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舅拼音:jiù 属 有韵
 
 
舅 jiù〈名〉 
(形声。从男,臼声。本义:舅父,指母之兄或弟)同本义母之兄、弟。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得称父,则舅之。——《说文》王之元舅。——《诗·大雅·崧高》于舅家见。——宋·王安石《伤仲永》复到舅家。又如:舅氏(对舅的尊称);舅公(父亲的舅父);舅弟(舅父的儿子,年纪小于自己的。即表弟);舅兄(舅父之子年长于己者)妻的弟或兄 。如:妻舅;小舅子[古]:古代称丈夫的父亲舅在则君舅,舅没则曰先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吾舅死于虎。——《礼记·檀弓》又如:舅姑(公婆)称妻之父婿亲迎,见于舅姑。——《礼记·坊记》古时天子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又诸侯称异姓大夫为舅小邦则曰叔舅。——《仪礼·觐礼》使孔赐伯舅胙。——《左传·僖公九年》 康熙字典舅
 《廣韻》其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𠀤音臼。 《爾雅·釋親》母之晜弟爲舅,母之從父晜弟爲從舅。《詩·秦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又《大雅》王之元舅,文武是憲。又《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禮·內則》婦事舅姑,如事父母。又《爾雅·釋親》妻之父爲外舅。又姓。《姓譜》晉大夫舅犯之後。又通作咎。《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皆作咎。《𥡆天子傳》咎氏。《郭璞註》咎猶舅也。又《韻補》叶暨几切,音麂。 《前漢·敘傳》遭成之逸,政自諸舅。陽平作威,誅加卿宰。宰,獎里切。又《易林》潔身白齒,衰老復起。多孫衆子,宜利姑舅。又叶跽許切,音矩。《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曰吁,伯父叔舅。各安爾位,訓厥甿畮。畮音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