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甥舅 拼音:shēng jiù
(1).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泛指外戚。《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朱熹 集传:“甥舅谓母姑姊妹妻族也。”《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唐 杜甫 《对雨》诗:“ 西戎 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 中宗 景龙 二年,以 金城公主 妻 赞普 ,故望其篤甥舅之礼。”《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道:‘今日即不敢以记室相待,少不得行子壻之礼。’解元道:‘若要甥舅相行,恐又费丈人粧奩耳。’”
(2).指异姓诸侯。《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 杨伯峻 注:“兄弟指同姓诸侯,甥舅指异姓诸侯,以异姓诸侯间多有婚姻关係,故称甥舅。”
(3).谓有通婚关系。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巴 、 僰 、 賨 、 蜑 弔诡之族,或分於 楚 越 ,亦与诸 华 甥舅,宜稍优游之,为定等差,勿使自外。”词语解释:鸦舅 拼音:yā jiù
(1).即乌桕。子可榨油,为制烛原料。 唐 陆龟蒙 《偶掇野蔬寄袭美有作》诗:“行歇每依鸦舅影,挑频时见鼠姑心。” 周作人 《两株树》:“第二种树乃是乌桕……此树又名鸦舅,或者与乌不无关系。”
(2).鸟名。似鸦而小,黑色,嘴边有毛甚劲,能逐鸦,鸦见避之。 宋 梅尧臣 《宿州河亭书事》诗:“林中鸦舅狞,席上蝇虎攫。” 宋 陆游 《鸟啼》诗:“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清 陈维崧 《浣溪纱·偶憩清和庵即事》词:“紫入鸚哥名是菊,红归鸦舅色如花,僧雏竹下自煎茶。”词语解释:元舅 拼音:yuán jiù
长舅。《诗·大雅·崧高》:“不显 申伯 ,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有 汉 元舅,曰车骑将军 竇宪 。”《新唐书·郭子仪传》:“ 宪宗 寝疾,宦竪或妄议废立者。 穆宗 问计於 釗 。答曰:‘殿下为太子,当旦夕视膳,何外虑乎?’时称得元舅体。”词语解释:家舅 拼音:jiā jiù
对人称自己的舅父。《晋书·习凿齿传》:“﹝ 习凿齿 ﹞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 隆中 ,想 卧龙 之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俭啬》:“ 李弘范 闻之曰:‘家舅刻薄,乃復驱使草木。’” 巴金 《秋》二三:“家舅看过历书,说是下月初四日子正好。”词语解释:伯舅 拼音:bó jiù
(1). 周 王朝对异姓诸侯的称呼。《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 武 、使 孔 赐伯舅胙。’” 杨伯峻 注:“天子谓同姓诸侯曰伯父或叔父,谓异姓诸侯为伯舅……《覲礼》所谓‘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同姓小邦则曰叔父’,未必然也。”《左传·襄公十四年》:“昔伯舅 大公 右我先王,股肱 周 室,师保万民。” 汉 贾谊 《陈政事疏》:“今自王、侯、三公之贵,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礼之也,古天子之所谓伯父伯舅也。”
(2).母亲的哥哥。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忆昔 凤翔城 ,齠年是事荣。理家烦伯舅,相宅尽吾兄。” 唐 李贻孙 《〈欧阳行周文集〉序》:“君於 貽孙 言旧故之分,於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徵於集。”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母之兄》。词语解释:诸舅 拼音:zhū jiù
(1).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诸侯对异姓大夫,皆尊称为“舅”,多数就称为“诸舅”。《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2).母亲的弟兄们。 晋 潘岳 《杨仲武诔》:“噭噭同生,悽悽诸舅。”《南史·袁湛传》:“初, 陈郡 谢重 , 王胡之 外孙也,於诸舅敬礼多闕。”词语解释:姑舅 拼音:gū jiù
(1).丈夫的父母,公婆。《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纵认不得是 蔡伯喈 当初爹娘,须认得是 赵五娘 近日来的姑舅。”
(2).姑表。 宋 苏轼 《求婚启》:“ 太真 姑舅之婚,復见今日。”《水浒传》第四九回:“ 解珍 道:‘ 孙提辖 是我姑舅哥哥。’”《红楼梦》第二十回:“咱们是姑舅姐妹, 宝姐姐 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词语解释:叔舅 拼音:shū jiù
周 天子称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参见“ 叔父 ”。
词语解释:叔父 拼音:shū fù
(1).通称父亲的弟弟。《孟子·告子上》:“敬叔父乎?敬弟乎?”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老家并没有什么亲人,只有叔父,也八十多岁了。”
(2). 周朝 天子称同姓小邦诸侯为叔父。《仪礼·觐礼》:“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国语·周语中》:“今天降祸灾於 周 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 韦昭 注:“天子称九州之长同姓曰叔父也。”词语解释:外舅 拼音:wài jiù
岳父。《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 唐 张说 《祈国公碑》:“夫人臣位极,遇莫大焉;王曰外舅,厚莫重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余外舅家收 柳公权 亲笔啟草二纸,皆小楷,字仅盈分。”《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三公子大笑道:‘我亦不解你令外舅就俗到这箇地位。’”参见“ 外姑 ”。
词语解释:外姑 拼音:wài gū
岳母。《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释名·释亲属》:“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从外来,谓至己家为归,故反以此义称之。” 唐 李商隐 有《为外姑陇西郡君祭张氏女》文。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婿谓妇之父曰外舅,妇之母曰外姑。”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妻之父》:“案 汪氏 尧峰 曰:‘男子谓妻父曰外舅,母曰外姑……彼以我母为姑,我亦从而姑之,惧其同於父党也,故别曰外姑。’”参见“ 外舅 ”。词语解释:小舅 拼音:xiǎo jiù
(1).母弟。《晋书·成帝纪》:“帝怒曰:‘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復欲尔耶!’”
(2).妻弟。《水浒传》第二回:“ 小王都太尉 庆诞生辰,吩咐府中安排筵宴,专请小舅 端王 。”词语解释:从舅 拼音:cóng jiù
母亲的叔伯兄弟。《尔雅·释亲》:“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钟会 是 荀济北 从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 思鲁 从舅 殷外臣 ,博达之士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从舅 唐仲俊 ,年八十五六,极康寧。”词语解释:谢舅 拼音:xiè jiù
指 晋 羊昙 之舅 谢安 。舅甥情谊深厚。见《晋书·谢安传》。后遂以“谢舅”作为吟咏舅甥情谊的典故。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之子夫君 郑 与 裴 , 何 甥 谢 舅当世才。”词语解释:乌舅 拼音:wū jiù
即乌臼。 宋 陶穀 《清异录·乌舅金奴》:“ 江南 烈祖素俭。寝殿烛不用脂蜡,灌以乌臼子油,但呼乌舅。” 宋 陆游 《新黏竹隔作暖阁》诗:“鵓姑声急雨方作,乌舅叶丹天已寒。” 钱仲联 校注:“乌舅,即乌臼。”参见“ 乌臼 ”。
词语解释:乌臼 拼音:wū jiù
(1).亦作“ 乌桕 ”。落叶树。实如胡麻子,多脂肪,可制肥皂及蜡烛等。《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二·西洲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乌臼》:“《玄中记》:‘ 荆 扬 有乌臼,其实如鷄头,迮之如胡麻子,其汁味如猪脂。’” 宋 辛弃疾 《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词:“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乌桕木》:“乌桕,乌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云: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故得此名。”
(2).鸟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伯劳》:“鷑鳩,《尔雅》名鵧鷑…… 江 东谓之乌臼。”词语解释:阿舅 拼音:ā jiù
(1).舅父。《隋书·五行志上》:“ 周 初有童謡曰:‘白杨树头金鸡鸣,祗有阿舅无外甥。’ 静帝 , 隋氏 之甥,既逊位而崩,诸舅强盛。”《水浒传》第十四回:“少刻,我送 雷都头 那人出来时,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认你做外甥。” 明 夏完淳 《讨降贼大逆檄》:“初飞树鹤之毛,笑漫天于阿舅。”
(2).妻的弟兄。《水浒传》第四九回:“ 顾大嫂 説:‘伯伯,你的 乐阿舅 透风与我们了。’”《水浒传》第五十回:“你今却又做人情。你又不曾和他妹子成亲,便又思量阿舅、丈人。”《儒林外史》第五回:“你两个阿舅姓 王 ……听见妹夫请,一齐走来。”词语解释:先舅 拼音:xiān jiù
称丈夫的亡父。《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词语解释:母舅 拼音:mǔ jiù
母亲的弟兄。俗称舅父、舅舅。《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个母舅,一口长斋。”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他是 禹 的母舅的干儿子。”词语解释:仲舅 拼音:zhòng jiù
母亲的弟弟。 唐 裴延翰 《〈樊川集〉序》:“窃观仲舅之文,高骋夐厉,旁绍曲摭。”词语解释:舅舅 拼音:jiù jiù
即“舅父”,母亲的兄弟词语解释:豺舅 拼音:chái jiù
俗称狗为豺舅。《尔雅翼·释兽二》“豺”:“世传狗者豺之舅,豺遇狗,輒跪如拜状。”《事物异名录·兽畜·犬》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豺见狗輒跪如拜状,狗为豺舅也。”词语解释:从考舅 拼音:cóng kǎo jiù
母亲的堂兄弟。 唐 尚衡 《文道元龟序》:“ 平阳 太守 稷山公 ,则 衡 之从考舅。”词语解释:虎舅 拼音:hǔ jiù
猫的别名。 宋 陆游 《嘲畜猫》诗自注:“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 清 孙枝蔚 《闲趣》诗:“浮萍叶大鱼秧活,鸚鵡声高虎舅来。”词语解释:郎舅 拼音:láng jiù
男子与其妻兄弟的合称。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正末云]:姐夫,喜波,喜波,你郎舅每厮守着,好抬举照覷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展孝廉 ﹞使子 大成 与婿同学,供给丰备。年餘, 大成 厌薄之,因而郎舅不相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大舅爷本来挈眷同行的, 伯芬 是郎舅至亲,与别的官员不同,上房咧,签押房咧,他都可以任意穿插。”词语解释:君舅
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词语解释:表叔,表伯,表舅
父母的表兄妹词语解释:鱼舅 拼音:yú jiù
鯦鱼的别名。 明 杨慎 《异鱼图赞·鱼舅》:“ 嘉州 鱼舅,载新厥名,鳞鳞迎媵,夫岂其甥,其文实鯦,江图可徵。”词语解释:万尼亚舅舅 拼音:wàn ní yà jiù jiù
剧本。俄国契诃夫作于1897年。乡绅万尼亚二十五年中放弃个人幸福,与外甥女索尼雅辛勤经营庄园,供养妹夫谢列布利雅可夫教授。但他终于发现妹夫只是个华而不实的庸才,他于激怒中枪击妹夫,幸未击中。最后在友人劝解下不得不与妹夫言归于好。词语解释:曹国舅 拼音:cáo guó jiù
八仙之一。传说 宋仁宗 曹太后 之弟,名 友 ,入山修道,被 汉锺离 、 吕洞宾 度去成仙。按,《宋史》 曹太后 弟 曹佾 ,年七十二卒,无入道事。参阅 元 苗善时 《纯阳帝君神仙妙通记》、 明 吴元泰 《东游记》、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八仙》。词语解释:国舅 拼音:guó jiù
指皇帝的母舅或妻舅。 唐 裴庭裕 《东观奏记》卷中:“ 韦澳 为京兆尹,豪右歛手,国舅 郑光 庄不纳租, 澳 击其主者。” 光 , 宣宗 母 郑太后 之弟。《旧五代史·萧翰传》:“ 萧翰 者, 契丹 诸部之酋长也。父曰 阿鉢 ……其妹为 阿保机 妻,则 德光 之母也。 翰 有妹,亦嫁於 德光 ,故国人谓 翰 为国舅。”《红楼梦》第十六回:“﹝ 凤姐 ﹞见 贾璉 远路归来……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又 辽 代设大国舅司,以国舅加于官名之上。《辽史·萧文传》:“迁同知 奉国军 节度使,歷国舅都监。”词语解释:哲舅 拼音:zhé jiù
对舅父的尊称。 唐 萧颖士 《登临河城赋》:“惟佩觹之弱岁,荷哲舅之矜怜。”词语解释:表舅 拼音:biǎo jiù
母亲的表兄弟。 端木蕻良 《乡愁》一:“他想起去年,那是叫去年吧?和大表舅在雪地里用粪筛子扣苏雀。”词语解释:继舅 拼音:jì jiù
继母的兄弟。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柳元公 ﹞出自 清河 崔氏 ,继外族 薛氏 ……又与继舅 苹 同时为观察使。”词语解释:妻舅 拼音:qī jiù
妻子的弟兄。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所议南郊异姓之恩,已发却多日,为妻舅 聂升 十口,日有沟壑之忧,且逐急处行也。”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三折:“有我妻 赵氏 ,乃是殿前都指挥使 赵弘殷 之女,有我两箇妻舅,大舅 赵匡胤 ,二舅 赵匡义 。”《水浒传》第十七回:“却才灶边妇人,便是小人的浑家;这个拿欓叉的,便是小人的妻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倒是一个妻舅,名叫 承辉 的, 龙光 与他十分相得。”词语解释:父舅 拼音:fù jiù
古代天子对诸侯的称呼。同姓诸侯称父,异姓诸侯称舅。《书·文侯之命》“父 义和 ,汝克绍乃显祖” 唐 孔颖达 疏:“天子之於诸侯,当称父舅而已。”词语解释:娘舅 拼音:niáng jiù
母亲的兄弟。《水浒传》第十四回:“你只认我做娘舅之亲……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认你做外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小时候和他娘住在娘舅家里,大约是没了老子的了。”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我在九岁上死了爹娘,家里再没有人可以靠傍,到 庄家村 来,跟着我娘舅 费友山 。”词语解释:嫡舅 拼音:dí jiù
嫡母的兄弟。《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贵人兄 寳 ,袭封 牟平侯 。帝以 寳 嫡舅,宠遇甚渥,位至大将军。”词语解释:堂舅 拼音:táng jiù
从舅。母亲的叔伯兄弟。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三:“ 广平 程子齐 昔范 ……与堂舅 李信州 虞 ,相知最深,交契至厚。”词语解释:祖舅 拼音:zǔ jiù
父亲的舅父。《晋书·应詹传》:“镇南大将军 刘弘 , 詹 之祖舅也。”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父之舅》:“《南史·沉文阿传》亦称祖舅,皆谓父之舅氏也。”词语解释:皇舅 拼音:huáng jiù
古代妇女对丈夫已故的父亲的尊称。《仪礼·士昏礼》:“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祝告称妇之姓曰:‘某氏来妇,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词语解释:大舅 拼音:dà jiù
(1).古称祖母之兄弟为大舅。《后汉书·张禹传》:“祖父 况 族姊为皇祖考夫人…… 光武 为大司马,过 邯郸 。 况 为郡吏,謁见 光武 , 光武 大喜曰:‘乃今得我大舅乎?’”
(2).母兄,舅父之长者。《晋书·成帝纪》:“帝怒曰:‘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復欲尔邪?’”
(3).妻兄。《水浒传》第三五回:“因为 花荣 是 秦明 大舅,众人推让 花荣 在 林冲 肩下坐了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