放纵而不受约束。亦指诗文、言论等气势豪放。 宋 曾巩 《墨池记》:“方 羲之 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 沧海 ,以娱其意於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於此邪?” 清 朱次琦 《答谈太学子粲见诒四十五韵》:“肆恣百篇放,斟酌一字妥。”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自是久废,无所用,益肆力於诗,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博以寰球之游歷,浩渺肆恣,感激豪宕,情深而意远。”
词语解释:肆横  拼音:sì héng
谓横蛮无理,任意胡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六月》:“彼知中国自强如此,岂徒不敢肆横,而二圣有可还之理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方 宝祐 间,宦寺肆横,簸弄天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总论》:“额外之苦,有马匹之多索,各项之苛求,辱官殴吏、锁挞马夫之肆横。”
词语解释:肆侈  拼音:sì chǐ
穷奢极欲。《国语·晋语一》:“夫三季王之亡也宜。民之主也,纵惑不疚,肆侈不违,流志而行,无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获追鉴。” 韦昭 注:“肆,极也。极其泰侈,无所违避也。” 汉 张衡 《思玄赋》:“ 王 肆侈於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九:“肆侈陵世俗,岂云永厥年。”
词语解释:肆望  拼音:sì wàng
纵目四望。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道 伊闕 ,据 轘辕 ,怡然肆望,邈乎周览。”
词语解释:肆任  拼音:sì rèn
谓任其自然。 晋 张湛 《〈列子〉序》:“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於肆任;顺情则所之皆适,水火可蹈;忘坏则无幽不照。”
词语解释:肆掠  拼音:sì lüè
(1).鞭挞。《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按,《淮南子·时则训》作“毋笞掠”。
(2).亦作“ 肆略 ”。大肆抢劫。《宋史·高宗纪三》:“ 虔州 卫兵及乡兵相杀,纵火肆掠三日。” 明 李东阳 《明故亚中大夫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樊公墓碑铭》:“ 襄 邓 饥,流民肆掠,且万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初, 广州 以贼遽至,不及清野,故贼得肆略。”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东要抚》:“适 英 人以赂,故撤去四方炮臺之兵,肆掠於城外。”
词语解释:肆直  拼音:sì zhí
任情直率;正直。《礼记·乐记》:“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三》:“自兹以降,主失其权,阉竖当朝,佞邪在位,忠义之士发愤忘难,以明邪正之道,而肆直之风盛矣。”
词语解释:肆勤  拼音:sì qín
尽力勤劳。 汉 蔡邕 《中鼎铭》:“公允迪厥德,宣力肆勤,战战兢兢,以役帝事。”《后汉书·周燮传》:“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 唐 权德舆 《浑公神道碑铭》:“昔未成童,则能肆勤,卓行深入,致果忘身。”
词语解释:肆头  拼音:sì tóu
犹街头,市上。《四游记·铁拐屡试长房》:“ 铁拐 乃化身一老寿翁,因悬一壶於肆头。及罢市,即跳入壶中,市人皆莫之见。”
词语解释:肆人  拼音:sì rén
(1).市井之人。《文选·张衡〈西京赋〉》:“彼肆人之男女,丽美奢乎 许 史 。” 薛综 注:“言 长安 市井之人,被服皆过此二家。”
(2).指店铺中人。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吴制府》:“近闻其乡人言,有童子窃葱数茎,为肆人告发,公即请王命诛之,人皆以为过当。”
词语解释:肆刑  拼音:sì xíng
最重的刑罚,死刑。《淮南子·兵略训》:“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輅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 高诱 注:“肆刑,极刑。”
词语解释:肆谤  拼音:sì bàng
恣意毁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四贤从祀》:“ 陈 在 成化 被召时,为 邱文庄 肆谤。”
词语解释:肆踞  拼音:sì jù
放肆地伸足而坐。形容态度轻慢。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黎民泮汗力作,蛮夷交脛肆踞。”
词语解释:肆议  拼音:sì yì
亦作“ 肆义 ”。 谓进言献策,提出意见。《慎子》逸文:“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二三》:“絶节高唱,非凡耳所悲;肆义芳讯,非庸听所善。”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传》曰:‘肆,陈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肆议芳讯,大教克明。”
词语解释:肆鬯  拼音:sì chàng
陈尸设鬯。为古浴尸之礼。《周礼·春官·大祝》:“大丧始崩,以肆鬯渳尸。” 郑玄 注:“肆鬯,所谓陈尸设鬯也。 郑司农 云:‘渳尸,以鬯浴尸。’” 贾公彦 疏:“肆,陈也。渳,浴也。王丧始崩,陈尸,以鬯浴尸,取其香美云。”
词语解释:肆骚  拼音:sì sāo
肆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初 兰州 贼灭后, 李侍尧 查治新教餘党,吏胥肆骚。”
词语解释:肆野  拼音:sì yě
犹言粗犷豪放。 谢稚柳 《敦煌石窟及其壁画》:“严格说来, 北魏 、 西魏 都富于肆野、夸张的格调,不过 北魏 显得拙朴,而 西魏 比较飞动,色彩也特别偏于艳冷,极富于刺激性。”
词语解释:肆通  拼音:sì tōng
犹畅通,四通八达。 清 江日昇 《台湾外纪》卷十一:“ 臺湾 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且横絶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
词语解释:肆逆  拼音:sì nì
横行不法,背叛作乱。《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汉 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羣凶肆逆,宇内颠覆。”《晋书·郗鉴传》:“贼臣 祖约 、 苏峻 不恭天命,不畏王诛,凶戾肆逆,干国之纪,陵汩五常,侮弄祖器。” 前蜀 杜光庭 《中和周天醮词》:“或近臣肆逆,或远镇辜恩。”
词语解释:肆迹  拼音:sì jì
放开脚步。谓到处游览。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肆迹敛文藻,委怀在长年;安得 筇 竹杖,相从住云端。”
词语解释:肆阅  拼音:sì yuè
谓纵目四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每至鹰隼之秋,羽猎之日,肆閲清野,为升眺之逸地矣。”
词语解释:肆险  拼音:sì xiǎn
谓不以危险为意。《汉书·扬雄传下》:“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肆,弃也。’肆,放也,不放心於险而尝思念也。”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幽人肆险,远国忘遐。”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有肆险以禀朔,或踰远而纳賮。”
词语解释:肆谈  拼音:sì tán
犹纵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音乐会中到客亦有二十多人,大家肆谈种种问题,从家常琐事到文学哲学。”
词语解释:肆行无忌  拼音:sì xíng wú jì
恣意横行,无所顾忌。《西游补》第三回:“ 孙行者 肆行无忌,杀人如草。”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恃权抄没》:“朝廷把兵权付伊,谁料他肆行无忌,临边故就和番计。” 清 林则徐 《密拿汉奸札稿》:“﹝ 徐广 ﹞自上年奏释之后,又经肆行无忌。” 邹鲁 《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三篇:“ 湖南 军政,以諮议局绅之把持煽动,形势险恶, 焦达峯 处之坦然,煽动者尤肆行无忌。”
词语解释:肆訾  拼音:sì zī
犹言任意诋毁。 清 姚鼐 《复休宁程南书》:“故如 归熙甫 辈肆訾 宋 儒之非者,吾未敢以为然也。”
词语解释:肆言无惮  拼音:sì yán wú dàn
毫无顾忌地胡说。例如:如果你不以大人的口气厉声对孩子谈话,他就会肆无忌惮地对你肆言无惮;晚上肆言无惮…谈得比他有时觉得的更大胆。
词语解释:肆詈  拼音:sì lì
恣意谩骂。《南史·颜延之传》:“预宴班觴,肆詈上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偶佃户某,醉卧其侧,同辈戒勿触仙家怒,某不听,反肆詈。”
词语解释:肆诈  拼音:sì zhà
肆行诈骗。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喇嘛》:“ 康熙 时,以 鄂尔多斯 喇嘛肆诈,有詔穷治捕之,发内地为奴。”
词语解释:肆饮
纵情饮酒
词语解释:肆讥腾谤
大肆讥诮,谤言沸腾
词语解释:肆献
进牺牲,献醴酒。古代吉礼的一种
词语解释:肆廛
街市,店铺
词语解释:肆宇  拼音:sì yǔ
犹肆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次年,復至 盖 ,装甫解,即趋女所;至则肆宇闔焉。”
词语解释:肆宅  拼音:sì zhái
指店铺。《尉缭子·武议》:“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於一人。”
词语解释:肆募  拼音:sì mù
广泛征集。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吕兆禧 ﹞善属文,志復慕古,冀探千秋,遂与余结契觚翰,肆募篇籍。”
词语解释:肆奢  拼音:sì shē
穷奢极侈。 汉 张衡 《东京赋》:“必以肆奢为贤,则是 黄帝 合宫, 有虞 緫期,固不如 夏癸 之瑶臺, 殷辛 之琼室也。”
词语解释:肆手  拼音:sì shǒu
放手。谓随意,任意。 明 杨慎 《〈六书索隐〉序》:“若 郑樵 则师心妄驳, 戴侗 则肆手影撰,又字学之不幸也。”
词语解释:肆姐  拼音:sì jiě
娇纵。
词语解释:肆惰  拼音:sì duò
肆情懈怠。《元史·廉希宪传》:“医持善药以疗臣疾,苟能戒慎,则诚如圣諭;设或肆惰,良医何益。”
词语解释:肆器  拼音:sì qì
古代陈尸之器。《周礼·春官·郁人》:“大丧之渳,共其肆器。” 郑玄 注:“肆器,陈尸之器。”
词语解释:肆恶  拼音:sì è
恣意作恶。《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 允礽 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
词语解释:肆怒  拼音:sì nù
谓滥发脾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不原本於枉直,苟好胜而肆怒者,暴人也。”《辽史·穆宗纪上》:“十二月丁巳,詔大臣曰:‘有罪者,法当刑。朕或肆怒,滥及无辜,卿等切諫,无或面从。’”
词语解释:肆戾  拼音:sì lì
谓放诞乖戾。 明 黄绾 《明道篇》卷三:“学者常要收拾精神,归缩在腔子内,不可一时放之散乱。稍起妄念,即思究破;若放散乱,便成荒失,渐堕肆戾。”
词语解释:肆慢  拼音:sì màn
恣行轻慢。《新唐书·崔光远传》:“ 中宗 在 房州 ,吏多肆慢不为礼。”《明史·汪俊传》:“帝怒,责以肆慢,允其去。”
词语解释:肆矜  拼音:sì jīn
赦其罪而怜悯之。《书·多士》:“予惟率肆矜尔,非予罪,时惟天命。” 孙星衍 疏:“言我惟缓尔之罪而又矜之。”
共10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