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臣子 拼音:chén zǐ
君主制时代的官吏。亦为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礼记·经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以章臣 安 之罪,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復有邪僻倍畔之意。”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书礼》:“此事臣子素所愤切。”《儒林外史》第八回:“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説话须要谨慎。” 王西彦 《病人》:“那小说描写一个大臣向 伊凡王 奏说国库空虚,支付臣子们的薪俸没有了。”词语解释:臣节 拼音:chén jié
人臣的节操。《孔子家语·致思》:“长事 齐 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汉书·路温舒传》:“詔书令公卿选可使 匈奴 者, 温 舒 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行谊》:“往 西涯公 处 刘瑾 、 张永 之际,不可言臣节矣,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无是非之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岳王祠联》:“天章褒臣节,想当年竭力致身,忠孝兼全,万古精诚光日月。”词语解释:臣妾 拼音:chén qiè
(1).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后亦泛指统治者所役使的民众和藩属。《易·遯》:“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汉书·食货志上》:“ 王莽 因 汉 承平之业, 匈奴 称藩,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 宋 王禹偁 《送笻杖与刘湛然道士》诗:“明明圣天子,德教如四维。蛮貊尽臣妾,县道皆覊縻。” 严复 《辟韩》:“而 中国 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
(2).使之为奴;统治,管辖。《商君书·错法》:“同列而相臣妾者,贫富之谓也。” 唐 元稹 《授裴向左散骑常侍制》:“朕以将壮之年,臣妾天下,司其忿速,其在於持重温良之士以鉴之乎?”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臣闻古有诸侯,臣妾其境内,而卿大夫之家亦各有臣。”
(3).古时仕宦之女对人的谦称。 清 李渔 《玉搔头·谬献》:“臣父接臣妾上任,在中途遇了乱兵。与这个乳娘,一齐逃难。”词语解释:臣邻 拼音:chén lín
《书·益稷》:“臣哉邻哉,邻哉臣哉。” 孔 传:“邻,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须而成。”本谓君臣应相亲近,后泛指臣庶。《通志·总序》:“儻臣邻皆如此,则顾问何取焉?”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閲史披图,猛欲追謨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深居高拱,不如询访臣邻;批答详明,不若亲承颜色。”词语解释:臣工 拼音:chén gōng
群臣百官。《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毛 传:“工,官也。” 郑玄 笺:“臣谓诸侯也。”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臣伏覩寿皇圣帝在位二十八年,英武刚健,勤劳恭俭,整厉臣工,变移风俗。” 清 刘大櫆 《〈吴青然诗集〉序》:“萃九州之众,积四年之久,内外臣工,共所推荐得二百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议者归咎于臣工抚驭无方,以致酿成巨变,固也。”词语解释:臣道 拼音:chén dào
为臣的道理和本分。《易·坤》:“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穀梁传·桓公十一年》:“死君难,臣道也。”《孟子·离娄上》:“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 尧 舜 而已矣。”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 清 曾国藩 《复黄恕皆侍郎书》:“窃观古来臣道,凡臣工皆可匡扶主德,直言极諫,惟将帅不可直言极諫,以其近於鬻拳也。”词语解释:臣朔 拼音:chén shuò
《汉书·东方朔传》:“朱儒长三尺餘,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 朔 长九尺餘,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 朔 飢欲死。”后因以“臣朔”为 东方朔 的省称。 张恨水 《金粉世家》楔子:“文章直至飢 臣朔 ,斧鉞终难屈 董狐 。”词语解释:臣事 拼音:chén shì
以臣道奉事。《墨子·非攻下》:“焉率天下之百姓,以农臣事上帝山川鬼神,利人多,功故又大。”《史记·苏秦列传》:“臣闻鄙谚云:‘寧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异於牛后乎?”《汉书·匈奴传下》:“ 汉 虽彊,犹不能兼并 匈奴 ,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於 汉 ,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词语解释:臣民 拼音:chén mín
泛指国君统属的臣下和百姓。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普天率土,莫非臣民。”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然臣民奔走,爱戴无异平日。”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从此励精图治,以慰臣民顒望之心。” 巴金 《秋》十二:“他们像疯狂的专制君主,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任意屠戮没有抵抗力的臣民。”词语解释:臣仆 拼音:chén pú
古指奴仆。亦为罪人与执役者及臣下的通称。《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僕。” 毛 传:“古者有罪不入於刑,则役之圜土,以为臣僕。”《晏子春秋·问上一》:“公任勇力之士,而轻臣僕之死,用兵无休,国罢民害。”《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 白狼 等国﹞举种奉贡,称为臣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彼虽才能,终为我之臣僕,何敢以臣凌君,而忘其己为所立也。” 茅盾 《耶稣之死》五:“ 希律王 听到了 耶稣 的名声和他的行事,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 约翰 从死里复活。’”词语解释:臣僚 拼音:chén liáo
群臣百官。《后汉书·宦者传论》:“ 和帝 即祚幼弱,而 竇宪 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与所居者,唯阉宦而已。” 晋 陆云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祁祁臣僚,有来雍雍,薄言载考,承颜下风。”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又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西游补》第九回:“臣僚畏首尾,不足与断大事。”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家书许附递》:“詔中外臣僚,许以家书附递。”词语解释:臣下 拼音:chén xià
君主制时代的官吏。《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史记·平準书》:“自 公孙弘 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 汉 相, 张汤 用峻文决理为廷尉,於是见知之法生,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百官从驾,谓之扈从。盖臣下侍从至尊,各供所职,犹僕御扈养以从上,故谓之扈从耳。”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 齐威王 接受 邹忌 的建议,鼓励臣下进谏,不为阿谀奉承的人所蒙蔽。”词语解释:臣庶 拼音:chén shù
犹臣民。《书·大禹谟》:“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后汉书·爰延传》:“位临臣庶,威重四海。”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今人祕色磁器,世言 钱氏 有国日, 越州 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夫主上居深宫之中,与臣庶隔絶,常恐天下之欺己,而密以为防。”词语解释:臣礼 拼音:chén lǐ
为人臣的礼节。《左传·成公三年》:“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韩非子·难一》:“ 平公 失君道, 师旷 亦失臣礼。”词语解释:臣宰 拼音:chén zǎi
本指奴隶。后亦以称辅佐帝王的臣佐。《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朕观班中臣宰,多半而鬢髮斑白,无人掌帅。”《三国演义》第四回:“ 董 贼潜怀废立图, 汉 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 丁公 是丈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许多随驾去的臣宰,尚不能逃,公主鞋弓袜小,如何脱离得归来?”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臣宰是奴隶,本来是旧文献中所固有的说法,例如《说文》说:‘臣象屈服之形’,又‘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这已有明白的古训,笃古的人不敢怀疑。”词语解释:臣佐 拼音:chén zuǒ
泛指臣僚官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冲觉寺》:“ 懌 爱宾客,重文藻,海内才子,莫不辐輳。府僚臣佐,并选嶲俊。”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又其列传之叙事也,或以武定臣佐,降在成朝;或以 河 清事迹,擢居襄代,故时日不接而隔越相偶。”《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吴国 臣佐,乘马入市游行,正见异色奇才,身长八尺,知是贤臣,奔走启告 吴王 。”词语解释:臣伏 拼音:chén fú
屈服称臣。《管子·四称》:“外内均和,诸侯臣伏,国家安寧,不用兵革。”《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楚 魏 二邦未曾臣伏,谁能为朕一行?”词语解释:臣位 拼音:chén wèi
人臣的职责或地位。《孔丛子·陈士义》:“苟使朝臣皆有推贤之心,主虽不知人,则臣位必当。” 宋 李觏 《袁州学记》:“羣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词语解释:臣寮 拼音:chén liáo
(1).同“ 臣僚 ”。 宋 苏洵 《议修礼书状》:“后闻臣寮上言,以为祖宗所行,不能无过差不经之事,欲尽芟去,无使存録。”《明史·邹缉弋谦等传赞》:“ 明 自 太祖 开基,广开言路,中外臣寮,建言不拘所职,草野微贱,奏章咸得上闻。”
(2).犹僚属。 唐 元稹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南阳郡王张公碑文》:“ 元和 之二年, 润 帅 錡 求覲京师。既许之,不克覲。辱中贵人,杀其臣寮以令下。”词语解释:臣优
听命于人或屈服为臣。同臣服词语解释:臣虏 拼音:chén lǔ
(1).臣仆,俘虏。《韩非子·五蠹》:“ 禹 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脛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於此矣。”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 沉 腰 潘 鬢消磨。”
(2).奴役。《后汉书·仲长统传》:“夫或曾为我之尊长矣,或曾与我为等儕矣,或曾臣虏我矣,或曾执囚我矣。”词语解释:臣姓 拼音:chén xìng
群臣百姓。 汉 陆贾 《新语·无为》:“夫王者之都,南面之君,臣姓之所取法。”词语解释:臣使 拼音:chén shǐ
以臣使之。犹统治。《荀子·王霸》:“臣使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汉书·西南夷传》:“ 南粤 以财物役属 夜郎 ,西至 桐师 ,然亦不能臣使也。”词语解释:臣人 拼音:chén rén
(1).犹臣下。《书·胤征》:“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
(2).谓使人为臣。《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之人与破於人也,臣人之与臣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张守节 正义:“臣人谓己得人为臣。”词语解释:臣御 拼音:chén yù
臣妾仆御。《国语·吴语》:“今孤不道,得罪於君王,君王以亲辱於孤之弊邑,孤敢请成,男女服为臣御。”词语解释:臣服 拼音:chén fú
(1).以臣礼服从君命。《书·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於先王。”
(2).称臣降服。《汉书·地理志下》:“ 夫差 立, 句践 乘胜復伐 吴 , 吴 大破之,栖 会稽 ,臣服请平。”《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 吴 ,固当臣服。” 宋 秦观 《防边策中》:“逮 宣帝 , 匈奴 内乱,五单于争立, 汉 以威德覆之,於是始肯臣服。”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二折:“因 赵襄子 不肯臣服,某等合兵攻伐 赵氏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四部中,漠南 内蒙古 接壤 满洲 ,臣服最先。”
(3).有使臣服义。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元帝 在 汉 匈 和好,臣服 匈奴 这一事业上,承袭了前朝的政策,是一个幸运的因时成事者。”词语解释:臣极 拼音:chén jí
指最高的臣位。 晋 王嘉 《拾遗记·吴》:“昔时之精灵,今出於世,当使子孙位超臣极,擅名 江 表。”词语解释:臣卫 拼音:chén wèi
屏藩拥卫之臣。《书·康王之诰》:“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衞,敢执壤奠。” 孔 传:“为蕃衞,故曰臣衞。” 词语解释:臣制 拼音:chén zhì
(1).语出《晏子春秋·谏上四》:“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此言君受制于臣。后因以“臣制”谓臣服节制。《新唐书·李抱真传》:“而 希烈 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2).指臣子应该遵行的规章制度。《晋书·贾充传》:“若如 充 议,服子服,行臣制,未有前比。宜如 恂 表, 攸 丧服从诸侯之例。”词语解释:臣一主二 拼音:chén yī zhǔ èr
古谚。谓臣一身可择主而仕。《左传·昭公十三年》:“谚曰:‘臣一主二’,吾岂无大国?” 杜预 注:“言一臣必有二主,道不合,得去事他国。”词语解释:臣一 拼音:chén yī
臣服而统一。 宋 欧阳修 《〈释祕演诗集〉序》:“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词语解释:臣司 拼音:chén sī
主管某事之臣。《后汉书·陈忠传》:“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词语解释:臣仕 拼音:chén shì
为臣入仕。《孔子家语·儒行》:“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难以分国,视之如錙銖,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者。”词语解释:臣臣 拼音:chén chén
自卑貌。 汉 扬雄 《太玄·盛》:“小盛臣臣,大人之门。” 范望 注:“臣臣,自卑贱之意也。”词语解释:臣术 拼音:chén shù
指臣下的权术。《管子·明法》:“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词语解释:臣役 拼音:chén yì
(1).泛指奴仆。《汉书·郊祀志下》:“牺牲玉帛虽备而财不匱,车舆臣役虽动而用不劳。”
(2).犹役使。《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亦相候司,见便则发;合不能相亲信,离不能相臣役。”《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旹 弟 静 绍封”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自 茂 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裋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词语解释:臣官 拼音:chén guān
泛指群臣百官。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 秦 兼天下,建皇帝之号,改立臣官。 汉 因循而不革,从简易随时之宜。”词语解释:臣心如水 拼音:chén xīn rú shuǐ
(1).谓为臣者廉洁奉公,心清如水。《汉书·郑崇传》:“﹝ 赵昌 ﹞知其见疏,因奏 崇 与宗族通,疑有姦,请治。上责 崇 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 崇 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
(2).用为清静自如之喻。 冰心 《寄小读者》九:“我神志很清明,却又混沌,一切感想都不起,只停在‘臣心如水’的状态之中。”词语解释:臣属 拼音:chén shǔ
(1).犹臣下。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 文王 率 殷 之叛国,以服事 殷 ,时尚臣属,何缘便得列三王哉?”《后汉书·公孙述传论》:“及其谢臣属,审废兴之命,与夫泥首衔玉者异日谈也。” 冯雪峰 《雪峰寓言·猩猩和野兽们》:“他是否还和他的王位一起,只须看他的臣属们的背向就得啦。”
(2).以臣自属。谓自辟其官,自役其民。《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荆 惶恐,自繫狱。帝復加恩,不考极其事,下詔不得臣属吏人。”词语解释:臣隶 拼音:chén lì
犹臣仆。《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沉委篤痾,寝疾弥留,逋违臣隶颠倒之节。”《南史·傅昭传》:“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 隋 薛道衡 《隋高祖文皇帝颂》:“柳塞毡裘之长,皆为臣隶;瀚海 蹛林 之地,尽充池苑。”参见“ 臣僕 ”。
词语解释:臣仆 拼音:chén pú
古指奴仆。亦为罪人与执役者及臣下的通称。《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僕。” 毛 传:“古者有罪不入於刑,则役之圜土,以为臣僕。”《晏子春秋·问上一》:“公任勇力之士,而轻臣僕之死,用兵无休,国罢民害。”《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 白狼 等国﹞举种奉贡,称为臣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彼虽才能,终为我之臣僕,何敢以臣凌君,而忘其己为所立也。” 茅盾 《耶稣之死》五:“ 希律王 听到了 耶稣 的名声和他的行事,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 约翰 从死里复活。’”词语解释:臣附 拼音:chén fù
臣属依附。《孟子·滕文公下》:“ 有攸 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绍我 周王 见休,惟臣附于大邑 周 。”按,此是古《尚书》之文,今已亡逸, 梅赜 采入伪《武成》篇。词语解释:臣孽 拼音:chén niè
国君庶子对君的自称。世子为嫡,馀子为孽。《礼记·玉藻》:“凡自称……公子曰臣孽。” 孔颖达 疏:“称臣谓对己君也。”词语解释:臣畜 拼音:chén chù
臣服如畜。《战国策·魏策二》:“﹝ 魏王 ﹞乃使人报於 齐 ,愿臣畜而朝。” 鲍彪 注:“畜,自比犬马也。”亦谓使其臣服如畜。《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与 赵高 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 唐 柳宗元 《封建论》:“ 秦 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於我也。”词语解释:臣门如市 拼音:chén mén rú shì
语出《汉书·郑崇传》。喻车马盈门,谒见奔走者甚多。 金 元好问 《过希颜故居》诗之二:“臣门如市心如水,世俗论量恐未公。”参见“ 臣心如水 ”。
词语解释:臣心如水 拼音:chén xīn rú shuǐ
(1).谓为臣者廉洁奉公,心清如水。《汉书·郑崇传》:“﹝ 赵昌 ﹞知其见疏,因奏 崇 与宗族通,疑有姦,请治。上责 崇 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 崇 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
(2).用为清静自如之喻。 冰心 《寄小读者》九:“我神志很清明,却又混沌,一切感想都不起,只停在‘臣心如水’的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