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舍人 拼音:shè rén
(1).官名。《周礼·地官·舍人》:“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灋掌其出入者也。”本宫内人之意,后世以为亲近左右之官。 秦 汉 有太子舍人,为太子属官; 魏 晋 以后有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隋 唐 又置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置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 明 清 内阁中书科设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此外, 宋 有阁门宣赞舍人, 元 有直省舍人、侍仪舍人, 明 有带刀散骑舍人,则皆为近侍武职。
(2). 战国 及 汉 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战国策·楚策四》:“ 李园 求事 春申君 为舍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藺相如 者, 赵 人也。为 赵 宦者令 繆贤 舍人。”《汉书·王莽传上》:“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 颜师古 注:“舍人,私府吏员也。”
(3). 宋 元 以来俗称显贵子弟为舍人。 元 无名氏 《碧桃花》楔子:“小生不是歹人,是隔壁县丞衙里的舍人 张道南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小人姓 贾 名 石 ,是 宣府卫 一个舍人。” 清 洪昇 《长生殿·禊游》:“老旦扮卖花娘子,小生扮舍人。”词语解释:舍下 拼音:shè xià
谦称自己的家。 唐 李邕 《秦望山法华寺碑》:“师以缩屋未可,枕屐乃明,移出树间,延入舍下。” 元 乔吉 《扬州梦》楔子:“今舍下有一女,年方一十三岁,名曰 好好 ,善能歌舞。”《西游记》第十三回:“你休怕,跟我来。到我舍下歇马,明朝我送你上路。”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舍下如常,可释远念。”词语解释:舍利 拼音:shè lì
(1).梵语,意译“身骨”。 释迦牟尼佛 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验, 胡 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后泛指佛教徒火化后的遗骸。 明 宋濂 《璋公圆冢碑铭》:“以某年月日,奉舍利灵骨归窆於郡之龙井 辩才塔 南,遵像法也。”《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颂毕,荼毗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烟中显出 圆泽 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
(2). 契丹 管军头目。《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初, 契丹 舍利 萴刺 与惕隐皆为 赵德钧 所擒。” 胡三省 注:“舍利、惕隐,皆 契丹 管军头目之称。”《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其所署将帅, 契丹 、 九女奚 、 南 、 北皮室 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 山后 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餘骑。”词语解释:舍中 拼音:shè zhōng
(1).犹家中。《后汉书·祭遵传》:“当备 祭遵 !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2).指家中人。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词语解释:舍生 拼音:shě shēng
见“ 捨生取义 ”。
词语解释:舍生取义 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
语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后以“捨生取义”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宋 苏轼 《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夫君子之所重者,名节也。故有‘捨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杀不可辱’之语。”《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我闻 杨氏 篡 周 , 尉迟迥 乃 周 出,犹能连 突厥 ,使天下响震,况诸王国懿亲,宗祏所託,不捨生取义,尚何须邪?”亦省作“ 捨生 ”。 晋 卢谌 《览古诗》:“捨生岂不易,处死诚独难。”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 孔子 欲存信去食,人非食不生,尚欲捨生以存信,况可无故而轻弃也。” 张书绅 《正气歌》:“当过于强大的邪恶势力作为一种潮流突然袭来时,有少数的便立即舍生。”
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元 伯颜 《七哀诗》之四:“呜呼我师兮毋我恶,舍生取义未迟暮。” 明 吴承恩 《请南渠吕公碑文启》:“ 孙公 抗逆忘身,舍生取义,功在社稷,气振乾坤。”《汉书·叙传上》:“保身遗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谊,亦道用兮。”《北齐书·杜弼传赞》:“ 元康 忠勇,舍生存义。”词语解释:舍身 拼音:shè shēn
(1).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谓之“捨身”。六朝时此风最盛。《梁书·武帝纪下》:“ 大通 元年……三月辛未,舆驾幸 同泰寺 捨身。”《隋书·五行志上》:“是时帝崇尚佛道……数诣 同泰寺 ,捨身为奴,令王公已下赎之。” 宋 陶穀 《清异录·圆通居士》:“比丘 海光 住 庐山 石虎菴 ,夜梦人长清瘦而斑衣,言捨身为菴中供养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城隍出巡》:“出巡之时,皆以八人肩舆,舁藤像而行。有捨身为马僮者,有捨身为打扇者。”
(2).牺牲自己。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我 鱼惠兰 ,只为姊妹情深,捨身相代。”
本指佛教徒牺牲自己的肉体,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后亦用于为国家、人民和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 陈去病 《辑〈陆沉丛书〉初集竟题首》诗:“誓死肯从穷髮国,舍身齐上断头臺。”词语解释:舍间 拼音:shè jiān
谦称自己的家。 清 全祖望 《答史雪汀问〈十六国春秋书〉》:“此舍间所无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舍间的事, 吴老爷 尽知道的。” 鲁迅 《书信集·致宋琳》:“现已安静,舍间未动,均平安。”词语解释:舍宅 拼音:shě zhái
谓施舍住宅作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尼寺》:“《僧史略》曰:‘ 东晋 何充 始捨宅安尼,此盖尼寺之始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腹笥》:“ 崑山 白莲花寺 ,乃 陆鲁望 捨宅之所,后有祠堂像设,皆当时物。”词语解释:舍筏 拼音:shě fá
舍弃渡人的船筏。谓佛法如筏,既已渡人到彼岸,法便无用,不可再执着。语本《金刚经·正信希有分》:“知我説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不作解缨客,寧知捨筏喻。身世已悟空,归途復何去。”后多以喻学习古人诗文要摆脱方法上的束缚,方能有所创造。 明 何景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佛有筏喻,言捨筏则达岸矣,达岸则捨筏矣。” 明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捨筏登岸,禪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禪一致,等无差别。 大復 与 空同 书引此,正自言其所得耳。”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五七:“作诗以道性情, 李梦阳 早已讲过;学古重在舍筏, 何景明 便是如此。”词语解释:舍弟
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词语解释:舍不得 拼音:shě bù dé
很爱惜,不忍放弃、离开、或不愿意使用、处置。《朱子语类》卷五:“但如今人説天非苍苍之谓。据某看来,亦捨不得这箇苍苍底。” 元 关汉卿 《沉醉东风》曲:“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捨不得。”《儒林外史》第五回:“日逐夫妻四口在家度日,猪肉也捨不得买一觔。” 柯岩 《红领巾的歌·三匹“马”的水车》:“我和 平平 更是舍不得移开眼睛。”词语解释:舍命 拼音:shě mìng
(1).死亡。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释法绪》:“盛夏於室中捨命,七日不臭。尸左侧有香,经旬乃歇。”
(2).拼命。《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卢志高 ﹞一眼瞧见 金令史 ,又见 王溜儿 颈上麻绳带着,心头跳动,料道有些诧异,也不顾铺盖,跳在岸上,捨命奔走。”
舍弃生命。《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高亨 注:“舍,借为捨。渝,改变。此句言捨出生命也不变节。”一说传达王命。词语解释:舍得 拼音:shè de
愿意付出,不吝惜。《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假如今日有个人缉访得贼人真信,来报你时,你还捨得二十两银子么?”词语解释:舍弃 拼音:shě qì
抛弃;割舍。《百喻经·贫儿欲与富者等财物喻》:“此物虽尠,可得延君性命数日,何故捨弃掷着水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为学之道》:“ 戴太史 震 曰:‘吾昔畏 姬传 ,今不畏之矣。彼好多能,见一人长,輒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姚 闻之遂不作词,且多所捨弃,以古文名世。”
抛掉。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然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词语解释:舍馆 拼音:shè guǎn
住所;客舍。《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 元 郝经 《秋思》诗之四:“今年坐舍馆,江声满重关。”词语解释:舍拚 拼音:shè pīn
1.舍弃。
2.谓豁出去。词语解释:舍却 拼音:shě què
抛开。 明 李贽 《观音问·答明因》:“故 阿难 慌忙无措,及至无可奈何之极,然后舍却从前悟解,不留半点见闻於藏识之中。” 清 徐士俊 《李渔〈奈何天〉总评》:“天自 盘古 至今,春秋高矣,不无龙钟暮景,设施布置,大都不合时宜。故今日之天,舍却‘奈何’二字,别无名号可呼。”词语解释:舍贫 拼音:shě pín
施舍财物给贫困的人。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三折:“可怜见俺无捱无倚,无主无靠,卖了亲儿,无人养济。长街市上可有那等捨贫的爹爹妳妳呵!”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有那等捨贫的财主波,救济俺老两口儿佛囉。”词语解释:舍施 拼音:shě shī
犹施舍。谓以财物、人力资助寺院或救济贫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师乘白鹿,自海上而至,止於 龙兴观 。远近礼敬,捨施丰多。”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时见闻者,皆争捨施。富者出财,壮者出力,巧者出技,皆捨所爱。”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公益感励奋发,以薄赋歛、厚捨施为己任。”《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若员外不肯捨施,贫僧到晚自教人取。”词语解释:舍置
丢开词语解释:舍藏 拼音:shè cáng
犹窝藏。《后汉书·孔融传》:“ 俭 得脱走,遂并收 褒 融 送狱。二人未知所坐。 融 曰:保纳舍藏者, 融 也,当坐之。”词语解释:舍长 拼音:shè cháng
守护客馆的负责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少时为人舍长,舍客 长桑君 过, 扁鹊 独奇之,常谨遇之。” 司马贞 索隐:“为舍长。 刘氏 云:‘守客馆之帅。’”《晋书·元帝纪》:“ 颖 先令诸关无得出贵人,帝既至 河阳 ,为津吏所止,从者 宋典 后来,以鞭策帝马而笑曰:‘舍长!官禁贵人,汝亦被拘邪!’吏乃听过。”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曲相崇敬,标以处士、王孙;轻加侮辱,号以僕夫、舍长。”词语解释:舍离 拼音:shè lí
弃之使离去;离开。《百喻经·妇诈称死喻》:“邪婬心盛,欲逐傍夫,捨离己壻。”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心非金石,见之能无少乱。今已捨离,固亦释然。”词语解释:舍拔 拼音:shě bá
发箭。《诗·秦风·驷驖》:“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毛 传:“拔,矢末也。” 郑玄 笺:“拔,括也。” 孔颖达 疏:“舍放矢括,则获得其兽。”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信候蹄之不爽,则舍拔之无遗。”词语解释:舍然 拼音:shè rán
释然。谓疑虑隔阂顿消。舍,通“ 释 ”。《列子·天瑞》:“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张湛 注:“舍宜作释,此字作舍。”《列子·说符》:“ 孟 氏父子舍然无愠容。”词语解释:舍纵 拼音:shě zòng
宽赦,放纵。《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每共 宝 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词语解释:舍讲 拼音:shè jiǎng
《后汉书·朱祐传》:“ 祐 初学 长安 ,帝往候之, 祐 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捨我讲乎?’”后因以“捨讲”为不礼敬客人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忘捨讲之尤,存诸公之费。”词语解释:舍眷 拼音:shè juàn
对自己家眷的谦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后来另外自己谋事,就了几回小馆地,都不过仅可糊口,舍眷便到 上海 来,更加了一层累。”词语解释:舍利子 拼音:shè lì zǐ
即舍利。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 闻一多 《真我集·奇迹》:“我只要一个明白的字,舍利子似的闪着宝光。”参见“ 舍利 ”。
词语解释:舍利 拼音:shè lì
(1).梵语,意译“身骨”。 释迦牟尼佛 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验, 胡 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后泛指佛教徒火化后的遗骸。 明 宋濂 《璋公圆冢碑铭》:“以某年月日,奉舍利灵骨归窆於郡之龙井 辩才塔 南,遵像法也。”《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颂毕,荼毗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烟中显出 圆泽 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
(2). 契丹 管军头目。《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初, 契丹 舍利 萴刺 与惕隐皆为 赵德钧 所擒。” 胡三省 注:“舍利、惕隐,皆 契丹 管军头目之称。”《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其所署将帅, 契丹 、 九女奚 、 南 、 北皮室 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 山后 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餘骑。”词语解释:舍手 拼音:shě shǒu
放开手;放下手。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八:“仙经已读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些小道功如不信,金阶捨手试看么。” 宋 魏衍 《彭城陈先生集记》:“初,先生学於 曾公 ,誉望甚伟,及见 豫章 黄公 庭坚 诗,爱不捨手,卒从其学。”词语解释:舍亲 拼音:shè qīn
对人谦称自己的亲戚。《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老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今早是舍亲小生日,我在那里祝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舍亲被他缠不过,给了他六十两银子。”词语解释:舍死忘生 拼音:shě sǐ wàng shēng
谓不顾生命危险。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三折:“想俺祖父捨死忘生,赤心报国。”《西游记》第六一回:“他三个捨死忘生,又斗有百十餘合。” 柯岩 《难忘的岁月·雨花台上》:“人们见物思人,以十分虔诚的心情缅怀当年烈士英勇就义,为祖国人民舍死忘生。”词语解释:舍毒 拼音:shè dú
一种虫毒。《太平广记》卷四七九引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舍毒》:“舍毒者,蚊蚋之属, 江 岭 间有之, 郴 连 界尤甚。为客中者,慎勿以手搔之。但布盐於上,以物封裹,半日间毒则解矣。若以手搔,痒不可止,皮穿肉穴,其毒弥甚。”词语解释:舍止 拼音:shè zhǐ
停驻;居留。《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后汉书·朱祐传》:“及 世祖 为大司马,讨 河北 ,復以 祐 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词语解释:舍生存义 拼音:shě shēng cún yì
见“ 舍生取义 ”。
词语解释:舍生取义 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
语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后以“捨生取义”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宋 苏轼 《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夫君子之所重者,名节也。故有‘捨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杀不可辱’之语。”《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我闻 杨氏 篡 周 , 尉迟迥 乃 周 出,犹能连 突厥 ,使天下响震,况诸王国懿亲,宗祏所託,不捨生取义,尚何须邪?”亦省作“ 捨生 ”。 晋 卢谌 《览古诗》:“捨生岂不易,处死诚独难。”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 孔子 欲存信去食,人非食不生,尚欲捨生以存信,况可无故而轻弃也。” 张书绅 《正气歌》:“当过于强大的邪恶势力作为一种潮流突然袭来时,有少数的便立即舍生。”
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元 伯颜 《七哀诗》之四:“呜呼我师兮毋我恶,舍生取义未迟暮。” 明 吴承恩 《请南渠吕公碑文启》:“ 孙公 抗逆忘身,舍生取义,功在社稷,气振乾坤。”《汉书·叙传上》:“保身遗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谊,亦道用兮。”《北齐书·杜弼传赞》:“ 元康 忠勇,舍生存义。”词语解释:舍本求末 拼音:shě běn qiú mò
放弃根本,追求末节。《关尹子·一宇》:“殊不知捨源求流,无时得源。捨本求末,无时得本。”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为百姓图富教,为国家谋久长,毋瞻徇私情……毋捨本求末,毋畏难苟安,置身家性命、功名富贵於度外。”词语解释:舍经从权 拼音:shè jīng cóng quán
同“ 舍道用权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无论立心端正者,我当设身处地,代生端正之想;即遇立身邪辟者,我亦当舍经从权,暂为邪辟之思。”词语解释:舍生取义 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
语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后以“捨生取义”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宋 苏轼 《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夫君子之所重者,名节也。故有‘捨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杀不可辱’之语。”《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我闻 杨氏 篡 周 , 尉迟迥 乃 周 出,犹能连 突厥 ,使天下响震,况诸王国懿亲,宗祏所託,不捨生取义,尚何须邪?”亦省作“ 捨生 ”。 晋 卢谌 《览古诗》:“捨生岂不易,处死诚独难。”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 孔子 欲存信去食,人非食不生,尚欲捨生以存信,况可无故而轻弃也。” 张书绅 《正气歌》:“当过于强大的邪恶势力作为一种潮流突然袭来时,有少数的便立即舍生。”
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元 伯颜 《七哀诗》之四:“呜呼我师兮毋我恶,舍生取义未迟暮。” 明 吴承恩 《请南渠吕公碑文启》:“ 孙公 抗逆忘身,舍生取义,功在社稷,气振乾坤。”《汉书·叙传上》:“保身遗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谊,亦道用兮。”《北齐书·杜弼传赞》:“ 元康 忠勇,舍生存义。”词语解释:舍生取谊 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
见“ 舍生取义 ”。
词语解释:舍生取义 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
语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后以“捨生取义”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宋 苏轼 《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夫君子之所重者,名节也。故有‘捨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杀不可辱’之语。”《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我闻 杨氏 篡 周 , 尉迟迥 乃 周 出,犹能连 突厥 ,使天下响震,况诸王国懿亲,宗祏所託,不捨生取义,尚何须邪?”亦省作“ 捨生 ”。 晋 卢谌 《览古诗》:“捨生岂不易,处死诚独难。”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 孔子 欲存信去食,人非食不生,尚欲捨生以存信,况可无故而轻弃也。” 张书绅 《正气歌》:“当过于强大的邪恶势力作为一种潮流突然袭来时,有少数的便立即舍生。”
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元 伯颜 《七哀诗》之四:“呜呼我师兮毋我恶,舍生取义未迟暮。” 明 吴承恩 《请南渠吕公碑文启》:“ 孙公 抗逆忘身,舍生取义,功在社稷,气振乾坤。”《汉书·叙传上》:“保身遗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谊,亦道用兮。”《北齐书·杜弼传赞》:“ 元康 忠勇,舍生存义。”词语解释:舍车保帅 拼音:shě jū bǎo shuài
象棋用语,比喻在某些斗争中,为了保全主要的人物,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次要人物的身上词语解释:舍身饲虎 拼音:shè shēn sì hǔ
佛教故事。传说 释迦牟尼 过去世曾经是国王 摩诃罗陀 的幼子 摩诃萨埵 ,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词语解释:舍业 拼音:shě yè
(1).停止学习。《左传·昭公九年》:“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彻宴乐,学人舍业。”
(2).舍弃家产。《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在 薛 ,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舍业厚遇之。” 司马贞 索隐:“舍业者,捨弃其家产而厚事宾客也。”词语解释:舍身崖 拼音:shè shēn yá
泰山 崖名。旧时信佛者谓投身崖下可脱诸罪而登彼岸。 明 俞弁 《山樵暇语》卷五:“ 泰山 有 捨身崖 ,岁有男妇往焉,以身投於崖下,谓之捨身。太傅 王世昌 越 有诗云:‘ 捨身崖 下深难测,每怪轻生世上人。我亦有身偏自重,捨时除是为君亲。’”词语解释:舍道用权 拼音:shè dào yòng quán
谓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 周公 之摄王位, 伊尹 之黜 太甲 , 霍光 之废 昌邑 , 孙綝 之退 少帝 ,谓之舍道用权,以安社稷。”词语解释:舍策追羊 拼音:shè cè zhuī yáng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 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宋 叶适 《陈待制挽诗》之三:“昔年行往偶相同,捨策追羊径未通。只么空归在何处,一竿红日海门东。”词语解释:舍近务远 拼音:shě jìn wù yuǎn
放弃近的,谋求远的。《后汉书·伏湛传》:“陛下捨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怨惧,诚臣之所惑也。”亦作“ 捨近即远 ”、“ 捨近求远 ”。《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唐 杜牧 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捨近即远。士卒有必死之心。”《封神演义》第十八回:“这不是折得你苦思乱想,走投无路,捨近求远,尚望官居一品?”《红楼梦》第七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捨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词语解释:舍采 拼音:shè cǎi
即释菜。古代学子入学以苹蘩之属祭祀先圣先师叫舍采。舍,通“ 释 ”。词语解释:舍越 拼音:shè yuè
放过,避开。《晋书·慕容暐载记》:“郡县守宰每於差调之际,无不舍越殷强,首先贫弱。”词语解释:舍次 拼音:shè cì
宿营;亦泛指临时住宿。语本《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宋史·职官志四》:“监掌供奉天子玉食、医药、服御、幄帟、舆輦、舍次之政令。”词语解释:舍监 拼音:shè jiān
旧时学校里指导学生生活、行为的人叫舍监。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 云章 为师大舍监,正在被逐,今剪报附上,她不知我在此也。” 萧红 《手》:“舍监常常讲她自己的事情,她的丈夫在 日本 留学的时候,她也在 日本 ,也算是留学。”词语解释: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舍弃本业,追求末业。古以农业为本,视工商为末。语本《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禀性尪羸,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捨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蓽门,而无趋从之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捨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飢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闕而不録。” 王西彦 《乡下朋友》:“他提出许多理论上的论证,说明如果忽略了这一起点,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为舍本逐末。”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钱。”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后因以“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只抓细微末节。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舍本逐末者,谓之勤修庶几;拥经求己者,谓之陆沉迂阔。”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平帝一》:“ 匡衡 、 贡禹 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宦海》第一回:“放着一般做官的人,不先去考察他们的程度,却只嫌着百姓们的程度不合,岂不是舍本逐末么?”《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又有一等人,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词语解释:舍利塔 拼音:shè lì tǎ
供奉佛舍利的塔。 唐 李邕 《临淮县普光王寺碑》:“舍利之塔,七宝齐山;浄土之堂,三光夺景。”《宋史·太宗纪二》:“癸亥,詔作 开宝寺 舍利塔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参见“ 舍利 ”。
词语解释:舍利 拼音:shè lì
(1).梵语,意译“身骨”。 释迦牟尼佛 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验, 胡 言谓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宫宇,谓为‘塔’。”后泛指佛教徒火化后的遗骸。 明 宋濂 《璋公圆冢碑铭》:“以某年月日,奉舍利灵骨归窆於郡之龙井 辩才塔 南,遵像法也。”《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颂毕,荼毗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烟中显出 圆泽 全身本相,合掌向空而去。少焉,舍利如雨。”
(2). 契丹 管军头目。《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初, 契丹 舍利 萴刺 与惕隐皆为 赵德钧 所擒。” 胡三省 注:“舍利、惕隐,皆 契丹 管军头目之称。”《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其所署将帅, 契丹 、 九女奚 、 南 、 北皮室 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 山后 四镇诸军约十万八千餘骑。”词语解释:舍近即远 拼音:shě jìn jí yuǎn
见“ 捨近务远 ”。
词语解释:舍近务远 拼音:shě jìn wù yuǎn
放弃近的,谋求远的。《后汉书·伏湛传》:“陛下捨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怨惧,诚臣之所惑也。”亦作“ 捨近即远 ”、“ 捨近求远 ”。《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唐 杜牧 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捨近即远。士卒有必死之心。”《封神演义》第十八回:“这不是折得你苦思乱想,走投无路,捨近求远,尚望官居一品?”《红楼梦》第七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捨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词语解释:舍近求远 拼音:shě jìn qiú yuǎn
见“ 捨近务远 ”。
同“ 舍近谋远 ”。 《红楼梦》第七六回:“ 黛玉 湘云 二人称赞不已,説:‘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舍,一本作“ 捨 ”。
词语解释:舍近务远 拼音:shě jìn wù yuǎn
放弃近的,谋求远的。《后汉书·伏湛传》:“陛下捨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怨惧,诚臣之所惑也。”亦作“ 捨近即远 ”、“ 捨近求远 ”。《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唐 杜牧 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捨近即远。士卒有必死之心。”《封神演义》第十八回:“这不是折得你苦思乱想,走投无路,捨近求远,尚望官居一品?”《红楼梦》第七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捨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词语解释:舍近谋远 拼音:shě jìn móu yuǎn
语本《孟子·离娄上》:“道在邇而求诸远。”意谓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而无把握的。《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词语解释:舍禁 拼音:shě jìn
解除封山泽的禁令。古十二荒政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舍禁。” 贾公彦 疏:“山泽所遮禁者,舍去其禁,使民取蔬食。”词语解释:舍短录长 拼音:shě duǎn lù cháng
见“ 舍短取长 ”。
词语解释:舍短取长 拼音:shě duǎn qǔ cháng
舍其所短,用其所长。《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宋 李纲 《再与吴元中书》:“人材固难得,然古之建功者,未尝借材于异世,舍短取长,亦有可用。”《清史稿·世祖纪二》:“若舍短録长,则人有微技,亦获见用。”词语解释:舍眼 拼音:shě yǎn
犹睁眼。《西游记》第三七回:“师父,你舍眼看我一看。”词语解释:舍菜 拼音:shè cài
见“ 舍采 ”。
词语解释:舍采 拼音:shè cǎi
即释菜。古代学子入学以苹蘩之属祭祀先圣先师叫舍采。舍,通“ 释 ”。词语解释:舍着金钟撞破盆 拼音:shè zhe jīn zhōng zhuàng pò pén
比喻拼着作很大的牺牲。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三折:“我捨着金鐘撞破盆,好鞋踏臭屎。”词语解释:舍短取长 拼音:shě duǎn qǔ cháng
舍其所短,用其所长。《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宋 李纲 《再与吴元中书》:“人材固难得,然古之建功者,未尝借材于异世,舍短取长,亦有可用。”《清史稿·世祖纪二》:“若舍短録长,则人有微技,亦获见用。”词语解释:舍脸 拼音:shě liǎn
沉着脸。词语解释:舍缘豆 拼音:shè yuán dòu
旧时 北京 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结缘豆》:“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取黄豆数升,宣佛号而拈之。拈毕煮熟,散之市人,谓之捨缘豆,预结来世缘也。”词语解释:舍戍 拼音:shè shù
驻守。《左传·襄公十四年》:“昔 文公 与 秦 伐 郑 , 秦 人窃与 郑 盟而舍戍焉。”词语解释:舍寿 拼音:shè shòu
死亡的婉称。《金石萃编·唐济度寺尼萧法愿墓志》:“粤以 龙朔 三年八月廿六日捨寿於 济度寺 之别院,春秋六十三。”词语解释:舍实听声 拼音:shě shí tīng shēng
不察实际,只听虚名。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 周显 拘时,故 苏秦 ; 燕 噲 利虚誉,故让 子之 :皆舍实听声,呕哇之过也。”词语解释:舍己从人 拼音:shě jǐ cóng rén
放弃自己的成见听从别人的正确意见。《隋书·律历志下》:“ 焯 作於前, 玄 献於后,捨己从人,异同暗会。”
放弃自己的成见,服从大家的公论。《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 孔颖达 疏:“考於众言,观其是非,舍己之非,从人之是。”《孟子·公孙丑上》:“ 大舜 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於人以为善。”《隶释·汉司隶从事郭究碑》:“怀刑拜讜,舍己从人。”词语解释:舍己为人 拼音:shě jǐ wéi rén
原指放弃自己的见解,随声附和别人。后用指舍弃自己的利益,援助他人词语解释:舍己成人 拼音:shě jǐ chéng rén
牺牲自己利益,成全别人。《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婚男嫁女,虽父母之心;舍己成人,乃高明之事。”词语解释:舍匿 拼音:shè nì
窝藏。《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高祖 购求 布 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亡之诸侯,游宦事人,及舍匿者,论皆有法。” 颜师古 注:“舍匿,谓容止而藏隐也。”词语解释:舍敬 拼音:shè jìng
犹免礼。《旧唐书·姜謩传》:“ 玄宗 即位,召拜殿中少监。数召入卧内,命之捨敬,曲侍宴私,与后妃连榻,间以击毬鬭鷄,常呼之为 姜七 而不名也。”词语解释:舍园 拼音:shè yuán
宅内庭院。《史记·儒林列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 董仲舒 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词语解释:舍命吃河豚 拼音:shě mìng chī hé tún
形容不顾性命去图一时的享用。 清 翟灏 《通俗编·禽鱼》:“《枫牕小牘》:‘ 东坡 谓食河魨,值得一死。’《本草纲目·河魨》有‘油麻、子胀、眼睛花’之语。而 江阴 人盐其子,糟其白,埋过治食,此恆言所谓捨命喫河豚者耶!”词语解释:舍奠 拼音:shè diàn
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 释 ”。《周礼·春官·大祝》:“大会同,造于庙,宜于社,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周礼·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庙,禰亦如之。” 孙诒让 正义:“《大传》説 武王 牧野 之战,既事而退,‘设奠于 牧 室’。彼即征伐舍奠之事。”词语解释:舍放 拼音:shě fàng
发射,放射。《诗·小雅·车攻》“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唐 孔颖达 疏:“故令射者,舍放其矢,则如椎破物。”词语解释:舍己芸人 拼音:shě jǐ yún rén
《孟子·尽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赵岐 注:“芸,治也;田以喻身。舍身不治,而欲责人治,是求人太重,自任太轻。”后以“舍己芸人”指看重别人,轻视自己。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按西例,出口货税或轻或免,以期畅销土货;重征进口货税以遏来源,保我黎民,毋侵害农工。未有舍己芸人,抑内护外者也。”词语解释:舍旧谋新 拼音:shè jiù móu xīn
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杜预 注:“可以谋立新功,不足念旧惠。”后指弃旧求新。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若必舍旧谋新,责人以素所不习,亦非所以顺人心而服士论也。”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哭墓》:“开天足嘉惠同羣,创体育唤起民魂。舍旧谋新,捉月拏云,撇了家乡,賸了孤身。”词语解释:舍帐 拼音:shè zhàng
营帐。词语解释:舍利子塔 拼音:shè lì zǐ tǎ
远东一种存放圣骨、圣物的神圣场所词语解释:舍本从末 拼音:shě běn cóng mò
见“ 舍本逐末 ”。
词语解释: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舍弃本业,追求末业。古以农业为本,视工商为末。语本《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禀性尪羸,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捨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蓽门,而无趋从之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捨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飢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闕而不録。” 王西彦 《乡下朋友》:“他提出许多理论上的论证,说明如果忽略了这一起点,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为舍本逐末。”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钱。”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后因以“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只抓细微末节。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舍本逐末者,谓之勤修庶几;拥经求己者,谓之陆沉迂阔。”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平帝一》:“ 匡衡 、 贡禹 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宦海》第一回:“放着一般做官的人,不先去考察他们的程度,却只嫌着百姓们的程度不合,岂不是舍本逐末么?”《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又有一等人,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