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没胫脚胫膝胫足胫蹄胫铁胫断胫 
鹤胫赤胫凤胫踝胫跟胫斫胫碧胫 
凫胫斮胫交胫胫胫叩胫挞胫  

词语解释:没胫
没过脚胫
词语解释:鹤胫  拼音:hè jìng
鹤的小腿。其形瘦而长。《庄子·徐无鬼》:“鹤脛有所节,解之也悲。”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小松》:“叶健如虯鬚,枝脆如鹤脛。” 明 王廷陈 《咏怀》之一:“鳧脛续则瘁,鹤脛截则悲。”
词语解释:凫胫  拼音:fú jìng
野鸭的小腿。《庄子·骈拇》:“是故鳧脛虽短,续之则忧;鹤脛虽长,断之则悲。”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盖鳧脛虽短,续之则悲,史文虽约,增之反累。”
词语解释:脚胫  拼音:jiǎo jìng
小腿。《汉书·赵充国传》:“其秋, 充国 病,上赐书曰:‘制詔后将军,闻苦脚脛、寒泄……朕甚忧之。’” 郭沫若 《瓶》诗之一:“桔梗花色的丝袜后鼓出的脚胫,那是怎样地丰满、柔韧、动人!”
词语解释:赤胫  拼音:chì jìng
(1).皮肤呈赤色的小腿。
(2).裸露着小腿。 宋 梅尧臣 《啼禽》诗:“安知增羞颜,赤脛衣短褐。”
词语解释:斮胫  拼音:zhuó jìng
斩断胫骨。典出《书·泰誓下》:“斮朝涉之脛,剖贤人之心。” 孔 传:“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脛耐寒,斩而视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 紂 乃於此斮脛而视髓也。”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以七尺 吴 綾,甘同斮脛之惨。”
词语解释:膝胫  拼音:xī jìng
小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羣兴方酣, 定 乃於帘间垂足, 定 膝脛伟而毳。”
词语解释:凤胫  拼音:fèng jìng
指灯。以灯足如同鸟腿,故称。 唐 韩偓 《横塘》诗:“秋寒洒背入帘霜,凤脛灯青照洞房。” 清 陈维崧 《金盏子·咏灯》词:“且独自纤手,靠粧臺,挑凤脛。” 清 龚自珍 《浣溪沙》词:“凤脛灯青香篆寒,寻思脉脉未成眠。”
词语解释:交胫  拼音:jiāo jìng
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海外南经》:“ 交脛国 在其东,其为人交脛。一曰在 穿匈 东。” 郭璞 注:“言脚脛曲戾相交,所谓‘雕题、交趾’者也。”
词语解释:足胫  拼音:zú jìng
亦作“ 足踁 ”。 小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或微言美事,置於闲散,是缀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 宋 徐积 《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诗:“下不漏足脛,上突为背疽。”《东周列国志》第九一回:“吾足踁损伤,急欲就医。”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予至少迟,巫已登其颠矣。以红布为帕而勒其首,束其腰者亦用红布,更为红布膝袴著足脛间,如妇人装。”
词语解释:踝胫  拼音:huái jìng
踝骨与胫骨。《南史·恩倖传·戴明宝》:“时 建康县 考囚,或用方材压额及踝脛。”
词语解释:胫胫  拼音:jìng jìng
耿直貌。踁,通“ 硜 ”。《晋书·儒林传·范弘之》:“虽有踁踁之称,而非大雅之致,此亦下官所不为也。”一本作“ 硜硜 ”。 何超 音义:“踁踁,口茎反,字当作硜。”
词语解释:蹄胫  拼音:tí jìng
腿脚。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驼峰熊掌》:“他日从光禄得死象蹄踁。”
词语解释:跟胫  拼音:gēn jìng
脚跟与小腿。 元 马祖常 《送袁伯长归浙东》诗之二:“翁姑纍带索,跟脛无完肤。”
词语解释:叩胫
以杖棍击胫骨。是惩罚的一种方式
词语解释:铁胫  拼音:tiě jìng
西汉 末一支农民军的称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脛……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后汉书·伏湛传》:“大肜、高胡望旗消靡,铁脛、五校莫不摧破。”
词语解释:斫胫  拼音:zhuó jìng
斩断胫骨。典出《书。泰誓下》:"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孔传:"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
词语解释:挞胫  拼音:tà jìng
笞打小腿。《魏书·刑罚志》:“其捶用荆,平其节。讯囚者,其本大三分,杖背者二分,挞脛者一分。拷悉依令,皆从於轻简也。”
词语解释:断胫  拼音:duàn jìng
砍断小腿。古代的一种肉刑。亦指君主对臣民残暴的行为。《檮杌闲评》第三二回:“从来人臣为国除奸,纵剖心断脛,陷狱投荒,皆无所顾。”参见“ 斮脛 ”。
词语解释:斮胫  拼音:zhuó jìng
斩断胫骨。典出《书·泰誓下》:“斮朝涉之脛,剖贤人之心。” 孔 传:“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脛耐寒,斩而视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 紂 乃於此斮脛而视髓也。”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以七尺 吴 綾,甘同斮脛之惨。”
词语解释:碧胫  拼音:bì jìng
鹤的青绿色胫骨。借指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