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残腊 拼音:cán là
见"残腊"。词语解释:伏腊 拼音:fú là
亦作“ 伏臈 ”。
(1).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 。”《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顺之 《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
(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 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清 钱谦益 《寿何峄县序》:“两从叔翩翩少年,岁时伏腊,与先生辈徵逐讌饮,有承平王孙之乐。”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唐 白居易 《江楼早秋》诗:“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金史·王去非传》:“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词语解释:破腊 拼音:pò là
残腊;岁末。 宋 梅尧臣 《腊笋》诗:“破腊初挑箘,夸新欲比琼。” 宋 苏辙 《春雪》诗:“温风吹破腊,留雪恼新春。” 宋 陆游 《残腊》诗:“破腊春光到,微阴日易曛。”词语解释:穷腊 拼音:qióng là
古代农历十二月腊祭百神之日。后以指农历年底。 唐 杨凌 《锺陵雪夜酬友人》诗:“穷腊催年急,阳春怯和歌。”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时方穷腊,坐上有 北京 压沙梨,冰冻不可食。” 元 戴良 《岁暮偶题》诗:“寒天催日短,穷腊逼年更。”词语解释:送腊 拼音:sòng là
辞送腊月。 宋 叶适 《元夕立春喜晴于是郡人久不出矣》诗:“十夜茅簷宿冻云,商量送腊又迎春。” 明 瞿式耜 《顶山次前韵》:“迎春送腊繁华事,多少经营赁屋钱。”词语解释:夏腊 拼音:xià là
僧人出家的年数。僧人以七月十六日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出家后,以夏腊计算年岁,犹常人称年龄为春秋。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夏腊今应三十餘,不离树下塚间居。” 唐 李俨 《道因法师碑》:“法师夏腊虽幼,业行攸高,独於众中,迥见推挹。”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清塞》:“时夏腊已高,荣望落落。”词语解释:过腊 拼音:guò là
(1).过了腊日( 汉 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后又改为农历十二月八日)。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按,《四民月令》云:过腊一日,谓之小岁。” 唐 羊士谔 《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诗:“晴天春意併无穷,过腊江楼日日风。” 宋 曾巩 《送吴秀才》诗:“一年过腊已十日,餘日到春能有几?”
(2).鱼名。 明 屠本畯 《闽中海错疏·鳞部上·过腊》:“头类鯽,身类鱖,又类鰱鱼,肉微红,味美,尾端有肉,口中有牙如锯,好食蚶蚌,以腊来春去,故名过腊。”词语解释:枯腊 拼音:kū là
(1).指干尸。《汉书·杨王孙传》:“其尸……裹以币帛,鬲以棺槨,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鬱为枯腊。” 宋 苏轼 《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弔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 明 刘基 《郁离子·蹶叔三悔》:“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 章炳麟 《哀山东赋》:“ 管仲 化为枯腊兮, 鲁连 瘞於蒿里。”
(2).谓干瘦。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面无光色,皮肤枯腊,脣焦脉白,腠理萎瘁者,血减之证也。”亦指干瘦的身躯。 清 金农 《不睡枕上口号》之二:“居然枯腊称尪羸,煑药空堂试一匙。”
(3).指笋干。 宋 朱熹 《笋脯》诗:“南山春笋多,万里行枯腊。”词语解释:旧腊 拼音:jiù là
指农历去年十二月。腊,农历十二月的古称。 宋 梅尧臣 《二十一日雪中赴宿》诗:“正月东都雪,多於旧腊时。”词语解释:一腊 拼音:yī là
(1).犹一冬。 宋 欧阳修 《喜雪示徐生》诗:“常闻老农语,一腊见三白。” 宋 曾巩 《冬暮感怀诗》:“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 宋 杨万里 《除夕宿临川战平》诗:“一腊天频雪,千山梅未花。”
(2). 宋 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三朝与儿落脐炙囱,七日名‘一腊’,十四日谓之‘二腊’,二十一日名曰‘三腊’。”
(3).佛教沿用 印度 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 一腊 ”。词语解释:饯腊 拼音:jiàn là
送别残冬腊月。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勾合曲》:“东风应律,南籥在庭。饯腊迎春,方庆三朝之会;登歌下管,愿闻九奏之和。”词语解释:年腊 拼音:nián là
佛教语。泛称僧龄。腊,指僧人受戒以后的年岁。《古尊宿语录·赵州真际语录》:“此去一百二十里,有 赵州 观音院,有禪师年腊高邈,道眼明白。” 唐 白居易 《送文畅上人东游》诗:“貌依年腊老,心到夜禪空。” 唐 于頔 《郡斋卧疾赠昼上人》诗:“逢师年腊长,值我病容羸。共话无生理,聊用契心期。”词语解释:戒腊 拼音:jiè là
亦作“ 戒蜡 ”。 僧徒受戒后的年数。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禪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戒腊本作戒蜡。西域番僧结制之日,秤其身若干觔,即以蜡为身,亦若干觔,解制之日再秤之,若身重於蜡,即为得道,蜡重於身,则学败矣。盖制中拘窘,鲜食寡睡,淡薄强忍,非寧定者不肥也。” 明 张萱 《疑耀·戒蜡》:“僧家言僧腊者,犹言年岁也。又言戒蜡者,腊当作蜡。余偶閲一内典,西方结夏时,以蜡为人,其轻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蜡人为验,轻重不差,则为念定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於蜡人,故谓之戒蜡,非年岁之腊也。”词语解释:待腊 拼音:dài là
亦作“ 待臈 ”。 等到腊月。 唐 杜甫 《小至》诗:“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金 党怀英 《雪》诗:“待臈风雪初接势,犯寒糟麴若为神。” 元 柯丹邱 《荆钗记·续姻》:“待腊将舒堤柳叶,冻柔条未堪攀折。”词语解释:梅腊 拼音:méi là
梅实干制成的果饵。《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 三国 吴 陆玑 疏:“梅,杏类也……曝乾为腊置羹臛韲中,又可含以香口。”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徐武令 曰:‘读 丹麓 片言隻字,如噉梅腊,可以香口。’”词语解释:真腊 拼音:zhēn là
中国 古籍中用以称七至十七世纪 吉蔑 王国,位于今 柬埔寨 。其名始见《隋书》。自 唐 武德 以后屡与 中国 通使。 宋 元 时期 中国 商人颇有在其地安家经商者。 元 人 周达观 撰《真腊风土记》,是研究 真腊 古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 躭浮罗 、 流求毛人 、 夷亶 之州, 林邑 、 扶南 、 真腊 、 干陀利 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此自 真腊 携来,所谓‘田婆罗’也。”词语解释:僧腊 拼音:sēng là
僧尼受戒后的年岁。 唐 韩翃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诗:“僧腊阶前树,禪心江上山。” 明 宋濂 《孤峰德公塔铭》:“世寿七十又九,僧腊六十有二。”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僧腊》:“僧家言僧腊言,犹言年岁也。”词语解释:汉腊 拼音:hàn là
汉 代祭祀名。各代名称不一, 夏 曰嘉平, 殷 曰清祀, 周 曰大蜡, 汉 改曰腊,故有此称。 汉 以戌日为腊,即农历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见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腊》、《后汉书·陈宠传》。 宋 陆游 《无咎兄郡斋燕集有诗末章见及敬次元韵》:“微吟剧醉不知倦,坐閲 汉 腊逾 周 正。” 明 夏完淳 《寒泛赋》:“北首而怀 汉 腊,南冠而咏 越 吟。” 陈去病 《初夏越中杂诗》之一:“生无依 汉 腊,死亦采 周 薇。”词语解释:希腊 拼音:xī là
巴尔干半岛国家。位于该半岛南端,三面临海,面积131957平方公里,人口1003.8万(1990),首都雅典,境内多山,多岛屿,古希腊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词语解释:寒腊 拼音:hán là
寒冬腊月。 清 孙枝蔚 《秋蝗》诗:“收穫望明年,除汝仗寒腊。”词语解释:岁腊 拼音:suì là
(1).年终祭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是当年旧家,孤臣哭拜天涯,似村翁岁腊。”
(2).年终。 鲁迅 《书信集·致邵文熔》:“弟从去年出 京 ,由 闽 而 粤 ,由 粤 而 沪 ,由 沪 更无处可往,尚拟暂住,岁腊必仍在此也。”词语解释:鼠腊 拼音:shǔ là
腊制的老鼠。亦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事物。 明 朱灏 《逃暑赋》:“知东方不可託兮,餐北方之鼠腊。”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宝鼠腊之徒,欲诬今文家,则以为一篇,欲诬 孔 壁,则以为三篇。”参见“ 鼠璞 ”。
词语解释:鼠璞 拼音:shǔ pú
未腊制的鼠。语本《尹文子·大道下》:“ 郑 人谓玉未理者为璞,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 人怀璞谓 郑 贾曰:‘欲买璞乎?’ 郑 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后用以指低劣的有名无实的人或物。 宋 叶适 《上西府书》:“求駑駘於千里,抱鼠璞以待价,此智士所以寒心。” 明 刘基 《感时述事》诗:“鼠璞方取贵, 和 璧非所珍。”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贋真乾鼠璞,魔噪野狐禪。”词语解释:鱼腊 拼音:yú là
(1).干鱼。《周礼·天官·外饔》:“陈其鼎俎,实之牲体鱼腊。” 唐 郑善玉 《雍和》诗:“鱼腊荐美,牲牷表洁。”
(2).特指一种五味脯。参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词语解释:三腊 拼音:sān là
旧时 杭州 人称生子第二十一日为三腊。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 杭城 人家育子……七日名一腊,十四日谓之二腊,二十一日名曰三腊,女家与亲朋俱送膳食,如猪腰肚蹄脚之物。”词语解释:脯腊 拼音:fǔ là
(1).干肉。《周礼·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 郑玄 注:“薄析曰脯。棰之而施薑桂曰锻脩。腊,小物全乾也。”《齐民要术·脯腊》“作五味脯” 缪启愉 校释:“关於脯和腊,混称时都是乾肉,分指则有别……大动物析成条片的叫做‘脯’,小动物全作的叫做‘腊’。”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鶉兔脯腊、金玉珍玩衣著,无非天下之奇。”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尧 舜 至圣,身如脯腊; 桀 紂 无道,肥肤三尺。”
(2).引申为皮肉干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盐滷沾於肌髓,则脯腊为之不烂。”词语解释:雕腊 拼音:diāo là
干雕肉。 前蜀 贯休 《塞上曲》之一:“锦袷胡儿黑如漆,骑羊上冰如箭疾。蒲萄酒白雕腊红,苜蓿根甜沙鼠出。”词语解释:红腊 拼音:hóng là
见“ 红蜡 ”。
词语解释:红蜡 拼音:hóng là
亦作“ 红腊 ”。 红烛。 唐 皮日休 《春夕酒醒》诗:“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前蜀 韦庄 《病中闻相府夜宴戏赠集贤卢学士》诗:“满筵红蜡照香鈿,一夜歌鐘欲沸天。” 明 王世贞 《赠郭舜举祠部新婚》诗之二:“红腊初鎔双凤皇,新诗句好自催粧。”词语解释:豕腊 拼音:shǐ là
指干猪肉。《礼记·哀公问》:“备其鼎俎,设其豕腊,脩其宗庙。”词语解释:腒腊 拼音:jū là
形容辛劳之状。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仗策去 豳 者,形如腒腊;夜以待旦者,勤忧损命。”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策文》:“ 大禹 胼胝, 重华 腒腊。”词语解释:膢腊 拼音:lóu là
(1).古代的两种祭名。其祭多在岁终,故常并称。古时贫民,必待“膢腊”方得饮酒食肉。《韩非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糲食藜藿,非乡饮酒、膢腊祭祀无酒肉。” 宋 刘敞 《打鱼》诗:“南人登鱼作膢腊,清潭数里奔舟楫。” 明 张煌言 《辛丑除夕行营沙关》诗:“膢腊总来殊 越 俗,屠苏那得破愁颜。” 清 朱彝尊 《甘池》诗:“ 河北 将军祠,膢腊走巫祝。”
(2).借指屠戮如牲畜。 汉 扬雄 《法言·问道》:“ 申 韩 之术,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则狐狸螻螾不膢腊也与?”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徒为有力者傅其羽翼,使得膢腊齐民,甚无谓也。”词语解释:熊腊 拼音:xióng là
熊肉干。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除日见寄》:“ 秦 烹惟羊羹, 陇 饌有熊腊。”词语解释:麋腊 拼音:mí là
腊麋肉。词语解释:鹑腊 拼音:chún là
鹑肉干。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中州人每笑东南人食蛙,有宗子任 浙 官,取蛙两股脯之,紿其族人为鶉腊,既食,然后告之,由是东南谤少息。”词语解释:花腊 拼音:huā là
干的花瓣。 宋 陶穀 《清异录·花腊》:“脂粉流爱重酴醿,盛开时,置书册中,冬间取以插鬢,盖花腊耳。”词语解释:腌腊 拼音:yān là
把鱼、肉等用盐浸渍,然后风干、熏干。亦指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西游记》第三三回:“ 八戒 听言道:‘蹭蹬啊!撞着个贩醃腊的妖怪了!’”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以盐渍鱼,纳有楅室,糗乾成薧,载入郡城,谓之醃腊。” 陶成章 《浙案纪略·敖嘉熊传》:“因世业醃腊,为同业子弟求学计,建一小学校於 嘉兴府 城北门外 坛衖 。”词语解释:人腊 拼音:rén là
枯干的人尸。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人腊: 李章武 有人腊,长三寸餘,头项中骨筋成就。云是 僬侥国 人。”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又尝见人腊长尺许。眉目手足悉具。或以为 僬侥 人也。”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二:“我们的主角也曾在电灯泡厂或别的什么厂的大门外看见那些工作得象人腊似的孩子们慢慢地走出来。”词语解释:胶腊 拼音:jiāo là
胶葛。交错纷乱貌。词语解释:古代希腊 拼音:gǔ dài xī là
历史上指爱琴海区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公元前3000年代后,爱琴文明繁荣。后因北方落后部落侵入,爱琴文明衰落。前11世纪进入荷马时代。前8世纪起,希腊各地先后建立数以百计的奴隶制城邦。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希腊城邦进入繁荣阶段,经济贸易兴盛,文化成就卓越。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走向衰落。前4世纪希腊半岛被马其顿王国征服,前2世纪归罗马统治。词语解释:凤腊 拼音:fèng là
凤凰的肉干。词语解释:蜡腊 拼音:là là
岁终祭祀。蜡为祭百神,腊为祭先祖,同为 周 代十二月的祭礼。《后汉书·礼仪志中》“劳农大享腊” 刘昭 注引 秦静 曰:“古礼,出行有祖祭,岁终有蜡腊。” 清 顾炎武 《答再从兄书》:“孰使我岁时蜡腊,伏地悲哀,家人相对,含酸饮泣,叫天而苍苍不闻,呼父而冥冥莫晓者乎?”词语解释:道德腊 拼音:dào dé là
道教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七月七日。《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词语解释:酋腊 拼音:qiú là
极熟的陈酒。《国语·郑语》:“毒之酋腊者,其杀也滋速。” 韦昭 注:“精熟为酋。腊,极也。”词语解释:二腊 拼音:èr là
指婴儿出生后十四日。词语解释:五腊 拼音:wǔ là
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侯王腊的合称。道教认为凡此五腊日,宜为修斋、祭祀先祖。《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节日名侯王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词语解释:鲞腊 拼音:xiǎng là
腌制或风干的鱼肉食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江海船舰》:“ 明 越 温 台 海鲜鱼蟹鮝腊等类,亦上潬通於 江 浙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鲻鱼》:“ 吴 越 人以为佳品,腌为鮝腊。”词语解释:鲊腊 拼音:zhǎ là
腌制鱼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鲙残鱼》:“清明前有子,食之甚美;清明后子出而瘦,但可作鮓腊耳。”词语解释:鲜腊 拼音:xiān là
新鲜的干肉。《仪礼·公食大夫礼》“鱼腊皆二俎” 汉 郑玄 注:“记公食上大夫异於下大夫之数……俎加鲜鱼鲜腊,三三为列,无特。”词语解释:鬼腊 拼音:guǐ là
干瘪的鬼。比喻骨瘦如柴的人。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臣访闻 浙 西飢疫大作, 苏 、 湖 、 秀 三州,人死过半……殍死之餘,人如鬼腊。”词语解释:低留答腊 拼音:dī liú dá là
见“ 低留答剌 ”。
词语解释:低留答剌 拼音:dī liú dá là
下垂貌。 明 冯惟敏 《端正好·徐我亭归田》套曲:“见了箇官来客来,繫上条低留答剌的带。”亦作“ 低留答腊 ”。 明 冯惟敏 《步蟾宫·十劣》曲:“奶儿长低留答腊,孩儿多皮僽扒查。”词语解释:干腊 拼音:gàn là
(1).干肉。
(2).犹枯竭。 黄远庸 《大势》之二:“若能统一国库,实行整理 中国银行 ,则金融与财政交相为用,则内阁或不致以穷而乾腊以死矣。”
乾腊:1.干肉。《金史·世宗纪下》:“ 辽 主闻民间乏食,谓何不食乾腊,盖幼失师保之训,及其即位,故不知民间疾苦也。”
(2).指尸体干枯不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餘里大山巖石室中,其尸乾腊,今犹不坏,状羸瘠,人儼然如睡。”
(3).指干梅。《初学记》卷二八:“《山海经》:‘ 云山 之上,其实乾腊。’ 郭璞 注:‘腊,乾梅也。’”按,今本《山海经》无此文。 词语解释:干茨腊 拼音:gàn cí là
见“ 乾支剌 ”。
词语解释:乾支剌
亦作“ 乾茨腊 ”。
1.支剌,语助词。干枯。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那好人家将粉扑儿浅淡匀,那里像喒乾茨腊手抢着粉。”
2.支剌,语助词。平白无故。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为甚么乾支剌吐着舌头?”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可可可,乾支剌送的人活地狱。”
词语解释:乾茨腊
见“ 乾支剌 ”。词语解释:伏伏腊腊 拼音:fú fú là là
极其顺服的样子。《何典》第五回:“他倒制服得那些强神恶鬼伏伏腊腊,一些也弗敢发强。”词语解释:鼯腊 拼音:wú là
谓子年十二月。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八:“ 东坡 蓄墨,墨文有‘ 文公 檜 鼯腊墨’六字者,且自言不知其所谓。予以为此亦易晓, 文公 檜 当是作者之姓名;鼯腊,则所造之岁月。鼯,鼠也,谓岁阳值子;腊,则十二月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文公桧鼯腊墨》:“按鼯腊之义,未知如 李氏 所説否。余在 詁经精舍 曾以鼯腊墨赋命题,其年为丙子年,其时为冬月。即用 李氏 所説也。”词语解释:搏腊 拼音:bó là
即不借。麻鞋、草鞋的别名。一说为皮屦的别名。《释名·释衣服》:“不借,言贱易有,宜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 齐 人云搏腊;搏腊犹把鮓,麤貌也。” 毕沅 疏证:“搏腊,犹言不借,声少异耳。”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不借》:“ 齐 人曰搏腊是皮屨。”参见“ 不借 ”。
词语解释:不借 拼音:bù jiè
草鞋。丝制者称履,麻制者称不借。《急就篇》卷二:“裳韦不借为牧人。” 颜师古 注:“不借者,小屨也,以麻为之,其贱易得,人各自有,不须假借,因为名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及其后,则綦下不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操二三量不借,掛屋后楮上。” 宋 王安石 《独饭》诗:“窗明两不借,榻浄一籧篨。”参阅《方言》第四、《释名·释衣服》。词语解释:护腊 拼音:hù là
靴子。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服饰·靴》:“《事物原始》:今 辽 东军人著靴,名曰护腊。” 清 杨宾 《柳边纪略》卷三:“护腊,革履也。絮毛子草於中,可御寒。”词语解释:法腊 拼音:fǎ là
佛教语。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安居坐禅,称为夏腊。后因以“法腊”称比丘受戒的年数。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兴福传三·后晋东京相国寺遵诲》:“﹝ 遵诲 ﹞享寿七十一,法腊五十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义浄 ﹞ 先天 二年卒,春秋七十九,法腊五十九。”参见“ 法岁 ”。
词语解释:法岁 拼音:fǎ suì
佛教语。出家受戒后的僧人,每年夏天安居三月。安居毕,即增加一年的“法岁”。因以“法岁”称僧人出家的年资。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 宋 时僧家以四月十五日结制,安居刹院,不敢起单云游。建楞严会,每日诵经脩懺。朝廷降赐金帛,檀信随喜,施助无虚日。至七月十五日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词语解释:正腊 拼音:zhèng là
指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因是日为腊日,故称。《东观汉记·张酺传》:“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 晋 虞预 《会稽典录》:“﹝ 陈脩 ﹞家贫,为吏,常步儋上下。恆食乾糒。每至正腊,僵卧不起。”《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四年》:“母( 严延年 之母)毕正腊。”词语解释:残腊 拼音:cán là
亦作“ 残臈 ”。农历年底。 唐 李频 《湘口送友人》诗:“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宋 苏轼 《与程正辅提刑书》之二三:“残腊只数日,感念聚散,不能无异乡之嘆。”《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捱过残腊,到了新年,又是上元佳节。”《再生缘》第九回:“如今残臈过新春,今年我宅多兴旺,人口平安福又增。”词语解释:江西腊 拼音:jiāng xī là
亦作“ 江西蜡 ”。 翠菊的别名。夏秋之间开花,有紫、碧、红、白等色,供观赏用。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时品》:“江西腊五色芬芳,虞美人几枝娇艷,则又为端阳之佳卉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江西蜡五色毕备,朵若巨杯,瓣葳蕤如洋菊。” 闻一多 《忆菊》诗:“懒慵慵的江西腊哟,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词语解释:答腊 拼音:dá là
见“ 答腊鼓 ”。
词语解释:答腊鼓 拼音:dá là gǔ
古代 龟兹 、 疏勒 打击乐器之一,与羯鼓相类,以手指敲击。后传入中原。《旧唐书·音乐志二》:“答腊鼓,制广於羯鼓而短,以指揩之,其声甚震,俗谓之揩鼓。” 元 吴莱 《题唐明皇羯鼓录后赋歌》:“大声嘈嘈忽放肆,都曇答腊矧敢前。” 清 翟灏 《通俗编·声音》:“都曇答腊,本外蕃乐部,都曇似腰鼓而小,答腊即腊鼓,肖其声也。”词语解释:君王腊 拼音:jūn wáng là
即腊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二月》:“自冬至后戌日,数至第三戌,便是腊日,谓之‘君王腊’。”词语解释:天腊 拼音:tiān là
道家称夏历正月初一。《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词语解释:王侯腊 拼音:wáng hóu là
旧时阴历十二月初八日,民间有煮果粥祀神、聚食及馈送亲邻的风俗,称“王侯腊”。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腊八》:“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皆於预日拣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闔家聚食,餽送亲隣,为腊八粥。”词语解释:甘腊 拼音:gān là
美味的干肉。《明史·黄泽传》:“大姦似忠……一与之亲,如饮醇酒,不知其醉;如噬甘腊,不知其毒。”词语解释:祖腊 拼音:zǔ là
祭名。祖,祭祀路神;腊,年终大祭。见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腊》。《后汉书·献帝纪》:“ 魏王 丕 称天子,奉帝为 山阳公 ,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 汉 制。”词语解释:地腊 拼音:dì là
道家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五月五日。《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诗:“天中令节欣相迓,地腊灵辰福转加。” 明 夏完淳 《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词语解释:坐腊 拼音:zuò là
(1).亦作“ 坐蜡 ”。遇到为难的事;陷入尴尬的境地。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我说今儿个又得坐蜡不是?” 梁斌 《红旗谱》五九:“咱是朋友嘛,我能叫你坐腊?我有了灾难,你能抄着手儿看着?”
(2).坐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词语解释:瘃腊 拼音:zhú là
鱼肉类腊制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用鹅、雁、鷄、鸭、鶬、鳵、鳧、雉、兔、鸽、鶉、生鱼,皆得作……亦名‘瘃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