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肠断 拼音:cháng duàn
形容极度悲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临川 东兴 ,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於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肠断人。”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十二月十三之晨,我心酸肠断,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的滋味。”词语解释:肠胃 拼音:cháng wèi
(1).肠与胃。《韩非子·解老》:“﹝人﹞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此病疽也,内发於肠胃之间。” 唐 杜甫 《雷》诗之三:“气暍肠胃融,汗湿衣裳污。”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孩子的肠胃病虽已痊愈,但还磨人,影响工作。”
(2).借喻中枢要地,犹腹心。《战国策·秦策二》:“夫取三 晋 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 齐 以其肠胃予人,家强而不制,枝大而折榦,以专巨海之富,而擅鱼盐之利也。”《北齐书·文宣帝纪》:“ 关 峴 衿带,跨躡萧条,肠胃之地。”词语解释:肠肚 拼音:cháng dù
犹心肠。指内心活动。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一壁厢大哥行牵挂着亲肠肚,一壁厢二哥行关连着痛肺腑。” 明 叶颙 《美许士谦选壮丁有法》诗:“风霜面目松柏操,铁石肠肚冰玉肌。”《水浒传》第九八回:“我这里弟兄,通是一般肠肚,但説不妨。”词语解释:肠腹 拼音:cháng fù
(1).泛指腹部。《淮南子·泰族训》:“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慾,养生之末也。” 宋 王令 《原蝗》诗:“鴟鵶啄衔各取饱,充实肠腹如撑支。”
(2).犹肺腑。谓人的内心。 明 何景明 《上李西涯书》:“恐终有以负明公,敢忘其狂,昧布肠腹,惟明公采览。”词语解释:肠绝 拼音:cháng jué
犹肠断。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 宜春苑 外最长条,闲裊春风伴舞腰,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歌》:“ 永新 乃撩鬢举袂,直奏曼声,至是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絶。”词语解释:肠子 拼音:cháng zi
(1).肠的通称。 萧红 《生死场》三:“肠子因为日久了,干成黑色不动而僵直的片状的绳索。” 郭澄清 《大刀记》五:“方才,他的肚子里还肠子碰得肝花响,可一听入了迷,连饿也忘了。”
(2).心地;心肠。《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至於他父女两个心疼那姑娘,捨不得那姑娘,却是一条肠子。”《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那 邓九公 是箇热肠子人。”词语解释:肠线 拼音:cháng xiàn
外科手术所用的缝线。旧用羊肠壁组织制成,故名。缝合后可被机体组织溶化吸收。词语解释:肠梗阻 拼音:cháng gěng zǔ
病名。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症状是腹部膨胀、剧烈腹痛、呕吐等。也叫肠阻塞。词语解释:肠液 拼音:cháng yè
由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很多种酶,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等。词语解释:肠秘 拼音:cháng mì
便秘。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史载之方题跋》:“向闻 白隄 钱听默 言, 北宋 时有名医治 蔡京 肠秘之症,只用紫苑一味,其病遂愈。”词语解释:肠痈 拼音:cháng yōng
亦作“肠疸”。 中医指阑尾炎。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军吏 李成 苦欬,昼夜不寐, 佗 以为肠癕,与散两钱服之。”《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作“肠臃”。词语解释:肠慌腹热 拼音:cháng huāng fù rè
犹腹热肠慌。形容慌张焦急。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魄散魂消,肠慌腹热,手脚麞狂去不迭。”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唬得人胆战心摇,肠慌腹热,魂飞魄散。”亦作“ 肠荒腹热 ”。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四折:“他覷一回,望一回,肠荒腹热。”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则教我肠荒腹热似浇油。”词语解释:肠套叠 拼音:cháng tào dié
指一段肠管套入其邻近的另一段肠腔内造成的肠梗阻。多发生于婴幼儿(原发性),也可发生于成人(继发性)。因饮食失调、腹泻等使肠蠕动紊乱,肠管环状肌持续痉挛等引起。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可排出暗红色黏冻状血便。有时腹部可摸到腊肠形肿块。若空气灌肠复位无效,须及时采用手术治疗。词语解释:肠穿孔 拼音:cháng chuān kǒng
许多肠道疾病的一个共同并发症,肠壁组织坏死、薄弱、破溃,肠内容外溢,可有剧烈腹痛、板状腹、腹膜炎、休克等表现词语解释:肠荒 拼音:cháng huāng
犹言心慌意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今日多情人一见了有情娘,着小生心儿里早痒痒。迤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禅关假馆》:“小生自见那小姐之后,迤逗肠荒,断送得眼花撩乱,引惹心忙。”词语解释:肠臃 拼音:cháng yōng
见“ 肠痈 ”。
词语解释:肠痈 拼音:cháng yōng
亦作“肠疸”。 中医指阑尾炎。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军吏 李成 苦欬,昼夜不寐, 佗 以为肠癕,与散两钱服之。”《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作“肠臃”。词语解释:肠肥脑满 拼音:cháng féi nǎo mǎn
形容不劳而食,养尊处优,无所用心。《北齐书·琅邪王俨传》:“ 琅邪王 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復然,愿宽其罪。” 清 周亮工 《与黎媿曾书》:“滋味虽薄,气骨转彻,正未易与肠肥脑满人道也。” 郑振铎 《黄公俊之最后》七:“但当战争日久,领兵者都成了肠肥脑满的富翁的时候……农民们却不得不移其爱戴之心而表示出厌恶与反抗的了。” 毛岸青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财主有手不劳动,养得肠肥脑满。”词语解释:肠里出来肠里热 拼音:cháng lǐ chū lái cháng lǐ rè
谚语。多见于 元 明 杂剧。意谓对于亲生子女总是疼爱的。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二折:“亲儿落马撞杀了,亲娘如何不疼,可不道肠里出来肠里热,我也顾不得的,我看孩儿去也。” 明 无名氏 《怒斩关平》第四折:“便好道肠里出来肠里热,我如今与孩儿送一顿饭,与孩儿喫了呵,以表俺子母每心肠。”词语解释:肠衣 拼音:cháng yī
脱去脂肪晾干的猪肠或羊肠。可用以制香肠,或做羽毛球拍的弦。旧时亦用以做缝合伤口的线。词语解释:肠荒腹热 拼音:cháng huāng fù rè
见“ 肠慌腹热 ”。
词语解释:肠慌腹热 拼音:cháng huāng fù rè
犹腹热肠慌。形容慌张焦急。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魄散魂消,肠慌腹热,手脚麞狂去不迭。”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唬得人胆战心摇,肠慌腹热,魂飞魄散。”亦作“ 肠荒腹热 ”。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四折:“他覷一回,望一回,肠荒腹热。”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则教我肠荒腹热似浇油。”词语解释:肠炎 拼音:cháng yán
肠黏膜的炎症,通常多指小肠黏膜的炎症。症状是腹痛、发烧、腹泻等。词语解释:肠绪 拼音:cháng xù
犹情绪。 明 高启 《疏帘淡月·秋柳》词:“老来肠绪应愁絶, 江 南横管吹切,莫欺憔悴,明年依旧,万阴成列。”词语解释:肠肾 拼音:cháng shèn
犹心肠。 唐 李峤 《宣州大云寺碑》:“洗贪欲之肠肾,开盲聋之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