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胭脂 拼音:yān zhī
亦作“臙脂”。 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林花着雨臙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敦煌曲子词·柳青娘》:“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脣。” 金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一:“翠叶轻笼豆颗匀,臙脂浓抹蜡痕新。” 明 张景 《飞丸记·坚持雅操》:“我情愿甘劳役,思量忍命穷,拚得臙脂委落如云鬞。” 清 孙枝蔚 《后冶春次阮亭韵》:“梨花独自洗胭脂, 虢国夫人 别样姿。”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张眼一望,遍地都是齐腿腕子深的小麦,麦梢上平涂着一层胭脂色的朝阳。”词语解释:燕脂 拼音:yàn zhī
(1).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 南朝 梁 萧统 《美人晨妆》诗:“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 唐 元稹 《离思》诗之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釵谩篸緑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燕,一本作“ 臙 ”。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燕脂》:“盖起自 紂 ,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 燕 国所生,故曰燕脂。涂之作桃花粧。” 宋 陆游 《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觉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诗:“风雨长亭话别离,忍看清泪湿燕脂。”参见“ 燕支 ”。
(2).泛指红色。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一本作“ 燕支 ”。 宋 王安石 《木芙蓉》诗:“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 宋 陆游 《初秋山中作》诗:“堆盘菱熟燕脂角,藉藻鱸新淡墨鳞。”参见“ 燕支 ”。
词语解释:燕支 拼音:yān zhī
(1).草名。可作红色染料。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南史·齐纪下·废帝海陵王》:“ 武帝 时以燕支为朱衣,朝士皆服之。” 唐 卢照邻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胡笳《折杨柳》, 汉 使採燕支。”
(2).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妇女用作化妆品。亦用作国画的颜料。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支,偏开两靨。”一本作“ 燕脂 ”。 唐 殷尧藩 《吹笙歌》:“伶儿竹声愁绕空, 秦 女泪溼燕支红。” 宋 徐铉 《稽神录·司马正彝》:“妇人云:‘至都,有好粉、燕支,宜以为惠。’”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燕支涂颊,上连双眉。”
(3).泛指红色。 唐 白居易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九:“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采矿》:“一鑪光影迸燕支,好把陶鎔著意施。”
(4).指美女。 清 厉鹗 《和余葭白题唐子畏画韩熙载夜宴图》:“门生解事执乐句,燕支拍碎声穿空。” 王闿运 《哀江南赋》:“红粉之楼遂圮,燕支之色无多。”
(5).喻鲜血。 清 厉鹗 《洪襄惠公园中峰石歌》:“金闺妖血无人见,塞上燕支洗罗荐。” 古直 《惜哉行》:“溅上燕支几点红,更开明堂来论功。”
(6).古剑名。《广雅·释器》:“鱼肠、醇钧、燕支……剑也。”
(7). 汉 时 匈奴 王单于正妻的称号。 唐 李白 《秋思》诗:“燕支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一本作“ 閼氏 ”。
(8).山名。 唐 李白 《王昭君》诗之一:“ 燕支 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王琦 注引《元和郡县志》:“ 燕支山 ,一名 删丹山 ,在 丹州 删丹县 南五十里。东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与 祁连 同。”
(9).泛指北地;边地。 唐 李白 《代赠远》诗:“ 燕支 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 越 人北向 燕支 ,回首望 雁峰 天一涯。” 清 屈大均 《寄沉阳剩人和尚》诗:“莫厌天花随玉麈,何妨霜鬢老 燕支 。”
词语解释:燕支 拼音:yān zhī
(1).草名。可作红色染料。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南史·齐纪下·废帝海陵王》:“ 武帝 时以燕支为朱衣,朝士皆服之。” 唐 卢照邻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胡笳《折杨柳》, 汉 使採燕支。”
(2).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妇女用作化妆品。亦用作国画的颜料。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支,偏开两靨。”一本作“ 燕脂 ”。 唐 殷尧藩 《吹笙歌》:“伶儿竹声愁绕空, 秦 女泪溼燕支红。” 宋 徐铉 《稽神录·司马正彝》:“妇人云:‘至都,有好粉、燕支,宜以为惠。’”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燕支涂颊,上连双眉。”
(3).泛指红色。 唐 白居易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九:“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采矿》:“一鑪光影迸燕支,好把陶鎔著意施。”
(4).指美女。 清 厉鹗 《和余葭白题唐子畏画韩熙载夜宴图》:“门生解事执乐句,燕支拍碎声穿空。” 王闿运 《哀江南赋》:“红粉之楼遂圮,燕支之色无多。”
(5).喻鲜血。 清 厉鹗 《洪襄惠公园中峰石歌》:“金闺妖血无人见,塞上燕支洗罗荐。” 古直 《惜哉行》:“溅上燕支几点红,更开明堂来论功。”
(6).古剑名。《广雅·释器》:“鱼肠、醇钧、燕支……剑也。”
(7). 汉 时 匈奴 王单于正妻的称号。 唐 李白 《秋思》诗:“燕支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一本作“ 閼氏 ”。
(8).山名。 唐 李白 《王昭君》诗之一:“ 燕支 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王琦 注引《元和郡县志》:“ 燕支山 ,一名 删丹山 ,在 丹州 删丹县 南五十里。东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与 祁连 同。”
(9).泛指北地;边地。 唐 李白 《代赠远》诗:“ 燕支 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 越 人北向 燕支 ,回首望 雁峰 天一涯。” 清 屈大均 《寄沉阳剩人和尚》诗:“莫厌天花随玉麈,何妨霜鬢老 燕支 。”词语解释:凝脂 拼音:níng zhī
(1).凝固的油脂。常用以形容洁白柔润的皮肤或器物。《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右军 见 杜弘治 ,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春寒赐浴 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 宣化 玉石﹞琢为器物,白若凝脂。” 元 吴澄 《渡江云》词:“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与试铅霜。”
(2).凝冻的脂油。因无间隙,比喻事之严密。多指法网。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昔 秦 法繁於秋荼,而网密於凝脂。”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躬为梟獍,则漏网遗名;跡涉瓜李,乃凝脂显録。嫉恶之情,岂其若是。”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官政》:“今国家防制纤悉,密若凝脂。”词语解释:烟脂 拼音:yān zhī
亦作“烟脂”。 见“ 烟支 ”。
词语解释:烟支 拼音:yān zhī
亦作“ 烟脂 ”。亦作“烟支”。亦作“烟肢”。亦作“烟脂”。
(1).即胭脂。色红。妇女用以饰容。《史记·匈奴列传》“后有所爱閼氏” 司马贞 索隐引 晋 习凿齿 《与燕王书》:“山下有红蓝,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緋黄,挼取其上英鲜者作烟肢,妇人将用为颜色。”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腻粉梨园白,烟脂桃径红。”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烟脂》:“此时未有烟脂,故但施朱为红也,烟脂出自虏地。” 明 张萱 《疑耀·燕脂》:“有一説,‘燕脂’作‘烟支’。 唐睿宗 女 代国长公主 ,少尝作烟支,弃子于阶,后乃丛生成树,公主叹曰:‘人生能几,我初笄,尝为烟支,弃其子,今成树,阴映琐闈,人岂不老乎?’”参见“ 燕2脂 ”、“ 燕2支 ”。
(2).指妇女。 清 吴锡麒 《一半儿·西湖晓泛》曲:“回峯醉塔傍烟支, 宋嫂 鱼羹出釜迟, 西子 晓粧临镜时。”词语解释:口脂 拼音:kǒu zhī
(1).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鏤牙筩。”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唐 刘禹锡 《代谢历日面脂口脂表》:“中使 霍子璘 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詔及 贞元 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
(2).化妆用的唇膏;口红。 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 清 龚自珍 《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黄昏,口脂闻暗香。” 茅盾 《参孙的复仇》:“口脂香和妖艳的声音一齐送进 参孙 的感官。”词语解释:膏脂 拼音:gāo zhī
(1).脂膏,油脂。 清 黄燮清 《秋日田家杂咏》:“君看穫稻时,粒粒膏脂香。”
(2).犹言民脂民膏。 清 孙枝蔚 《徐州独无戒石不知废自何时》诗:“不顾膏脂尽,肯念俸禄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然性骄奢贪黷,竭民膏脂。”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休养百年,更为膏脂。” 梁启超 《清议报一百册祝辞》第五:“翌年己亥春秋之间, 刚毅 下 江 南 岭 南,搜括膏脂,民不堪命。”词语解释:载脂 拼音:zǎi zhī
抹油于车轴上。谓准备起程。《诗·邶风·泉水》:“载脂载舝,还车言迈。” 朱熹 集传:“脂,以脂膏涂其舝使滑泽也。”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长裾日曳,后乘载脂。”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天星牢落鸡喔咿,僕夫起餐车载脂。”词语解释:松脂 拼音:sōng zhī
由松类树干分泌出的树脂,在空气中呈粘滞液或块状固体,含松香和松节油。也称松香、松膏、松胶、松液、松肪。《神农本草经》卷一:“松脂,味苦温,主疽恶创,头疡白秃,疥搔风气,安五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近有 王爱洲 ,在 鄴 学服松脂,不得节度,肠塞而死。” 唐 皮日休 《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一:“静探石脑衣裾润,闲鍊松脂院落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景城 南有破寺,四无居人,惟一僧携二弟子司香火……然譎诈殊甚,阴市松脂炼为末,夜以纸捲燃火撒空中,焰光四射。”词语解释:脑脂 拼音:nǎo zhī
中医病名。指白内障。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掛壁无由弯。” 王伯大 音释引 洪兴祖 曰:“谓 张籍 病眼。” 清 孙枝蔚 《目病示诸儿》诗:“左目如 杜顗 ,脑脂融未凝。”按, 唐 杜牧 弟 杜顗 患目疾,医者 石公集 曾为之治疗,谓此疾名为“内障”,乃脑积毒热,脂融流下盖塞瞳子所致。须脂老硬如白玉色,始可用针,时未至,则无法治。见 杜牧 《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词语解释:香脂 拼音:xiāng zhī
(1).芳香的脂膏。 元 黄庚 《夜宴》诗:“碧浮金鼎香脂煖,红闪银臺烛泪乾。”
(2).一种化妆品。用硬脂酸、凡士林、杏仁油等原料制成。词语解释:窃脂 拼音:qiè zhī
(1).鸟名。即桑鳸。《尔雅·释鸟》:“桑鳸,窃脂。” 郭璞 注:“俗谓之青雀,觜曲食肉,好盗脂膏,因名云。”《朱子语类》卷一二二:“古之帝王,其必为善,如火之必热,水之必寒。其不为不善,如騶虞之不杀,窃脂之不穀。” 清 钱谦益 《寒食后雨不止书示邻里》诗:“今年寒食真无火,何处烟花别有春?呼妇鳩还勤过我,窃脂雀亦窘如人。”
(2).传说中的一种鸟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一百五十里,曰 崌山 ……有鸟焉,状如鴞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可以御火。” 袁珂 校注:“ 郭璞 云:‘今呼小青雀曲觜肉食者为窃脂,疑非此也。’ 郝懿行 云:‘与《尔雅》窃脂同名异物。’”词语解释:石脂 拼音:shí zhī
石类。性黏,古用涂丹釜,可入药。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向,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神龙灵龟行于穴中矣。” 唐 姚合 《寄李群玉》诗:“石脂稀胜乳,玉粉细於尘。”词语解释:画脂 拼音:huà zhī
在油脂上作画。比喻徒劳无功。 宋 王安石 《示董伯懿》诗:“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参见“ 画脂鏤冰 ”。
词语解释:画脂镂冰 拼音:huà zhī lòu bīng
在油脂上作画,在冰上雕刻,一旦融化,都归乌有。比喻徒劳无功。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鏤冰,费日损功。” 宋 朱熹 《答梁文叔书》:“日用之间不得存留一毫人欲之私……若於此有箇奋迅兴起处,方有田地可下功夫,不然,即是画脂鏤冰,无真实得力处也。”词语解释:红脂
蟹黄词语解释:面脂 拼音:miàn zhī
润面的油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合面脂法:用牛髓。” 宋 周邦彦 《月中行·怨怅》词:“ 蜀 丝趁日染乾红,微暖面脂融。”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同谢面脂 龙德殿 ,共乘油壁 月华门 。”词语解释:然脂 拼音:rán zhī
泛指点燃火炬、灯烛之属。《三国志·魏志·刘馥传》:“ 孙权 率十万众攻围 合肥 ……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於是然脂暝写,弄笔晨书,选録艷歌,凡为十卷。” 清 纳兰性德 《凤皇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信》词:“荔粉初装,桃符欲换,怀人拟赋然脂。”词语解释:民脂 拼音:mín zhī
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封神演义》第九八回:“ 紂王 聚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 桀 时。积粟已无千载计,盈财岂有百年期。”《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朘民膏,剥民脂,官府直如盗贼。”川剧《谭记儿》第三场:“贪恋酒色,不理民情,荒怠政务,勒索民脂。”参见“ 民膏民脂 ”。
词语解释:民膏民脂 拼音:mín gāo mín zhī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脂、膏,油脂。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下:“﹝ 广政 ﹞四年五月, 昶 著《官箴》颁于郡国曰:‘……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踰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宋太宗 节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书赐官吏,名之曰《戒石铭》。后遂沿袭以为官箴。参阅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词语解释:韦脂 拼音:wéi zhī
《楚辞·卜居》:“寧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王逸 注:“柔弱曲也。” 朱熹 集注:“脂,肥泽。韦,柔软也。”后以“韦脂”比喻为人圆滑。 清 林则徐 《谕洋商责令外商呈缴烟土稿》:“必须严气正性,晓以利害,不许仍作韦脂之态,再説央恳之词。”词语解释:祭脂 拼音:jì zhī
古代宗庙祭祀时用以熏香的牛肠脂。《诗·大雅·生民》:“载谋载惟,取萧祭脂。” 毛 传:“取萧合黍稷,臭达墙屋。既奠而后爇萧,合馨香也。” 郑玄 笺:“取萧草与祭牲之脂,爇之於行神之位。”词语解释:羊脂 拼音:yáng zhī
羊油。《随园诗话》卷十引 清 万光泰 诗:“羊脂数合米一匊,病父在牀惟噉粥。”词语解释:黄花脂 拼音:huáng huā zhī
酒面上的黄白色浮沫。 唐 岑参 《喜韩樽相过》诗:“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酤酒资。”词语解释:绛脂
大红胭脂词语解释:唇脂 拼音:chún zhī
化妆品,用以涂唇。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若作唇脂者,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词语解释:枫脂 拼音:fēng zhī
枫树上分泌的胶状液体,有香味,可入药。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玉之精为白虎,金之精为车渠,枫脂千岁为琥珀。”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木类考·枫》:“枫脂入地千年,即成琥珀。”词语解释:柏脂 拼音:bǎi zhī
柏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治马疥方……烧柏脂涂之,良。”词语解释:琼脂 拼音:qióng zhī
(1).指美食。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扈从上京》之一:“仗前桐酒进琼脂,翠络金鉤向马垂。”
(2).植物胶的一种,也叫琼胶、冻粉,通称洋粉或洋菜。用海产的石花菜、江蓠等制成。为无色、无固定形状的固体,溶于热水。可作冷食和细菌的培养基等。词语解释:膱脂 拼音:zhí zhī
油肉腐败。引申为黏糊糊的。词语解释:补骨脂 拼音:bǔ gǔ zhī
草名。俗称破故纸。夏秋之交开花,淡紫色,其种子可入药,性温味辛苦,用于补肾虚、壮元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补骨脂》﹝集解﹞引 苏颂 曰:“破故纸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于 唐 郑相国 ……此物本自外番随海舶而来,非中华所有。番人呼为补骨脂,语讹为破故纸也。”词语解释:豹脂 拼音:bào zhī
豹的脂肪。古代一种制烛的原料。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緑炬怀翠,珠蜡含丹;豹脂宜火,牛膫耐寒。”词语解释:脱脂 拼音:tuō zhī
除去某些物质中的脂肪质。如棉花、乳类等,常脱脂后应用。如:脱脂奶粉。词语解释:赤石脂 拼音:chì shí zhī
中药名。砂石中硅酸类的含铁陶土,多呈粉红色。性温,味甘涩,功能止血、止泻。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当先作玄黄,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礜石、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火之三十六日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石 ( 石崇 )以椒为泥, 王 ( 王愷 )以赤石脂泥壁。”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五色石脂》。词语解释:车脂 拼音:chē zhī
车毂用的润滑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一顷收子二百斛,与麻子同价:既任车脂,亦堪为烛。” 石声汉 注:“车轂用的润滑油。”词语解释:輠脂 拼音:guǒ zhī
古代车上润滑用的脂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词语解释:馋脂 拼音:chán zhī
指经烛火燃蚀后滴下的烛油。 清 陈维崧 《换巢鸾凤·咏烛》词:“烧残终有泪,剪断岂无心,馋脂注得十分深。”词语解释:丹脂 拼音:dān zhī
胭脂。 晋 王嘉 《拾遗记·吴》:“诸嬖人欲要宠,皆以丹脂点颊,而后进幸。” 五代 张泌 《妆楼记·丹脂》:“诸嬖人更以丹脂点颊以要宠。”词语解释:肪脂 拼音:fáng zhī
脂肪。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仁和县吏》:“ 王 云:但闻猪肪脂能製硫黄,兹用臟尤为有理。”词语解释:软脂 拼音:ruǎn zhī
(1).一种油煠的面食,细条相连或扭成各种花样。俗称馓子。 宋 宇文懋昭 《大金国志·婚姻》:“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一本作“ 软指 ”。
(2).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中所含的白色柔软的物质,是软脂酸和甘油的化合物。用来制造肥皂、蜡烛、甘油等。词语解释:蜂脂 拼音:fēng zhī
亦作“蠭脂”。 即蜂蜡。 清 恽敬 《浙江提督李公墓阙铭》:“匪艇用晋石及蠭脂浴帆,御火箭。”参见“ 蜂蜡 ”。
词语解释:蜂蜡 拼音:fēng là
蜜蜂腹部的蜡腺分泌的蜡质,是蜜蜂造蜂巢的材料。通称黄蜡。可用于制药膏、化妆品、上光剂或模型等。词语解释:蚖脂 拼音:yuán zhī
即蚖膏。《淮南万毕术》:“取蚖脂为灯,置水中,即见诸物。”参见“ 蚖膏 ”。
词语解释:蚖膏 拼音:yuán gāo
蚖的油脂。旧时用以点灯。 北周 庾信 《灯赋》:“秀华掩映,蚖膏照灼。” 明 王彦泓 《戊寅仲秋云客招赏菊花》诗:“烛龙夭矫霞彩腾,蚖膏分缀千明灯。”词语解释:蛇脂 拼音:shé zhī
亦作“虵脂”。 蛇的脂肪。比喻人的心力。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上》:“ 晋文公 反国,酌士大夫酒,召 咎犯 而将之,召 艾陵 而相之,授田百万。 介子推 无爵,齿而就位,觴三行, 介子推 奉觴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虵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虵脂尽乾,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 文公 曰:‘嘻,是寡人之过也。’”词语解释:麻脂 拼音:má zhī
用麻类植物种子榨的油。古代用于火攻。《墨子·旗帜》:“蓬艾有积,麻脂有积。”词语解释:乳脂 拼音:rǔ zhī
牛奶中的天然脂肪,是奶油的主要成分,基本上由低级脂肪酸(如丁酸)及高级脂肪酸衍生的甘油酯混合物组成,其熔点范围低到足以使其在嘴内化为液体词语解释:驼脂 拼音:tuó zhī
指骆驼背部驼峰内的脂肪。又称峰子油,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驼》:“驼脂:即驼峯。脂在峯内,谓之峯子油。入药以野驼者为良。”词语解释:鱼脂 拼音:yú zhī
即鱼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鱼脂》:“鱼脂点灯,盲人目。”参见“ 鱼油 ”。
词语解释:鱼油 拼音:yú yóu
从鱼体中提取出来的油。也泛指鱼类和海兽的体油、肝油、内脏油等。有工业价值,或供食用。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大中 初…… 女王国 贡龙油綾、鱼油锦,纹彩尤异,皆入水不濡湿,云有龙油、鱼油故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潁州 亦食鱼油,颇腥气。”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 毕力涅克 却是 苏联 的作家,但据他自传,从革命的第一年起,就为着买面包粉忙了一年多。以后,便做小说,还吸过鱼油。”词语解释:鱼石脂 拼音:yú shí zhī
一种有机化合物。是用沥青干馏后加硫酸和氨制成的黏稠液体。红棕色或棕黑色,溶于乙醚、乙醇、水和甘油等。医药上常用于防腐、消炎。词语解释:黑石脂 拼音:hēi shí zhī
一种可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五色石脂》:“黑石脂……此乃石脂之黑者,亦可为墨,其性黏舌,与石炭不同。南人谓之画眉石。 许氏 《説文》云:黛,画眉石也。”词语解释:桕脂 拼音:jiù zhī
称桕油。从乌桕籽的中果皮所得的白色脂肪。主要用于制脂肪酸和肥皂等。词语解释:树脂 拼音:shù zhī
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两大类。松香、安息香等是天然树脂。人工合成的树脂种类很多,如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树脂是制造塑料的重要原料。词语解释:板脂 拼音:bǎn zhī
即板油。《西游记》第九四回:“ 八戒 道:你那里知,俗语云:‘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参见“ 板油 ”。
词语解释:板油 拼音:bǎn yóu
猪的体腔内壁上呈片状的脂肪。 张天翼 《清明时节》:“猪油呢,差不多用了--唵,两斤板油只熬得……”《雨花》1981年第4期:“食品公司跟着批给 朱乔甫 二百斤板油,并派人送上门。”词语解释:宫脂 拼音:gōng zhī
鹿脂。《太平御览》卷九○二引 晋 张华 《博物志》:“以水银宫脂涂阴,男子即痿。宫脂,鹿脂也。”词语解释:灵脂 拼音:líng zhī
即五灵脂。为寒号虫的粪便,其色漆黑,故用以喻墨色。 明 李东阳 《题钱世恒所藏王孟端墨松卷次饶介之旧韵》:“手探灵脂掘石髓, 江 东 钱翁 元好奇。”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寒号鸟》。词语解释:枫香脂 拼音:fēng xiāng zhī
即枫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枫香脂》﹝集解﹞引 苏恭 曰:“枫香脂,所在大山中皆有之。”参见“ 枫脂 ”。
词语解释:枫脂 拼音:fēng zhī
枫树上分泌的胶状液体,有香味,可入药。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玉之精为白虎,金之精为车渠,枫脂千岁为琥珀。” 清 陈淏子 《花镜·花木类考·枫》:“枫脂入地千年,即成琥珀。”词语解释:油脂 拼音:yóu zhī
指由生物体内取得的脂肪。一般在常温下是液体的称做“油”,固体或半固体的称做“脂”。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两类,一般用压榨、萃取、熬煮等方法提取。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油脂,叫做合成油脂。油脂有供食用的,也有用作轻工业、化学工业等的原料的。词语解释:民膏民脂 拼音:mín gāo mín zhī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脂、膏,油脂。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下:“﹝ 广政 ﹞四年五月, 昶 著《官箴》颁于郡国曰:‘……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踰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宋太宗 节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书赐官吏,名之曰《戒石铭》。后遂沿袭以为官箴。参阅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词语解释:羊毛脂 拼音:yáng máo zhī
由羊毛洗液回收精制而得的膏状体。含高碳脂肪酸酯。形同脂肪,故名。淡棕黄色,半透明,有黏性。用于化妆品、药用软膏等。词语解释:白石脂 拼音:bái shí zhī
白色的石脂。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五色石脂》﹝集解﹞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白石脂生 太山 之阴。”词语解释:牛脂 拼音:niú zhī
炼过的牛油,纯时色白几乎无味,在40°C以上的脂酸冻点测定比一般油脂为硬,由各种脂肪酸的甘油酯组成,这些脂肪酸中有很大比例的棕榈酸和硬脂酸,主要用于制造肥皂、甘油、人造黄油、蜡烛和润滑剂词语解释:猪脂 拼音:zhū zhī
猪油。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八:“有人误吞髮,便得病,但欲咽猪脂。张口时,见喉中有一头出受膏,乃取小钩为饵而引,得一物,长三尺餘,其形似蛇而悉是猪脂。悬於屋间,旬日融尽,惟髮在焉。” 明 冯惟敏 《黄莺儿·劝色目人变俗》曲:“有差池,对青天发誓,拍口吃猪脂。”
猪油。《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 唐 司马贞 索隐:“狶膏,猪脂也。”词语解释:地脂 拼音:dì zhī
仙药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地脂》:“ 高展 为 并州 判官,一日,见砌间沫出,以手撮之,试涂一老吏面上,皱皮顿改,如少年色。 展 以谓必神药,问 承天 道士,答曰:‘此名地脂,食之不死。’”词语解释:硬脂 拼音:yìng zhī
关于硬脂酸或从硬脂酸衍生而来的。例如:硬脂酰胺;甘油硬脂酸二油酸脂。
任何脂肪的固体部分,是甘油和硬脂酸的酯词语解释:皂脂 拼音:zào zhī
亦作“皁脂”。 皂角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卢抱经 学士 文弨 精於攷索,每朋辈小集谈艺,学士仰而沉思,以手频摩其面。同人戏语;‘此省皁脂钱耳。’”词语解释:皮脂 拼音:pí zhī
由皮脂腺分泌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