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江平声 [xiáng,降伏][chuáng][gāng][shuāng][máng][通摐][chuáng][chōng][máng][máng][详注1][cóng][雨急][详注2][详注3]


注1:悾 《集韵》枯江切,音腔。《朱子·游卧龙诗》访我深涧底,晤言绝纷哤城南且细说,慰我心悾悾。
注2:哝 《集韵》浓江切,《广韵》哝,嗔语,出字林。又《吕氏春秋》甘而不哝。《玉篇》引作噮。谓甘食也。又《集韵》一曰语不明。或作哝。
注3:迒 音降。车迹也。《正字通》凡兽迹、车迹皆曰迒。
首字词组
腔调腔子腔口腔板腔肠动物腔音  
腔儿腔拍腔派腔窠腔肠腔巴骨子  

词语解释:腔调  拼音:qiāng diào
(1).指音乐、戏曲、歌曲等的调子。 宋 王奕 《酹江月·和辛稼轩〈金陵赏心亭〉》词:“寧是商女当年,后来腔调,拍手《铜鞮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予生平最恶弋阳、四平等剧,见则趋而避之,但闻其搬演《西厢》,则乐观恐后,何也?以其腔调虽恶而曲文未改,仍是完全不破之《西厢》。”《儒林外史》第六回:“一个吹簫,一个打鼓,在厅上滴滴打打的,总不成个腔调。”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在八岁的时候,他已会唱好几出整本的老生戏,而且腔调韵味极像 谭叫天 的。”
(2).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朱子语类》卷七八:“古人作诗,只是説他心下所存事,説出来,人便将他诗来歌,其声之清浊长短,各依他诗之语言,却将律来调和其声。今人却先安排下腔调了,然后做语言去合腔子,岂不是倒了?”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以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髮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徵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至於腔调涂泽,则又是美人之裹足穿耳,其功更后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揣摩腔调,言类俳优。”
(3).指说话的声音、语气;亦指人动作的模样。 明 吴石渠 《绿牡丹·谈心》:“儿曹,次第高,丢人眼梢,乔粧做许多般内家腔调。”《红楼梦》第八十回:“两个人的腔调儿都够使的了,别打量谁是儍子。”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他立刻就认识得出来是 朱乐生 太太,尤其是那一口 彭山 腔调引人注意。” 魏巍 《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所谓严肃,请大家不要误会是走路要迈八字步,双手必需放在背后,说话要学什么‘首长’腔调。”
词语解释:腔儿
样子;模样
词语解释:腔子  拼音:qiāng zǐ
(1).胸腹;躯体。《二程遗书》卷七:“心要在腔子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腔子里热血权消渴,肺腑内生心且解馋。”《红楼梦》第六七回:“你要实説了,我还饶你;再有一句虚言,你先摸摸你腔子上几个脑袋瓜子!” 刘大白 《成虎不死》诗:“一年以来,你的身子许是烂尽了吧,然而你底心是不会烂的,活泼泼地在无数农民的腔子里跳着。”
(2).曲调;声调;语气。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七:“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此作平仄妥帖,声调鏗鏘,诵之不免腔子出焉。”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三》:“《与抚州知州书》,多用 韩 文腔子,是亦少作也。”
(3).犹言腔调架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还有一等豪富亲眷,放出倚富欺贫的手段,做尽了恶薄腔子待他。”
词语解释:腔拍  拼音:qiāng pāi
唱腔节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
词语解释:腔口  拼音:qiāng kǒu
(1).调子,音调。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杨诚斋 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2).口音、腔调。 周立波 《张满贞》:“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对哪一个讲话,都使用这同样的腔口。”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一章:“那你是 眉山 人了!可你的腔口又不像。”
词语解释:腔派  拼音:qiāng pài
犹言腔调气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上只有一夫一妻,一竹竿到底的,始终有些正气,自不甘学那小家腔派。”
词语解释:腔板  拼音:qiāng bǎn
(1).乐曲的调子和节拍。 清 李渔 《闲情偶记·演习·选剧》:“故开手学戏,必宗古本,而古本又必从《琵琶》《荆釵》《幽闺》《寻亲》等曲唱起,盖腔板之正,未有正於此者。”
(2).引申为花招。《天雨花》第二一回:“ 老左 忒会多腔板,既已知之快説明。”
词语解释:腔窠  拼音:qiāng kē
犹规矩或门径。 宋 朱熹 《答方宾王书》:“近觉朋友未説见得如何,且是做工夫未入腔窠。”《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是大做工夫,復礼是事事皆落腔窠。”
词语解释:腔肠动物  拼音:qiāng cháng dòng wù
腔肠动物门的动物
词语解释:腔肠  拼音:qiāng cháng
腔肠动物的内腔
词语解释:腔音  拼音:qiāng yīn
口音。 萧红 《马伯乐》第二部第一章:“ 马伯乐 本非 黄县 人,而是 青岛 人,可是他立刻装成 黄县 的腔音。”
词语解释:腔巴骨子
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