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肝脾 拼音:gān pí
比喻内心。 宋 苏辙 《题王詵都尉画山水横卷》诗之一:“山光盎盎著眉睫,水声活活流肝脾。”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妻单子稚,内外谁支,念此零丁,惻愴肝脾。”词语解释:蜜脾 拼音:mì pí
蜜蜂营造的酿蜜的房。其形如脾,如称。 唐 李商隐 《闺情》诗:“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 宋 朱淑真 《日永》诗:“雨过横塘蛙吹闹,日融芳圃蜜脾香。”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残花酿蜂儿蜜脾。细雨和燕子香泥。” 清 西厓 《谈徵·名部下·蜜脾》:“今以蜂窝生蜜为蜜脾,盖形似也。《格物要论》:‘蜂採百芳酿蜜,其房如脾,故谓之蜜脾。’”词语解释:诗脾 拼音:shī pí
诗思。 宋 杨万里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未惜诗脾苦,端令鬼胆寒。” 元 萨都剌 《快雪轩》诗:“古春吹到矮茅茨,香浮茗椀滋诗脾。” 清 俞樾 《红叶读书楼雅集图序》:“而如僕者,酒胆不刚,诗脾尤涩。”词语解释:心脾 拼音:xīn pí
心脏与脾脏。亦指心。 三国 魏 甄皇后 《塘上行》:“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五代 齐己 《忆杜匡庐日》诗:“何当旧泉石,归去洗心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诗能入人心脾,便是佳诗,不必名家老手也。” 梁斌 《播火记》三:“梨子上爬着露珠儿,露水泼在手上,泼在脸上,虽然是一点点,也沁透人的心脾。”词语解释:虚脾 拼音:xū pí
虚情假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説尽虚脾,使尽局段,把人赢勾廝欺谩,天须开眼!”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俺做庄家忒老实,俺可也不谎诈不虚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你秀才郎为客偏情絶,料不是虚脾把盟誓撇。” 清 洪昇 《长生殿·絮阁》:“休得把虚脾来掉,嘴喳喳弄鬼粧么。”词语解释:醒脾 拼音:xǐng pí
(1).消遣解闷。 明 李贽 《答李见罗先生书》:“听彼俚歌,聆此笑语,謔弄片时,亦足供醒脾之用。”《红楼梦》第八回:“这妈妈,他又该拿我们来醒脾了。”
(2).谓令人快慰。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秋收大队多醒脾,一声哨子吹,人们就到齐。”词语解释:沁脾 拼音:qìn pí
见“ 沁人心脾 ”。
词语解释:沁人心脾 拼音:qìn rén xīn pí
指吸入芳香、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常用以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摘句》:“今摘取古来佳句沁人心脾者,随所得笔之。”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鲁迅 《呐喊·社戏》:“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九章:“微风阵阵透过帘子,吹进沁人心脾的花香。”《当代》1981年第3期:“瓜分两半,甜脆爽口,蜜汁元汤,喝下去沁人心脾。”亦省作“ 沁脾 ”、“ 沁心 ”。 清 金农 《携客步至七柿滩望樊山》诗:“沁脾向花水,张腋立风林。” 王西彦 《刀俎上》:“他简直感觉到沁心的快乐。”词语解释:寒脾 拼音:hán pí
冬天的蜜脾。 宋 梅尧臣 《书席语送马御史》诗:“天意漫漫物自供,闻香能至是喧蜂,野人割蜜不须尽,留与寒脾作御冬。”词语解释:仙灵脾 拼音:xiān líng pí
亦作“ 仙灵毗 ”。 药草淫羊藿的别名。 唐 柳宗元 有《种仙灵毗》诗。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淫羊藿,一名仙灵脾。”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如仙灵脾,《本草》用叶,南人却用根……如此,未知性果同否?”词语解释:调脾 拼音:tiáo pí
调皮。耍奸滑,玩花招。《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你别同我调脾。好答应也要你答应,不好答应也要你答应。”《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他同我调脾,我也犯不着拿好良心待他。”词语解释:卖虚脾 拼音:mài xū pí
犹言卖弄虚情假意。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卖虚脾眉尖眼角,散和气席上尊前。”词语解释:软调脾 拼音:ruǎn tiáo pí
谓态度温和而实际上不随和。《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他倒会软调脾,説出来的话软的同棉花一样,却是字眼里头都含着刺。”词语解释:假虚脾 拼音:jiǎ xū pí
犹言假心假意。 元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施礼数,道万福,殷勤观覰,施呈着我尊前席上那些假虚脾和睦。”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虚脾爱使乖。”词语解释:通脾 拼音:tōng pí
方言。懂事,通人情。 秦兆阳 《大地》第五卷二:“哎呀老弟,你怎么这样不通脾!我是来买豆腐的,顺便拜望你,想跟你交个朋友。”词语解释:青脾 拼音:qīng pí
道家指脾脏。 唐 乐朋龟 《西川青羊宫碑铭》:“耳开三门,鼻立双柱。白血紫脑,苍肝青脾。”参见“ 青肝 ”。
词语解释:青肝 拼音:qīng gān
指肝。肝属东方木位,主青,故称。 唐 皮日休 《晓次神景宫》诗:“緑肠既朱髓,青肝復紫络。”词语解释:宛脾 拼音:wǎn pí
兔肉酱。《礼记·内则》:“麋鹿鱼为菹,麕为辟鸡,野豕为轩,兔为宛脾。” 郑玄 注:“此轩、辟鸡、宛脾,皆菹类也。” 孔颖达 疏:“‘兔为宛脾’者,是齏也。”《礼记·少仪》:“麕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词语解释:感人心脾 拼音:gǎn rén xīn pí
见“ 感人肺肝 ”。
词语解释:感人肺肝 拼音:gǎn rén fèi gān
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髮皆耸。”亦作“ 感人心脾 ”。 清 顾彩 《焚琴子传》:“﹝ 琴子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今多作“感人肺腑”。 常贵田 《喇吧声声》:“轻重缓急,悠扬悦耳,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词语解释:沁入心脾 拼音:qìn rù xīn pí
同“ 沁人心脾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此等词一再吟诵,輒沁入心脾,毕生不能忘。”《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回:“ 兰儿 遂一吸告干,味清而甘,沁入心脾,顿觉精神倍增。”词语解释:沁人心脾 拼音:qìn rén xīn pí
指吸入芳香、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常用以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摘句》:“今摘取古来佳句沁人心脾者,随所得笔之。”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鲁迅 《呐喊·社戏》:“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九章:“微风阵阵透过帘子,吹进沁人心脾的花香。”《当代》1981年第3期:“瓜分两半,甜脆爽口,蜜汁元汤,喝下去沁人心脾。”亦省作“ 沁脾 ”、“ 沁心 ”。 清 金农 《携客步至七柿滩望樊山》诗:“沁脾向花水,张腋立风林。” 王西彦 《刀俎上》:“他简直感觉到沁心的快乐。”词语解释:噪脾 拼音:zào pí
犹言痛快,尽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公子被他们舞弄了数年,弄得囊中空虚,看看手里不能接济……公子要噪脾时,有些掣肘不爽利。”词语解释:燥脾 拼音:zào pí
痛快;快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早知今日来忍辱,却悔当初大燥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俺 柳麻子 ,信口胡谈,却也燥脾。”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可笑 老侯 不达时务,硬扯个外路朋友,要走来搭席,未免碍手碍脚,不便燥脾,如何是好。”亦作“ 燥脾胃 ”。《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在下如今且放下哀怒悲离之处不讲,只把极快活燥脾胃的事试説几件。”《说岳全传》第二七回:“你看下边有许多番兵来了,我等……下去杀他一个快活,燥燥脾胃,何如?”词语解释:子脾 拼音:zǐ pí
培育蜂儿(包括卵、蛹和幼虫)的巢脾。词语解释:石脾 拼音:shí pí
含有大量矿物质的咸水蒸发后凝结成的石状物质。 晋 王羲之 《杂帖五》:“石脾入水即乾,出水便湿。”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五·石脾》:“石脾乃生成者…… 峨嵋山 多有之。”词语解释:痛入心脾 拼音:tòng rù xīn pí
形容悲痛到极点。《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儿﹞饿到六天上,不能起牀。母亲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