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典故、词汇
词牌
韵典(诗韵全璧)
词林正韵
简繁体互转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用典分析
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请选择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俭
二十九豏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总目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下载平水韵表
(2011-11-5)
二十哿
上声
我
火
可
堕
果
锁
祸
朵
颗
裹
琐
舸
坐
么
娜
[nà nuó]
妥
左
柁
荷
[hè,负荷]
砢
裸
夥
亸
颇
[稍也,副词]
跛
輠
簸
[bǒ bò]
躲
垛
柂
蠃
笴
鬌
轲
脞
惰
舵
坷
[kě]
播
傩
[详注1]
佐
揣
[chuāi chuǎi chuài]
椭
蓏
沱
[详注2]
瑳
叵
堁
[《集韵》苦卧切,音课。《博雅》堁尘也。]
那
[nuó]
騀
哆
硪
陊
沲
嶞
哿
伙
瘅
[dān dàn]
婀
[婀娜]
娑
[详注3]
蚁
爹
埵
墯
嬷
阿
[à,可,是否,用在问句加强语气]
跺
棵
猓
爸
髁
笸
蜾
痑
鎯
岢
媠
[音妥。《揚子·方言》豔美也。]
婐
捰
惈
馃
鵎
閜
駊
她
誐
娿
葰
陏
鐹
剆
锞
褍
崜
毑
椤
钶
砈
綶
鲄
誃
袳
睉
袲
硰
隓
毻
涐
稞
縒
婑
橠
挜
曪
頋
锗
暛
溑
撱
彵
懡
碋
缍
墮
灬
炣
粿
敤
抲
拸
攭
邩
攞
挆
惢
褨
椯
淉
注1:
傩
nuó,音娜。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傩”。
注2:
沱
音柁。与𣵺同。瀢𣵺,沙土往来貌。《郭璞·江赋》碧沙瀢𣵺而往来。
注3:
娑
音縒。馺娑,汉殿名。《班固·西都赋》经骀荡而出馺娑。《三辅黄图》馺娑,马迅疾貌。借为宫名。
辩音释义
首字词组
末字词组
末字诗句
末字诗句
停画舸
转无那,沙汀蓼岸,一点渔灯相照,寂寞古渡停画舸。
——元·白朴
【【小石调】恼煞人】
窄如舸
前除水满池,有亭窄如舸。
——宋·方回
【池亭秋思】
寄一舸
浩然天地间,身世寄一舸。
——宋·方回
【夜发长山豅】
西施舸
忘机得意茅三间,焉用陶朱西施舸。
——宋·方回
【题徐仲彬达观亭】
送轻舸
记江皋惜别,那堪被、流水无情送轻舸。
——宋·杨无咎
【玉抱肚】
随大舸
蕃胡入中国,万里随大舸。
——宋·文同
【冷瓶】
走一舸
田屋悉破散,江湖走一舸。
——宋·方回
【记火】
江一舸
载鸱夷、烟江一舸。
——宋·吴文英
【水龙吟】
萦单舸
江沙落席帆,岸柳萦单舸。
——宋·司马光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舟中夜坐】
夷归舸
满地沧波,待见个、鸱夷归舸。
——近现代·庞俊
【三姝媚】
驾归舸
江之水汤汤,念子驾归舸。
——宋·方回
【赠方童子】
已行舸
清泉无苦多酌我,空洞麟肠已行舸。
——宋·李新
【飞练歌呈宋豳州宏文】
济川舸
仆射多才情,新停济川舸。
——宋·李至
【奉和对海红花见寄之什】
候来舸
相见桐州民,延首候来舸。
——宋·强至
【次刘才邵送魏彦成韵】
上归舸
是时远道怀,纷纷上归舸。
——宋·梅尧臣
【送仲连】
情画舸
恨无情画舸,载离思,各西东。
——元·张野
【木兰花慢 端午发松江】
垂素舸
太守水西来,朱衣垂素舸。
——唐·白居易
【郡斋暇日辱常州陈郎中使君早春晚坐水西馆书事诗十六韵见寄亦以十六韵酬之】
走夷舸
廿载东南断兵火,津海通潮走夷舸。
——近现代·李稷勋
【九日登高放歌】
云一舸
或挂风半帆,或贮云一舸。
——宋·陆游
【航海】
浮单舸
醉乡吒一廛,学海浮单舸。
——宋·汪炎昶
【次韵寄俞伯初】
乘坏舸
如许多宝贝,海中乘坏舸。
——唐·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其二三一】
过轻舸
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
——唐·杜甫
【忆昔行】
人区舸
仲氏新裁汝南诺,元昆聊舣人区舸。
——宋·苏籀
【山斋闲咏】
留画舸
野戍岸边留画舸,绿萝阴下
到
山庄。
——唐·刘禹锡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
凌风舸
醉著凌风舸,歌成满路花。
——宋·韩元吉
【清明】
乘画舸
想得
玉郎
乘画舸,几回明月坠云间。
——唐·元稹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
鸱夷舸
烟波乱逐鸱夷舸,烽火遥腾马偾辕。
——宋·孙锐
【避虏入洞庭】
逃名舸
更无越相逃名舸,犹看吴王送女潮。
——宋·梅尧臣
【送吴正仲婺倅归梅溪待阙】
千里舸
念君千里舸,江草漏灯痕。
——唐·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聊用书所见成篇】
望行舸
出户望行舸,羡心如野猿。
——宋·梅尧臣
【张法曹归阙】
同一舸
鸡犬图书同一舸,老夫荡桨儿扶柂。
——宋·曾几
【次折仲古游浔州桂园韵】
牵利舸
时光牵利舸,春淑覆柔条。
——唐·张嘉贞
【恩敕尚书省僚宴昆明池应
制
】
双画舸
江上双画舸,风帆或先后。
——宋·梅尧臣
【送李节推挈内归宁池阳并李察推往南康军嫁妹二君同行】
解轻舸
去客解轻舸,落潮乘顺风。
——宋·梅尧臣
【与浔阳舍弟别】
浮轻舸
未能范蠡浮轻舸,且学灵均赋落英。
——宋·赵必𤩪
【和黄秋韵】
飞素舸
长波飞素舸,五月下南溟。
——唐·李群玉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 其一】
龙千舸
憔悴潘郎曾记,得青龙千舸,采石矶边。
——宋·姚云文
【八声甘州】
乘铁舸
遥想真人乘铁舸,往来三岛鬼神奔。
——宋·莫俦
【题参鸾阁】
无旧舸
鸱夷无旧舸,泰伯有新祠。
——宋·翁卷
【送卢主簿归吴】
载双舸
公行媌曼载双舸,谁与客劝琉璃钟。
——宋·晁补之
【送直阁杜君章守齐】
回画舸
共醉八门回画舸,独还
三径
掩书堂。
——唐·许浑
【送元昼上人归苏州兼寄张厚二首 其二】
三百舸
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
——清·顾炎武
【秋山】
寻宿舸
断桥寻宿舸,前路听鸣鸡。
——清·李沛
【人日雾过樊汊】
浮书舸
激箭波狂浮书舸,散丝雨细逐朱轮。
——宋·杨亿
【皇甫太博知苏州】
迎湖舸
吟声出海迎湖舸,圣处还期立脚根。
——近现代·陈三立
【伯夔酬诗相奖感而次韵却寄不自禁哀音之发越也】
邀一舸
盼到主人邀一舸,空携大句压风波。
——近现代·陈三立
【康更生翁既返丁家山寄庐过访不遇有诗见及次和二绝 其一】
移画舸
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
——唐·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
见渔舸
江头见渔舸,更欲扣舷醉。
——宋·董嗣杲
【对月】
维画舸
细柳千门维画舸,华灯两岸度鸣弦。
——宋·舒坦
【和西湖即席二首 其二】
泛轻舸
有客泛轻舸,迤逦到桐庐。
——宋·曾中思
【水调歌头】
排画舸
欲写从前离阔,便安排画舸,准备新诗。
——元·张野
【八声甘州 戊申再到西湖】
潮动舸
夜阑潮动舸,秋迥月临城。
——宋·释惠崇
【句】
山迎舸
行县山迎舸,论兵云绕旗。
——宋·释惠崇
【句】
衰淮舸
强扶衰病衰淮舸,尚怯春风溯午潮。
——宋·王安石
【秦淮泛舟】
浮画舸
绿波浮画舸,芳草染朱轮。
——宋·宋宏
【兴庆池禊宴】
迎仙舸
风从射的迎仙舸,水是山阴作禊堂。
——宋·宋祁
【寄会稽天休学士】
过独舸
穿荷过独舸,傍柳倚轻策。
——宋·王之道
【题李梦发摇碧堂】
乘一舸
锦袍先生乘一舸,此处恍然天上坐。
——宋·王子昭
【咏练川】
寻素舸
欲寄远书寻素舸,今逢佳士得朱轮。
——宋·李复
【寄朱约之】
催去舸
候吏腾装催去舸,故人引脰怅离觥。
——宋·宋祁
【凌屯田知和州】
纵仙舸
何时纵仙舸,我亦愿周旋。
——宋·刘子翚
【问明仲游武夷日】
信画舸
沿洄信画舸,归路子城幽。
——宋·王安石
【用王微之韵和酬即事书怀】
卸淮舸
鲁桥卸淮舸,淖涂历蓁芜。
——宋·王奕
【金余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一首】
露下舸
攲眠露下舸,侧见星月吐。
——宋·王安石
【山田久欲折】
杙素舸
浅沙杙素舸,一水宛秋蛇。
——宋·王安石
【东门】
乘单舸
变姓乘单舸,翻身退急流。
——宋·刘克庄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余十八首别命题或追录少作并存于卷以训童蒙之意·扁舟五湖】
云随舸
冉冉云随舸,茫茫鸟溯风。
——宋·陈与义
【过下杯渡】
与蜀舸
吴船与蜀舸,有请神必答。
——宋·陆游
【黄牛峡庙】
驾大舸
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
艓
子。
——唐·杜甫
【最能行】
坐轻舸
主人坐轻舸,恰受二三客。
——宋·郑刚中
【即事】
送战舸
可月湖边送战舸,长啸便欲凌清波。
——宋·林亦之
【范宰同郑簿应尉送战船至海上招野人同游赋得可月湖一篇奉呈】
买轻舸
呼童买轻舸,拂榻下平川。
——宋·陈师道
【还江上】
横新舸
江步横新舸,茅檐弄幼孙。
——宋·陆游
【幽居初夏】
迎画舸
柳丝迎画舸,水镜写雕梁。
(群送贾院长)
——唐·裴度
【春池泛舟联句】
双彩舸
宛如双彩舸,缆向春波湾。
——宋·杨怡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小亭】
系画舸
径深最宜系画舸,日落时复停归鸦。
——宋·孔武仲
【子瞻画枯木】
有仙舸
夜潭有仙舸,与月当水中。
——唐·畅当
【宿潭上二首 其一】
如浮舸
下坂如浮舸,登崖剧上楼。
——宋·苏辙
【次韵子瞻减降诸县囚徒事毕登览】
闲斗舸
南海无波闲斗舸,北堂多暇得羞兰。
——宋·苏辙
【送钱承制赴广东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