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土膏 拼音:tǔ gāo
(1).土中所含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国语·周语上》:“阳气俱蒸,土膏其动。” 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 元 胡南 《春日田园杂兴》诗:“水活土膏动,风微花气深。”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
(2).肥沃的土地。《汉书·东方朔传》:“故 酆 镐 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诗:“千亩土膏紫,万顷陂色縹。”
(3).鸦片。《清史稿·德宗纪二》:“命 柯逢时 管理八省土膏统捐事宜。”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其餘如钱粮照常徵解,土膏照捐照常开办。”词语解释:兰膏 拼音:lán gāo
(1).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可以点灯。《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王逸 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 晋 张华 《杂诗》:“朱火青无光,兰膏坐自凝。” 唐 刘长卿 《杂咏上礼部李侍郎·寒釭》:“恋君秋夜永,无使兰膏薄。”
(2).一种润发香油。 唐 浩虚舟 《陶母截发赋》:“象櫛重理,兰膏旧濡。”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兰膏坠髮红玉春,燕釵拖颈抛盘云。”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合雀》:“合将令女配时髦,从教与你共处幽闺,同事兰膏。”词语解释:残膏 拼音:cán gāo
残馀的灯油。亦指将灭的灯。 宋 陆游 《五更读书示子》诗:“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 明 沉自然 《晓别曲》:“残膏无燄泪花红,不语含顰两相向。”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残膏的灯火照着残妆,粉有些退了。”词语解释:流膏 拼音:liú gāo
(1).流脂;流出油脂。 晋 木华 《海赋》:“颅骨成岳,流膏为渊。” 宋 梅尧臣 《和蔡仲谋苦热》:“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2).滋润土壤的雨水。借指恩泽。《管子·度地》:“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民得其饶,是谓流膏。” 唐 李咸用 《同友生春夜闻雨》诗:“此时童叟浑无梦,为喜流膏润穀芽。”词语解释:脂膏 拼音:zhī gāo
(1).油脂。《礼记·内则》:“脂膏以膏之。” 孔颖达 疏:“凝者为脂,释者为膏。”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荏蓼》:“荏油色緑可爱,其气香美,煮饼亚胡麻油,而胜麻子脂膏。” 唐 杜甫 《黄鱼》诗:“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闻一多 《红烛》诗:“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
(2).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后汉书·仲长统传》:“使饿狼守庖厨,饿虎牧牢豚,遂至熬天下之脂膏,斵生之骨髓。” 唐 李敬方 《汴河直进船》诗:“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金 赵元 《修城去》诗:“一锹復一杵,沥尽民脂膏。”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你不仅是一个有责的匹夫,而且是一个吃了国家俸禄、吃了民间脂膏的官吏。”
(3).比喻富裕之地或富庶。《北堂书钞》卷七八引 晋 傅玄 《傅子》:“ 刘钧 为 潁阴 相,不为脂膏之染,三年无书与京师。”《魏书·自序》:“ 子建 自出为藩牧,董司 山 南,居脂膏之中,遇天下多事,正身洁己,不以财利经怀。”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沉吏部 传师,性不流不矫,待物以和。观察三方,皆脂膏之地,去镇无餘蓄。” 清 恽敬 《护两淮盐运使李公墓阙铭》:“公为监掣及榷芜湖关,人皆视为脂膏之地,公岁赢悉归之官。”参见“ 脂膏不润 ”。
词语解释:脂膏不润 拼音:zhī gāo bù rùn
《东汉观记·孔奋传》:“ 奋 在 姑臧 四年,财物不增,惟老母极膳,妻子但菜食。或嘲 奋 曰:‘直脂膏中,亦不能自润。’而 奋 不改其操。”后即以“脂膏不润”喻为官廉以自守,不改清操。《金石萃编·北魏元顼墓志》:“脂膏不润,贪泉必酌。” 清 钱谦益 《四川潼川州安岳县知县翟学程授文林郎制》:“具官某风姿廉洁,条令和平,疏食敝衣,脂膏不润。”亦作“ 脂膏莫润 ”。《金石萃编·隋赵芬碑》:“清白自守,脂膏莫润。”词语解释:金膏 拼音:jīn gāo
(1).道教传说中的仙药。《穆天子传》卷一“黄金之膏” 晋 郭璞 注:“金膏,亦犹玉膏,皆其精汋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水碧验未黷,金膏灵詎緇。” 李周翰 注:“水碧,水玉也。与金膏并仙药。” 唐 李德裕 《二芳丛赋》:“思欲揖金膏而驻魄,扳珠树而輟餐。”
(2).喻出类拔萃的人物。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昔在词垣时,英材常骏奔。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王闿运 《余世松诔》:“盖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3).指磨镜用膏。 唐 王度 《古镜记》:“但以金膏涂之,珠粉拭之,举以昭日,必影彻墙壁。” 唐 白居易 《百炼镜》诗:“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词语解释:春膏 拼音:chūn gāo
(1).指春雨。 唐 李咸用 《春晴》诗:“簷滴春膏絶,凭栏晚吹生。良朋在何处?高树忽流鶯。”
(2).纸名。参见“ 春膏纸 ”。
(3).春天肥沃的泥土。 元 任士林 《吉祥草赋》:“方其根移露本,盆壅春膏,拟紫茎之逞瑞,伉兰蕙於亭皋。”
词语解释:春膏纸 拼音:chūn gāo zhǐ
纸名。出 吴 地。为 宋 时佳品。词语解释:玉膏 拼音:yù gāo
(1).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黄帝 是食是饗。” 郭璞 注引《河图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 汉 张衡 《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 明 无名氏 《金雀记·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岛 ,絶胜 裴航 碾玉膏。”
(2).喻美酒。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银鯽堆盘荇菜鲜。”
(3).喻冰。《群音类选·卧冰记·王祥卧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琼浆玉膏,渐渐稜层消耗。”词语解释:焚膏 拼音:fén gāo
谓夜间继续工作或学习。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议婚》:“燃青藜以照夜,明烛奎文;继日晷而焚膏,光传太乙。” 清 钮琇 《觚賸·自怡编序》:“焚膏检较《涑水》、《通鑑》。”词语解释:民膏 拼音:mín gāo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唐 唐彦谦 《宿田家》诗:“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宋 苏舜钦 《串夷》诗:“闭之塞漠为良策,啖以民膏是失图。” 明 张居正 《答荆州道府辞两院建坊书》:“诸公所餽,銖两皆民膏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刘 项 生长 长城 里,枉用民膏筑万里。”词语解释:松膏 拼音:sōng gāo
松脂。《神农本草经》卷一:“松脂……一名松膏。”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松膏背日凝云磴,丹粉经年染石牀。” 宋 苏轼 《和陶〈读山海经〉》之八:“二女戏口鼻,松膏以为粮。”参见“ 松脂 ”。
词语解释:松脂 拼音:sōng zhī
由松类树干分泌出的树脂,在空气中呈粘滞液或块状固体,含松香和松节油。也称松香、松膏、松胶、松液、松肪。《神农本草经》卷一:“松脂,味苦温,主疽恶创,头疡白秃,疥搔风气,安五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近有 王爱洲 ,在 鄴 学服松脂,不得节度,肠塞而死。” 唐 皮日休 《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一:“静探石脑衣裾润,闲鍊松脂院落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景城 南有破寺,四无居人,惟一僧携二弟子司香火……然譎诈殊甚,阴市松脂炼为末,夜以纸捲燃火撒空中,焰光四射。”词语解释:屯膏 拼音:zhūn gāo
《易·屯》:“九五,屯其膏。” 程颐 传:“唯其施为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屯,吝啬;膏,恩泽。后因以“屯膏”谓恩泽不施于下。 唐 独孤及 《为杨右相祭西岳文》:“畜极不雨,屯膏未光。” 宋 王禹偁 《赐天下酺五日诏》:“禁之或慢,则糜穀滋多;赐之不行,则屯膏是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一:“盛世屯膏尚如此,况前代加赋派餉之日乎!”词语解释:红膏 拼音:hóng gāo
(1).指胭脂。 宋 欧阳修 《寿楼》诗:“楼中女儿十五六,红膏画眉双髩緑。” 宋 苏轼 《薄命佳人》诗:“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
(2).红色的脂膏。 宋 梅尧臣 《二月七日吴正仲遗活蟹》诗:“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清壳大於杯。”词语解释:甘膏 拼音:gān gāo
甘雨,膏雨。 唐 李商隐 《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甘膏滴滴是精诚,昼夜如丝一尺盈。”词语解释:针膏 拼音:zhēn gāo
针灸和药物。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若见明於凝滞,幸求教於针膏。”词语解释:研膏 拼音:yán gāo
(1).谓研磨茶叶成团。 唐 李郢 《茶山贡焙歌》:“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轰如雷。”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自 建 茶入贡, 阳羡 不復研膏,祇谓之草茶而已。”
(2).指团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宋 初 闽 茶, 北苑 为之,最初造研膏,继造腊面。”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品茶》:“《画墁録》云:‘ 有唐 茶品以 阳羡 为上供, 建溪 、 北苑 不著也。 贞元 中, 常衮 为 建州 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之研膏茶。’”词语解释:然膏 拼音:rán gāo
犹焚膏。烧油脂。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四:“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櫳。”词语解释:鸊鹈膏 拼音:bì tí gāo
亦作“鷿鵜膏”。 鸊鷉的脂肪。古人用以涂刀剑,使不生锈。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诗:“囊简久藏科斗字,剑锋新莹鷿鵜膏。” 元 王逢 《江浙平章三旦八第宅观敕赐龙电剑引》:“鸊鵜膏莹今几年, 淮 汴 襄 汉 兴妖祆。” 明 徐渭 《赠吕正宾长篇》:“铜签半傅鸊鵜膏,刀血斜凝紫花绣。”词语解释:铅膏 拼音:qiān gāo
(1).化妆用的铅粉和油膏。用之可使肤色白晳。 宋 梅尧臣 《铜雀砚》诗:“筑紧风雨剥,埏和铅膏精。”
(2).即铅霜。一种染黑发须的化妆品。 宋 苏轼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之二:“铅膏染髭鬚,旋露霜雪根。”参见“ 铅霜 ”。
词语解释:铅霜 拼音:qiān shuāng
(1).化妆用的铅粉。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元 吴澄 《渡江云》词:“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与试铅霜。”
(2).药名。可黑须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铅霜》﹝修治﹞引 苏颂 曰:“铅霜,用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置醋瓮中密封,经久成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铅霜》﹝附方﹞引《普济方》:“梳髮令黑。铅霜包梳,日日梳之,胜於染者。”词语解释:烟膏 拼音:yān gāo
亦作“烟膏”。 生鸦片熬成的膏。《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九月初十》:“秤验所获烟土、烟膏共一万六千七百六十八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从前也商量过来,説是加重烟土、烟膏的税,伸一个不禁自禁之法。”词语解释:狸膏 拼音:lí gāo
狸的脂膏。古时斗鸡时取以涂抹鸡头,使对方畏怯,从而战胜对方。 三国 魏 曹植 《斗鸡篇》:“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南朝 梁简文帝 《鸡鸣篇》:“ 陈思 助鬭协狸膏, 郈昭 妬敌安金距。” 唐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君不能狸膏金距学鬭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王琦 注引《尔雅翼》:“鬭鸡,私取狸膏涂其头,輒鬭无敌。此非有厌胜,特是狸能捕鸡,异鸡闻狸之气,则畏而走。”
貍膏:狸的脂膏。《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庄子》:“羊沟之鸡,三岁为株,相者视之,则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貍膏涂其头。” 司马彪 注:“鸡畏狸也。” 三国 魏 曹植 《斗鸡篇》:“愿蒙貍膏助,常得擅此场。” 清 吴伟业 《灵岩山放生鸡》诗:“芥羽貍膏早擅场,争雄身属鬭鸡坊。” 词语解释:香膏 拼音:xiāng gāo
芳香的脂膏。《南史·夷貊传上·中天竺》:“又云 大秦 人采苏合,先笮其汁以为香膏。”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犊车寻至,车中投一红巾包小合子,实以香膏。”词语解释:桂膏 拼音:guì gāo
传说中的一种脂膏。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不踰一年, 王母 果至,与 昭王 游于燧林之下,説 炎帝 钻火之术。取緑桂之膏,燃以照夜。忽有飞蛾衔火,状如丹雀,来拂於桂膏之上。”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採柏实以合桂膏,用养心神。”词语解释:凤膏 拼音:fèng gāo
(1).凤凰的膏油。比喻珍贵的食品。 南唐 谭峭 《化书·道化·哕嚥》:“有惧菽酱若蝤蠐者,有爱鲍鱼若凤膏者。”
(2).借指彩烛。 唐 吴融 《和皮博士赴上京观修灵斋》:“鹤驭已从烟际下,凤膏还向月中焚。”自注:“ 汉武 烧凤膏为烛,以祀神坛。”
(3).指捣烂以后的凤仙花的花瓣。供染红指甲用。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笔便有了,又没有墨,待我咬碎指头,将鲜血写来,更加激切。[咬指介]玉指绽红桃,却便似金盆捣凤膏。”词语解释:云膏 拼音:yún gāo
(1).道家语。指雨露。
(2).指茶。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词:“冬槽春盎,归来为我,製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词语解释:石膏 拼音:shí gāo
含水的硫酸钙。可用以塑像及制造模型,亦可入药。 晋 王羲之 《杂帖五》:“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轻,行动如飞也。” 前蜀 贯休 《思匡山贾匡》诗:“石膏黏木屐,崖蜜落冰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石膏》:“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性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红楼梦》第五一回:“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説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词语解释:龙膏 拼音:lóng gāo
(1).传说中龙的脂膏。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 燕昭王 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壶盛数斗膏,以献 昭王 。王坐 通云之臺 ,亦曰 通霞臺 ,以龙膏为灯,光耀百里,烟色丹紫。国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遥拜之。”
(2).指蜡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凤蜡炼成愁脉脉,龙膏惹起口嘵嘵。” 清 张鉴 《冬青馆古宫词》之二二:“点尽龙膏玉漏催,衰蝉落叶总酸辛。”
(3).指灵妙的仙药。 明 杨珽 《龙膏记·叙传》:“暖金盒内,藏着巧姻缘,就里龙膏起死,闺中秀再整芳颜。” 明 杨珽 《龙膏记·投膏》:“我偶遇异人,授我龙膏,可以起死回生。”
(4).美酒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龙膏酒,黑如纯漆,饮之令人神爽。此本 乌弋山离国 所献。” 宋 李觏 《麻姑山赋》:“御龙膏之酒,倚云和之瑟。” 清 陈维崧 《采桑子·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词之三:“百幅霞綃,十斛龙膏,何必 蓬山 访碧桃。”词语解释:乳膏 拼音:rǔ gāo
(1).钟乳石上流出的很稠的水溶液。 唐 李勃 《南溪诗》:“仙户掩復开,乳膏凝更滴。”
(2).指烹茶所泛起的乳白色泡沫。 宋 范成大 《赏雪骑鲸轩子文夜归酒渴侍儿荐若饮蜜浆》诗:“蜜融花气动,茶泛乳膏发。”词语解释:雉膏 拼音:zhì gāo
肥美的野鸡肉。《易·鼎》:“雉膏不食。” 宋 黄庭坚 《赠惠洪》诗:“数面欣羊胛,论诗喜雉膏。”词语解释:销膏 拼音:xiāo gāo
指灯烛燃烧时耗费油膏。《汉书·董仲舒传》:“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金 元好问 《万化如大路》诗:“断金几何人,年运剧销膏。”词语解释:狶膏 拼音:xī gāo
猪的脂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 司马贞 索隐:“狶膏,猪脂也。”词语解释:含膏 拼音:hán gāo
茶名。 宋 杨伯嵒 《臆乘·茶名》:“ 福闽 曰生第、露第, 岳阳 曰含膏。此外无多。”词语解释:肥膏 拼音:féi gāo
脂膏,脂肪。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羔羊挥泪》:“ 程皓 以铁床熁肉,肥膏见火则油焰淋漓。”词语解释:神膏 拼音:shén gāo
一种疗效显著的膏药。《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復。” 宋 王安石 《赠陈君景初》诗:“吾尝奇 华佗 ,肠胃真割剖。神膏既傅之,倾刻活残朽。” 元 袁桷 《寿李承旨四十韵》:“仙鼎神膏秘,宫壶掌露真。”词语解释:油膏 拼音:yóu gāo
用于皮肤的软膏,特指含脂类或油脂类物质(如凡士林、猪油、羊毛脂)为基质的半固体药物制剂词语解释:豨膏 拼音:xī gāo
猪油。 宋 苏轼 《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多谢清时屡推轂,豨膏那解转方轮。” 清 钮琇 《觚賸·石言》:“洞临江口,小於圭竇,石工裸身,盘盛豨膏,然火,腰鎚螺旋而进。”词语解释:桐膏 拼音:tóng gāo
桐油烧烟制成的膏,为制墨原料。 明 麻三衡 《墨志·权质》:“《墨谈》云:‘松煤不肤光,桐膏太骨露。要之,松煤则君子闇然,桐膏乃文士符采。’” 清 唐甄 《潜书·五形》:“郎中乃发其藏,有穀万斛,火穀五千,麦如之;桐膏千箩,蜡千斤,茧丝千两。”参见“ 桐花烟 ”。
词语解释:桐花烟 拼音:tóng huā yān
亦作“桐华烟”。 用桐油烧的烟。为制墨的原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桐华烟如点漆》:“ 潭州 胡景纯 专取桐油烧烟,名桐华烟。其製甚坚薄,不为外饰以眩俗眼。大者不过数寸,小者圆如钱大。每磨研间,其光可鑑。画工寳之,以点目瞳子,如点漆云。” 宋 何薳 《墨记·桐华烟如点漆》:“取桐油烧烟,名桐花烟。”词语解释:橙膏 拼音:chéng gāo
橙实加蜜做成的甜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橙》﹝集解﹞引《事类合璧》:“其实大者如盌……可以蜜制为橙膏。嗅之则香,食之则美。”词语解释:狗皮膏 拼音:gǒu pí gāo
见“ 狗皮膏药 ”。
词语解释:狗皮膏药 拼音:gǒu pí gāo yào
(1).中医外用膏药。将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制成,能消痞止痛。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转移》:“﹝我﹞怕脚上的伤口被人发觉,就买了一大张狗皮膏药,贴在纱布外面。”亦省作“ 狗皮膏 ”。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七:“他就跟他们大声地谈到狗皮膏和 云南 白药。”
(2).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狗皮膏药来骗取钱财,因用以比喻骗人的货色。 刘半农 《〈半农杂文〉》自序:“再往下说,那就是信口开河,不如到庙会上卖狗皮膏药去!” 沙汀 《淘金记》十一:“简直像扯谎坝卖狗皮膏药的一样!” 玛拉沁夫 《活佛的故事》:“到处行医,四海为家;不过你不要以为我是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词语解释:滋膏 拼音:zī gāo
犹脂膏。比喻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新华日报》1938.1.27:“敌人建立所谓 华北 的‘大规模的半官式会社’,来搜括 中国 失地上的滋膏。”词语解释:槐膏 拼音:huái gāo
槐树分泌的树脂。 唐 李廓 《夏日途中》诗:“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词语解释:琼膏 拼音:qióng gāo
(1).神话中的玉膏,出 蓬莱山 。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羣恶不能为害。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润 蓬山 之琼膏,辉 葱河 之银烛。”
(2).喻雪水。 唐 包佶 《宿庐山》诗:“春飞雪粉如毫润,晓漱琼膏冰齿寒。”词语解释:黄膏 拼音:huáng gāo
黄色的油脂。 元 黄镇成 《腊月过里敦田舍》诗:“鸡肥割黄膏,苦劝频下箸。”词语解释:乌膏 拼音:wū gāo
古时妇女涂唇的化妆品。 唐 白居易 《时世妆》诗:“乌膏注脣脣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新唐书·五行志一》:“ 元和 末,妇人为圜鬟椎髻,不设鬢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脣。”词语解释:唇膏 拼音:chún gāo
化妆品的一种。即口红。词语解释:丰膏 拼音:fēng gāo
犹肥沃。《韩诗外传》卷三:“故丰膏不独乐,磽确不独苦。虽遭凶年飢岁, 禹 汤 之水旱,而民无冻饿之色。”词语解释:酒膏 拼音:jiǔ gāo
酒面上浮起的稠汁。《文选·张衡〈南都赋〉》“醪敷径寸,浮蚁若萍” 唐 李善 注:“径寸,盖酒膏之径寸也。” 宋 司马光 《送张少卿学士知洪州》诗:“风色传花信,烟光拂酒膏。”词语解释:银膏 拼音:yín gāo
(1).一种中药。由白锡、银箔和水银合成。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
(2).白色脂肪。 元 郝经 《赠渔者》诗:“斫开细雪银膏莹,旋折黄芦爇晚烟。”词语解释:杏膏 拼音:xìng gāo
见“ 杏油 ”。
词语解释:杏油 拼音:xìng yóu
亦称“ 杏膏 ”。 用杏实炮制成的脂膏。《释名·释饮食》:“柰油,擣柰实和以涂繒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麝气随兰泽,霜华入杏膏。” 宋 苏轼 《南乡子·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词:“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更且檀脣点杏油。”词语解释:人膏 拼音:rén gāo
(1).人鱼的脂膏。《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帝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石槨为游馆,人膏为灯烛。”参见“ 人鱼膏 ”。
(2).人的脂膏。 清 卓尔堪 《过衢州战场示弟坦兼忆亡友》诗:“橘伤樵斧林重茂,地饮人膏草尚肥。战罢问谁归衣锦,全身千古一荷衣。”
词语解释:人鱼膏 拼音:rén yú gāo
鲵鱼的脂膏,可以点火照明。《史记·秦始皇本纪》:“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张守节 正义引《异物志》:“人鱼似人形,长尺餘。不堪食。皮利於鮫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 秦始皇 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 东海 中,今 台州 有之。”词语解释:药膏 拼音:yào gāo
膏状的外敷药。词语解释:血膏 拼音:xuè gāo
血和脂肪。比喻百姓的生命和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 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词语解释:火膏 拼音:huǒ gāo
《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膏起火,还自消。”后以“火膏”喻自相攻伐者。 唐 张九龄 《杂诗》之五:“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何言为用薄,而与火膏同?”词语解释:猪膏 拼音:zhū gāo
(1).猪油。《三国志·魏志·挹娄传》:“ 挹娄 在 夫餘 东北千餘里……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
(2).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豨薟》:“猪膏草素茎有直棱,兼有斑点,叶似苍耳而微长,似地菘而稍薄,对节而生,茎叶皆有细毛。”
猪油。《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词语解释:熏膏 拼音:xūn gāo
点燃灯烛。谓夜以继日。 清 姚鼐 《闻河决张瑞书以陕汝道督工殁焉怆悼作诗》:“袞罢愧乏当时用,焉敢熏膏议 楚龚 。”词语解释:芙蓉膏 拼音:fú róng gāo
指鸦片。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土来金去芙蓉膏,丝轻帛贱羽毛布。”《黑籍冤魂》第一回:“﹝鸦片﹞叫做‘芙蓉膏’,又叫做‘福寿膏’。”词语解释:腥膏 拼音:xīng gāo
腥荤肥腻的食物。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閒饮食於富贵之家,腥膏满案,且噦之而投筯矣。”词语解释:良膏 拼音:liáng gāo
犹良田。土质肥沃的田地。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 海陵 嗷嗷,古防弗牢,万顷良膏,岁凶於涛。”词语解释:人鱼膏 拼音:rén yú gāo
鲵鱼的脂膏,可以点火照明。《史记·秦始皇本纪》:“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张守节 正义引《异物志》:“人鱼似人形,长尺餘。不堪食。皮利於鮫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 秦始皇 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 东海 中,今 台州 有之。”词语解释:败膏 拼音:bài gāo
指脓血。 明 无名氏 《比事摘录·医孝》:“ 李行简 父患痈,极痛, 行简 吮其败膏,不唾于地,疾寻平。”词语解释:阿芙蓉膏 拼音:ā fú róng gāo
熬制成黑色胶状的鸦片。 清 蕊珠旧史 《京尘杂录·长安看花记》:“丁酉夏,服阿芙蓉膏自尽矣。” 清 王韬 《瓮牖馀谈·又记蒋剑人事》:“其名遂噪一时,顾僻嗜阿芙蓉膏,所有得輒以供养烟云,坐是奇穷,青衫蓝缕,几至纳屨踵决。”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第二篇:“ 璧臣 敬以茶,晋以酒,餉以食,吸以阿芙蓉膏。”词语解释:豕膏 拼音:shǐ gāo
猪油。《周礼·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膏臊,豕膏也,以豕膏和之。”《后汉书·东夷传·挹娄》:“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词语解释:软膏 拼音:ruǎn gāo
用油脂或凡士林等和药物混合成的半固体的外用药物,如硫磺软膏、青霉素软膏等。词语解释:轮膏 拼音:lún gāo
润滑轮轴的油脂。 明 徐渭 《数年来南雪甚于北癸未复尔十九韵》:“ 羲氏 轮膏埋壁屑, 滕公 河水泻银钱。”词语解释:蚖膏 拼音:yuán gāo
蚖的油脂。旧时用以点灯。 北周 庾信 《灯赋》:“秀华掩映,蚖膏照灼。” 明 王彦泓 《戊寅仲秋云客招赏菊花》诗:“烛龙夭矫霞彩腾,蚖膏分缀千明灯。”词语解释:蛇衔膏 拼音:shé xián gāo
即蛇衔。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余数见人以蛇衔膏连已斩之指,桑豆易鸡鸭之足,异物之益,不可诬也。” 王明 校释:“蛇衔乃药草之名,后人不解蛇衔为何物,因加‘膏’字以足其义。”参见“ 蛇衔 ”、“ 蛇含 ”。词语解释:雪花膏 拼音:xuě huā gāo
一种化妆品。用硬脂酸、甘油、苛性钾和香料等制成,通常为白色,可以滋润皮肤。 鲁迅 《彷徨·伤逝》:“我憎恶那太像 子君 鞋声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 张天翼 《春风》:“他们都很光烫,有几个脸上还涂着雪花膏什么的。”词语解释:鲜膏 拼音:xiān gāo
指肥美之肴。 唐 冯宿 《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先一日执事设次於门西,设柔毛翰音腯肥鲜膏之具,以俟誥朝。”词语解释:鲸膏 拼音:jīng gāo
鲸鱼的油脂。亦指用这种油脂点燃的灯。 明 杨慎 《羊皮彩灯屏》诗:“雁足悬 秦 殿,鲸膏朗 魏 宫。”词语解释:鸟膏 拼音:niǎo gāo
禽鸟的油脂。 唐 刘禹锡 《砥石赋》序:“客有闻焉,裹密石以遗予。沃之草腴,杂以鸟膏,切劘下上,真质焯见。” 瞿蜕园 笺证:“古以鸊鵜膏莹刀劔。”词语解释:鷉膏 拼音:tī gāo
亦作“鷈膏”。 鸊鷉身上的脂肪。古人用以涂刀剑使锋刃光洁锐利。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剑石铭》:“星精内藴,玉理旁达;莹谢鷈膏,书存红沫。”词语解释:鸦片膏 拼音:yā piàn gāo
即鸦片烟。 丁玲 《母亲》一:“一来就是赖着要帐,几天不走,茶饭款待,还要好鸦片膏,白吃不心痛,都是大瘾。”参见“ 鸦片烟 ”。
词语解释:鸦片烟 拼音:yā piàn yān
指鸦片。鸦片汁煎熬成膏,再置烟枪上烧泡而吸其烟,嗜者久服成瘾,衰羸不能复振而至死。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及终席,有卧而吃鸦片烟者,有拥妓而调笑者。”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再,臣十餘年来,目击鸦片烟流毒无穷,心焉如捣。” 沙汀 《丁跛公》:“到了收鸦片烟的时候,运气也待他不错。”词语解释:鱼膏 拼音:yú gāo
鱼脂;鱼油。旧时常用以作灯火燃料。《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 宋 徐铉 《稽神录·庐山卖油者》:“汝子恒以鱼膏杂油中,以图厚利;且庙中斋醮,常用其油,腥气薰蒸,灵仙不降,其震死宜矣。” 清 徐夔 《观秦丞相李斯邹峄山碑》诗:“鱼膏灯灭银雁飞,荒陵火入化宝衣。”词语解释:橡皮膏 拼音:xiàng pí gāo
一面涂有胶质的布条。通常用来把敷料固定在皮肤上。也称胶布。词语解释:楸叶膏 拼音:qiū yè gāo
药膏名,以楸叶制成。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楸叶膏法》:“ 汝州 楸树极多……立秋日太阳未升,采其叶熬为膏,傅疮疡立愈,谓之楸叶膏。”词语解释:榆膏 拼音:yú gāo
用榆叶煮成的稠粥。 元 贡师泰 《河决》诗:“榆膏緑皮滑,蓴葅紫芽圆。”词语解释:麋膏 拼音:mí gāo
麋制的膏。《周礼·天官·兽人》“夏献麋” 汉 郑玄 注:“狼膏聚,麋膏散。” 贾公彦 疏:“夏献麋者,麋是泽兽,泽主销散。故麋膏散,散则凉。故夏献之云。”词语解释:梨膏 拼音:lí gāo
(1).用梨汁和蜜制成的膏子,有止咳作用。
(2).“ 梨膏糖 ”的省称。 王统照 《号声·鬼影》:“除此之外,岸上还有两个黑衣老羊皮大袄的警察,以及卖梨膏的、卖干饽饽的几个小贩。”词语解释:润肤膏 拼音:rùn fū gāo
各种化妆品、药品制剂或驱虫剂的任何一种。例如:防止皮肤干燥用的润肤膏。词语解释:太阳膏 拼音:tài yáng gāo
中医治头痛的一种膏药,贴在太阳穴上。 沙汀 《丁跛公》:“她瘦来像干柴丫一样,贴着两枚太阳膏,时常淌眼泪,并且叹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