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脉脉 拼音:mò mò
亦作“脉脉”。
(1).同“ 眽眽 ”。凝视貌。《汉书·东方朔传》:“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颜师古 注:“脉脉,视貌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南朝 梁 萧子显 《日出东南隅行》:“柱间徒脉脉,垣上几翘翘。”
(2).形容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默默地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舒群 《少年chén女》七:“母女骨肉的脉脉之情,从她们默默的亲切的姿影空隙中间,无限地静悄悄地倾泻出来。”
(3).犹默默。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诗:“僮僕强与言,相惧终脉脉。”《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弼 后语 熲 :皇太子於己,出口入耳,无所不尽。公终久何必不得 弼 力,何脉脉邪?” 胡三省 注:“脉脉,有言不得吐之意。” 邹鲁 《黄花冈》诗:“冈上黄花冈下魂,精灵相通竟脉脉。”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4).连绵不断貌。 明 陈所闻 《闺怨》曲:“机中锦字添,镜里朱颜变,脉脉春愁,都付鶯和燕。” 清 龚自珍 《浣溪沙》词:“凤脛灯青香篆寒,寻思脉脉未成眠。”《红楼梦》第四五回:“秋霖脉脉,阴晴不定。”词语解释:脉络 拼音:mài luò
亦作“脉络”。
(1).中医谓人身的经络。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针砭》:“盖脉络之会,汤液所不及者,中其俞穴,其效如神。”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七言律﹞在句句字字不可断为工,又以句句字字直属为病,在气贯节续,如脉络然。”
(2).山的主脉支脉,水的主流支流。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禹贡》叙山水脉络原委,如在目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一山之脉络,皆以兹为綰轂云。” 清 薛福成 《海关征税叙略》:“审其地形,开其风气,尤视大水之经纬脉络,以定群商之辐凑与否。”
(3).植物花、叶与昆虫翅膀上血管状的组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武清 王庆垞 曹氏 厅柱,忽生牡丹二朵,一紫一碧,瓣中脉络如金丝,花叶葳蕤。”《花城》1981年第3期:“桃树榆树苹果树,红的芽叶在中心脉络两边卷成小筒。”
(4).借喻文章的布局和条理。亦指学术的流派或思维的线索。《宋史·道学传二·杨时》:“凡 绍兴 初崇尚 元祐 学术,而 朱熹 、 张栻 之学得 程氏 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於 时 。” 宋 陆游 《书叹》诗:“论文有脉络,千古著不诬。”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凡文章必有枢纽,有脉络,开闔起伏,抑扬布置,自有一定之法。” 清 恽敬 《明儒学案条辩序》:“少日所闻于先府君及同学诸君子者,质之先生之説,颇有异同,如水之分合,脉络可沿;如山之高卑,颠趾可陟,非敢强为是非,划分畛域也。”《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我决定代她拟稿,但须得事先摸清她的思想脉络。”词语解释:脉动 拼音:mài dòng
(1).指动脉的跳动。
(2).机器或电流强度等像脉搏那样地周期性运动或变化。词语解释:脉起 拼音:mài qǐ
亦作“脉起”。 脉发。《文选·张衡〈东京赋〉》:“及至农祥晨正,土膏脉起。” 张铣 注:“房屋正月中晨见南方,农之祥候也。是时土脉润起,可以耕也。” 唐 常衮 《中书门下贺雪表》:“重阴益固,应水泽腹坚之时;积润潜通,迎土膏脉起之候。”参见“ 脉发 ”。
词语解释:脉发 拼音:mài fā
亦作“脉发”。 春暖地温回升,地下水蒸发,滋润土壤使之冒起,为春耕的良时。《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脉,理也。《农书》曰:春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词语解释:脉散 拼音:mài sàn
亦作“脉散”。 水道分流。犹如血脉分散,故名。 晋 潘尼 《东武馆赋》:“潜流旁注,飞渠脉散。”《文选·左思〈蜀都赋〉》:“沟洫脉散,疆理綺错。” 张铣 注:“脉散言沟洫水分散,犹血脉分散也。”词语解释:脉理 拼音:mài lǐ
亦作“脉理”。
(1).脉搏的状态。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夫拙医不知脉理之腠,血气之分,妄刺而无益於疾,伤肌肤而已矣。”《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妻稍差,百餘日復动,更呼 佗 。 佗 曰:‘脉理如前,是两胎。’”
(2).医道;医术。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子但言脉理入微,盍与之良药,以復元气。”《红楼梦》第一○九回:“刚纔大夫説是气恼所致。你是知道的,谁敢给我气受,这不是那大夫脉理平常么?”
(3).至理。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沉公墓志铭》:“心为范防,物为经制,脉理灌输,而不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
(4).泛指条理或纹理。亦指某种脉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巡行四瀆,与 益 夔 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细视之,则石面脉理深青色,盘络如柏枝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珊瑚鉤﹞其干天然弯曲,脉理分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 尚炯 ﹞心里说:‘瞧,他们在打仗上有经验,跟举人、进士们打交道还是第一遭,对这些人的脉理乍然还摸不清呢。’”词语解释:脉缕 拼音:mài lǚ
犹端绪。 宋 苏轼 《寄刘孝叔》诗:“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词语解释:脉望 拼音:mài wàng
亦作“脉望”。 传说蠹鱼所化之物。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富贵之家,朱门空锁,榻笥凝尘,脉望果腹。” 清 曹寅 《浣溪沙·丙寅重五戏作和令彰》词:“仙蠧何年成脉望,虾蟇抵死嚥隃麋。”词语解释:脉搏 拼音:mài bó
亦作“脉搏”。
(1).动脉的搏动。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医生可据以诊断疾病。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三:“﹝说话时音的迟速长短﹞因脉搏呼吸的有节奏,又不会是太混乱太不规则。” 巴金 《一颗红心》:“可是头歪垂着,他的脉搏已经停止了跳动。”
(2).借喻一种动态或情势。 闻一多 《可怕的冷静》:“正如当年激起抗战怒潮的是青年,今天将要完成抗战大业的力量,也正是这蕴藏在青年心灵中的烦躁。这不是浮动,而是活力的脉搏。” 冯牧 《〈郭小川诗选〉代序》:“ 郭小川 的诗作……难道不是可以使我们鲜明地生动地看到了我们时代的缩影,感到了我们时代的脉搏的剧烈跳动吗?”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乔光朴 继续说:‘我们必须摸准世界上最先进国家机电工业发展的脉搏。’”词语解释:脉息 拼音:mài xī
亦作“脉息”。 中医切脉以呼吸为准则,因称脉搏为“脉息”。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三折:“唤大夫是甚脉息,则我这病眼难医。”《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憨仙 病倒了,症候甚重,医生説脉息不好,已是不肯下药。” 茅盾 《锻炼》一:“他抓住了太太的手,按了一会脉息,慢慢抬头对大家说:‘不要紧,一会儿就好。’”词语解释:脉书 拼音:mài shū
即医书。记录诊脉方法的图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庆 有古先道遗传 黄帝 、 扁鹊 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词语解释:脉发 拼音:mài fā
亦作“脉发”。 春暖地温回升,地下水蒸发,滋润土壤使之冒起,为春耕的良时。《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脉,理也。《农书》曰:春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词语解释:脉学 拼音:mài xué
诊脉之学。指医学。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洪范洛书》:“ 江君 读书人,亦慌忽如此,旁论脉学,亦牵入先天图,是必夭人长命。”词语解释:脉案 拼音:mài àn
亦作“脉案”。 中医处方前所写明的病状,脉象与用药方法。犹病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 胡适 《易卜生主义》:“譬如医生诊了病,开了一个脉案,把病状详细写出,这难道是消极的破坏的手续吗?” 老舍 《不说谎的人》:“‘开个方子试试吧,吃两剂以后再来诊一诊吧!’说完他开着脉案,写得很慢,而字很多。”词语解释:脉石 拼音:mài shí
无用的岩石或尾矿,其中含有用金属或矿物词语解释:脉压 拼音:mài yā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词语解释:脉气 拼音:mài qì
亦作“脉气”。 指运行于经脉中之精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经脉别论》:“脉气流经,脛气归於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年二十脉气当趋。”《红楼梦》第一○五回:“老太太的脉气不好,防着些。”词语解释:脉动电流 拼音:mài dòng diàn liú
方向不变、强度随时间周期性改变的电流。词语解释:脉象 拼音:mài xiàng
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晋 王叔和 《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 明 李时珍 《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 明 李中梓 《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词语解释:脉口 拼音:mài kǒu
中医切脉部位名。《灵枢经·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餘不足,平与不平。” 马莳 注:“右手寸部曰脉口,左手寸部曰人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肾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气口者,营气之口,亦宗气之口也,一曰寸口,一曰脉口。”词语解释:脉脉相通 拼音:mò mò xiāng tōng
亦作“脉脉相通”。 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记录。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词语解释:脉诊 拼音:mài zhěn
中医通过切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词语解释:脉门 拼音:mài mén
亦作“脉门”。 即脉口。 老舍 《赵子曰》第四:“﹝ 赵子曰 ﹞右手按着左腕的脉门,从手指上会能觉到自己的心是一秒钟也不休息,那么有节有拍的跳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六十:“ 汤阿英 又摸摸她的额角头,看看她的舌苔,按了一按她的脉门,像个医生一样问这问那。”参见“ 脉口 ”。
词语解释:脉口 拼音:mài kǒu
中医切脉部位名。《灵枢经·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餘不足,平与不平。” 马莳 注:“右手寸部曰脉口,左手寸部曰人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肾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气口者,营气之口,亦宗气之口也,一曰寸口,一曰脉口。”词语解释:脉色 拼音:mài sè
亦作“脉色”。 脉象。 宋 李纲 《桂州答吴元中书》:“今以后而罪前,是犹治病不别脉色,不察証候,以后药之失而咎前药之得,岂理也哉?”词语解释:脉管 拼音:mài guǎn
亦作“脉管”。 血管。 茅盾 《无题》:“夫人勉强笑了笑,看见大夫额角上脉管爆得很红很粗。” 林建征 《莺歌海》:“当你知道那些(勘测队员)粗糙的手将作出更有决定意义的、几百种新制成的图幅、资料等成果时,那上面每一条曲线和每一个数字,都会使你感到它是流动着血液的脉管和晶莹闪烁的珍珠。”词语解释:脉礼 拼音:mài lǐ
亦作“脉礼”。 诊费的敬称。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四:“我生平替人诊病,除掉在学校时的实习之外,就只有这一次。但也没有处方,没有受甚么脉礼,只是为相熟的人尽尽心而已。” 巴金 《春》十一:“ 淑华 已经封好了脉礼,看见医生出去,连忙把它交给 绮霞 ,低声催促道:‘快,快送去。’”词语解释:脉脉含情 拼音:mò mò hán qíng
亦作“脉脉含情”。 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 明 刘基 《尉迟杯·水仙花》词:“凌波步,怨赤鲤不与传椷素,空将泪滴珠璣,脉脉含情无语。”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九:“濠涯的绿草--天然的流苏,都脉脉含情地向下梳拂着。”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二章:“﹝ 晓燕 ﹞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坐在他身边的凳子上一声不响,脉脉含情地望着他。”参见“ 含情脉脉 ”。
词语解释:含情脉脉 拼音:hán qíng mò mò
满含深情的样子。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二回:“现在又见她含情脉脉,不带点些儿轻狂。”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半晌,微微抬起头来,含情脉脉地望了他一眼,然后飞一般地跑了。”词语解释:脉冲 拼音:mài chōng
(1).指电流或电压短暂的起伏变化。各种高频脉冲广泛用在无线电技术中。
(2).指变化规律类似电脉冲的现象。如脉冲激光器。词语解释:脉候 拼音:mài hòu
亦作“脉候”。 谓脉搏变化的情况。《周书·姚僧垣传》:“内史 柳昂私 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召京城习医生徒听学,并教脉候及修合药饵。”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殊不知脉候有虚实,阴阳有顺逆。”词语解释:脉诀
论述诊脉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