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舟楫 拼音:zhōu jí
亦作“ 舟檝 ”。
(1).《诗·卫风·竹竿》“檜楫松舟” 毛 传:“楫所以櫂舟,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后以“舟楫”泛指船只。《战国策·赵策二》:“今吾国东有 河 、 薄洛 之水,与 齐 、 中山 同之,而无舟檝之用。” 唐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明 何景明 《咏怀》之五:“江湖多风涛,舟檝不可保。”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疏凿巨石,始通舟楫。”
(2).指行船。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
(3).船桨。《楚辞·九章·惜往日》:“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4).指船夫。 宋 曾巩 《道山亭记》:“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5).比喻宰辅之臣。《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夫 有唐 所以巍巍, 重华 所以恭己…… 汉高 所以应天,未有不致羣贤为六翮,託豪杰为舟楫者也。” 唐玄宗 《饯王晙巡边》诗:“舟檝功须著,盐梅望匪疏。”词语解释:舟人 拼音:zhōu rén
船夫。《诗·小雅·大东》:“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毛 传:“舟人,舟楫之人。” 晋 木华 《海赋》:“於是舟人渔子,徂南极东。” 唐 郑谷 《舟行》诗:“九派迢迢九月残,舟人相语且相宽。”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二月十四日》:“岭头积雪未消,舟人谓春夏之间,花放满山,香闻百里,诚胜境也。”词语解释:舟子 拼音:zhōu zǐ
船夫。《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毛 传:“舟子,舟人,主济渡者。” 晋 郭璞 《江赋》:“舟子於是搦棹,涉人於是檥榜。” 唐 无可 《行汉水晚次神滩阻风》诗:“惊风山半起,舟子忽停橈。” 鲁迅 《二心集·习惯与改革》:“他们居然因此念起久不相干的乡下的农夫,海上的舟子来。”词语解释:舟车 拼音:zhōu chē
(1).船和车。《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夷狄殊俗之国,辽絶异党之域,舟车不通,人跡罕至。”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自刳木以来,舟车之用,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
(2).谓乘船、乘车旅行。亦借指旅途。 清 戴名世 《〈庚辰小题文选〉序》:“舟车之暇,乃为抉择小题文之最工者,凡三百餘篇,既卒业而书其説。”如:舟车劳顿。词语解释:舟航 拼音:zhōu háng
(1).船只。《淮南子·主术训》:“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 晋 左思 《吴都赋》:“汎舟航於 彭蠡 ,浑万艘而既同。” 唐 白居易 《登老君阁望洛城》诗:“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珠市名妓》:“水阁外环列舟航如堵墻。”
(2).犹津梁。 南朝 梁 沉约 《答释法云书》:“实不刊之妙旨,万代之舟航。”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济笔海兮尔为舟航,骋文囿兮尔为羽翼。”
(3).拯济。《宋书·武帝纪中》:“相国 宋王 天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頽运,再造区夏,固以兴灭继絶,舟航沦溺矣。”
(4).比喻济世的良才。《晋书·刘弘陶侃等传赞》:“ 长沙 勤王,拥斾戎场。任隆三事,功宣一匡。繄赖之重,匪伊舟航。”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词语解释:舟师 拼音:zhōu shī
(1).水军。《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楚子 为舟师以伐 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义熙 中, 刘公 西入 长安 ,舟师所届,次于 洛阳 。” 宋 戴埴 《鼠璞·防海》:“舟师始於 吴 越 。”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朝廷以 定海 孤悬海中,非海道舟师不能恢復。”
(2).船夫;舵手。《新唐书·王义方传》:“道 南海 ,舟师持酒脯请福。” 明 高启 《欲访李孝廉至娄江遇风而回》诗:“舟师捩柂若无力,帆势如蓬几飘转。”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作歌》:“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词语解释:舟壑 拼音:zhōu hè
《庄子·大宗师》:“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意谓世事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化着,而昧者不察。舟壑,藏在山谷中的船。后借指世事。 南朝 梁 沉约 《长歌行》:“连连舟壑改,微微市朝变。” 北周 庾信 《思旧铭》:“风云上惨,舟壑潜移。” 清 钱谦益 《杨明远诗引》:“陵谷旦异,舟壑夜迁,则真可叹息也。”词语解释:舟舆 拼音:zhōu yú
(1).船和车。《老子》:“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夷狄殊俗之国,辽絶异党之地,舟舆不通,人迹罕至,政教未加,流风犹微。”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作“舟车”。 唐 柳宗元 《送萧炼登第后南归序》:“朋旧之徒,含喜来迎;宗姻之列,加礼以待。舟舆所略,贺声盈耳。”
(2).谓乘车乘船旅行。 清 钮琇 《觚賸·蒋山佣》:“﹝ 顾炎武 ﹞常言:‘生平最憎者舟舆,而炊粱跨卫,乃此身安处也。’”词语解释:舟梁 拼音:zhōu liáng
(1).用船架设的浮桥。《国语·周语中》:“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韦昭 注:“舟梁,以舟为梁也。”
(2).船和桥。《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宋 苏舜钦 《扬子江观风浪》诗:“济川作舟梁,铸鼎穷神姦。”
(3).济渡;拯济。 东魏 《敬史君碑》:“亦既芟夷世难,功济生民;復惟舟梁苦海,运兹迷溺。”《北齐书·宣帝纪》:“王神祇协德,舟梁一世,体文昭武,追变穷微。”
(4). 华舟 和 杞梁 的并称。两人皆 春秋 时 齐国 大夫。 汉 刘向 《说苑·立节》:“君为五乘之宾,而 舟 梁 不与焉,是少吾勇也。”词语解释:舟次 拼音:zhōu cì
(1).船停泊之所。即码头。 宋 苏轼 《与程正辅提刑书》之六:“ 軾 深欲出迎郊外,业已杜门……专令小儿去舟次也。”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谐噱》:“﹝ 东坡 云:﹞其初离 昌化 时,有十数父老皆携酒饌直至舟次相送,执手泣涕而去。”
(2).行船途中,船上。《宋史·朱台符传》:“復出知 洪州 ,卒於舟次。”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 忠 前於本月初五日由 烟臺 舟次肃上一稟。”词语解释:舟舰 拼音:zhōu jiàn
战船。《晋书·王濬传》:“ 武帝 谋伐 吴 ,詔 濬 修舟舰。”《南齐书·王敬则传》:“﹝ 敬则 ﹞於 江 中迎战,大破贼水军,焚其舟舰。”词语解释:舟张 拼音:zhōu zhāng
同“ 周章 ”。 周游。《尚书大传》卷一下:“舟张辟雍,鶬鶬相从。”参见“ 周章 ”。
词语解释:周章 拼音:zhōu zhāng
(1).回旋舒缓。《楚辞·九歌·云中君》:“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汉书·武帝纪》“驯象”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驯者,教能拜起周章,从人意也。” 宋 王观国 《学林·周章》:“周章者周旋舒缓之意。”
(2).引申为迟疑不决。《南史·江淹传》:“ 桂阳 之役,朝廷周章,詔檄久之未就。” 唐 柳宗元 《佩韦赋》:“晞往躅而周章兮,懵倚伏其无垠。”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如有不肯多延幕友,办理周章者,即随时据实奏闻。”
(3).周流;周游。《参同契》卷下:“金化为水,水性周章。”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开车褰帷,周章城邑。”
(4).惊恐;遑遽。《文选·左思〈吴都赋〉》:“轻禽狡兽,周章夷犹。” 刘良 注:“周章夷犹,恐惧不知所之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爱犬活主》:“ 广陵 杨生 畜犬甚爱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卧草中,时野火起,乘风火烈,狗周章号唤。” 峻青 《秋色赋·火把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原形毕露,狼狈周章。”
(5).犹周折。《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清文宗显皇帝实录》:“转运漕粮,自无庸多费周章。” 夏衍 《别桂林》:“临时执笔的时候,在构思和布局又费了绝大的周章。”词语解释:舟杭 拼音:zhōu háng
同“ 舟航 ”。 指船只。《淮南子·人间训》:“ 江水 之始出於 岷山 也,可攓衣而越也。及至乎下 洞庭 ,騖 石城 ,经 丹徒 ,起波涛,舟杭一日不能济也。”词语解释:舟战 拼音:zhōu zhàn
用船在水上作战。《墨子·鲁问》:“ 楚 人与 越 人舟战於 江 。”《国语·吴语》:“明日将舟战於 江 。” 明 高启 《练渎》诗:“ 吴 越 水为国,行师利舟战。”词语解释:舟渚 拼音:zhōu zhǔ
船只停泊处。《南齐书·刘悛传》:“ 世祖 自 寻阳 还,遇 悛 於舟渚间,欢宴叙旧,停十餘日乃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坐此被责,飘颻舟渚,一百许日,卒不得去。”密云,谓不哭。词语解释:舟虞 拼音:zhōu yú
古代掌管船只的官。《国语·鲁语下》:“ 叔向 退,召舟虞与司马,曰:‘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济而已。’” 韦昭 注:“舟虞,掌舟。”《吕氏春秋·上农》:“泽非舟虞,不敢缘名,为害其时也。” 高诱 注:“舟虞,主舟官。”词语解释:舟桥 拼音:zhōu qiáo
用船只架设的浮桥。《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 金 主闻之,从六七骑出端门,至舟桥。”词语解释:舟鲛 拼音:zhōu jiāo
古代掌管薮泽的官。词语解释:舟算 拼音:zhōu suàn
船税。《宋史·太宗纪一》:“庚子,罢 陈州 蔡河 舟算。”词语解释:舟牧 拼音:zhōu mù
古代主管船只的官。《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 郑玄 注:“舟牧,主舟之官也。” 汉 张衡 《西京赋》:“於是命舟牧为水嬉。”词语解释:舟军 拼音:zhōu jūn
水军。《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八年, 权 西伐 黄祖 ,破其舟军。”《晋书·华轶传》:“ 軼 遣别驾 陈雄 屯 彭泽 以距 敦 ,自为舟军以为外援。”词语解释:舟旋 拼音:zhōu xuán
周旋。舟,通“ 周 ”。 章炳麟 《信史下》:“登降舟旋,不及日中奏百,乃 韩非 固以知之矣。”奏百,谓走百里路。参见“ 周旋 ”。
词语解释:周旋 拼音:zhōu xuán
亦作“ 周还 ”。
(1).运转。《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汉书·天文志》:“荧惑出则有大兵,入则兵散。周还止息,乃为其死丧。”
(2).谓辗转相追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杜预 注:“周旋,相追逐也。”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 杨朔 《火并》:“如果能有五百个武装的队员,他们便可以建立抗日政权,不怕城里那一班绅士反对,也可以进一步和敌人周旋了。”
(3).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 陆德明 释文:“还,音旋。” 孔颖达 疏:“周谓行礼周曲迴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4).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 三国 魏 曹操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郭奉孝 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王导 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尝有座客二十餘人,逐一称赞。”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自 嘉靖 丁巳、戊午间为青臬,前后所周还三抚臺, 刘公 来 、 傅公 颐 、 丁公 以忠 ,皆知己。”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叹完了气,他还得有说有笑的和友人们周旋。”
(5).环绕;盘曲。《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 丹阳 地势险阻,与 吴郡 、 会稽 、 新都 、 鄱阳 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 天台洞 ,势周旋,形曲折。”
(6).盘桓;展转;反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周旋祠宇,庭序荒芜。”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下篇:“周旋宛转,思之不得。” 清 周亮工 《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
(7).照顾;周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 裴晋公 每怀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曼 前离 芜 时,已囊空若洗,幸朋友周旋,不致悲穷途也。”
(8).美好;漂亮。《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毁谤阿罗嘆(汉)果业,致令人貌不周旋。” 蒋礼鸿 通释:“﹝周旋﹞是漂亮、好看的意思。”
(1).交际;应酬。 清 戴名世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习剽窃之文,工侧媚之貌,奔走形势之途,週旋僕隶之际,以低首柔声乞哀於公卿之门。”
(2).周全;照顾。《恨海》第八回:“年伯如此週旋,真是粉身难报。”词语解释:舟中敌国 拼音:zhōu zhōng dí guó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指众叛亲离。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哉乎山 河 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起 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唐 陆贽 《论关中事宜状》:“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任事之济否在人,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势苟危则舟中敌国也。”词语解释:舟兵 拼音:zhōu bīng
水军;水兵。《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十三年春, 权 復征 黄祖 , 祖 先遣舟兵拒军。”《宋史·王鼎传》:“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