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末字词组
凫舄玉舄几舄云舄翠被豹舄通舄广舄命舄
赤舄飞凫舄方舄尚方舄韦舄雕舄屦舄缃舄
飞舄遗舄杖舄丹凤舄躧舄陵舄悬舄础舄
履舄王乔舄凤舄阜乡舄遗簪脱舄马舄敝舄石舄
巾舄金舄豹舄革舄遗簪坠舄龙舄悬履舄皂舄
衮舄赤玉舄脱舄卤舄遗簪弃舄广舄咸舄复舄

词语解释:凫舄  拼音:fú xì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鳧舄”指仙履。 南朝 梁 沉约 《善馆碑》:“霓裳不反,鳧舄忘归。”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鳧舄,飞去復飞来。”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久别丰仪,常念一双鳧舄。”
词语解释:赤舄  拼音:chì tuō
古代天子、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舃几几。” 毛 传:“赤舃,人君之盛屨也。”《诗·大雅·韩奕》:“王锡 韩侯 ,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舃。”《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为赤舃、黑舃、赤繶、黄繶、青句、素屨、葛屨。”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舃有三等,赤舃为上,冕服之舃。《诗》云:‘王锡 韩侯 ,玄袞赤舃。’则诸侯与王同。” 孙诒让 正义:“赤舃最尊,故即以赤为饰,不以他采閒之。亦谓之金舃,以赤兼黄朱,近於金色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用锡君袞冕之服,赤舃副焉。” 宋 曾巩 《京师观音院新堂》诗:“青鞋赤舃偶然尔,安用区区巧追逐!”
词语解释:飞舄  拼音:fēi tuō
(1).指可乘以飞行的仙鞋。 明 何景明 《七述》:“於是弥驾层颠,飞舃絶嶠。” 清 吴伟业 《惠山二泉亭为无锡吴邑侯赋》诗:“寺外流觴何处访,公餘飞舃偶来听。”
(2).对宾客的雅称。 宋 杨亿 《夜宴》诗:“鹤盖留飞舃,珠喉怨落梅。”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延宾》:“飞舃遥临,光賁遐諏。”参见“ 飞鳧舃 ”。
词语解释:飞凫舄  拼音:fēi fú tuō
指会飞的仙鞋。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南朝 梁 沉约 《和谢宣城》:“ 王乔 飞鳧舃, 东方 金马门 。”后亦借指官员。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寄言飞鳧舃,岁晏共联翩。”
词语解释:履舄  拼音:lǚ tuō
(1).古代单底鞋称履,复底鞋称舃,故以“履舃”泛称鞋。 唐 姚合 《扬州春词》:“竹风轻履舃,花露腻衣裳。”
(2).借指脚或足迹。 宋 曾巩 《拟岘台记》:“至于高桅劲艣,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出乎履舃之下。” 明 徐渭 《陆氏谱序》:“余少时尝渡 庾岭 ,半游南中,即未至 厓山 ,然舟轡之迹,多两公履舃之所经也。”
(3).敬称。犹足下。常用于书信。 宋 王安石 《与王宣徽书》:“南北辽阔,无缘进望履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今违履舃,愿大王保其玉体,益其令闻。”
词语解释:巾舄  拼音:jīn tuō
(1).头巾和鞋。 唐 杨炯 《大唐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圆冠列侍,执巾舃於西阶;大带诸生,受诗书於北面。” 明 金实 《方竹轩赋》:“明月入户,凉在巾舃。”
(2).指人的行踪。 宋 梅尧臣 《送回上人》诗:“山川生眼界,巾舃徧区中。”
词语解释:衮舄  拼音:gǔn xì
衮服舄履。亦借指诸侯王。 南朝 梁 江淹 《萧相国让进爵为王第二表》:“ 燕 藩懿亲,裁蒙衮舄之荣; 梁国 戚属,方忝旌旗之贵。” 胡之骥 注:“衮舄,诸侯王之服也。”
词语解释:玉舄  拼音:yù tuō
(1).传说中玉制的鞋。 汉 刘向 《列仙传·安期生》:“ 安期先生 者, 瑯琊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 ,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去,留书以赤玉舃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 。”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上:“ 番禺 东有涧、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 安期生 采服,仙去,但留玉舃焉。”后喻得道者的遗物。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舃,丹诀未应传。” 清 金农 《重游王屋访唐开元时御爱松》诗:“芝囷纳流霞,蒲涧委玉舃。”
(2).见“ 玉磶 ”。
词语解释:玉磶  拼音:yù xì
亦作“ 玉舄 ”。 玉制的柱脚石。《文选·张衡〈西京赋〉》:“雕楹玉磶,綉栭云楣。” 李善 注:“《广雅》曰:‘磶,礩也。磶与舄古字通。’”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金楹齐列,玉舄承跋。”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宫室一》:“石磉曰瑱,又曰玉舃。”《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愈加怒发,令破柱取他。柱既破,又见他走入玉磶中。” 清 钱谦益 《碧云寺》诗:“丹青臺殿起层层,玉磶雕阑取次登。”
词语解释:飞凫舄  拼音:fēi fú tuō
指会飞的仙鞋。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南朝 梁 沉约 《和谢宣城》:“ 王乔 飞鳧舃, 东方 金马门 。”后亦借指官员。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寄言飞鳧舃,岁晏共联翩。”
词语解释:遗舄  拼音:yí tuō
(1).指遗弃不用的破旧鞋子。 唐 李白 《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诗之一:“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舃。” 明 张居正 《辽府奉承正王公墓志铭》:“ 敬皇帝 ,诚圣主也,堕弓遗舃,犹且重之,况其旧臣乎!”
(2).谓留下赤玉舃。 秦始皇 东游,与 琅琊 阜乡 人 安期生 长谈三日三夜,并赐其价值千万的财宝。 安期生 不受,留下一封信、一双赤玉舃作为答谢。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 唐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诗:“ 安期 始遗舃,千古谢荣耀。”
(3).泛指留下鞋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女自言:‘我通判女魂,感 桑郎 眷注,遗舃犹存彼处。’”
词语解释:王乔舄  拼音:wáng qiáo xì
亦作“ 王乔屨 ”。亦作“ 王乔履 ”。 指 王乔 飞凫入朝故事。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二:“千里无关梁,安得 王乔 屨?”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一:“看君宜著 王乔 履,真赐还疑出尚方。” 宋 刘攽 《过太康县马上口占》:“举翼 王乔 舄,排云 子晋 簫。” 清 吕谦恒 《望吴岳呈王使君拟山》诗:“凌风欲躡 王乔 舄,玉粒丹砂信可捫。”
词语解释:金舄  拼音:jīn xì
古代以金为饰的一种复底鞋。诸侯所穿。《诗·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孔颖达 疏:“此云金舄者即礼之赤舄也。故笺云:金舄黄朱色,加金为饰,故谓之金舄。” 朱熹 集传:“赤芾,诸侯之服。金舄,赤舄而加金饰,亦诸侯之服也。”一说,黄朱色之复底鞋。 马瑞辰 通释:“《屨人》注云:‘舄有三等,赤舄为上。’金舄即赤舄,此诗既言‘赤芾’,若再言‘赤舄’则不辞,故以‘金’易之。《周易乾凿度》曰:‘天子之朝朱芾,诸侯之朝赤芾。’《斯干》诗‘朱芾斯皇’,笺:‘芾者,天子纯朱,诸侯黄朱。’黄朱即赤芾也。是知笺以金为黄朱色者,亦谓金舄即赤舄耳…… 孔 疏乃以金舄谓加金为饰,失之。”
词语解释:赤玉舄  拼音:chì yù xì
古代传说中赤玉做成的鞋子。 汉 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 安期先生 者, 琅琊 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 边,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於 阜乡亭 ,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 。’”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十:“终留赤玉舄,东上 蓬莱 路。”
词语解释:几舄  拼音:jǐ xì
《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周 代大官之鞋色红,头尖而向上翘。后以“几舄”为大官之鞋的代称。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惟兹 少傅 ,秉德渊冲,忠贞作干,夙夜匪躬。履 姬公 之几舄,奏 崇伯 之肤功。”
词语解释:方舄  拼音:fāng xì
方形复底之鞋。《醒世姻缘传》第四回:“道袍油粉段,方舄烂红紬。”
词语解释:杖舄  拼音:zhàng xì
(1).拐杖与鞋子。《隋书·隐逸传·徐则》:“﹝椁中﹞杖舄犹存,示同俗法,宜遣使人送还 天台 定葬。”
(2).谓拄杖行走。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十日不一见,何以写我悰。朅来城西游,杖舄谁与同?”
词语解释:凤舄  拼音:fèng xì
仙女或后妃的花鞋。 宋 杨万里 《谯国公迎请太后图》诗:“輦中似是 瑶池 母,凤舄霞裳翦云霞。” 清 洪昇 《长生殿·絮阁》:“这御榻底下,不是一双凤舄么。”
词语解释:豹舄  拼音:bào xì
用豹皮制成的鞋。《左传·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 秦 復陶,翠被,豹舄。” 杜预 注:“豹舄,以豹皮为履。” 唐 钱起 《豹舄赋》:“丽哉豹舄,文彩彬彬。豹则雕虎齐价,舄与君子同身。” 元 吴莱 《秋日杂诗和黄明远》之三:“从来学仙人,不在豪侠窟;豹舄既飘颻,蜺旌何翕忽!”
词语解释:脱舄  拼音:tuō tuō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用为高隐逃世之典。 唐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翼刘二颍》诗:“脱舃挂岭云,冏然若鸟逝。”
词语解释:云舄  拼音:yún xì
(1).绣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曲中市肆,精洁殊常,香囊云舄,名酒佳茶,餳糖小菜,簫管瑟琴,并皆上品。”
(2).仙道着的鞋子。 清 赵翼 《连日大僚多暴亡》诗:“岂比游仙云舄去,剩擕使鬼纸钱行。”
词语解释:尚方舄  拼音:shàng fāng tuō
即尚书履。 唐 张说 《杨君碑》:“曳尚方之舃,鸣 单父 之琴。”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故人耽田里,老脱尚方舃。”
词语解释:丹凤舄  拼音:dān fèng xì
绣有丹凤的鞋。亦指仙鞋。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十六:“月邀丹凤舄,风送紫鸞车。” 元 郭翼 《行路难》诗之五:“愿借飘颻丹凤舄,与子鍊形入云墟。”
词语解释:阜乡舄  拼音:fù xiāng xì
指仙人的鞋子。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枕中 淮南 方,牀下 阜乡 舄。”参见“ 阜乡 ”。
词语解释:阜乡  拼音:fù xiāng
秦 汉 间 齐 人 安期 (也称 安期生 、 安其生 ),为 瑯琊 阜乡 人。传说他曾从 河上丈人 习 黄 老 之说,卖药东海边。 秦始皇 东游,与之语三日夜,赐金璧数千万。出 阜乡亭 ,皆置去,留赤玉舄一双为报。见旧题 汉 刘向 《列仙传·安期先生》。后因以“阜乡”借指仙乡。 明 屠隆 《昙花记·夫人得信》:“踏遍云山赤县神州,脚底穿,波清浅, 蓬莱 海畔, 阜乡 边,有书传。”
词语解释:革舄  拼音:gé tuō
生皮制的鞋。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无为称于革舃,至治表于垂衣。”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宁皇二屏》:“自以补革舃,浣紬衣为便。”
词语解释:卤舄  拼音:lǔ xì
盐碱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山东 濒海之地,一望滷潟,不可耕种。”
词语解释:翠被豹舄  拼音:cuì bèi bào xì
以翡翠羽为背帔,以豹皮为履。指生活奢侈。被,同“ 帔 ”。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左氏》:“ 楚 之兴也,篳路蓝缕;其衰也,翠被豹舄。国家之兴衰,视其俭侈而已。”
词语解释:韦舄  拼音:wéi tuō
古代一种木底的皮靴。《宋书·礼志五》:“主簿祭酒,中单韦舃并备,令史以下,唯著玄衣。”
词语解释:躧舄  拼音:xǐ tuō
趿着鞋走。《韩诗外传》卷五:“天子居广厦之下,帷帐之内,旃茵之上,被躧舃,视不出閫,莽然而知天下者,以有贤左右也。” 许维遹 校引 周廷寀 曰:“‘被’下疑脱‘衮’字。” 明 汤显祖 《出都晚登里二泗道院高阁》诗:“弭舳聚烟煴,躧舃凌暉皎。”
词语解释:遗簪脱舄  拼音:yí zān tuō tuō
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假敬神为名,列食欢呼,遗簪脱舃,虽云男女分曹,究属面面相覷。”参见“ 遗簪堕珥 ”。
词语解释:遗簪堕珥  拼音:yí zān duò ěr
(1).《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髡 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后以“遗簪堕珥”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行》:“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繻。” 明 胡之骥 《〈汇注江文通集〉叙》:“感游女之思,遗簪堕珥;鬯豪士之怀,吐锦絶缨。”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新疆·乌鲁木齐风俗记》:“元夕张灯,妇女毕至,遗簪堕珥,终夜喧闐。”亦作“ 遗珥堕簪 ”、“ 遗珥坠簪 ”。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清晓,侍婢不惜千金,相呼斗百草。遗珥堕簪,蹙着鞦韆,不禁笑语声高。” 清 洪昇 《长生殿·禊游》:“朱轮,碾破芳堤,遗珥坠簪,落花相衬。”亦省作“ 遗珥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或旰食而宵衣,或堕簪而遗珥。”
(2).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 唐 袁不约 《长安夜游》诗:“长乐晓鐘归骑后,遗簪堕珥满街中。” 宋 李纲 《雨霖铃·明皇幸西蜀》词:“五家会处,花盈山谷,百里遗簪堕珥,尽宝鈿珠玉。” 明 何景明 《白纻歌》之六:“义如山,金如土,遗簪堕珥不復数。”亦作“ 遗簪坠珥 ”。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婺州斗牛俗》:“于是老妇孺子暨粉白黛緑者,譁然争避,或失足田中,或倒身岸下,遗簪坠珥,衣服沾濡,头面污损,相将相扶而去。”
词语解释:遗簪坠舄  拼音:yí zān zhuì xì
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 清 于庆元 《涂泥逃妇叹》:“十步九倒足趦趄,遗簪坠舄满路隅。”亦作“ 遗簪弃舄 ”。 清 杨潮观 《寇莱公思亲罢宴》:“还只是含悲向,他抛我,似遗簪弃舄;你怜我,知物在人亡。”
词语解释:遗簪弃舄  拼音:yí zān qì xì
见“ 遗簪坠舄 ”。
词语解释:遗簪坠舄  拼音:yí zān zhuì xì
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 清 于庆元 《涂泥逃妇叹》:“十步九倒足趦趄,遗簪坠舄满路隅。”亦作“ 遗簪弃舄 ”。 清 杨潮观 《寇莱公思亲罢宴》:“还只是含悲向,他抛我,似遗簪弃舄;你怜我,知物在人亡。”
词语解释:通舄  拼音:tōng xì
谓两柱同一基石。《墨子·备城门》:“城上百步一楼,楼四植,植皆为通舄” 孙诒让 间诂:“ 苏 ( 苏时学 )云:四植即四柱,舄同磶,柱下石也。 詒让 案:通舄,谓两植同一舄也。”
词语解释:雕舄  拼音:diāo xì
装饰考究的鞋子。 南朝 梁 江淹 《让太傅扬州牧表》:“文剑雕舄,礼殊轩殿。”
词语解释:陵舄  拼音:líng tuō
即车前。《庄子·至乐》:“生於陵屯,则为陵舃。” 成玄英 疏:“陵舃,车前草也。” 王先谦 集解引 司马彪 曰:“言物因水成而陆产,生於陵屯,化作车前,改名陵舃也。一名泽舃,随燥溼变也。”参见“ 车前 ”。
词语解释:车前  拼音:chē qián
植物名。车前科。多年生草本。叶子长卵形,夏天开花,淡绿色,果实纺锤形。叶子和种子可以入药,有利尿、镇咳、止泻等作用。《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毛 传:“芣苢,马舄。马舄,车前也。”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采采芣苢”:“芣苢,一名马舄,一名车前,一名当道,喜在牛跡中生,故曰车前、当道也。” 唐 韩愈 《游城南·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词语解释:马舄  拼音:mǎ xì
草名。车前草。《尔雅·释草》:“芣苡,马舄。马舄,车前。” 郭璞 注:“今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 毛 传:“马舄,车前也,宜怀姙焉。” 清 朱熲 《渟水兰》诗:“马舄及羊齿,蒙茸蔽林端。”
词语解释:龙舄  拼音:lóng xì
绣龙的鞋子。 晋 周处 《阳羡风土记》:“衣美爽之轻裘,躡光华之龙舄。”
词语解释:广舄  拼音:guǎng xì
同“ 广斥 ”。 《史记·夏本纪》:“其土白坟,海滨广潟,厥田斥卤。”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潟﹞,一作‘泽’,又作‘斥’。”
词语解释:广舄  拼音:guǎng tuō
同“ 广斥 ”。
词语解释:广斥  拼音:guǎng chì
广阔的盐碱地。《书·禹贡》:“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孔颖达 疏:“海畔迥阔,地皆斥卤,故云广斥。” 宋 叶适 《外论一》:“凡海滨广斥,山谷深袤之地,教治所不及者,大抵皆夷狄也。”
词语解释:屦舄  拼音:jù tuō
亦作“ 屨舄 ”。 泛指鞋。《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汉 郑玄 注:“凡屨舃,各象其裳之色。”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不佩剑,不脱屨舃。”
词语解释:悬舄  拼音:xuán xì
东汉 人 王乔 为 叶县 令,数入朝,人不见其车骑。帝怪之,使人伺望,只见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俟其至,举网捕之,但得双舄(鞋子)而已。见《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后因以“悬舄”、“悬履舄”称县令的行踪。 明 何景明 《送昆山王令还》诗:“九霄悬舄朝天至,万里扬帆上斗回。” 明 何景明 《为陇州李举人寿其伯书公》诗:“曾悬履舄星辰上,更闪旌旗 楚 蜀 间。”
词语解释:敝舄  拼音:bì tuō
破旧之鞋。 戴望舒 《对于天的怀乡病》诗:“这心,它,已不是属于我的,而有人已把它抛弃了,象人们抛弃了敝舃一样。”
词语解释:悬履舄  拼音:xuán lǚ xì
见“ 悬舄 ”。
词语解释:悬舄  拼音:xuán xì
东汉 人 王乔 为 叶县 令,数入朝,人不见其车骑。帝怪之,使人伺望,只见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俟其至,举网捕之,但得双舄(鞋子)而已。见《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后因以“悬舄”、“悬履舄”称县令的行踪。 明 何景明 《送昆山王令还》诗:“九霄悬舄朝天至,万里扬帆上斗回。” 明 何景明 《为陇州李举人寿其伯书公》诗:“曾悬履舄星辰上,更闪旌旗 楚 蜀 间。”
词语解释:咸舄  拼音:xián xì
同“咸潟”。
含盐碱的土地。
词语解释:咸潟  拼音:xián xì
亦作“咸舄”。含盐碱的土地。《周礼·地官·草人》:“渴泽用鹿,咸潟用貆。” 郑玄 注:“潟,卤也。”《魏书·崔楷传》:“昔 魏国 咸舃, 史起 哂之。”
词语解释:命舄  拼音:mìng tuō
古代帝王所赐的复底鞋。《周礼·天官·屦人》“辨外内命夫命妇之命屨、功屨、散屨” 唐 贾公彦 疏:“大夫以上衣冠则有命舃,无命屨。”
词语解释:缃舄  拼音:xiāng tuō
浅黄色的鞋。《隋书·礼仪志六》:“秋分夕月,则白纱朝服,緗舃,俱冠五梁进贤冠。”
词语解释:础舄  拼音:chǔ tuō
柱下石礅。《史记·大宛列传》“其西则 条枝 ” 张守节 正义引 三国 吴 万震 《南州志》:“大家屋舍,以珊瑚为柱,琉璃为墙壁,水精为础舃。”
词语解释:石舄  拼音:shí xì
亦作“ 石磶 ”。 柱下石础。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故疾雷作而蛰虫飞,浮云兴而石舄润。” 清 方以智 《通雅·宫室》:“ 柯古 言 罗公远 隐形於石磶中。是 唐 人谓础为磶。”
词语解释:皂舄  拼音:zào tuō
黑鞋子。《元史·舆服志二》:“牛宿旗,青质,赤火焰脚,画神人,牛首,皂襴,黄裳,皂舃。”
词语解释:复舄  拼音:fù xì
复底而用木的鞋。《方言》第四:“屝屨,麤履也。 徐 兖 之郊谓之屝,自 关 而西谓之屨。中有木者谓之复舄,自 关 而东谓之复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