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肉食 拼音:ròu shí
(1).指高位厚禄。亦泛指做官的人。《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杜预 注:“肉食,在位者。”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退士不居肉食之列。”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九:“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今之变法者,其蔽有二,其一欲以震古鑠今之事,责成於肉食官吏之手。”
(2).以肉类以食物;亦指肉类食物。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婢妾衣紈履丝,匹庶粺饭肉食。”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七:“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神女庙神鸦》:“果有鸦十餘,往来旋绕,以肉食投之,即攫去。”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已经过了晌午, 阿兴 才把肉食燉好。”词语解释:肉眼 拼音:ròu yǎn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谓肉身之眼。认为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维摩经·不二法门品》:“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法苑珠林》卷二四引《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后因以指俗眼,谓短浅的眼光。 唐 卢仝 《赠金鹅山人沉师鲁》诗:“肉眼不识天上书,小儒安敢窥奥秘。” 元 王逢 《静安招提八咏为宁无为上人作》之四:“神僧聊示现,肉眼为惊睅。”《儒林外史》第一回:“乡民肉眼不识,原来就是王爷。” 江波 《爆竹声声》:“似乎我就是那来无影去无踪的仙人,凡胎肉眼是看不见的。”
(2).泛指人眼睛或眼力。 艾思奇 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八章:“在没有光学仪器以前,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作家不但用肉眼观察人,更多地用玲珑的心眼。” 杨朔 《我的改造》:“摇摇笔杆子写点东西,比起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渺小得连肉眼都看不见,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词语解释:肉亲 拼音:ròu qīn
特指父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幼学诗·敬肉亲》:“积穀防饥日,养儿防老时。孝亲生孝子,报答十分奇。”按,亦为较近的亲属的通称。如:我们两家本是肉亲。词语解释:肉身 拼音:ròu shēn
(1).佛教称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幻身。《楞严经》卷八:“是清浄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 元 方回 《杂书》诗之四:“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
(2).泛指肉体。《红楼梦》第一○四回:“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3).僧道死后,将其尸体经过处理,涂以金漆,以资供奉,亦称“ 肉身 ”。 清 陆次云 《湖壖杂记·法相寺》:“ 武林 仙佛之肉身有二:一 丁野鹤 ,一 长耳和尚 也。”词语解释:肉骨 拼音:ròu gǔ
使白骨再生肌肉。比喻受人深恩。《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 申叔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杜预 注:“已死復生,白骨更肉。” 宋 欧阳修 《代辞胥学士启》:“永怀肉骨之私,寧止捐躯之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信勇公》:“且天朝已擒我,不即诛復释还,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词语解释:肉红 拼音:ròu hóng
(1).犹肉色。似人肌肤的红润之色。 宋 范成大 《张希贤题纸本花·牡丹》诗:“ 洛 花肉红姿, 蜀 笔丹砂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宅妖》:“尝见厦有春凳,肉红色,甚修润。”
(2).中医药名。紫荆皮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紫荆》:“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其皮色红而消肿,故疡科呼为肉红,又曰内消。”词语解释:肉人 拼音:ròu rén
(1).肥胖之人。《灵枢经·卫气失常》:“肉人者,上下容大。”
(2).凡俗之人。 晋 葛洪 《神仙传·壶公》:“ 长房 下座顿首曰:‘肉人无知,积罪却厚,幸谬见哀悯,犹人剖棺布气,生枯起朽,但恐臭秽顽弊,不任驱使,若见哀怜,百生之厚幸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谬荷灵启,垂授真法,但肉人顽疎,修行多替。” 明 黄淳耀 《和〈读山海经〉》之十三:“浮世真肉人,前身忝仙才。”《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兇僧虽然兇横,他也是个肉人!”词语解释:肉飞 拼音:ròu fēi
(1).形容舞蹈者飞动之态。《后汉书·西南夷传》:“昌乐肉飞,屈伸悉备。”
(2).道教指肉体飞升。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肉飞炼得几多年,白日升天 谢自然 。”参阅 清 黄生 《义府·肉飞》。词语解释:肉糜 拼音:ròu mí
肉粥。《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糜……粥也。” 宋 陆游 《闻杜鹃戏作绝句》:“劳君树杪丁寧语,似劝飢人食肉糜。” 清 金人瑞 《甲申秋兴》诗之二:“今冬无米又无菜,何不作官食肉糜。” 邹韬奋 《经历》五九:“这话实际等于饥荒劝人吃肉糜!”词语解释:肉消 拼音:ròu xiāo
谓消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或谓心臟有热,劝服治心经诸冷药,积久为寒中洞泄,气脱肉消,饮食不前而死。”词语解释:肉相 拼音:ròu xiāng
凡庸的相貌。 明 张煌言 《游芥瓶庵赠希闻上人》诗:“山是骨餘原太古,僧无肉相即斯文。”词语解释:肉山 拼音:ròu shān
(1).戏称人躯体肥大。 宋 黄庭坚 《戏和文潜谢穆公松扇》:“ 张侯 哦诗松韵寒,六月火云蒸肉山。” 任渊 注:“ 文潜 , 张耒 字。言 耒 诗清寒如松风之韵,而体肥热如肉山之蒸。”
(2).佛书谓比丘虚受信施,死后为大肉山,以偿其债。《法苑珠林》卷一一一引《佛藏经》:“汝见肉山者,是地狱人。 迦叶佛 时,是出家人,为僧典座,五德不具,少有威势,偷众僧物,断僧衣裳,故入地狱,作大肉山。火烧受苦,至今不息。”
(3).平凡多土的山。 清 查慎行 《与灵上人饷龙井雨前茶》诗之二:“正自不嫌山少肉,肉山无此好毛尖。”词语解释:肉芝 拼音:ròu zhī
道家称千岁蟾蜍、蝙蝠、灵龟、燕之属为肉芝,谓食者可长寿。见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亦指形类人参的灵芝草之属。《能改斋漫录·方物》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进士 萧静之 掘地,得物类人手,肥润,色微红,烹食之。后遇异人……因告之曰:‘肉芝,食之者寿。’” 宋 苏轼 《石芝诗引》:“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 子由 烹而食之。” 清 钱谦益 《后饮酒》诗之六:“浮蚁不足言,无奈真肉芝。” 徐迟 《黄山记》:“﹝ 黄山 ﹞有珊瑚似的肉芝。”词语解释:肉屏 拼音:ròu píng
(1).肉屏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续演雅发挥》:“‘两驼侍雪立,终日飢不起。一觉沙日黄,肉屏那足拟’者,沙漠雪盛,命两驼趺其旁,终夜不动,用断梗架片氊其上,而寝处於下,煖胜肉屏。”参见“ 肉阵 ”。
(2).骆驼背。驼背有峰突起如屏风,故称。
(3).佛家指地狱中受苦最惨,不成人形之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凡生地狱有三种形:罪轻作人形,其次畜形,极苦无形,如肉轩、肉屏等。”
词语解释:肉阵 拼音:ròu zhèn
唐玄宗 时,外戚 杨国忠 当政,穷奢极欲,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藉人气相暖,号“肉阵”。事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肉阵》。后亦称“ 肉屏风 ”。 清 王昙 《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 封 家立。”词语解释:肉色 拼音:ròu sè
浅黄中带红的颜色。 唐 王建 《题所赁宅牡丹花》诗:“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下面是肉色袜子,黄鹿皮高跟鞋。”词语解释:肉好 拼音:ròu hǎo
(1).比喻乐音洪润悦耳。《礼记·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史记·乐书》引此文, 司马贞 索隐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肉好,言音之洪润。” 陈澔 集说:“此言肉好,则以璧喻乐音之圆莹通滑耳。” 清 钱谦益 《〈徐季重诗稿〉序》:“何谓 夏 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是也。” 康有为 《〈味梨集〉序》:“爰暨晚 唐 ,合三五七言古律,增加附益,肉好眇曼,音节泠泠,俯仰进退,皆中乎《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2).古代圆形玉器和钱币等的边和孔。肉,边;好,中间的孔。《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汉书·食货志下》:“﹝ 周景王 ﹞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诗:“精铜不蠹蚀,肉好鉤婉全。”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日久法弛,贪利之徒,私自鼓铸,或铅铁伪为,甚至轻薄不成肉好、周郭、文字之制。” 清 易本烺 《云杜故事》:“ 项墨池 家白玉觥,是 汉 代物。其形如斝,三足有盖。足盖上并刻鬼面,旁有环,肉好停匀。” 潜鱼 《“国宝”逸闻》:“万紫千红的我国古泉苑中,‘国宝金匮直万’堪称名驰中外的奇葩。 清 代 李佐贤 《古泉汇》最先著录一枚残品,近似方孔圆钱,面背肉好周郭,篆书直读‘国宝金匮’。”词语解释:肉刑 拼音:ròu xíng
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指墨、劓、剕、宫、大辟等。今泛指对受审者肉体上的处罚。《荀子·正论》:“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张守节 正义:“《汉书·刑法志》云: 孝文帝 即位十三年,除肉刑三。”《唐律·名例》:“昔者,三王始用肉刑。” 长孙无忌 等疏:“肉刑:墨、劓、剕、宫、大辟。” 毛泽东 《论政策》:“对任何犯人,应坚决废止肉刑,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 骆宾基 《可疑的人》二:“他在古庙里囚禁的时候,审问了三次,都是在深夜,而且第一次就受了严重的肉刑。”词语解释:肉腥 拼音:ròu xīng
指鱼肉等类荤腥食物。《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安老爷 坐下看了看,也有厨下打发的整桌鸡鱼菜蔬,合煮的白鸭子白煮肉,又有 褚大娘子 里边弄的家园里的瓜菜,自己腌的肉腥,并现拉的过水麵,现蒸的大包子。”词语解释:肉林 拼音:ròu lín
食用之肉极多,悬挂如林。形容穷奢极欲。《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县肉为林。”《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 明 刘基 《前有尊酒行》:“糟丘肉林相枕藉,瑶臺倏忽成灰尘。”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喜共游皇宫御臺,须沉醉肉林酒海。” 景耀月 《读史感言》:“鼎鑊逾肉林,畴为 桀 与 紂 。” 聂绀弩 《独夫之最后》:“她也真是个创造者,她教我创造了肉林,酒池,虿盆,炮烙。”参见“ 酒池肉林 ”。
词语解释:酒池肉林 拼音:jiǔ chí ròu lín
《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於 沙丘 ,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为长夜之饮。”后即以“酒池肉林”形容极度豪华奢侈。《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徧观各仓库府臧之积,欲以见 汉 广大,倾骇之。”《晋书·江统传》:“及到末世,以奢失之者,帝王则有瑶臺琼室,玉杯象箸,肴膳之珍则熊蹯豹胎,酒池肉林。”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们何尝是酒池肉林琼台玉食的专擅魔王?”词语解释:肉袒 拼音:ròu tǎn
(1).去衣露体。古代在祭祀或谢罪时表示恭敬和惶惧。《礼记·郊特牲》:“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 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 藺相如 门谢罪。” 司马贞 索隐:“肉袒者,谓袒衣而露肉也。”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稽顙松关,谢不睦之辜;肉袒山门,祈自新之路。”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德器》:“在户部时,吏污精微文书,惊惧肉袒以候。”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 周勃 武夫,一再无礼,谨向足下肉袒请罪!”
(2).指裸露身体的一部或全部。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蚩蚩 巫来由 ,肉袒亲牵羊。” 闻一多 《剑匣》诗:“烟痕半消未灭之处,隐约地又升起了一个玉人,仿佛是肉袒的 维纳司 呢。”
(3).见“ 肉袒牵羊 ”。
(4).僧人袒露肩膊而致敬的一种礼节。《法苑珠林》卷二八:“偏露右肩,或偏露一肩,或偏露一膊,所言袒者,谓肉袒也……故知肉袒露肩,乃是主敬之极。”
词语解释:肉袒牵羊 拼音:ròu tǎn qiān yáng
露体牵羊,以示降服顺从。《左传·宣公十二年》:“ 郑伯 肉袒牵羊以逆。” 杜预 注:“肉袒牵羊,示服为臣僕。”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帝肉袒牵羊,舆櫬衔璧,出降东门。” 北齐 魏收 《为东魏檄梁文》:“若 吴 之王孙, 蜀 之公子,顺时以动,见机而作,面缚衔璧,肉袒牵羊,归款军门。”亦省作“ 肉袒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士卒易保,人不肉袒。” 李贤 注:“《左传》 郑伯 肉袒牵羊以降 楚 ,言 关中 士卒易与保守不降下也。”词语解释:肉谱 拼音:ròu pǔ
指通晓姓氏族谱的人。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秦王 府仓曹 李守素 ,尤精谱学,人号为肉谱。”《宋史·韩溥传》:“ 溥 博学,善持论,详练臺阁故事,多知 唐 朝氏族……号为肉谱。” 元 柳贯 《今体诗六十韵赠饯正傅之官池阳》:“鸡窠对翁穉,肉谱繫仍昆。”词语解释:肉马 拼音:ròu mǎ
(1).平凡的马。 唐 李贺 《马》诗之二三:“ 武帝 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王琦 汇解:“所获之马又皆凡马,不可乘之以上青天。”
(2).肥壮的马。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望之大,就之小,筋马也;望之小,就之大,肉马也。”词语解释:肉肌 拼音:ròu jī
犹肌肉。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 飞燕 曰:‘吾内视三日,肉肌盈实矣。’”词语解释:肉薄 拼音:ròu bó
(1).两军迫近,以徒手或短兵器搏斗。《宋书·臧质传》:“虏乃肉薄登城,分番相代,坠而復升,莫有退者。”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时无攻具,肉薄而上,自申至酉,遂平 霍邑 。”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拾遗》卷一:“肉薄攻城,或以肉薄为肉袒,或以肉薄为逼之使若鱼肉,然皆非是。肉薄,大抵谓士卒身相帀,如肉相迫也。” 清 钱谦益 《五芳井歌》:“肉薄登城踏积尸,丽譙漂血巷流脂。”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今也吾儕处此无政府之国,为无政府之民……如师陷重围,敌军肉薄而无其旗鼓。”
(2).指拼搏、搏斗。 鲁迅 《野草·希望》:“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词语解释:肉髻 拼音:ròu jì
梵语嗢瑟尼沙的意译。 释迦牟尼 头顶有肉团隆起如髻,故称。为佛三十二相中的顶髻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上作如来经行之像,像形杰异,威严肃然,肉髻之上特出髾髮,灵相无隐,神鉴有徵。”词语解释:肉飞仙 拼音:ròu fēi xiān
称善于攀高,能凌空而下、矫捷如飞的人。《隋书·沉光传》:“ 光 少驍捷……初建 禪定寺 ,其中幡竿高十餘丈,适遇绳絶,非人力所及,诸僧患之。 光 见而谓僧曰:‘可持绳来,当相为上耳。’诸僧惊喜,因取而与之。 光 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繫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观者骇悦,莫不嗟异,时人号为‘肉飞仙’。” 清 赵翼 《闻官兵屡捷志喜》诗:“过海地非头痛国,翘关人有肉飞仙。”词语解释:肉屏风 拼音:ròu píng fēng
见“ 肉阵 ”。
词语解释:肉阵 拼音:ròu zhèn
唐玄宗 时,外戚 杨国忠 当政,穷奢极欲,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藉人气相暖,号“肉阵”。事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肉阵》。后亦称“ 肉屏风 ”。 清 王昙 《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 封 家立。”词语解释:肉阵 拼音:ròu zhèn
唐玄宗 时,外戚 杨国忠 当政,穷奢极欲,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藉人气相暖,号“肉阵”。事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肉阵》。后亦称“ 肉屏风 ”。 清 王昙 《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 封 家立。”词语解释:肉角 拼音:ròu jiǎo
古代传说中的麒麟头生肉角,因亦用为麒麟的代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獷而不臻。” 李善 注:“肉角,麟也。” 唐 孙樵 《序西南夷》:“世之言 唐 瑞者,徒曰肉角格,六德稼,天酒法庭,苑巢神禽。” 明 刘基 《松叶酒歌寄梁安宅》:“便从 偓佺 覲 黄帝 ,身骑肉角青麒麟。”词语解释:肉搏 拼音:ròu bó
徒手或用短兵器搏斗。 田汉 《卢沟桥》第四幕:“我们没有精良的武器,只凭我们一点爱国热诚,跟敌人肉搏。” 管桦 《惩罚》四:“这是一场最后解决战斗的惊心动魄的肉搏,反抗侵略的人民与侵略者决死的拚杀!”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一章:“在冰、血中,在肉搏中,人们前仆后继地斗争着。”词语解释:肉鬃 拼音:ròu zōng
亦作“ 肉鬉 ”。骏马的一种特征。马颈肉端所生鬃毛,倒披一旁,谓之“肉騣”。 唐 杜甫 《骢马行》:“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騣碨礧连钱动。”《新唐书·五行志三》:“ 滑州 刺史 李邕 ,献马,肉鬉鳞臆,嘶不类马,日行三百里。” 宋 苏轼 《申王画马图》诗:“肉鬉汗血尽龙种,紫袍玉带真天人。”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七》:“ 东坡 云:‘……余在 岐下 见 秦州 进一马,骏如牛,项垂胡侧立颠倒,毛生肉端,番人云:此肉騣马也。’” 词语解释:肉鞍 拼音:ròu ān
谓驼峰。其状如鞍,故称。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槖驼》:“驼惟奇畜,肉鞍是被。” 元 王逢 《叹病驼》诗:“紫毛无復好容色,肉鞍尚耸双坡陀。”词语解释:肉声 拼音:ròu shēng
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籍中有 红儿 者,善肉声,常为贰车属意。” 宋 张先 《熙州慢·赠述古》词:“持酒更听, 红儿 肉声长调。” 阿英 《灯市》:“在这时,‘丝竹肉声,不辨拍煞’。”词语解释:肉酱 拼音:ròu jiàng
(1).碎肉做成的糊状食品。《周礼·天官·醢人》“醓醢” 汉 郑玄 注:“肉酱也。”《前汉书平话》卷中:“但依 子童 ,便发使命宣去,本人如是生疑不至,遣使命送肉酱、肉羹去。”
(2).今亦以碎肉与酱拌炒者为肉酱,并用作比喻。《恨海》第三回:“忽又想起他病才好了,自然没有气力,倘使被一挤倒,岂不要踏成肉酱?”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但真不愧为 由 呀,到这时候也不忘记从夫子听来的教训,说道‘君子死,冠不免’,一面系着冠缨,一面被人砍成肉酱了。”词语解释:肉封 拼音:ròu fēng
指驼峰。 宋 梅尧臣 《橐驼》诗:“老觉肉封侧,犹蒙锦帕鲜。”词语解释:肉牛 拼音:ròu niú
(1).肥壮的牛。 唐 王建 《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战马散驱还逐草,肉牛齐散却耕田。”
(2).供肉食的牛。《人民日报》1984.9.3:“要大力发展奶牛、肉牛。饲养肉牛要采用国外先进办法,使牛的生长期缩短到一年半或者更短的时间。”词语解释:肉皮 拼音:ròu pí
(1).人的皮肤。《红楼梦》第六九回:“把那孩子拉过来,我瞧瞧肉皮儿。”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肉皮上有些看不见的东西紧刺人:是下霜呢。”《中国民间故事选·兴安岭的故事》:“汗的大女儿高兴极了,对着镜子左边瞧,右边瞧,又赶紧去洗澡。把肉皮都擦破了,还是很黑;脸怎样洗,还是很丑。”
(2).指猪肉皮。《生活科学手册·点心制作》:“混水肉馅做法是:先将鲜肉皮三两,放冷水烧沸,用刀刮净杂毛,洗净,入锅略煮一下捞出,放入冷水中浸一下,这样可使肉皮易酥。”词语解释:肉案 拼音:ròu àn
卖肉的案子。亦指肉摊或肉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肉行》:“坊巷桥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生熟肉从便索唤。”《水浒传》第三回:“且説 郑屠 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掛着三五片猪肉。”《儒林外史》第三回:“ 范老爷 怕的,莫过於肉案子上的 胡老爹 。”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些屠户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鲜猪肉砍碎时尚在跳动不止。”词语解释:肉理 拼音:ròu lǐ
(1).肉的纹理。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一日有庄氓餽巨鳖,翁喜亟付之庖。庖人解其甲,则见肉理盘旋,与常鳖殊不类。”
(2).犹质地。 宋 梅尧臣 《答宋学士寄澄心堂纸百幅》诗:“古纸精光肉理厚,邇岁好事亦稍推。”词语解释:肉羹 拼音:ròu gēng
用肉作成的浓汤。《汉书·王莽传下》:“ 莽 闻城中飢饉,以问 业 。 业 曰:‘皆流民也。’乃市所卖粱飰肉羹,持入视 莽 曰:‘居民食咸如此。’ 莽 信之。”《后汉书·刘宽传》:“夫人欲试 宽 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飜污朝衣。”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人生夜叉》:“﹝夜叉﹞后遇持肉羹者,即飞出夺而食之。”词语解释:肉圆 拼音:ròu yuán
即肉丸子。《金瓶梅词话》第九八回:“第二日起来得迟,约饭时纔起来。 王六儿 安排些鷄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与他扶头。”《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王孝廉 ﹞筷子上夹了一个肉圆,也不往嘴里送,只是睁着两隻眼睛,望着 王乡绅 。”参见“ 肉丸子 ”。
词语解释:肉丸子 拼音:ròu wán zǐ
把肉剁成碎末,加上作料做成的丸状食品。 田遨 《杨度外传》四:“她那横宽脸的面积大得可以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嘴大可以一口吞个大肉丸子,又便于大说大笑。”词语解释:肉体 拼音:ròu tǐ
(1).人的身体。《水浒传》第四四回:“因他长大白净,人都见他一身好肉体,起他一个绰号,叫他做‘玉幡竿’ 孟康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大小两个和尚怎的一时就双双的肉体成圣,他全不得知;及至听得铜旋子掉在石头上鏜的一声响亮,倒惊得苏醒过来。” 徐迟 《精神分析》:“他有一种精神肉体都说不出的快感。”
(2).谓躯体肥胖。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含玉咽津》:“ 贵妃 素有肉体,至夏苦热,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鱼儿於口中,盖藉其凉津沃肺。”词语解释:肉感 拼音:ròu gǎn
谓肉体上给异性以诱惑的感觉。多指女性肢体而言。 茅盾 《诗与散文》:“他身受着这样肉感的女性的爱抚,并不觉得愉快,反像是被侮辱了似的。”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她今天穿的一件元青花缎旗袍……素净而俏丽,和 罗罗 的打扮恰成了一种强烈的对照,并且把那丰腴的身体和颈项,陪衬得更其肉感起来。”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词语解释:肉店 拼音:ròu diàn
卖肉的商店词语解释:肉排 拼音:ròu pái
牛排或猪排。炸着吃或煎着吃的大片牛肉或猪肉。词语解释:肉头肉脑 拼音:ròu tóu ròu nǎo
(1).傻,不懂事。《白雪遗音·马头调·人要老了》:“肉头肉脑説趣话,不管奴家闷不闷。”
(2).形容人很肥胖。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一:“ 宋蚦 是 纪家村 的一个暴发户,肉头肉脑,目不识丁。” 崔八娃 《一把酒壶》:“ 郑大头 那个肉头肉脑的样子,又在我脑子里打转转。”词语解释:肉呼呼 拼音:ròu hū hū
同“ 肉乎乎 ”。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孩子生下来了,是个小子,又红又胖,肉呼呼,粉个囊囊的。” 叶文玲 《雪飘除夕》:“ 刘华 那肉呼呼的宽脸盘又飘上了一个阴险的笑容。”词语解释:肉墩墩 拼音:ròu dūn dūn
形容人胖或肌内厚实的样子。也作“肉敦敦”词语解释:肉圃 拼音:ròu pǔ
积肉以为园圃。《韩非子·喻老》:“ 紂 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 紂 遂以亡。”《尸子》卷下:“ 殷紂 为肉圃。”《淮南子·本经训》:“ 紂 为肉圃酒池。” 高诱 注:“ 紂 积肉以为园圃。”词语解释:肉孜节 拼音:ròu zī jié
“肉孜”系波斯语Rozah的音译,意为“斋戒”。 中国 新疆 地区称伊斯兰教的开斋节为“肉孜节”。词语解释:肉囊囊 拼音:ròu nāng nɑng
形容肥胖而肌肉松弛的样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老婆婆肉囊囊的脸上,表现出一种认错的笑容。”词语解释:肉嘟嘟 拼音:ròu dū dū
形容很肥胖。例如:小脸肉嘟嘟地很可爱。词语解释:肉头厚 拼音:ròu tóu hòu
方言。谓广有钱财。 孙犁 《风云初记》三:“各位回到村里掂对着办就是了,叫那些肉头厚的主儿买几枝(枪),其余的就摊派给那些小主儿们。”词语解释:肉头 拼音:ròu tóu
(1).方言。谓人肉多丰满。《西游记》第二六回:“那 八戒 见了 寿星 ,近前扯住,笑道:‘你这肉头老儿,许久不见,还是这般脱洒,帽儿也不带个来。’”《中国歌谣资料·湖北民歌》:“ 李师长 ,大肉头,吃大肉,穿纺绸。鬼子来了,跑在我们前头。”
(2).方言。傻瓜,寿头。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乡下人无论是怎样笨,怎样好说话,也不肯这样张开了眼睛做肉头寿头!”
(3).方言。称食物入口有柔软、滑溜的感觉。如:这种米做出来的饭挺肉头。词语解释:肉头户 拼音:ròu tóu hù
方言。指境况较好而又怕事的人家。 陶钝 《第三件棉袄》:“他不懂得真正的赌棍倒没有事,有事的就是他这样的肉头户。”词语解释:肉分肠断
骨肉分离词语解释:肉骨肉髓
[方]:刺骨钻肉词语解释:肉面对肉面
脸对脸词语解释:肉洎
肉汤词语解释:肉绽皮开
皮肉破裂词语解释:肉鼓吹 拼音:ròu gǔ chuī
谓体罚犯人的声音。 后蜀 酷吏 李匡远 ,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见《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檮杌》。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肉鼓吹,听神啼鬼哭,毛钳刀笔 汉 乔才。”词语解释:肉麻当有趣 拼音:ròu má dāng yǒu qù
比喻去欣赏一些无聊的事,有“低级趣味”之意
那天她做了不少无聊的动作,引起哄堂大笑,真是肉麻当有趣词语解释:肉麻 拼音:ròu má
(1).谓肌肤感觉麻痒。 林海音 《城南旧事·惠安馆传奇三》:“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 秀贞 说是吊死鬼……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的动,真是肉麻。”
(2).由轻佻的或虚伪的言语、举动所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赫大卿 ﹞将酒饮过半杯,递到 空照 口边。 空照 将口来承,一饮而尽。两个童女见他肉麻,起身迴避。” 清 李渔 《意中缘·露丑》:“你如今只去亲热他,不时把些肉麻的话,挑动他的春心。”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其实,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作粗人,玩什么‘荷锄戴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许多女客,看见 金女士 跟 子明 肉麻的样子,哪个不在背地里笑我骂我。”词语解释:肉中刺 拼音:ròu zhōng cì
刺在肉中,难于忍受。比喻极端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常跟“眼中钉”连用。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红楼梦》第八十回:“去!快叫个人牙子来,多少卖几两银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拆去城门,叫 夫差 不生疑虑,不把 越国 看成眼中钉,肉中刺。” 刘绍棠 《蒲柳人家》十:“这个家伙在我的管界之内,天不怕,地不怕,软不吃,硬不吃,是我的肉中刺。”亦省作“ 肉刺 ”。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屠龙》:“快拔去肉刺眼钉休作梗,那管他花残玉碎在河干。”词语解释:肉山酒海 拼音:ròu shān jiǔ hǎi
语本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愿举 泰山 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后以“肉山酒海”极言酒肉饮食之丰。《水浒传》第八二回:“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 张寿臣 《看财奴》:“赶上他一出去,家里是刀勺乱响啊,肉山酒海,想吃什么吃什么!”词语解释:肉搏战 拼音:ròu bó zhàn
敌对双方迫近的短兵相接或徒手格斗。《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老松树》:“我土炮敢对机关枪,我空手敢打肉搏战。”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战士的心》:“钻井好比肉搏战,一接火你休想中途妥协。不是我一钻打到底,就是你闹事故把我消灭。”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按战斗常识,已经进入了你死我活的肉搏战。”词语解释:肉告示 拼音:ròu gào shì
方言。谓到处宣扬,犹言活布告。 沙汀 《替身》:“你赶紧去热点饭吃!吃了好去借枪,找人,今天晚上就动手……不过,我给你说,没要当肉告示哇?!” 沙汀 《淘金记》二二:“‘呵,我再说一遍,不要到处唱哇!’‘完了!那就成了肉告示了!’‘对,年轻人就要嘴稳才好!’”词语解释:肉山脯林 拼音:ròu shān fǔ lín
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形容穷奢极侈。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夏》:“﹝ 桀 ﹞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餘人。”词语解释:肉叉 拼音:ròu chā
叉肉用的长柄大叉词语解释:肉丁 拼音:ròu dīng
(1).皮肤上生的颗粒状病变。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身体》:“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
(2).肉类切成的方形小块。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 马希贤 先生推出那一小碗女人给他特备的干菜炒肉丁,他把它分发给孩子们。”词语解释:肉乎乎 拼音:ròu hū hū
形容肥实的样子。 徐怀中 《阮氏丁香》三:“小家伙浑身上下光溜溜的、肉乎乎的,实在惹人喜欢。” 姜磊 《枫叶思》一:“为什么不供一二盆君子兰、倒挂金钟、令箭荷花、蟹菊、鞭炮花,或者是肉乎乎的仙人球?” 江刘 班澜 《两邻居》:“ 王信 两只肉乎乎的大耳朵一个劲地抽动。”词语解释:肉攫 拼音:ròu jué
亦作“ 肉玃 ”。
(1).攫肉而食。指鹰雕之属。《吕氏春秋·本味》:“夫三羣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 高诱 注:“肉玃者,玃拿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
(2).引申为掠夺。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喋喋誉白人肉攫之心,以为极世界之文明者又何耶?”词语解释:肉干 拼音:ròu gān
晒干的肉片(如牛肉)词语解释:肉冠 拼音:ròu guān
鸟类头顶上突起的肉质组织,红色或略带紫色,形状似冠,故名。词语解释:肉刺 拼音:ròu cì
(1).即鸡眼。脚掌或脚趾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形似鸡眼的硬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肉刺》:“肉刺证由缠脚生,或着窄鞋远路行,步履艰难疼痛甚,玉簪根捣贴涂灵。”注:“此证生在脚指,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陷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
(2).见“ 肉中刺 ”。
词语解释:肉中刺 拼音:ròu zhōng cì
刺在肉中,难于忍受。比喻极端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常跟“眼中钉”连用。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红楼梦》第八十回:“去!快叫个人牙子来,多少卖几两银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拆去城门,叫 夫差 不生疑虑,不把 越国 看成眼中钉,肉中刺。” 刘绍棠 《蒲柳人家》十:“这个家伙在我的管界之内,天不怕,地不怕,软不吃,硬不吃,是我的肉中刺。”亦省作“ 肉刺 ”。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屠龙》:“快拔去肉刺眼钉休作梗,那管他花残玉碎在河干。”词语解释:肉吊窗 拼音:ròu diào chuāng
指人的眼皮。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我今家去把媳妇休了呵,妳妳,你把肉吊窗儿放下来,可不嫁我,做的个尖担两头脱。”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常则是肉吊窗放下遮他面,动不动便抓钱。”词语解释:肉冻 拼音:ròu dòng
以鱼或肉的碎料添加明胶及调味料后凝成稠厚的一种美味冻膏,冷配在肉或鱼的菜肴上,作为装饰;或者制成肉、鱼或蔬菜的一种模型
一种冷菜,先将肉去骨,填入五香碎肉作佐料,烧熟压实后,再浇上肉冻而成词语解释:肉鸽 拼音:ròu gē
供食用的鸽品种词语解释:肉鳍 拼音:ròu qí
乌贼、枪乌贼等软体动物体上的鳍状物,用来帮助游泳。词语解释:肉包子打狗 拼音:ròu bāo zi dǎ gǒu
歇后语。谓有去无回。 老舍 《骆驼祥子》九:“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 姚雪垠 《长夜》三四:“‘你把钱借给他了?’‘他都要去了。’ 菊生 说。‘只要他赢了,也许会还你。’‘哼,肉包打狗!’” 刘绍棠 《蒲柳人家》十一:“谁不知道 二和尚 肉包子打狗以后,你就把 莲姑娘 当成了亲生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