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共12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口腹岩腹剖腹晒腹穿腹刳腹边韶腹鞭长不及马腹
鼓腹马腹半腹江腹破腹溃腹边氏腹肺腹
鱼腹充腹果腹量腹指腹蝘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韵腹
枵腹捧腹皤腹遗腹画腹耙腹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击壤鼓腹
扪腹饱腹肠腹海腹偃腹笥腹贪口腹蜜口剑腹
山腹帆腹龙腹馁腹肚腹加腹决腹狭腹
空腹蝉腹腰腹水腹知心腹切腹饮河满腹坼腹
便腹胸腹出腹洁腹俭腹分心挂腹食不裹腹丰腹
心腹痴腹边腹牛腹九腹使心用腹食不果腹鲐腹
坦腹披腹豕腹白腹岭腹锦心绣腹乌腹东床坦腹

词语解释:口腹  拼音:kǒu fù
口和腹,多指饮食。吃喝。《孟子·告子上》:“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隋书·地理志上》:“﹝ 汉中 之人﹞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肉。” 清 孙枝蔚 《无酒》诗之二:“倾身营口腹,死人满通衢。”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他不肯喝酒,不肯吃菜,表示出处长是见过世面的,不贪口腹。”
词语解释:鼓腹  拼音:gǔ fù
(1).鼓起肚子。谓饱食。《庄子·马蹄》:“夫 赫胥氏 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唐 岑参 《南溪别业》诗:“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清 曹寅 《五月十一夜集西堂限韵》:“在昔鼓腹游,真意非等伦。”
(2).拍击腹部,以应歌节。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高歌鼓腹,长笑掀髯,我则待慢登临感慨悦他这箇 仲宣 楼。”
(3).捧腹大笑。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余於国朝前辈名家,亦偶窥一斑,聊附於此,以当鼓腹。”
词语解释:鱼腹  拼音:yú fù
(1).鱼的腹腔。《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 、 吴广 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南朝 梁 吴筠 《檄江神责周穆王璧》:“藏玉泥中,匿珪鱼腹。”
(2).谓葬身鱼腹,淹死。语本《楚辞·渔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三军鱼腹,云横 歇浦 之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迄今髑髏载土,念鱼腹而心酸。”
词语解释:枵腹  拼音:xiāo fù
(1).空腹。谓饥饿。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士则》:“ 士则 具陈奔驰陟歷,资粮已絶,迫於枵腹,请以饮饌救之。”《明史·福王常洵传》:“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 清 赵翼 《边外诸土司地清晨必起黑雾》诗:“我行不蓐食,直以枵腹搏。”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命令被告枵腹恭候于异地,以俟自己雍容布置,慢慢开审,真是霸道得可观。”
(2).指饥饿的人。 周咏 《感怀》诗之四:“驱将枵腹填沟壑,鞭尽无衣泣露霜。”
(3).比喻空疏无学或空疏无学的人。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二:“汎览健忘,致成枵腹。” 清 杨岘 《〈燕下乡脞录〉序》:“视枵腹而操不律,奚止钧銖之差耳哉!”
(4).比喻内中空虚无物。 宋 范成大 《除夜感怀》诗:“匏瓜谩枵腹,蒲柳无真姿。” 宋 陆游 《寒甚》诗:“酒尽瓶枵腹,炉寒客曲身。”
词语解释:扪腹  拼音:mén fù
抚摸腹部。多形容饱食后怡然自得的样子。 唐 白居易 《饱食闲坐》诗:“捫腹起盥潄,下阶振衣裳。”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诗:“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捫腹。”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何曾识秔稻,捫腹尝果然。”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江暉 ﹞好以奇癖字作文。初若不易解,解之得平平耳。 王稚钦 有诗嘲之云:‘ 江生 突兀扬文风,千奇万怪难与穷……少年往往致讥评,生也不言但捫腹。’”
词语解释:山腹  拼音:shān fù
(1).山内。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道书》:“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於水中。”
(2).山腰。 唐 皇甫曾 《遇风雨作》诗:“阴云拥巖端,霑雨当山腹。”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四面诸峯如踊跃相跂,大殿在山腹。” 清 施闰章 《过翚岭》诗:“崇冈陟崚嶒,鸟道绕山腹。”
词语解释:空腹  拼音:kōng fù
(1).空着的肚子。 唐 白居易 《闲居》诗:“空腹一盏粥,飢食有餘味。” 唐 寒山 《诗》之一五五:“空腹不得走,枕头须莫眠。”
(2).比喻没有才学。 汉 王充 《论衡·别通》:“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 宋 苏轼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
词语解释:便腹  拼音:biàn fù
肥满之腹。 宋 苏轼 《宝山昼睡》诗:“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宋 唐庚 《舍弟既到有作》诗:“匪躬老矣惟心在,便腹依然但髮稀。”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二:“天真贮便腹,浩气塞征襟。”
词语解释:心腹  拼音:xīn fù
(1).心与腹。《战国策·秦策三》:“ 秦 韩 之地形,相错如绣。 秦 之有 韩 ,若木之有蠧,人之病心腹。”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一》:“譬之一人之身:本朝者,心腹也;州郡者,四支也。”《宣和遗事》后集:“帝曰:‘吾母心腹疾,汝有汤药?’阜老对曰:‘无,止有少盐酥,可煎而进之。’”
(2).比喻要害部位。《东观汉记·来歙传》:“上以 畧阳嚣 所依阻,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也。”《朱子语类》卷一三○:“ 靖康 之祸,纵 元城 了翁 诸人在,亦了不得。 伯謨 曰:心腹溃了。”
(3).亲信。在身边参与机密的人物。《后汉书·窦融传》:“ 宪 既平 匈奴 ,威名大盛,以 耿夔 、 任尚 等为爪牙, 邓叠 , 郭璜 为心腹。”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周瑜 、 陆公 、 鲁肃 、 吕蒙 之儔,入为心腹,出作股肱。”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营长把我当做他的心腹近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一齐交托与咱。”
(4).指机要重任。《明史·冯胜传》:“遂命 国用 典亲兵,委以心腹。”
(5).衷情,真意。《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歷告尔百姓于朕志。”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咸絜身修思,吐情素而披心腹。”《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説到相知的分际,司户隐瞒不得,只得吐露心腹。”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他一看我,我就要把心腹话都对他说出来。”
词语解释:坦腹  拼音:tǎn fù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郗太傅 在 京口 ,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郗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郗 曰:‘ 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 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 ,因嫁女与焉。”后称人婿为“令坦”或“东牀”,本此。 五代 无名氏 《玉溪编事·参军》:“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2).舒身仰卧;坦露胸腹。 唐 杜甫 《江亭》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诗。”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一日, 子厚 ( 章惇 )坦腹而卧,适 子瞻 自外来,摩其腹以问 子瞻 曰:‘公道此间何所有?’ 子瞻 曰:‘都是造反底家事。’ 子厚 大笑。”
(3).比喻赤诚。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纪人物·陆应旸》:“平生热肠坦腹,善赴人缓急。”
词语解释:岩腹  拼音:yán fù
山的中部。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诗:“相重古殿倚巖腹,别引新径縈云根。” 宋 苏轼 《出峡》诗:“忽惊 巫峡 尾,巖腹有穿壙。”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泠泠滴簷角,汩汩出巖腹。”
词语解释:马腹  拼音:mǎ fù
(1).马的腹部。《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南朝 梁 吴均 《从军行》:“阵头横却月,马腹带连钱。”
(2).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中山经》:“ 蔓渠之山 ……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马腹兽》:“马腹之物,人面似虎。”
词语解释:充腹  拼音:chōng fù
充肠。《战国策·燕策一》:“人之飢所以不食乌喙者,以为虽偷充腹,而与死同患也。”《尉缭子·治本》:“非五穀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葢形。”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六:“ 陶渊明 日用铜鉢煮粥,为二食具,遇发火,则再拜曰:‘非有是火,何以充腹。’” 明 刘基 《养志斋记》:“所以适口充腹者,无不有矣。”
词语解释:捧腹  拼音:pěng fù
(1).用手捧着肚子。形容大笑时的情态。《史记·日者列传》:“ 司马季主 捧腹大笑。”
(2).用以称笑,大笑。 唐 柳宗元 《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则曳裾戎幕之下,专弄文墨,为壮夫捧腹,甚未可也。” 宋 苏轼 《轼欲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韵》:“鷃疑鹏万里,蚿笑夔一足。二豪争攘袂,先生一捧腹。” 明 高启 《题〈朱达悟传〉后》:“余旧闻 达悟 善詼语……虽贵富可畏人皆狎侮之,然人不以为忤,闻其説,莫不捧腹絶倒。”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五:“说起这一番宴客,倒可是一场错中错的滑稽插剧,回忆起来颇足令人捧腹。”
词语解释:饱腹  拼音:bǎo fù
吃饱肚子。 唐 柳宗元 《愬螭文》:“充心饱腹,肆敖嬉兮,洋洋往復,流逶迤兮。” 唐 刘禹锡 《飞鸢操》:“朴遫危巢向莫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词语解释:帆腹  拼音:fān fù
指船帆受风而鼓起的部分。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元 柳贯 《江山行舟图》诗:“秋光满帆腹,上下天一影。” 清 赵执信 《无风溯江崇朝十里忽得午风》诗:“何来快哉风,径为鼓帆腹。”
词语解释:蝉腹  拼音:chán fù
蝉饮而不食,腹内清空。比喻高洁的躯体。 宋 陆游 《斋居书事》诗:“平生风露充蝉腹,到处云山寄鹤躯。”
词语解释:胸腹  拼音:xiōng fù
(1).胸部与腹部。亦以指心腹。《荀子·议兵》:“臣之於君也,下之於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扞头目而覆胸腹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载 三国 魏 曹冏 上书:“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
(2).比喻要害之处或中间部分。《战国策·秦策四》:“ 韩 ,天下之咽喉; 魏 ,天下之胸腹。” 明 胡应麟 《诗薮内编·古体下》:“盖歌行……不难於胸腹,而难於首尾。”
(3).犹胸襟。 宋 王令 《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阳》诗:“身躯虽小胸腹宽,沛如絶海横秋涨。”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长七尺,目不苟视,虽至贫,輒时时脱吾 董母太宜人 簪珥以急朋友之婚,吾 董母 不禁也。此岂可以世俗胸腹窥测而预贺之哉!”
词语解释:痴腹  拼音:chī fù
自我调侃语。谓腹中无才,不从流俗。 宋 苏轼 《过于海舶得迈寄书酒作诗远和之并寄诸子侄》:“会当洗眼看腾跃,莫指痴腹笑空洞。” 宋 陆游 《思故山》诗:“从渠贵人食万钱, 放翁 痴腹常便便。”
词语解释:披腹  拼音:pī fù
见“ 披腹心 ”。
词语解释:披腹心  拼音:pī fù xīn
喻披露真诚。《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亦省作“ 披腹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六君子》:“庚辰,京城灾,论事者众, 周 语予曰:‘子可披腹呈琅玕矣。’” 明 唐顺之 《王御史毅斋诔》:“公为御史,执法臺端,谓此不言,焉用豸冠。披腹叫閽,变岂虚来。”
词语解释:剖腹  拼音:pōu fù
(1).破开腹腔。《晋书·皇甫谧传》:“ 岐伯 剖腹以蠲肠。” 巴金 《雨》五:“我看见许多青年给剖腹挖心,给枪毙杀头。”
(2).指自杀。 续范亭 《乱弹琴》诗之五:“三十奔驰尘与土,二十四年自剖腹。”
(3).犹言掬诚。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奴家正要剖腹推心,千万不要藏头露尾。”《红楼梦》第五回:“今既遇尔祖 寧 荣 二公剖腹深嘱。”
词语解释:半腹  拼音:bàn fù
半腰。指山巅与山麓之中。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絶顶谁能穷。” 唐 张祜 《题苏州楞伽寺》诗:“楼臺山半腹,又此一经行。”
词语解释:果腹  拼音:guǒ fù
犹言吃饱肚子。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充嗛果腹兮,骄傲欢欣。”《明史·倪岳传》:“故朝廷有糜廪之虞,军士无果腹之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鼠》:“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蛇果腹,蜿蜒入穴。” 叶圣陶 《穷愁》:“劳动者嫌其饼质量薄,虽多食亦弗能果腹。”
词语解释:皤腹  拼音:pó fù
大肚子。 唐 滕白 《题文川村居》诗:“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戏儿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吾乡一 郁 姓者,以乙科为其属 绩溪 令,高年皤腹,俯仰艰楚。” 清 钱谦益 《题金陵丁老画像》诗之二:“髮短心长笑镜丝,摩娑皤腹帽簷垂。” 章炳麟 《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秋瑾哀辞》:“胡帅蹶起,皤腹径入。”
词语解释:肠腹  拼音:cháng fù
(1).泛指腹部。《淮南子·泰族训》:“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慾,养生之末也。” 宋 王令 《原蝗》诗:“鴟鵶啄衔各取饱,充实肠腹如撑支。”
(2).犹肺腑。谓人的内心。 明 何景明 《上李西涯书》:“恐终有以负明公,敢忘其狂,昧布肠腹,惟明公采览。”
词语解释:龙腹  拼音:lóng fù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后以“龙腹”为跻身贤人之间的典故。 清 曹寅 《和秋谷见寄韵》:“世许娥眉供调笑,士求龙腹配高閒。”
词语解释:腰腹  拼音:yāo fù
(1).人或动物的腰部和腹部。《旧唐书·濮王泰传》:“又以 泰 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復令乘小舆至於朝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阿胶》﹝主治﹞引《神农本草经》:“腰腹痛,四肢酸痛。”
(2).比喻物体的中间部分。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兴国寺 搆二阁,高与塔侔,以安大像,远都城数十里已在望,登六七级方见佛殿腰腹。”
词语解释:出腹  拼音:chū fù
出生。 清 吴嘉纪 《七歌》:“夫没三月儿出腹,我妹心苦无人告。” 清 许仲元 《三异笔谈·痴和尚》:“一狗子似初出腹,目尚未瞬。”
词语解释:边腹  拼音:biān fù
(1).边境与腹地。 宋 李曾伯 《木兰花慢·送朱子木叔归池阳》词:“南中眼前事势,正相持、边腹一枰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巡抚之始》:“以后,渐遣尚书、侍郎、都御史、寺卿、少卿等官,巡抚各处边腹,事毕报命,即停不遣。”《明史·徐阶传》:“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 阶 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2).指边引和腹引。《明史·食货志四》:“ 四川 茶引之分边腹也,边茶少而易行,腹茶多而常滞。”《清会典事例·户部·杂赋》:“又覆准, 四川 茶增行边腹引一万一百五道。”
词语解释:豕腹  拼音:shǐ fù
猪的腹部。比喻诗文中间部分的庞杂冗长。 唐 韩愈 轩辕弥明 《石鼎联句》:“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 元 吴莱 《方景贤宋景濂夜坐观吴中杂诗遂及宣和博古图为赋此》:“诗宗鹤膝蜂腰体,礼象龙头豕腹图。” 清 周亮工 《哭许有介》诗:“蝇头詰曲怀人札,豕腹彭亨傲客诗。”
词语解释:晒腹  拼音:shài fù
晋 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也。后用为曝书之典。《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曹言路 《曝书》诗:“恰羡便便人晒腹, 郝隆 比我善收藏。”参见“ 晒书 ”。
词语解释:晒书  拼音:shài sh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日:‘我晒书。’”盖自谓满腹诗书。后为仰卧曝日之典。 唐 杜牧 《西山草堂》诗:“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参见“ 曝书 ”。
词语解释:曝书  拼音:pù shū
晒书。旧时有七夕晒书之俗。《太平御览》卷三一引 晋 王隐 《晋书》:“时七月七日, 高祖 方曝书。”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王平甫 在三馆曝书,见 韩干 所画马,作《画马行》。”
词语解释:江腹  拼音:jiāng fù
江身,江面。 唐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之十:“借问 夔州 压何处,峡门 江 腹拥城隅。” 明 王逢 《观钱塘江潮时教化平章大宴江上》诗:“苍苍 吴 越 山,对峙束江腹。”
词语解释:量腹  拼音:liàng fù
计算(人的)饭量。例如: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知其必不敷矣。——·洪亮吉《治平篇》
词语解释:遗腹  拼音:yí fù
(1).犹遗孕。《史记·赵世家》:“ 赵朔 妻, 成公 姊,有遗腹,走公宫匿。”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公遗腹载诞,流离寇逆,复壁襁负,深山拥树。”《明史·文苑传四·曾异撰》:“父为诸生,早卒。母 张氏 ,以遗腹生。”《清史稿·灾异志一》:“ 应城县 鲁 姓妇遗腹一产三男。”
(2).指遭婚变的妇女留有原夫的身孕。《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朱景先 却记起那年离任之日, 张 家女子将次分娩,再三要同到 苏州 之事,明知遗腹在彼地,见説是生了儿子,且惊且喜。”
(3).指遗腹子。《汉书·贾谊传》:“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赵元昊之死〈笔谈〉与〈宋史〉〈金史〉不符〈长编〉又与〈笔谈〉不符》:“ 元昊 以鼻创死二三月, 谅祚 始生,盖遗腹也。”
词语解释:海腹  拼音:hǎi fù
犹海中。 唐 王建 《鸡鸣曲》:“鷄初鸣,明星照东屋;鷄再鸣,红霞生海腹。”
词语解释:馁腹  拼音:něi fù
饿着肚子。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四:“棹军赤体,暴烈日中,惟贮淡水一缸,渴则勺饮,馁腹而用力不衰。”
词语解释:水腹  拼音:shuǐ fù
人体肚脐以下的部位。也称少腹。《释名·释形体》:“自脐以下曰水腹,水汋所聚也。又曰少腹。少,小也,比於脐以上为小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摘〈史记〉注》:“ 汝南 屈雍 妻 王氏 生男,从右胳下水腹上出。”
词语解释:洁腹  拼音:jié fù
犹空腹。 唐 孙樵 《骂僮志》:“晨起散去,洁腹出户。” 宋 晁补之 《即事一首次韵祝朝奉十一丈》:“崇朝洁腹坐,往往食旁舍。”
词语解释:牛腹  拼音:niú fù
牛的腹部。形容胁部胀大。《国语·晋语八》:“﹝ 叔鱼 ﹞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 韦昭 注:“牛腹,胁胀。”
词语解释:白腹  拼音:bái fù
(1).白肚皮。 晋 郭义恭 《广志》:“白猿,长尾白腹,善缘登。”
(2).空腹。犹言胸无点墨。 清 陈来泰 《题刘彦清莎厅课经图》诗:“白腹了不愧,青眼非所望。”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之骨,乃可不朽。非然,则山木清音,易流於薄,且白腹人可以袭取。读 陶公 诗知之。”
词语解释:穿腹  拼音:chuān fù
围棋术语。谓向中腹下子。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趋边耻局缩,穿腹愁岌嶪。”
词语解释:破腹  拼音:pò fù
(1).剖开腹部。《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又有一士大夫不快, 佗 云:‘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
(2).腹泻;拉肚子。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刘夷叔》:“ 夷叔 因食冷淘破腹,一夕卒。”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我不去,我有些破腹,你替我一替。”《水浒传》第三九回:“ 张顺 因见 宋江 爱鱼吃,又将得好金色大鲤鱼两尾送来,就谢 宋江 寄书之义,却见 宋江 破腹,泻倒在牀。”《好逑传》第六回:“吃素菜为何便至破腹,此中定有缘故。”
(3).生育;生孩子。 清 李渔 《生我楼》第一回:“少年的妇人只愁不破腹。生过一胎就是熟肚了,那怕不会再生?”
词语解释:指腹  拼音:zhǐ fù
见“ 指腹为亲 ”。
词语解释:指腹为亲  拼音:zhǐ fù wéi qīn
旧时包办婚姻的一种。双方尚在胎中,由父母预定,如为一男一女,即成立婚约。《魏书·王宝兴传》:“初, 宝兴 母及 遐 妻俱孕, 浩 谓曰:‘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亦作“ 指腹为婚 ”。 宋 司马光 《司马氏书仪·婚仪》:“世俗好於襁褓童幼之时轻许为婚,亦有指腹为婚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因为 李社长 与 刘 家交厚,从未生时指腹为婚。”《红楼梦》第六四回:“﹝ 张华 父﹞因与 尤老娘 前夫相好,所以将 张华 与 尤二姐 指腹为婚。”《广西壮族文学》第二编第四章:“﹝ 毛红 和 玉音 ﹞在他们出世以前,已经被指腹为婚。”亦省作“ 指腹 ”。 明 高濂 《玉簪记·合庆》:“京兆府当年指腹,女贞观重会玉簪。”
词语解释:画腹  拼音:huà fù
(1).指在腹部作画。《南史·齐纪上·高帝》:“时暑热,帝昼卧裸袒, 苍梧 立帝於室内,画腹为射的,自引满,将射之。”
(2).谓用手指在腹部揣摹书法。《新唐书·儒学传中·王绍宗》:“尝与人书曰:‘…… 吴中 陆大夫 常以余比 虞君 ,以不临写故也。闻 虞 被中画腹,与余正同。’”参见“ 画肚 ”。
词语解释:画肚  拼音:huà dù
谓用手指在肚子上揣摹书法。 唐 张怀瓘 《书断》下:“闻 虞 ( 虞世南 )眠布被中,恒手画肚。”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诗:“旧闻石皷今见之,文字鬱律蛟蛇走。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参见“ 画腹 ”。
词语解释:偃腹  拼音:yǎn fù
仰腹而卧。 唐 戴叔伦 《宿灵岩寺》诗:“偃腹虚簷外,林空鸟恣啼。”
词语解释:肚腹  拼音:dù fù
腹部。《水浒传》第一二○回:“ 宋江 自饮御酒之后,觉道肚腹疼痛,心中疑惑,想被下药在酒里。” 郭沫若 《一只手》四:“肚腹压破了,大小肠突出来了的光景,一一呈显了出来。”
词语解释:知心腹
亲信
词语解释:俭腹  拼音:jiǎn fù
腹中空虚。比喻学识浅陋贫乏。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三:“俭腹高谭我用忧,肯肩朴学胜封侯。”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说文引经考序》:“君既深通 汉 儒家法,故凡足以敷佐 许 引经文者,必博采广证以明 许 君引经之意,此又非寻常俭腹者所能办矣。”
词语解释:九腹  拼音:jiǔ fù
犹大腹。 宋 梅尧臣 《咏蜘蛛》诗:“百虫为尔食,九腹常苦饥。”
词语解释:岭腹  拼音:lǐng fù
犹山腰。 唐太宗 《咏雨》诗:“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巖阿。”
词语解释:刳腹  拼音:kū fù
剖腹。《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拆颐,首身分离,暴骨革泽。”《韩非子·内储说上》:“临战而使人絶头刳腹而无顾心者,赏在兵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轻薄父兄,淫僻妇女,不惟义理,苟疏一德,借本治生,逃亡抵中,卒以致於刳腹芟颈灭宗之祸者,何所无之。”
词语解释:溃腹  拼音:kuì fù
剖腹。 汉 严遵 《座右铭》:“嗜慾者,溃腹之矛。”《旧唐书·忠义传上·李玄通》:“﹝ 玄通 ﹞太息而言:‘大丈夫受国厚恩,镇抚方面,不能保全所守,亦何面目视息世间哉!’因溃腹而死。” 明 邵璨 《香囊记·寄书》:“牧羊还 汉 ,溃腹归 唐 ,苦操真难比。”
词语解释:蝘腹  拼音:yǎn fù
《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偃,通“蝘(鼹)”。后因以“蝘腹”比喻量小腹俭。 南朝 梁 何逊 江革 《赋咏联句》:“蝘腹有餘资,鸿肩方可拍。”
词语解释:耙腹  拼音:pà fù
亦作“ 袙复 ”。 挂束在胸腹间的贴身小衣,俗称兜肚,亦称抹胸。《晋书·齐王司马冏传》:“初, 冏 之盛也,有一妇人诣大司马府求寄产。吏詰之,妇人曰:‘我截齐便去耳。’识者闻而恶之。时又謡曰:‘著布袙腹,为齐持服。’俄而 冏 诛。” 南朝 梁 王筠 《行路难》诗:“裲襠双心共一抹,袙复两边作八撮。”一本作“ 袹复 ”。 唐 段成式 《嘲飞卿》诗之四:“见説自能裁袙腹,不知谁更著帩头。”
词语解释:笥腹  拼音:sì fù
喻博学者腹中学识之富。笥,指书箱。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我自有笥腹,当奩随,又何用五车书在轿后推。”
词语解释:加腹  拼音:jiā fù
东汉 严光 与 光武帝 刘秀 少时同游学。 秀 即帝位后, 光 变姓名隐遁。 秀 派人觅访,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因共偃卧, 光 以足加帝腹上。事详《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遂用为典实。 清 吴伟业 《读宋谢翱西台恸哭记》诗:“安能期故人,共卧容加腹。” 清 赵翼 《严滩》诗:“披裘跡近衒,加腹气非傲。”
词语解释:切腹  拼音:qiē fù
剖腹自杀。 续范亭 《中国图书馆落成纪念》诗:“愤慨填胸,忧思难遏,月下买刀,陵园切腹。” 沙汀 《涓埃集·闯关》:“上月分, 任丘 一个敌人切腹死了。”
词语解释:分心挂腹  拼音:fēn xīn guà fù
形容十分挂念。《宋书·王僧达传》:“山川嶮岨,吉凶路塞……分心挂腹,实亦私苦。”
词语解释:使心用腹  拼音:shǐ xīn yòng fù
用心思,使坏心眼。《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至于贪淫纵慾,使心用腹,汚秽人家女眷,没有一个不减等夺禄,或是妻子见报,阴中再不饶过。”《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怎当得 张郎 惫赖,专一使心用腹,搬是造非,挑拨得丈母与 引孙 舅子,日逐吵闹。”
词语解释:锦心绣腹  拼音:jǐn xīn xiù fù
同“ 锦心绣口 ”。
词语解释:锦心绣口  拼音:jǐn xīn xiù kǒu
比喻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词藻。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駢四儷六,锦心绣口。”《西游记》第六四回:“适闻圣僧之章,诚然锦心绣口。”《红楼梦》第四九回:“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亦作“ 锦心綉口 ”。 郁雯 《李清照》四:“好一个‘绿肥红瘦’!和……‘宠柳娇花’同出自锦心绣口!”
词语解释:边韶腹  拼音:biān sháo fù
同“ 边氏腹 ”。 清 严沆 《送谨侯同馆谪广文还里作歌》:“但看卧坦 边韶 腹,有日槎廻 博望 源。”
词语解释:边氏腹  拼音:biān shì fù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氏腹”称满肚子学问犹如装满典籍的书簏。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一:“正便 边氏 腹,不止謫仙襟。”
词语解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拼音:yǐ xiǎo rén zhī xīn , duó jūn zǐ zhī fù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后经改造,用来指某些人以自己鄙陋或卑劣的心理,去推测品德高尚者的胸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庾 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不就自己良知上真切体认,如以无星之称而权轻重,未开之镜而照妍媸,真所谓以小人之腹而度君子之心矣!”按,此语后来逐渐定型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谁知 颜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际便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辛显令 《喜盈门》八:“整天价疑神疑鬼,好象家里的钱都让妈偷偷给我买了衣料似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看到这种人就够了!”
词语解释: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拼音:yǐ jǐ zhī xīn , duó rén zhī fù
见“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
词语解释:贪口腹  拼音:tān kǒu fù
贪吃,嘴馋。《水浒传》第三九回:“自贪口腹,吃了些鲜鱼,坏了肚腹。”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三:“这个人的寒热病是有名的。又爱贪口腹。”
词语解释:决腹  拼音:jué fù
剖腹。《战国策·楚策一》:“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淮南子·修务训》:“决腹断头,不旋踵运轨而死。”
词语解释:饮河满腹  拼音:yǐn hé mǎn fù
《庄子·逍遥游》:“鹪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后遂以“饮河满腹”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云笈七籤》卷九四:“夫人之生也,必营於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於一人。巢林一枝,鸟见遗於丛苇;饮河满腹,兽不恡於洪波。”
词语解释:食不裹腹  拼音:shí bù guǒ fù
果:饱足。吃不饱肚子
词语解释:食不果腹  拼音:shí bù guǒ fù
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语本《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人民生活更加贫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词语解释:乌腹  拼音:wū fù
见“ 乌肠 ”。
词语解释:乌肠  拼音:wū cháng
指曲受潮发霉后中心部位孔的周围变成黑褐色。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法》:“布麴饼於地……三七日出外,日中曝之令燥,麴成矣。任意举、阁,亦不用瓮盛。瓮盛者,则麴乌肠。乌肠者,遶孔黑烂。” 缪启愉 校释:“乌肠:麴经晒燥之后,復盛入瓮中,容易吸收潮气,因而被杂菌滋生,在中心部分孔的周围呈黑褐色。”一本作“ 乌腹 ”。
词语解释:鞭长不及马腹  拼音: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
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杜预 注:“言非所击。”谓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因以“鞭长不及马腹”喻力所不能及。 宋 李之仪 《雷塘行》:“鞭长不能及马腹,有限生涯时苦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他未曾明白,隔了一省,就是鞭长不及马腹了。”后多省作“鞭长不及”、“鞭长莫及”。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屯田奏议》:“鞭长不及,渔侵莫问。”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魏柏乡相公》:“ 滇 、 黔 、 蜀 、 粤 地方边远,今将 满 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 谭延闓 承 焦 陈 十日都督之后,于省治根本,虽有经营,省以外则亦有鞭长莫及者,势使然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 楚国 和 秦国 的仇恨最深, 秦国 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
词语解释:肺腹  拼音:fèi fù
犹肺腑。比喻内心。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二折:“我尽説与你肺腹,我共您鑾舆,俺两箇常遶着 南阳 酒罏,醉酩酊不能家去。”
词语解释:韵腹  拼音:yùn fù
指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参见“ 韵母 ”。
词语解释:韵母  拼音:yùn mǔ
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旧称为韵。韵母又可以分成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韵头和韵尾则可有可无。如“大”dà的韵母是a,a是韵腹,没有韵头、韵尾;“瓜”guā的韵母是ua,其中u是韵头,a是韵腹,没有韵尾;“刀”dāo的韵母是ao,其中a是韵腹,o是韵尾,没有韵头。
词语解释:击壤鼓腹  拼音:jī rǎng gǔ fù
《庄子·马蹄》:“夫 赫胥氏 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原谓人民吃得饱,有馀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圣上日兴太平之理(治),不贡不王者,悉以诛讨,而制度大立,长使僕辈为匪人耶?其终无以见明,而不得击壤鼓腹,乐 尧 舜 之道耶?”《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简,民人熙洽,海内击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乐,可得以器象求乎!”
词语解释:蜜口剑腹  拼音:mì kǒu jiàn fù
犹言口蜜腹剑。谓嘴甜心毒。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李林甫 之蜜口剑腹, 贾似道 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其患可胜道哉。” 明 尹直 《蹇斋琐缀录》卷一:“﹝ 徐有贞 ﹞私报 商先生 云:‘我无奈何回护,只得置足下於末。’其亦可谓蜜口剑腹者歟?”参见“ 口蜜腹剑 ”。
词语解释:口蜜腹剑  拼音:kǒu mì fù jiàn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李林甫 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 李林甫 ‘口有蜜,腹有剑’。”后因以“口蜜腹剑”比喻嘴甜心毒。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南北分别》:“这廝口蜜腹剑,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 朱自清 《论老实话》:“‘口蜜腹剑’却真成了小人了。” 冰心 《〈儿童文学剧本选〉序言》:“勇敢机智的三姐妹,都在这些小动物和小植物的帮助和提醒之下,打倒了‘口蜜腹剑’的老狼。”
词语解释:狭腹  拼音:xiá fù
收腹屏气。形容畏惧。《楚辞·严忌〈哀时命〉》:“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王逸 注:“言己欲倾侧肩背,容头自入,又不见纳;故陿腹小息,畏惧患祸也。” 洪兴祖 补注:“陿,音狭,隘也。”
词语解释:坼腹
剖腹。指难产。剖腹而生
词语解释:丰腹  拼音:fēng fù
谓弹棋棋局,中心隆起如大腹。据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载:其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巅为小壶,四角微隆起。 汉 蔡邕 《弹棋赋》:“于是列象棊,雕华丽,丰腹敛边,中隐四企。”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丰腹高隆,庳根四頽,平如砥礪,滑若柔荑。” 唐 阎伯璵 《弹棋局赋》:“丰腹上圆,頽根下矩。”
词语解释:鲐腹  拼音:tái fù
鯸鲐的腹腴。鯸鲐即河豚,其腹肉肥味美。
词语解释:东床坦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郄太傅 在 京口 ,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郄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郄 曰:‘ 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牀上坦腹卧,如不闻。’ 郄公 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 ,因嫁女与焉。”按,《晋书·王羲之传》述此事,作“惟一人在东牀坦腹食”。后因以“东牀坦腹”代指女婿。《隋唐演义》第六回:“我是 李 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牀坦腹,但我家小姐……誓愿嫁一个善武能文、足智多谋的奇男子。”
共12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