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豪平声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末字词组
腥臊生臊膏臊花臊羞臊扯臊害臊怕臊
膻臊狐臊荤臊腋臊辣臊放屁辣臊山臊讨臊

词语解释:腥臊  拼音:xīng sāo
(1).腥臭;腥臭的气味。《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 唐 李商隐 《楚宫》诗:“空归腐败犹难復,更困腥臊岂易招。” 宋 文天祥 《贾家庄》诗:“行边无鸟雀,卧处有腥臊。” 闻一多 《红烛·孤雁》:“光明底追逐者啊!不信那腥臊的屠场,黑暗的烟灶。”
(2).泛指水产动物。《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李玫 《纂异记·蒋琛》:“是知溺名溺利者,不免为水府之腥臊。”
(3).借喻丑恶的事物。《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 韦昭 注:“腥臊,臭恶也。”
(4).借指寇盗、叛军等。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寇二十韵》:“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 仇兆鳌 注:“毒螫、腥臊,指贼党。” 清 朱琦 《感事》诗:“焚掠为一空,腥臊未湔洗。”
词语解释:膻臊  拼音:shān sào
(1).指某些动物身上发出的羶腥臊臭的气味。《吕氏春秋·本味》:“肉玃者臊,草食者羶。” 高诱 注:“肉玃者,玃拏肉而食之,谓鹰雕之属,故其臭臊也;草食者,食草木,谓麞鹿之属,故其臭羶也。”
(2).引申指肉类食物。 元 舒頔 《中秋对月无酒怅然孤吟》:“貰酒赏明月,盘中乏羶臊。”
(3).犹羶腥。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决洪 河 ,洒 秦 雍 ,不足以荡犬羊之羶臊。”参见“ 羶腥 ”。
词语解释:膻腥  拼音:shān xīng
(1).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 汉 张衡 《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然偎傍之际,觉其羶腥,心疑有异。”
(2).泛指鱼肉类食物。《汉武帝内传》:“勤斋戒,节饮食,絶五穀,去羶腥。” 唐 杜甫 《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
(3).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 唐 陆希声 《山居即事》诗:“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羶腥。” 宋 苏辙 《和王适寒夜读书》:“一从慕羶腥,中弃如弊屣。”
(4).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 汉 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凡三十韵》:“华夷相混合,宇宙一羶腥。”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 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
词语解释:生臊  拼音:shēng sào
腥臭味。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弃鼎鉉而为生臊之食,废针石而任自然之病。”
词语解释:狐臊  拼音:hú sāo
即狐臭。
词语解释:膏臊  拼音:gāo sào
犬膏。古代调味八珍之一。《周礼·天官·庖人》:“凡用禽献……夏行腒鱐,膳膏臊。”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膏臊,犬膏。”《礼记·内则》:“夏宜腒鱐,膳膏臊。” 郑玄 注:“犬膏臊。” 孔颖达 疏:“膏臊,犬膏也。”
词语解释:荤臊  拼音:hūn sào
指有辛味的菜与肉类。
词语解释:花臊  拼音:huā sào
亦作“ 花噪 ”。 犹美丽;漂亮。
词语解释:腋臊  拼音:yè sào
腋臭,狐臭。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石珻》:“且有暗疾,衣葛时,腋臊胜兰麝也。”
词语解释:羞臊  拼音:xiū sào
(1).害羞。《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只见有两个宫人打扮的,见了 巧姐 ,便浑身上下一看,更又起身来拉着 巧姐 的手瞧了一遍……倒把 巧姐 看得羞臊。” 康濯 《春种秋收》:“丰润的脸上透着粉红的嫩气,稳重的神色当中不露半点羞臊。”
(2).使害羞。 孙犁 《白洋淀纪事·纪念》:“这是拿出来叫你看看,羞臊你哩!”
词语解释:辣臊  拼音:là sào
腥臭气。《水浒传》第二一回:“外人见押司在这里,多少乾热的不怯气,胡言乱语,放屁辣臊。押司都不要听。且只顾饮酒。”
词语解释:扯臊  拼音:chě sào
胡说,胡扯。《红楼梦》第七回:“ 凤姐 啐道:‘呸!扯臊!他是“ 哪吒 ”我也要见见。’”
词语解释:放屁辣臊  拼音:fàng pì là sào
詈词。比喻胡言乱话。《水浒传》第二一回:“外人见押司在这里,多少乾热的不怯气,胡言乱语,放屁辣臊,押司都不要听。”《金瓶梅词话》第八一回:“不料 韩道国 正陪众客商在席上吃酒,听见 胡秀 口内放屁辣臊,心中大怒。”亦作“ 放屁喇撒 ”、“ 放屁辣骚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不教人来兜揽,任他放屁喇撒一出,没兴自去。”《野叟曝言》第二五回:“便算是大盗宫女,咱放走了,须到不的你这廝来放屁辣骚!”
词语解释:害臊  拼音:hài sào
害羞。《红楼梦》第五十回:“不这么説呢,还有脸先要五十两银子,真不害臊。”《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 安太太 不等老爷説完便啐了一口道:‘呸!不害臊!’”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七:“ 白大嫂子 笑着招呼 刘桂兰 ,叫她也过去,可是她不来, 白大嫂子 拉着她的手说道:‘来,害什么臊呀?’”
词语解释:山臊  拼音:shān sào
即山魈。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词语解释:怕臊  拼音:pà sào
害羞。《红楼梦》第五二回:“何苦来!又打趣我做甚么?我还不怕臊呢,你倒握起脸来了。”
词语解释:讨臊  拼音:tǎo sào
谓自找羞辱、难堪。《红楼梦》第七三回:“我自己臊还臊不过来,还去讨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