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脱身 拼音:tuō shēn
抽身摆脱。《史记·项羽本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唐 皎然 《早春书怀李少府》诗:“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水浒传》第四六回:“倘或入城事发拿住,如何脱身?”《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寳玉 见 王夫人 来了,明知不能脱身,只得陪笑。”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遇到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词语解释:脱粟 拼音:tuō sù
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晏子春秋·杂下二六》:“ 晏子 相 景公 ,食脱粟之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食一肉脱粟之饭。” 司马贞 索隐:“脱粟,纔脱穀而已,言不精凿也。” 唐 陆龟蒙 《杞菊赋》序:“我衣败綈,我饭脱粟。”《明史·海瑞传》:“布袍脱粟,令老僕艺蔬自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餉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词语解释:脱屣 拼音:tuō xǐ
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汉书·郊祀志上》:“嗟乎!诚得如 黄帝 ,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颜师古 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 唐 李颀 《缓歌行》:“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 宋 王禹偁 《潘阆咏潮图序》:“脱屣场屋,耻原夫之流;栖心云泉,有终焉之计。”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夫 鲁公 之见厄於当时,而直伸其志,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於亭?”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加里波的 之脱屣爵禄,兔起鶻落于 卡菩列拉 之一孤岛,其高风亮节,为史家所津津乐道。”词语解释:脱巾 拼音:tuō jīn
脱下头巾,改戴官帽。指开始入仕。《文选·颜延之〈秋胡〉诗》:“脱巾千里外,结綬登王畿。” 李善 注:“巾,处士所服。綬,仕者所佩。”《梁书·范云传》:“脱巾来仕,清绩仍著。”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脱巾为弘文馆校书郎,再迁至大理评事。”《明史·王元翰传》:“平居冻馁,脱巾可虞。”词语解释:脱略 拼音:tuō lüè
(1).轻慢不拘。《文选·江淹〈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张铣 注:“脱略,轻易。”《晋书·谢尚传》:“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宋 梅尧臣 《答高判官知唐君夜饮》诗:“醉言多脱略,吾党不须猜。”《孽海花》第十三回:“一个短胖身材,紫圆脸盘,举动脱略的是 段扈桥 。”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十章:“太太倒莫见怪,我这个人素来脱略,岂只你那打拗卦的脾气我未摸清楚,其实没有摸清楚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钱锺书 《围城》一:“ 鲍小姐 睡了一天多才起床,虽和 方鸿渐 在一起玩,不像以前那样的脱略形骸,也许因为不日到 香港 ,先得把身心收拾整洁。”
(2).脱去;省略。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寻其传体,必 曼倩 之自叙也。但 班氏 脱略,故世莫知之。” 浦起龙 通释:“脱略者,谓脱去其‘自叙如此’一句。” 唐 皎然 《答苏州韦应物》诗:“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攖。”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权智》:“惜乎《汉书》脱略,漫见於此。” 清 黄鷟来 《赠家尊古》诗:“脱略绳墨跡,规矩出自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别有一百二十四回之《水滸传》,文词脱略,往往难读,亦此类。”词语解释:脱帽 拼音:tuō mào
(1).表示认罪。《后汉书·耿秉传》:“ 安得 惶恐,走出门,脱帽抱马足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韩大任》:“白头脱帽,身膺徽纆。”
(2).表示恭敬。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 王劭 《齐志》述 洛干 感恩,脱帽而谢。”如:脱帽致敬。
(3).形容豪放,无所检束。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 三盃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疏野》:“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宋 苏轼 《送张天觉河东提刑》诗:“脱帽风流餘长史,埋轮家世本 留侯 。”
(4).谓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等经过改造而改变成分。因为原来定成分称为“戴帽子”,故云。词语解释:脱叶 拼音:tuō yè
落叶。 唐 韩愈 《南山诗》:“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宋 张实 《流红记》:“久之,有一脱叶,差大於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载於其上。”词语解释:脱落 拼音:tuō luò
(1).脱掉;落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饭粒脱落盘席间,輒拾以噉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上:“荼毗囊骨,归塑西室。虽加丹粉作喜色,每一风雨,即脱落如怒。”《红楼梦》第一○三回:“但见庙内神像,金身脱落,殿宇歪斜。” 巴金 《家》一:“大门上的黑漆脱落了。” 王统照 《沉船》:“洗得几乎成了月白色的市布大衫,已经脱落了两个钮子。”
(2).指文字遗漏。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文字脱落,疑误学者,可为叹息。”《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无奈心绪不寧,提起笔来写不上半行,不是脱落字,就是写错字。”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唐人说荟〉》:“《唐人说荟》也称为《唐代丛书》,早有小木板,现在却有了石印本了,然而反加添了许多脱落,误字,破句。”
(3).犹轻慢;疏阔。《西京杂记》卷五:“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蒭之贱也,不能脱落君子,故赠君生蒭一束。”《梁书·处士传·何点》:“心游物表,不滞近迹;脱落形骸,寄之远理。”《明史·文苑传二·林鸿》:“性脱落,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词语解释:脱空 拼音:tuō kōng
(1).丧葬所用或庙宇所供的偶像。因须脱出胎心,仅有中空的外壳,故名。 宋 陶穀 《清异录·丧葬》:“ 长安 人物繁,习俗侈,丧葬陈拽寓象,其表以綾綃金银者曰大脱空,褚外而设色者曰小脱空。”《旧唐书·代宗纪》:“太僕寺佛堂有小脱空金刚。”
(2).落空;没有着落;弄虚作假。 宋 朱熹 《答刘定夫》:“下稍説得张皇,都无收拾,只是一场大脱空,直是可恶。” 宋 吕本中 《东莱吕紫微师友杂记》:“ 刘器之 尝论至诚之道,凡事据实而言,纔涉诈伪,后来忘了前话,便是脱空。”《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连我的房钱都骗了!他自从 来宾楼 张 家的妖精缠昏了头,那一处不脱空!”词语解释:脱去 拼音:tuō qù
(1).逃走;摆脱。《史记·晋世家》:“ 顷公 乃与其右易位,下取饮,乃得脱去。” 唐 韩愈 《忽忽》诗:“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方其险阻艰难之时,常欲求脱去而卒无由。”
(2).脱掉。《水浒传》第七四回:“ 燕青 、 李逵 起来,问店小二先讨汤洗了面,梳光了头,脱去了里面衲袄,下面牢拴了腿綳护膝。”《万花楼》第三四回:“当即卸下盔甲,脱去征袍。”词语解释:脱却 拼音:tuō què
脱掉。 唐 王建 《从军后答山友》诗:“爱仙无药住溪贫,脱却山衣事 汉 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我脱却伊緑衫,便与紫着。”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上大人》:“脱却著肉汗衫。”词语解释:脱然 拼音:tuō rán
(1).舒适貌。多指疾病脱体。《公羊传·昭公十九年》:“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復加一饭则脱然愈。” 何休 注:“脱然,疾除貌也。”《淮南子·精神训》:“今夫繇者揭钁臿负笼土,盐汗交流,喘息薄喉,当此之时,得茠越下则脱然而喜矣。” 高诱 注:“脱,舒也。言繇人之得小休息则气得舒,故喜也。” 唐 韩愈 《答张籍书》:“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沉痾去体。”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其妻病,道人为灸屋柱十餘壮,脱然愈。” 清 顾炎武 《与归庄手札》:“醉德无何,忽云改岁,兄今其脱然愈乎?”
(2).超越寻常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补遗》卷一:“臣子 栻 ,年十四,脱然可与语圣人之道。”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劝学》:“二 程 子十四五岁时,便脱然欲学圣人。”
(3).超脱无累。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高古》:“虚佇神素,脱然畦封。” 宋 曾巩 《发松门寄介甫》诗:“今谐与子脱然去,亦有文字歌 唐 周 。” 明 方孝孺 《空同外史赞》:“飘然轻举者,吾知其为仙;脱然无累者,吾知其为禪。”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然大府之技,充之至以党逆中人止矣。而公脱然始终,名高身泰。”词语解释:脱手 拼音:tuō shǒu
(1).出手;离手。 宋 苏辙 《送毛君致仕还乡》诗:“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 文待詔 画设色兰花一枝,用笔极细,鲜明秀润如甫脱手。” 陈毅 《卫岗初战》诗:“ 镇江 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 楼兰 。” 钱锺书 《〈围城〉序》:“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
(2).指把货物等售出。《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留在家中,却如私盐包儿,脱手方可。” 茅盾 《子夜》七:“我们先前如果多收二三百万,今天也是照样的脱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六:“寄信太慢,万一把厂房脱手,那就麻烦了。”词语解释:脱羁 拼音:tuō jī
原指马脱笼头,后即谓不受羁绊。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逸驥初翻步,鞲鹰暂脱羈。”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若一尘不到之际,万事脱羈之辰。”词语解释:脱体 拼音:tuō tǐ
(1).全身。 宋 向子諲 《采桑子》词:“人如濯濯春杨柳,彻骨风流,脱体温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小诗便是得效药,读罢顿然痊较。入时衣袂,脱体别穿一套。”
(2).指病愈。《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 陈青 道:‘就是小儿侥倖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郭沫若 《创造十年》四:“我去看他时,他的病也快要脱体了。”
(3).从根本上脱离。 鲁迅 《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这是严分男女的国度里必有的现象,一时颇不容易脱体的,所以正是传统思想的束缚。”词语解释:脱兔 拼音:tuō tù
脱逃之兔。喻行动迅疾。《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杜牧 注:“险迅疾速,如兔之脱走,不可捍拒也。”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三:“攻如饿鴟叫,势若脱兔急。” 宋 陆游 《二爱》诗:“人生非金石,去日如脱兔。” 金 元好问 《癸巳除夕》诗:“身并枯蜩化,心争脱兔先。” 许杰 《大白纸》:“他那急于会见的心,正欲如脱兔般的趋往他的爱者。”词语解释:脱衣 拼音:tuō yī
(1).脱掉衣服。《国语·齐语》:“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襏襫,霑体涂足。” 韦昭 注:“脱,解也。”《后汉书·王霸传》:“ 霸 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殮之,伤者恭亲以养之。”《南齐书·张融传》:“后 超民 孙 微 ,冬月遭母丧,居贫, 融 往吊之。悉脱衣以为賻,披牛被而反。”
(2).《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王 使 武涉 往説 韩王信 ,﹞ 韩信 谢曰:‘臣事 项王 ,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 楚 而归 汉 。 汉王 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后因以“脱衣”喻慷慨施惠。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 胡公 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必志安,脱衣已被 汉 恩暖,离歌不道 易水 寒。”词语解释:脱冠 拼音:tuō guān
(1).脱帽。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脱冠翦头髮,飞步遗踪尘。”
(2).脱去冠冕。喻官吏去职。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 唐 羊士谔 《息舟荆溪呈李功曹》诗:“勉君脱冠意,共匿无何乡。”词语解释:脱靴 拼音:tuō xuē
亦作“脱靴”。
(1).脱掉靴子。《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 尝侍帝,醉,使 高力士 脱鞾。” 宋 苏轼 《李太白碑阴记》:“方 高力士 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 太白 使脱鞾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
(2).典出《旧唐书·崔戎传》:“将行,州人恋惜遮道至有解鞾断鐙者。”后来即用为故事,表示百姓对去任地方官的挽留。或脱去旧靴,换上新靴,以示遗爱。 明 朱国桢 《涌幢小品·事起》:“去任官百姓脱鞾,起於 唐 崔戎 ,歷今遂为故事,即贪酷吏亦用此法。”《醉醒石》第七回:“离任时,也毕竟寻几箇游花百姓,脱靴挽留。”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遯》:“脱靴是从来的恶套,原不必行。”词语解释:脱洒 拼音:tuō sǎ
亦作“脱洒”。 超脱;无所拘束。 唐 寒山 《诗》之二七五:“只为爱钱财,心中不脱洒。”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西游记》第二六回:“你这肉头老儿,许久不见,还是这般脱洒,帽儿也不带个来。” 闻一多 《荒村》诗:“去得这样的坚决,这样的脱洒,可有什么苦衷,许了什么心愿?”词语解释:脱颖 拼音:tuō yǐng
(1).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因以“脱颖”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宋 叶适 《送薛子长》诗:“能文乃天姿,脱颖酬始愿。”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长城五字奇,脱颖毛锥利。” 清 沉绍姬 《咏古》:“脱颖人成公子名,不然碌碌竟何称。”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脱颖自北伐,初胜 湘江 曲,秋风扫落叶,铁军声威立。”
(2).犹冒尖。 宋 马庄父 《朝中措·竹》词:“龙孙脱颖破苔纹,英气欲凌云。”词语解释:脱遗 拼音:tuō yí
(1).遗漏。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严公行状》:“恐他人纂撰益復脱遗,感念曩怀,遂书行实。”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汉人希姓》:“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者甚多,漫记于此,以助氏族书之脱遗。”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凌义渠诗序》:“诸疏皆其风采卓卓者,今并不见其本集,则编次时亦不免有所脱遗。”
(2).舍弃。亦谓超然物外。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君復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宋 苏辙 《李诚之待制挽词》:“脱遗章句事经纶,满腹龙蛇自屈伸。” 明 陈所闻 《驻马听·题新安汪无如环翠园》曲:“脱遗世事恋烟霞,读残坟典观禾稼。”词语解释:脱胎 拼音:tuō tāi
(1).道教语。谓脱去凡胎。《参同契》卷下“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 蒋一彪 集解引 宋 陈显微 曰:“及乎脱胎,则形体闪烁,如明窗日影射尘之状。”《红楼梦》第一○四回:“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
(2).比喻此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 清 曹寅 《题廊前玉兰》诗之一:“剖玉吹兰自脱胎,司春辛苦护花臺。”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它们从封建社会脱胎而来,构成了新的社会阶级。” 邹韬奋 《经历》二九:“《生活周刊》社以及由它所脱胎的文化机关,都是合作社的性质。” 孙犁 《秀露集·致铁凝信二》:“我很喜欢你写的童话,这并不一定因为你‘刚从儿童脱胎出来’。”
(3).谓诗文等取法前人而化为己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西麓 亦是取法 清真 ……特面目全别,此所谓脱胎法。” 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 陶 诗意境及字句脱胎于《古诗十九首》的共十五处。”
(4).我国制作漆器的一种方法。参见“ 脱胎漆器 ”。
(5).瓷器名。凸印团花,刷以深浅不一的豆青色玛瑙釉,光润明亮,视之若无胎骨,故称。始制于 宋 代 汝州 青器窑,后来的官窑亦有仿制品。《红楼梦》第四一回:“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词语解释:脱胎漆器 拼音:tuō tāi qī qì
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主要产于 福州 。制法是先做好泥胎或木胎,然后以绸布用漆裱上,连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再加以多次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工序而成。品种多样,有盘、盒、几、架、屏风等。特点是不怕水浸,在温度达冰点或沸点时都不会变形、落漆或褪色,而且还有极大的耐腐蚀性。词语解释:脱裤 拼音:tuō kù
布谷鸟的别称。因鸣声而得名。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二:“溪边布穀儿,劝我脱破袴,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王十朋 集注:“土人谓布穀为脱却破袴。” 宋 陆游 《闻鸟声有感》诗之一:“小市提壶酤浊酒,东陂脱袴插青秧。”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邓广铭 笺注:“提壶、脱袴:俱鸟名,以其鸣声而得名者也。”词语解释:脱俗 拼音:tuō sú
(1).脱离庸俗;不沾染庸俗之气。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近才庸夫,自许脱俗。” 唐 殷文圭 《贺同年刘咸辟命》诗:“脱俗文章笑鸚鵡,凌云头角压麒麟。”《何典》第七回:“这个聘礼,倒也脱俗。”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这时的作者们,没有一个以为小说是脱俗的文学。”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半年功夫,便长得这样脱俗了。”
(2).犹出家。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章:“余自脱俗至今,所遇师傅,乳媪母子,及 罗弼 牧师家族,均殷殷垂爱。”词语解释:脱命 拼音:tuō mìng
谓脱逃得命。 宋 梅尧臣 《斗饮鹑》诗:“脱命秋隼下,鸣鬭自为勇。”《西游记》第二七回:“却説那妖精,脱命升空。”词语解释:脱腕 拼音:tuō wàn
《新唐书·苏颋传》:“ 玄宗 平内难,书詔填委。独 頲 在 太极 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书吏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后以“脱腕”形容书写用力且极其迅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十二:“掌故罗胸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词语解释:脱离 拼音:tuō lí
离开;断绝。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脱离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倒大来好幽哉快活也啊!”《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汝欲脱离苦厄吗?’上前把手一指,那枷杻纷纷自落。” 巴金 《家》三九:“你的家庭环境是那样,能够早脱离一天好一天。”词语解释:脱白 拼音:tuō bái
(1).谓脱去白衣,进入仕途。 宋 王禹偁 《送临清杨可入蜀》诗:“脱白去焚香,遥知祖德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隐》:“ 隐 初贫来赴举,过 钟陵 ,见营妓 云英 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 英 云:‘ 罗秀才 尚未脱白。’” 明 王錂 《寻亲记·应试》:“倚门望你身脱白。”
(2).脱身,脱走。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狱吏相戒》:“真假皆凭贼説,不怕他不多多拿钱来买求脱白。”《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空照 一把扯道:‘既同在此,料不容你脱白。’二人捽脱不开,将袖儿掩在面上。”词语解释:脱迹 拼音:tuō jì
亦作“脱跡”。 谓脱略形迹。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披榛来洎。” 唐 元稹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亦从酒仙去,便被书魔惑;脱跡壮士场,甘心竖儒域。”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低头从灶养,脱跡溷林僧。”词语解释:脱网 拼音:tuō wǎng
漏网;逃脱。《晋书·慕容垂载记》:“脱网之鲸,岂罟所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是三人者濡足权门不足责,既而蒙谴,智者必远引,自庆脱网矣。”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五回:“只见那家伙,跑的一阵风似的,眼看就要脱网。”词语解释:脱发 拼音:tuō fà
头发大量脱落的现象,多由发癣等皮肤病引起。词语解释:脱免 拼音:tuō miǎn
脱身免祸或免罪。 唐 杜甫 《入衡州》诗:“久客幸脱免,暮年渐激昂。”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你着我怎动转?怎脱免?”《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次子 留儿 ,因去寻亲戚商议,先不在家,亦得脱免。”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杀而榜诸衢,前后死者百辈,无得脱免。”词语解释:脱口 拼音:tuō kǒu
率意出口。《水浒传》第二八回:“村僕不省得事,脱口便对兄长説知,这却如何造次説得!”《明史·徐文华传》:“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余大惑,问题不觉脱口。”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你管不着。’ 吴家富 脱口说出。”词语解释:脱凡 拼音:tuō fán
脱离凡俗。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及播而为纪述制作之文,奇耸健拔,脱凡化腐。”词语解释:脱簪 拼音:tuō zān
见“ 脱簪珥 ”。
词语解释:脱簪珥 拼音:tuō zān ěr
取下簪珥等首饰,表示自责请罪。《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 ,夫人脱簪珥叩头。”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宣姜后》:“ 宣王 尝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 姜后 脱簪珥,待罪於永巷。”亦省作“ 脱簪 ”。《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二年》:“皇后闻之,脱簪请罪。”《明史·左光斗传》:“选侍事先皇无脱簪戒旦之德,於殿下无拊摩养育之恩。”《清史稿·后妃传·世祖孝献皇后》:“及闻 姜后 脱簪事,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词语解释:脱剑 拼音:tuō jiàn
(1).解下佩剑。比喻弃武修文。语出《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剑也。”説,通“ 脱 ”。《孔子家语·辩乐》作“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脱剑”。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忆昔皇运初,众宾俱龙驤;解巾佐幕府,脱剑升明堂。”
(2).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带寳剑以过 徐君 。 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 晋 ,故反,则 徐君 死于 楚 ……于是 季子 以剑带 徐君 墓树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脱剑”用为悼念亡友之典。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二:“悲来欲脱剑,掛向何枝好?”词语解释:脱鞲 拼音:tuō gōu
亦作“脱韝”。 本谓鹰脱离臂衣。多喻不受拘束。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今君得所附,势若脱韝鹰。” 清 孙枝蔚 《旅兴》诗:“昔如履冰狐,今如脱韝鹰。”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君辞瘴癘走挟輈,拂衣逝矣鹰脱鞲。”
见“ 脱韝 ”。词语解释:脱颐 拼音:tuō yí
谓大笑时下颌脱臼,即今所谓笑脱下巴。 宋 苏轼 《答李邦直》诗:“放怀语不择,抚掌笑脱颐。”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解颐》:“ 岐山县 樊纪 登第,其父亦以喜而颐脱,有声如破瓮。按《医经》云:‘喜则气缓,能令致脱颐,’信非戏语也。”词语解释:脱或 拼音:tuō huò
倘或。 唐 元稹 《论教本书》:“脱或万代之后,有若 周成王 中才者,而又生於深宫优笑之间,无 周 邵 保助之教,则将不能知喜怒哀乐之所自矣,况稼穡之艰难乎?”《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朕巡省之后,脱或有事,卿必亲之,毋忽细微。”词语解释:脱水 拼音:tuō shuǐ
(1).病名。在严重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出血的情况下,人体中的液体大量减少。其症状是口渴、皮肤干燥、眼球凹陷、尿量减少等。
(2).物质失去水分。如结晶体失去结晶水,化合物中失去与水相当的氢氧原子等。
(3).一种降低物料中水分的作业。有专用的脱水机械,如离心脱水机、浓缩机、过滤机、干燥机等。风干也是脱水的一种方法。词语解释:脱笼 拼音:tuō lóng
(1).脱离牢笼。 金 麻九畴 《李道人嵩山归隐图》诗:“如鸿避弋,如鹤脱笼。”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这还得了,这比脱笼的老虎还凶猛啊!”
(2).指虚诈欺骗。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正至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令人持马衔,每至一门,撼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有知其诬者,出视之。僕云,适已脱笼矣……脱笼亦为京都虚诈闪赚之谚语。”
(3).方言。犹起来。《陕北民歌选·克许龟子孙》:“ 克许 叫弟兄,冲锋机关带脱笼……到了 宋家坪 , 克许 抖威风,大家小家都把门关定,送人婆姨跑脱笼,新人泪淋淋。” 韩起祥 《刘巧团圆》:“ 马专员 笑着说脱笼。” 韩起祥 《王丕勤走南路》:“他夫妻的心意拿得硬,丈人丈母哭脱笼。”词语解释:脱选 拼音:tuō xuǎn
谓选人脱离原有的官阶。 宋 制,选人官阶为七等,只能在此中逐阶升迁,经磨勘改官方能升为京朝官。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愚谓速仕之心,人皆有之,孤寒小尉,望脱选如登天。”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 毘陵 薛季成 元功 , 绍兴 乙卯登科,再为邑令,不能脱选。”参阅《宋史·选举志四》。词语解释:脱弃 拼音:tuō qì
亦作“脱弃”。 犹抛弃。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张佩纶 《论闺秀诗》引 郑允端 《自题肃雍集》:“近世妇人女子作诗,无感发惩创之义,余故剗除旧习,脱弃凡近,作为歌诗,以俟宗工斤正。” 李大钊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的位置》:“使他们渐渐的脱弃农业的宗法的社会的会党的性质,而入于国民革命的正轨。”词语解释:脱险 拼音:tuō xiǎn
脱离危险。 唐 韩愈 《南山诗》:“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一位女学生曾经帮助两个男学生脱险。”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慈航普渡》:“满船乘客全部脱险。” 邓颖超 《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那时,我因为难产还在医院里,依靠党组织的及时通知和群众的仗义帮助,才得以脱险。”词语解释:脱骖 拼音:tuō cān
《礼记·檀弓上》:“ 孔子 之 卫 ,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 子贡 脱驂而賻之。”谓解下骖马,以助治丧之用。后因用为以财助人之急的典实。 宋 黄庭坚 《李濠州挽词》:“掛剑自知吾已许,脱驂不为涕无从。” 明 屠隆 《綵毫记·远谪夜郎》:“脱驂永念千秋义,岂止 淮隂 一饭恩。” 林学衡 《赠人》诗:“脱驂赠策非我分,絶笔何因更泣麟。”词语解释:脱缰 拼音:tuō jiāng
失去控制。例如:他的马脱缰跑了。词语解释:脱稿 拼音:tuō gǎo
亦作“脱藁”。 著作完成。 宋 张端义 《〈贵耳集〉自序》:“悵前録之已灰,喜斯集之脱藁。”《宋史·道学传三·朱熹》:“又有《仪礼经传通解》未脱稿。”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茅盾 《尚未成功》:“我的处女作还没脱稿呢,我的才气不应该那么早就要求休息。” 巴金 《纪念雪峰》:“不能说文章一脱稿,作者就无权过问。”词语解释:脱赠 拼音:tuō zèng
解物相赠。亦指以物相赠。 陈去病 《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诗册为寒琼作》诗:“一灯午夜斋心写,脱赠贤于旧馆驂。”词语解释:脱若 拼音:tuō ruò
倘若。 唐 陈子昂 《谏曹仁师出军书》:“脱若功未克成,士马先丧尽,中土求士,卒又难得。”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脱若虏人畏而不前,置而不问……我以堡坞全力,助其逐袭,或迎之前,或出其后,制胜必矣。”词语解释:脱似 拼音:tuō sì
很像。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寿赵癯斋》词:“佳甚 东阳 山水,是昔时、钓游某地。风流脱似, 洛 中耆老,一人而已。”词语解释:脱尔 拼音:tuō ěr
简慢;轻率。 三国 魏 曹植 《黄初六年令》:“孤小人尔,身更以荣为戚,何者?将恐简易之尤,出於细微;脱尔之愆,一朝復露也。”《北史·魏彭城王勰传》:“每欲令我一解《丧服》,自审义解浮疏,抑而不许。顷因酒醉坐,脱尔言从。”《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公昔年自 左里 还入 石头 ,甚脱尔。” 胡三省 注:“脱尔,谓轻脱而还,不为严备也。”词语解释:脱使 拼音:tuō shǐ
犹倘使。表示假设。 宋 苏舜钦 《难易言》诗之二:“脱使擿丸下峻坂,未若以财而发身。”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唐子西 云:‘脱使真能去穷鬼,自量无以致钱神。’”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除夕奏凯》:“脱使群起疑惧,鋌而走险,为 张 逆添羽翼,与四城为劲敌矣。”词语解释:脱出 拼音:tuō chū
离去;摆脱。《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赵 人多为 张耳 陈餘 耳目者,以故得脱出。收其兵,得数万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而且从此脱出了文人的书斋,开始与大众相见。” 毛泽东 《论持久战》四三:“那时 中国 将脱出劣势, 日本 则脱出优势,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优劣相反的地位。”词语解释:脱漏 拼音:tuō lòu
遗漏;漏掉。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 寿 书銓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於略,时有所脱漏。”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之一:“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阙文》:“ 桓公 四年七年,闕秋冬二时, 定公 十四年,闕冬一时……皆《春秋》之闕文,后人之脱漏也。”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词语解释:脱樊 拼音:tuō fán
逃出樊笼。 叶灵凤 《女娲氏之遗孽》:“然只要我一息尚存,我总不甘于这豢养的生活,只要我能稍有一点自信的能力,为了爱情上的忠义,我终要脱樊以去。”词语解释:脱根 拼音:tuō gēn
犹彻底。《西游记》第七七回:“哥啊!救便要脱根救,莫又要復笼蒸。”词语解释:脱脱 拼音:tuō tuō
舒缓貌。《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毛 传:“脱脱,舒迟也。” 高亨 注:“脱脱,走路慢、脚步轻的状态。”词语解释:脱赚 拼音:tuō zhuàn
犹欺骗。《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被丈人 刘翁 脱赚,如今孤苦无归,求老师父提挈,救取微命。” 明 王錂 《春芜记·候约》:“碧云望断人千里,多管是乔才脱赚伊。”词语解释:脱归 拼音:tuō guī
脱身逃归。《左传·襄公十八年》:“ 齐侯 见之,畏其众也,乃脱归。” 杨伯峻 注:“脱归,谓离开 齐 军脱身而归。”《汉书·卫青传》:“卫尉 广 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后汉书·刘盆子传》:“ 安 等战疲还营,见旗帜皆白,大惊乱走,自投川谷,死者十餘万, 逢安 与数千人脱归 长安 。”词语解释:脱毛 拼音:tuō máo
(1).脱羽的通称。
(2).鸟兽身上的毛脱落。
(3).指皮裘衣物质量差或保存不善,以致其毛脱落。词语解释:脱甲 拼音:tuō jiǎ
脱掉铠甲。喻停止战斗。《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使边境未得脱甲,谋士未得高枕。”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诸军未有归者,乃脱甲诣政事堂。”《宋史·李宝传》:“餘所谓签军,尽中原旧民,皆登岛垠,脱甲归命,以故不杀。”词语解释:脱囊 拼音:tuō náng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明 何景明 《送韩大之赴新都》诗:“藏器久知盘错志,脱囊今见古人才。”参见“ 脱颖 ”。
词语解释:脱颖 拼音:tuō yǐng
(1).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因以“脱颖”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宋 叶适 《送薛子长》诗:“能文乃天姿,脱颖酬始愿。”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长城五字奇,脱颖毛锥利。” 清 沉绍姬 《咏古》:“脱颖人成公子名,不然碌碌竟何称。”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脱颖自北伐,初胜 湘江 曲,秋风扫落叶,铁军声威立。”
(2).犹冒尖。 宋 马庄父 《朝中措·竹》词:“龙孙脱颖破苔纹,英气欲凌云。”词语解释:脱字 拼音:tuō zì
书刊中脱漏的字。《汉书·艺文志》:“文字异者七百有餘,脱字数十。”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上卷序言》:“对于文辞,只改正了几个显然的笔误,和补上若干脱字。”词语解释:脱肩 拼音:tuō jiān
(1).脱衣露肩。 唐 薛能 《柘枝词》之三:“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2).方言。指挑担或抬轿者滑脱扁担或轿杠。
(3).方言。卸掉责任。词语解释:脱麻 拼音:tuō má
谓脱去粗衣,开始出仕。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其春首,门人脱麻,摄 京兆府 参军。”词语解释:脱骨 拼音:tuō gǔ
见“ 脱胎换骨 ”。
词语解释:脱胎换骨 拼音:tuō tāi huàn gǔ
(1).道教谓修炼得道,脱去凡胎而成圣胎,换易凡骨而为仙骨。 元 乔吉 《折桂令·红梅徐德可索赋类卷》曲:“返老还童,脱胎换骨,饱养烟霞。”《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凡人成仙,脱胎换骨,定然先将俗肌消尽,然后重换仙体。此非肉眼所知也。”《西游记》第二七回:“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亦省作“ 脱骨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人刘天绪》:“妄言近桥有退骨塘,入浴其中,即脱骨成佛。”参见“ 脱胎 ”。
(2).指诗文取法前人而化为己出。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余曾见僧 仲璋 一词云:‘万事悠悠输一醉,花酒休教离手。’ 性甫 句得非此词脱胎换骨否?”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 班 赋序 建武 革命之事,几二百言,此诗( 杜甫 《行次昭陵》)以二十字隐括无遗词。古人脱胎换骨之妙,最宜深味。”亦作“ 脱骨换胎 ”。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二幕:“ 夏完淳 :哪里,我的《大哀赋》完全摹仿《哀江南》的。 盛蕴贞 :你却是脱骨换胎。”亦省作“ 脱换 ”。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脱换法》:“‘寄愁天上,埋忧地下’,本 仲长统 语,而 陈卧子 《秋怀》则曰:‘不信有天常自醉,最怜无地可埋忧。’是知不论何语,一经脱换,便成佳句。”
(3).形容思想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们说要脱胎换骨。” 巴金 《随想录·“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有一个时期我的确相信别人所宣传的一切,我的确否定自己,准备从头做起,认真改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我不知道牙齿整齐不整齐,和受冲击大小,有何关联,难道都要打落两颗门牙,才称得上脱胎换骨吗?”词语解释:脱难 拼音:tuō nán
脱离患难。《史记·太史公自序》:“攻城野战,获功归报, 噲 商 有力焉;非独鞭策,又与之脱难。”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今井内已无水,君子诚能命匠淘之,则获脱难矣。”词语解释:脱袜 拼音:tuō wà
古人席地而坐,登席必须脱屦,而朝见、祭祀等重要礼节,尚须脱袜跣足,以示至敬。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脱袜登席》。词语解释:脱真 拼音:tuō zhēn
道教语。指元神脱离身体。《西游记》第二七回:“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路旁之下。”词语解释:脱胶 拼音:tuō jiāo
(1).物体上的胶质脱落;用胶质粘合的物体脱落。
(2).去掉附着在植物纤维上的胶质。词语解释:脱枷 拼音:tuō jiā
解脱枷锁。犹免罪。 唐 贾岛 《上乐使君救康成公》诗:“曾梦诸侯笑, 康 囚议脱枷。”词语解释:脱换 拼音:tuō huàn
见“ 脱胎换骨 ”。
词语解释:脱胎换骨 拼音:tuō tāi huàn gǔ
(1).道教谓修炼得道,脱去凡胎而成圣胎,换易凡骨而为仙骨。 元 乔吉 《折桂令·红梅徐德可索赋类卷》曲:“返老还童,脱胎换骨,饱养烟霞。”《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凡人成仙,脱胎换骨,定然先将俗肌消尽,然后重换仙体。此非肉眼所知也。”《西游记》第二七回:“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亦省作“ 脱骨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人刘天绪》:“妄言近桥有退骨塘,入浴其中,即脱骨成佛。”参见“ 脱胎 ”。
(2).指诗文取法前人而化为己出。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余曾见僧 仲璋 一词云:‘万事悠悠输一醉,花酒休教离手。’ 性甫 句得非此词脱胎换骨否?”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 班 赋序 建武 革命之事,几二百言,此诗( 杜甫 《行次昭陵》)以二十字隐括无遗词。古人脱胎换骨之妙,最宜深味。”亦作“ 脱骨换胎 ”。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二幕:“ 夏完淳 :哪里,我的《大哀赋》完全摹仿《哀江南》的。 盛蕴贞 :你却是脱骨换胎。”亦省作“ 脱换 ”。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脱换法》:“‘寄愁天上,埋忧地下’,本 仲长统 语,而 陈卧子 《秋怀》则曰:‘不信有天常自醉,最怜无地可埋忧。’是知不论何语,一经脱换,便成佳句。”
(3).形容思想上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们说要脱胎换骨。” 巴金 《随想录·“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有一个时期我的确相信别人所宣传的一切,我的确否定自己,准备从头做起,认真改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我不知道牙齿整齐不整齐,和受冲击大小,有何关联,难道都要打落两颗门牙,才称得上脱胎换骨吗?”词语解释:脱贫 拼音:tuō pín
摆脱贫困状况。例如:脱贫致富。词语解释:脱放 拼音:tuō fàng
(1).放走;释放。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元典章·户部八·盐课》:“将 钱百四 停留在家,数令指攀平民 潘万四 等货卖私盐,要讫 王三十八 、 周显保 中统 钞三锭二十五两入己,将各人脱放,止将 钱百四 解官。”《水浒传》第五一回:“知县本爱 朱仝 ,有心将就出脱他;被 白玉乔 要赴上司陈告 朱仝 故意脱放 雷横 ,知县只得把 朱仝 所犯情由申将 济州 去。”
(2).放任不拘。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尚丽密者,失于雕凿……反是者又復鄙俚, 山谷 之村野, 屯田 之脱放,则伤雅矣。”词语解释:脱皮 拼音:tuō pí
蜕皮词语解释:脱祸 拼音:tuō huò
免祸。《汉书·外戚传上·高祖吕皇后》:“及诸 吕 皆官,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脱祸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僧众无脱祸之计,先生既有奇策,愿除众难。”词语解释:脱钩 拼音:tuō gōu
原指火车车厢的挂钩脱落。引申为事物的联系中断。如:这个学校本来是和化工厂挂钩的,现在脱钩了。词语解释:脱套 拼音:tuō tào
(1).照样描画或模仿。 宋 文天祥 《断配典吏侯必隆判》:“輒敢於呈押之时,脱套花字;於行移之后,揍掇公文。”
(2).谓仪态大方,不做作。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呀,先出来了,好脱套的新人。”《天雨花》第二四回:“少年妇女何处好?性情拗强不和温,娇羞作妆妖态,些些性意就生嗔,那比老年人脱套,不作姣羞妖怪形。”词语解释:脱舄 拼音:tuō tuō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用为高隐逃世之典。 唐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翼刘二颍》诗:“脱舃挂岭云,冏然若鸟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