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共222,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节物节奏节宣节毛节麾节传节理节献
节序节度节用节角节爱节要节将节院
节义节变节使节饮节风节镇节流节性
节制节目节时节谊节分节酒节人节华
节候节令节中节食节动节间节解节口
节旄节妇节死节欲节文节适节衣节丧
节操节钺节俭节会节岁节峻节趋节仪
节节节下节和节召节级节缩节年节侠
节行节概节拍节正节假节斧节约节烈
节士节气节日节根节上节遇节省节油

词语解释:节物  拼音:jié wù
(1).作为;行事。《吕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 高诱 注:“节物,事也。行事甚高,细小之利不恃赖之也。”
(2).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宋 苏舜钦 《秋夕怀南中故人》诗:“向夕依阑念昔游,萧条节物更他州。”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还爱节物,高会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诗:“节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应节的物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二》:“中城兵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问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马处送节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正在家中喫利市饭,忽见老门子 陆有恩 来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请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总是节物,不好特地来请得。今日来得极妙,且喫三盃。’”
词语解释:节序  拼音:jié xù
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 南朝 梁 江淹 《谢仆射游览》诗:“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时菊耀巖阿,云霞冠秋岭。”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江 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之一:“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李大钊 《青春》:“每更节序,輒动怀思,人事万端,那堪回首,或则幽闺善怨,或则骚客工愁。”
词语解释:节义  拼音:jié yì
亦作“ 节谊 ”。 谓节操与义行。《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后汉书·安帝纪》:“其赐人尤贫困、孤弱、单独穀,人三斛;贞妇有节义十斛。” 李贤 注:“节谓志操,义谓推让。”《新唐书·张建封传》:“帝又使左右以所持鞭赐之,曰:‘卿节谊岁寒弗渝,故用此为况。’”按,《旧唐书·张建封传》作“节义”。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三折:“论节义呵,我学那存忠孝施正礼行仁道治纲常 伊尹 扶 汤 。” 清 顾炎武 《述古》诗:“ 孝武 尊六经,其功冠百王,节义生人材,流风被 东京 。”
词语解释:节制  拼音:jié zhì
(1).节度法制。亦指严整有规律。《荀子·议兵》:“ 秦 之鋭士,不可以当 桓 文 之节制; 桓 文 之节制,不可以敌 汤 武 之仁义。”《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屡拒 诸葛亮 节制之兵,而东支 吴 人辅车之势。” 吕延济 注:“节制,言 亮 军士有节度制法也。” 明 高启 《威爱论》:“夫 三代 之兵也出於民,居则习其政策而知义,出则闻其节制而知法。”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我军闻其节制严整,军行皆持鹿角,止即成阵。”
(2).指礼仪制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议贵节制,经典之体也。”
(3).控制;克制。《北史·长孙道生传》:“君临臣丧,自有节制,今乘舆屡降,恐乖典礼。” 宋 沉括 《〈孟子〉解》:“人之情无节则流,故长幼贵贱莫不为之节制。”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他喜欢酒,又有海量,我几次请他喝酒,但我也常常劝他有所节制。”
(4).指挥,管辖。《尉缭子·兵令下》:“将能立威,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 卢公 , 元和 初以左僕射节制 泽潞 。”《朱子语类》卷八七:“大将自击此鼓,为三军听他节制。”《西游记》第四十回:“你等既受他节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 周立波 《张闰生夫妇》:“‘民兵要受正规军节制。’队长笑嘻嘻地说。”
(5).指节度使。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近世勋将尤贵富者言 李 郭 ,然而 汾阳 、 西平 犹不得父子并世为节制。”《旧唐书·李德裕传》:“﹝ 鄴郡 道士﹞谓予曰:‘公当为西南节制,孟冬望舒前,符节至矣。’” 宋 范仲淹 《依韵答并州郑大资政见寄》:“节制重 并 汾 ,淹留又见春。”
词语解释:节候  拼音:jié hòu
时令气候。《南齐书·褚炫传》:“从 宋明帝 射雉,至日中,无所得…… 炫 独曰:‘今节候虽适,而云露尚凝,故斯翬之禽,骄心未警。’” 唐 刘商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诗:“重阳秋雁未啣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水浒传》第九三回:“ 宋先锋 準备出东郊迎春,因这日子时正四刻,又逢立春节候。” 潘漠华 《人间》:“天气寒冷下去,后来雨也不飞,风也不刮,只是冻云漫天的凝寒的冬天节候。”
词语解释:节旄  拼音:jié máo
(1).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汉书·苏武传》:“﹝ 苏武 ﹞杖 汉 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指旌节。 唐 郑愔 《塞外》诗之二:“ 子卿 犹奉使,恒向节旄看。” 宋 司马光 《赐殿前都指挥使安武军节度使郝质不允诏》:“卿以沉勇冠军,忠厚许国,内典严卫,外秉节旄,夙夜之劳,简于朕志。”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奉勑王朝,会向 江 南仗节旄,文武听吾调,生杀凭吾造。”
词语解释:节操  拼音:jié cāo
(1).气节操守。《韩非子·五蠹》:“其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后汉书·伏隆传》:“ 隆 字 伯文 ,少以节操立名,仕郡督邮。”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吴翠凤》:“邑令敬其节操,为悬额题旌,并佽助焉。”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你这些鬼话……可决不能欺骗有血性有节操的革命党!”
(2).指乐曲的节拍。《文选·王褒〈洞箫赋〉》:“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曲尚餘音兮。” 李善 注:“言声有条贯,通畅洞达而中於节操。”
词语解释:节节  拼音:jié jié
(1).逐次;逐一。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花比妇人尚矣,盖其於类为宜,不独在颜色之间; 山谷 易以男子,有以见其好异之僻; 渊材 又杂而用之,益不伦可笑。此固甚紕繆者,而 惠洪 乃节节嘆赏,以为愈奇。”《明史·谭纶传》:“ 纶 沉毅知兵……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六:“九日已经听说赤军节节战胜。”
(2).犹处处。 清 戴名世 《药身说》:“余所尝备极天下之苦,一身之内节节皆病,盖宛转愁痛者久矣。”《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老残 一看,节节青紫,不免肚里叹了一口气。”
(3).整饬貌。《大戴礼记·四代》:“子曰:‘……齐齐然,节节然,穆穆然,皇皇然,见才色脩声不视,闻怪物恪命不改志。’”
(4).象声词。《宋书·符瑞志中》:“凤凰者,仁鸟也……其鸣,雄曰‘节节’,雌曰‘足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凤雄鸣‘节节’,雌鸣‘足足’,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
词语解释:节行  拼音:jié xíng
节操品行。《战国策·楚策一》:“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数逆天子之令,不顺。言节行以高兄,无礼。” 颜师古 注:“谓请守母冢,自为名节而表异行,用以矜高於兄耳。” 宋 梅尧臣 《观居宁画草虫》诗:“权豪不可致,节行今仍独。”《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贱妾无媒苟合,节行已亏,岂可更事他人。”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要之,国有政党,非直政事多垢黷,而士大夫之节行亦衰,直令政府转为女閭,国事夷於秘戏,此盖法家所深惎者。”
词语解释:节士  拼音:jié shì
有节操的人。《韩诗外传》卷十:“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奔敌杀七十人而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毂》:“ 轂 亦大节士,轻财重义,为乡里所誉。”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遣遁》:“就是屠肠抉舌成何济,説甚么节士临边听鼓鼙。”
词语解释:节奏  拼音:jié zòu
(1).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礼记·乐记》:“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唐 裴铏 《传奇·元柳二公》:“有仙娥数辈,奏笙簧簫笛,旁列鸞凤之歌舞,雅合节奏。”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坎坎鼓我》:“‘依琴作坎坎之乐’,言其坎坎应节奏也。” 张长 《空谷兰》:“随着歌声的节奏,她们轻轻摇晃着身子,那么舒畅。”
(2).喻指均匀有规律的进程。 茅盾 《野蔷薇·一个女性》:“她觉得大自然的流转就是她自己的命运的节奏。” 冯雪峰 《关于主题》:“这剧本是有情节上的连贯性的,但在摄制时必须更着重思想情绪的发展与节奏。”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我跨上列车,心情是异乎寻常的,仿佛这紧张生动的生活节奏,将我全身的螺丝也拧紧了。”
(3).礼节制度。指有关礼仪的各种规定。《荀子·王制》:“案平政教,审节奏,砥礪百姓,为是之日,而兵剸天下劲矣。”《荀子·富国》:“必将脩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然后节奏齐於朝,百事齐於官,众庶齐於下。” 杨倞 注:“节奏,礼之节文也,谓上下皆有礼也。”
词语解释:节度  拼音:jié dù
(1).节序度数。指历象上据以推算天体运行、季节变化的度数。《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繫於斗。”
(2).规则;法则。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日月之行,有常节度,肯为徙市故,离毕之阴乎?”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九:“﹝ 东坡 ﹞在 黄州 自作蜜酒, 惠州 自作桂酒,皆一试而止,盖出於一时之戏剧,未必皆中节度耳。” 明 吴承恩 《〈春秋列传〉序》:“观之六代之乐,其规条节度岂不极盛也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灰焙之法必有节度,亦必有宜忌。”
(3).犹节制,约束。《汉书·循吏传·龚遂》:“功曹以为 王生 素耆酒,亡节度,不可使。”《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旧唐书·田绪传》:“初, 田悦 性俭嗇,衣服饮食,皆有节度,而 绪 等兄弟,心常不足。”
(4).调度;指挥。《后汉书·刘虞传》:“初,詔令 公孙瓚 讨 乌桓 ,受 虞 节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潮汐去还,谁所节度?” 宋 李纲 《上道宗太上皇帝封事》:“遣大臣……尽统诸将,听其节度,推轂授师,不从中制,使兵势不分。”《清史稿·礼志九》:“中建黄纛为中军,两翼斜行建红、白二纛为表,两翼末国语曰乌图哩,各建蓝纛为表,皆受中军节度。”
(5).见“ 节度使 ”。
词语解释:节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官名。 唐 初沿 北周 及 隋 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 唐 睿宗 景云 二年, 贺拔延嗣 为 凉州 都督,充 河西 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之号。其初,仅于边地有之, 安 史 之乱后遍设于国内。一节度使统管一道或数州,总揽军、民、财政。 宋 以节度使为虚衔, 辽 金 沿置, 元 废。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其后由膳部郎中为 荆南 节度行军司马,遂为节度使。”《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 绍兴 年间,行在有个 关 西 延安府 人。本身是三镇节度使。”亦省称“ 节度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宣和 中復 幽州 ,乃建为 永清军 节度,以命 郭药师 。”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唐制节度观察二使不并置》:“ 唐 制节度、观察二使不并置,故节度常兼观察处置等使。 崔珙 为 凤翔 陇州 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词语解释:节变  拼音:jié biàn
(1).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唐 元结 《系乐府·颂东夷》:“金石无全声,宫商乱清浊;来惊且悲叹,节变何烦数。”
(2).指节令变化,时光流逝。参见“ 节变岁移 ”。
词语解释:节变岁移  拼音:jié biàn suì yí
谓节令变换,年岁转换。 唐 牛肃 《纪闻·牛应贞》:“今节变岁移,腊冬春首,照晴光於郊甸,动暄气於梅柳,水解冻而绕轩,风扇和而入牖。”
词语解释:节目  拼音:jié mù
(1).树木枝干交接处的坚硬而纹理纠结不顺部分。《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説以解。” 孙希旦 集解:“节目,木之坚而难攻处。” 朱彬 训纂引 方性夫 曰:“‘节则木理之刚者’,《説卦》所谓‘坚多节’是矣;‘目则木理之精者’,《弓人》所谓‘斵目必荼’是矣。”《吕氏春秋·举难》:“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上》:“ 庾子嵩 目 和嶠 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2).指竹节。 隋 侯白 《启颜录》:“﹝ 彦博 使嘲庭中竹:﹞‘虚心未能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外恨包藏密,中仍节目繁。” 清 徐葆光 《枫岭山行至梨岭》诗:“稜稜节目匀,端正比君子。” 清 谢道承 《冬笋》诗:“胚胎何坚贞,节目自苞孕。”
(3).关键。 唐 阎防 《百丈溪新理茅茨读书》诗:“开卦推盈虚,散帙攻节目。” 明 归有光 《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顾二先生一时所争,亦在於言语文字之间,而根本节目之大,未尝不同也。”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此皆名分节目之要,而当时自 鲁公 外,无有能言之者。” 巴人 《灾》:“﹝ 玉喜 先生的父亲﹞只在大头节目上抓一抓,小零小碎的事,都叫管家的去做了。”
(4).条目;项目。 唐 刘禹锡 《谢恩赐粟麦表》:“臣谨宣赦文节目,彰示兆人,鼓舞欢謡,自中徂外。”《红楼梦》第五六回:“难为你是个聪明人,这大节目正事竟没经歷。” 茅盾 《清明前后》第四幕:“我用‘更新’的名义,可以是借,也可以是租。借的话,有一次算一次,要是租呢?长期短期我都无所谓。这些小节目,将来可以再议。”
(5).特指文艺演出或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 徐迟 《牡丹》八:“这个节目立刻被选拔出来。第二场在 怀仁堂 上演,作为那一晚的压轴戏。”《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安在一座古代钟楼上的高音喇叭,正在播送本县有线广播站的节目。” 巴金 《真话集·三访巴黎》:“在国外偶尔也看电视。初看西方节目,觉得节奏太快,不习惯。”
(6).程序。 宋 陆游 《上二府论都邑札子》:“至於都邑措置,当有节目。”
(7).犹枝节,麻烦。 晋 车永 《与陆士龙书》:“具説此县既有短狐之疾,又有沙蝨害人。闻此消息,倍益忧虑。如其不行,恐有节目,良为愁愤。”《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公孙渊 ﹞诱致其使,悉斩送 弥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载 渊 表曰:“而后爱憎之人,缘事加诬,伪生节目。” 宋 苏洵 《衡论下·议法》:“是以 宋 有天下因而循之,变其节目而存其大体。”《明史·方国珍传》:“臣遵奉条约,不敢妄生节目。”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为治者不专注其大而但事节目,则安危否泰之大端失之目睫矣。”
词语解释:节令  拼音:jié lìng
节气时令;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 元 吴弘道 《斗鹌鹑》套曲:“寒来暑往,兔走乌飞,节令相催。”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 乾隆 初, 纯皇帝 以海内昇平,命 张文敏 製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凡各节令皆奏演。”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按节令说,现在刚立秋,可是 长城 边的夜里,风沙滚滚,天气冷得怕人。”
词语解释:节妇  拼音:jié fù
(1).指有节操的妇女。 晋 傅玄 《秋胡行》之一:“奈何 秋胡 ,中道怀邪。美此节妇,高行巍峨。”
(2).旧指夫死守贞不再嫁的妇女。《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如今再説一个义虎知恩报恩,成就了人间义夫节妇,为千古佳话。”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二十四史不现在么?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节妇和烈女?”
词语解释:节钺  拼音:jié yuè
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鉞,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假 太祖 节鉞,録尚书事。” 唐 张祜 《送周尚书赴滑台》诗:“鼓角雄都分节鉞,蛇龙旧国罢楼船。”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蒙皇上纶綍频颁,节鉞谬寄,臣感极生惭,愤极思奋。”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年来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图个太平无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瓯和全军交还朝廷……岂可谬领节钺,再当艰巨?”
词语解释:节下  拼音:jié xià
(1).对将领的敬称。古代授节予将帅以加重职权,故敬称将领为节下。后对使臣或地方疆吏亦称节下。《晋书·殷仲堪传》:“愿节下弘之以道德,运之以神明,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陈书·高祖纪上》:“节下奉辞伐罪,故当生死以之,岂可畏惮宗室,轻於国宪?”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愚虽不才,不后於监门卖浆之徒,节下虽未相见,不减於虚左欢游之仪。”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阁下》
(2).犹麾下,部下。《新唐书·哥舒翰传》:“ 翰 疑图己,表请 乾运 兵隶节下,因诡召 乾运 计事者,至军,即斩首梟牙门,并其军。”
(3).指节日或接近节日的日子。 老舍 《老字号》:“节下报账,虽然没赚什么,可是没赔。”
词语解释:节概  拼音:jié gài
亦作“节槩”。 志节气概。《文选·左思〈吴都赋〉》:“士有陷坚之鋭,俗有节概之风。” 李周翰 注:“俗有志节梗慨之人。” 唐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无金寄与白头亲,节概犹夸似古人。”《西游记》第七四回:“怎么长他的威智,兴他的节概,不肯倾心吐胆説他个来歷。”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你有好的母亲,好的姊妹,好的亲戚,好的师友,你的周围都是有节概、有教养的人。”
词语解释:节气  拼音:jié qì
(1).犹节候。季节,气候。 汉 王充 《论衡·寒温》:“寒温天地节气,非人所为明矣。” 南朝 宋 谢灵运 《燕歌行》:“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唐 张籍 《喜王起侍郎放牒》诗:“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红楼梦》第九四回:“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这时是阴历七月初二,虽然过了‘立秋’的节气已经十来天了,可是到晌午还是很热。”参见“ 二十四节气 ”。
(2).气节。《宋书·自序传》:“﹝ 沉矫 ﹞以节气立名,仕为立武校尉、偏将军。” 明 方孝孺 《戆窝记》:“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 姜妙香 《追怀往事》:“﹝ 梅兰芳 ﹞是个明大义、讲节气的人。”参见“ 气节 ”。
词语解释:二十四节气  拼音:èr shí sì jié qì
亦称“ 二十四节 ”。亦称“ 二十四气 ”。 我国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其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段开始的一日为节名。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夏历的特点。《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 清 赵翼 《陔餘丛考·二十四节气名》:“二十四节气名,其全见於《淮南子·天文》篇及《汉书·歷志》。 三代 以上,《尧典》但有二分二至,其餘多不经见,惟《汲冢周书·时训解》,始有二十四节名。其序云:‘ 周公 辨二十四气之应,以顺天时,作《时训解》。’则其名盖定於 周公 。”
词语解释:气节  拼音:qì jié
(1).志气,节操。《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 ﹞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諫。” 宋 陆游 《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 唐甄 《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2).节气;节令。《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 陶潜 《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 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参见“ 二十四节气 ”。
词语解释:节宣  拼音:jié xuān
(1).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 杜预 注:“宣,散也。”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启二》:“伏惟顺序节宣,慰人所望。” 明 徐渭 《奉答少保公书》:“隆冬远道,全赖节宣,决策酬纷,翻宜暇豫。”
(2).节制宣泄。《隋书·高祖纪下》:“五岳四镇,节宣云雨, 江 、 河 、 淮 、海,浸润区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建闸》:“余以为 三江 既濬,建闸为急,何也?盖水利之盈虚,全在乎节宣。”
词语解释:节用  拼音:jié yòng
(1).节省费用。《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节用中》:“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 宋 巩丰 《巩氏后耳目志·杂言》:“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节慾。” 清 秦笃辉 《平书·人事上》:“保身之要,莫如寡欲;理财之要,莫如节用。”
(2).节录采用。 宋 朱熹 《答尤尚书书》:“誌铭之作,雄健高古,曲尽事情,虽或节用行状之词,而一经点化,精神迥出。”
(3).谓按时节利用。《史记·五帝本纪》:“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张守节 正义:“节,时节也……言 黄帝 教民,江湖陂泽出林原隰皆收採禁捕以时,用之有节,令得其利也。”
词语解释:节使  拼音:jié shǐ
(1).节度使的省称。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原来 王节使 另是一个座船,他家小先到一日。”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后五代藩镇之尊见于碑碣》:“碑文中於大 唐 文宗 、 宣宗 及上书皆空二格,于 清河公 亦空二格,于 陇西 令公则跳行书。盖当时 河 朔之俗,知有节使不知有天子也。”
(2).持符节的使者。 唐 王维 《老将行》:“节使 三河 募年少,詔书五道出将军。” 清 姚鼐 《翁学士苏米斋》诗:“披榛逢节使,摹石载舟还。”
词语解释:节时  拼音:jié shí
谓按照一定的时间来伺候。时,通“ 伺 ”。 唐 韩愈 《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君弟 復 ,亦进士。佐 汴 宋 ,得疾,变易丧心,惊惑不常。君得閒,即自视衣褥薄厚,节时其饮食,而匕筯进养之。”
词语解释:节中  拼音:jié zhōng
犹折中,取正。《楚辞·离骚》:“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歷兹。” 林云铭 注:“节中,即折中,乃持平之意。” 清 戴震 《原善》卷下:“是故谓之天德者三:曰仁,曰礼,曰义,善之大目也,行之所节中也。”
词语解释:节死  拼音:jié sǐ
守节义而死。 唐 韩愈 《唐故河南府王屋县尉毕君墓志铭》:“ 徐州 节度 张建封 慕 广平 之节死,闻君篤行能官,请相见,署诸从事。”一本作“ 死节 ”。
词语解释:节俭  拼音:jié jiǎn
节约俭省。《晏子春秋·谏下十四》:“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节俭。” 唐 白居易 《太平乐词》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英烈传》第六三回:“大抵尝歷艰难,便自然节俭;稍习富贵,便自然奢华。” 徐特立 《我的生活》:“一家老小三口,无劳动力,靠收租子维持生活,比较节俭。”
词语解释:节和  拼音:jié hé
节令和顺。 晋 陶潜 《桃花源》诗:“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词语解释:节拍  拼音:jié pāi
(1).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唐 张祜 《感王将军柘枝妓殁》诗:“画鼓不闻招节拍,锦靴空想挫腰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公子命弹《湘妃》。婢以牙拨勾动,激扬哀烈,节拍不类夙闻。”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章:“大约她们的风琴被砸坏了,她就用手打着节拍,用自己的歌声轻轻伴奏。”
(2).比喻有规律的进程。《朱子语类》卷四四:“盖其言合节拍,所以虽言而人不厌之。”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那警笛声甚是凄厉,但有几乎一定的节拍,足见司令者的从容!”
词语解释:节日  拼音:jié rì
(1).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北史·夏侯道迁传》:“三月上巳,诸人相率至 夬 ( 夏侯夬 )灵前,仍共酌饮…… 夬 从兄 欣宗 云:‘今是节日,诸人忆弟畴昔之言,故来共饮。’” 元 吴弘道 《斗鹌鹑》套曲:“寒来暑往,兔走乌飞,节令相催,答贺新正圣节日,愿我皇又添一岁。” 闻一多 《人民诗人--屈原》:“端午是一个人民的节日。”
(2).纪念日。 艾青 《光的赞歌》诗:“我们在自己的时代,应该像节日的焰火,带着欢呼射向高空!”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你们也将同样地在那些庄严的节日,想起 天安门 ,想起 毛主席 ,庄严地庆祝党的生日--‘七·一’。” 容臞 《妈妈在你身旁》:“今天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小孩子的节日!”
词语解释:节毛  拼音:jié máo
犹节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司马与分背, 袁盎 解节毛怀之,杖,步行七八里。”
词语解释:节角  拼音:jié jiǎo
指文字因笔画方正所显露的棱角和屈折处。 唐 韩愈 《石鼓歌》:“剜苔剔蘚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词语解释:节饮  拼音:jié yǐn
指少饮酒。《晋书·阮孚传》:“ 琅邪王 裒 为车骑将军,镇 广陵 ,高选纲佐,以 孚 为长史。帝谓曰:‘卿既统军府,郊垒多事,宜节饮也。’”
词语解释:节谊  拼音:jié yì
见“ 节义 ”。
词语解释:节义  拼音:jié yì
亦作“ 节谊 ”。 谓节操与义行。《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后汉书·安帝纪》:“其赐人尤贫困、孤弱、单独穀,人三斛;贞妇有节义十斛。” 李贤 注:“节谓志操,义谓推让。”《新唐书·张建封传》:“帝又使左右以所持鞭赐之,曰:‘卿节谊岁寒弗渝,故用此为况。’”按,《旧唐书·张建封传》作“节义”。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三折:“论节义呵,我学那存忠孝施正礼行仁道治纲常 伊尹 扶 汤 。” 清 顾炎武 《述古》诗:“ 孝武 尊六经,其功冠百王,节义生人材,流风被 东京 。”
词语解释:节食  拼音:jié shí
(1).节制饮食。《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其俗节食,好治宫室,於所居之左右立大屋。”《南史·夷貊传下·高句丽》:“地多大山深谷,无原泽,百姓依之以居,食涧水。虽土著,无良田,故其俗节食,好修宫室。”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饱生众疾》:“ 循州 苏侍郎 每见某,即劝令节食,言食少则臟气流通而少疾。”《解放日报》1984.5.12:“为了接近角色,他要我节食减肥,注意防止发胖。”
(2).节日食品。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莫不是买油麵为节食,莫不是裁段疋作秋衣。” 明 袁宏道 《岁时纪异》:“上元以糖圆春糕为节食。”
词语解释:节欲  拼音:jié yù
亦作“ 节慾 ”。 克制欲念;节制性欲。《晏子春秋·问下七》:“ 景公 问 晏子 曰:‘富民安众难乎?’ 晏子 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以圣人制礼节欲,取於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止。” 宋 巩丰 《巩氏后耳目志·杂言》:“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节慾。” 李大钊 《战争与人口问题》:“余虽不敢信其节欲以限制出生之説有显著之效果,但亦絶不否认其説之本旨。”
词语解释:节会  拼音:jié huì
(1).音乐的段落节奏。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节会有数,故曲折不乱;周旋有度,故頫仰不惑。”亦泛指乐曲。 唐 王建 《捣衣曲》:“高楼敲玉节会成,家家不睡皆起听。”
(2).节日所设的宴会。 汉 王桀 《英雄记·公孙瓒》:“ 公孙瓚 与诸属郡县每至节会,屠牛作脯,每酒一觴,致脯一豆。”
词语解释:节召  拼音:jié zhào
谓使者持节宣召。 宋 张先 《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词:“须知,繫国安危。料节召还趋浴凤池。且代工施化,持钧播泽,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词语解释:节正  拼音:jié zhèng
纳入正轨,使合于正常。 唐 元结 《管仲论》:“然后定天子封畿,诸侯疆域,舆服器玩,礼乐法度,征赋贡输,自 齐 鲁 节正。”
词语解释:节根  拼音:jié gēn
(1).指草木的节与根。 唐 韩愈 《郓州谿堂》诗:“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狠狼贪,以口覆城。”
(2).节日边沿。 鲁迅 《呐喊·端午节》:“近年是每逢节根或年关的前一天,他一定须在夜里的十二点钟才回家。”
词语解释:节麾  拼音:jié huī
(1).古代朝廷授予大将的符节和令旗。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兼两镇之节麾,备三公之典策。” 清 曼殊室主人 《班定远平西域》第二幕:“朕今特举行军旗亲授式,以重使命,卿请前席祗受节麾呀!”
(2).用为对职掌兵权者的敬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其与 百制府 书云:‘…… 额 自上去九月,接奉恩命,调任 江 巡,依侍节麾,俾供驱策。’”
词语解释:节爱  拼音:jié ài
谓有操守而又仁爱。 明 吕坤 《与乔聚所抚台书》:“所愿海内臺察尽如老先生,一精白之心,纯惻怛之念,忠诚体国,节爱怜民,山河当无恙,令不肖歌太平以死,亦百年大快活也。”
词语解释:节风  拼音:jié fēng
操守品格。《人民日报》1984.1.5:“ 周恩来 同志又诚恳地说:‘……救国会的抗 日 主张,和我们是一致的,爱国七君子的节风,我是很佩服的。’”
词语解释:节分  拼音:jié fēn
季节的分际。前后季节不同,分别季节的界限,称为节分。如立春前一日为冬,后则为春。 唐 刘威 《闰三月》诗:“莫怪花开晚,都缘春尽迟。节分炎气近,律应蕙风移。”
词语解释:节动  拼音:jié dòng
谓如肢体骨节一般彼此配合行动。《尉缭子·攻权》:“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也。”
词语解释:节文  拼音:jié wén
(1).谓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有筭,为之节文也。” 孔颖达 疏:“男踊女辟是哀痛之至极也,若不裁限,恐伤其性,故辟踊有筭为準节文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宋 苏轼 《礼以养人为本论》:“夫礼之初,始诸人情,视其所安者而为之节文。”
(2).礼节;仪式。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鼎俎之礼,节文曲备。”《隋书·经籍志二》:“ 汉 兴, 叔孙通 定朝仪, 武帝 时始祀 汾阴 后土, 成帝 时初定南北郊,节文渐具。”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五礼之威仪,至於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 严复 《论世变之亟》:“ 中国 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
(3).减省文字。《后汉书·应劭传》:“﹝臣﹞輒撰具《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及《春秋断狱》凡二百五十篇,蠲去復重,为之节文。”
词语解释:节岁  拼音:jié suì
(1).四季节令和年节。《南齐书·王延之传》:“ 延之 家训方严,不妄见子弟,虽节岁问讯,皆先克日。”《南齐书·孝义传·杜栖》:“每营买祭奠,身自看视,号泣不自持。朔望节岁,絶而復续,吐血数升。”
(2).指经年。 唐 韩愈 《苦寒歌》:“黄昏苦寒歌,夜半不能休;岂有不阳春,节岁聿其周。”
词语解释:节级  拼音:jié jí
(1).次第。《魏书·释老志》:“年常度僧……若无精行,不得滥採。若取非人,刺史为首,以违旨论,太守、县令、纲僚节级连坐,统及维那移五百里外异州为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备极珍玩,穷诸上饌,如是节级,莫不周施。”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其意以为药虽众,主病者专在一物,其他则节级相为用,大略相统制,如此为宜。”
(2). 唐 宋 时低级武职官员。 唐 无名氏 《炀帝开河记》:“又令少年驍卒五万人各执杖督工为吏,如节级、队长之类。”《旧唐书·懿宗纪》:“如本厢本将,今后有节级员闕,且以行营军健量材差置,用酬征伐之勤。”《宋史·兵志十》:“伏缘旧例军中拣节级,以挽彊引满为胜。”
(3). 宋 元 地方狱吏。《水浒传》第十二回:“ 杨志 押到死囚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説 杨志 杀死 没毛大虫 牛二 ,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取钱。”
词语解释:节假  拼音:jié jiǎ
(1).因过节而放的假期。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弦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旬休节假暂归来,一声狂杀 长安 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今年上元节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著他閒暇休息。”今多作“节假日”。
(2).指节日和假日。《光明日报》1984.4.21:“平时,他搞展览设计……节假日或夜晚,他构思,拟画稿,从事业余创作。”
词语解释:节上  拼音:jié shàng
节日;节期。 茅盾 《子夜》八:“什么呀?啐!节上送礼哪!人家的弟兄们打过招呼,难道是替你白当差!”
词语解释:节传  拼音:jié chuán
玺节与传言。《周礼·地官·司关》:“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 郑玄 注:“商或取货於民间,无璽节者至关,关为之璽节及传出之;其有璽节,亦为之传。传如今移过所文书。”《后汉书·公孙瓒传》:“﹝ 袁绍 ﹞不能开设权谋,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迸窜逃亡。”《晋书·文帝纪》:“天子命 晋公 以相国总百揆,於是上节传,去侍中、大都督、録尚书之号焉。”
词语解释:节要  拼音:jié yào
从整本书或整篇文字中所摘录下来的重要部分。 明 张居正 《拟日讲仪注疏》:“近午初时,进讲《通鑑》节要。” 清 黄宗羲 《答恽仲升论子刘子节要书》:“节要之为言,与文粹语粹同一体式。”
词语解释:节镇  拼音:jié zhèn
(1).指节度使。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族祖 天水 昭公 ,以旧相为吏部侍郎……公凡八任銓衡,三领节镇,皆带府号。”《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戊午,以 陇州 防御使 相里金 为 陕州 节度使。初,帝以檄书告藩隣,唯 金 遣判官 薛文遇 往来计事,故以节镇奬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节度使在家食俸之例见于葛从周碑》:“ 从周 以疾致仕,遥授节度,食其俸于家,非真节度也, 宋 世节镇在家食俸之例殆始于此。”
(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宋史·职官志六》:“中兴,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是时,诸将勋名有兼两镇、三镇者,实为希阔之典。”
(3).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 杨公 筑二翼,东西立罗郭;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词语解释:节酒  拼音:jié jiǔ
(1).节制饮酒。《晋书·胡毋辅之传》:“以家贫,求试守 繁昌 令,始节酒自厉,甚有能名。”《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节酒慎言,喜怒必思,爱而知恶,憎而知善。”
(2). 江 南旧俗,称冬至前夕饮酒为节酒。 清 顾禄 《清嘉录·冬至大如年》:“﹝冬至﹞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饮,谓之‘节酒’。”
词语解释:节间  拼音:jié jiān
(1).过节的时候。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彭氏 匿孕入宫,贪恋节间赏赐,不肯明言。”《红楼梦》第二二回:“ 贾政 朝罢,见 贾母 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
(2).指植物茎的节和节之间的部分。
词语解释:节适  拼音:jié shì
谓有节制而适度。《晏子春秋·问上二六》:“百官节适,关市省征,山林陂泽不专其利,领民治民勿使烦乱。” 张纯一 校注:“节适,官无冗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是以当食不知辛酸节适,洗沐盥漱,动逾岁时。”
词语解释:节峻  拼音:jié jùn
犹峻节。《宋书·隐逸传·周续之》:“ 江州 刺史每相招请, 续之 不尚节峻,颇从之游。”按,《南史·隐逸传上·周续之》作“峻节”。
词语解释:节缩  拼音:jié suō
节俭紧缩。多指节约支出。 宋 叶适 《绩溪县新开塘记》:“﹝ 王木叔 ﹞治县节缩,稍得餘钱,遂请於监司,买民田使为之,古跡之废併修之,塘之所须楗桩木石皆买与之。” 明 李东阳 《明故封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谢公墓志铭》:“公自奉素俭,虽封锡,禄食仅仅,益自节缩为义举。” 郁达夫 《她是一个弱女子》:“这中间并且又因为经济的窘迫,生活也节缩到了无可再省的地步。”
词语解释:节斧  拼音:jié fǔ
即节钺。 唐 韩愈 《平淮西碑》:“赐汝节斧,通天御带,卫卒三百,凡兹廷臣,汝择自从。”参见“ 节鉞 ”。
词语解释:节钺  拼音:jié yuè
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鉞,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假 太祖 节鉞,録尚书事。” 唐 张祜 《送周尚书赴滑台》诗:“鼓角雄都分节鉞,蛇龙旧国罢楼船。”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蒙皇上纶綍频颁,节鉞谬寄,臣感极生惭,愤极思奋。”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年来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图个太平无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瓯和全军交还朝廷……岂可谬领节钺,再当艰巨?”
词语解释:节遇  拼音:jié yù
偶然的机遇。《荀子·正名》:“性伤为之病,节遇谓之命。” 杨倞 注:“节,时也,当时所遇谓之命。”
词语解释:节理  拼音:jié lǐ
(1).节义道理。 汉 刘向 《说苑·立节》:“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於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於来世。”
(2).节和纹理。《新唐书·回鹘传下》:“有川曰 康干河 ,断松投之,三年輒化为石,色苍緻,然节理犹在,世谓康干石者。”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松花石》:“ 董文简 家茁错二松橛,节理槎枒,皮断犹附。”
(3).调度管束,使合于礼仪准则。《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李周翰 注:“节理,谓以节度理人也。”
词语解释:节将  拼音:jié jiāng
(1).持节的大将。泛指总军戎者。《陈书·高祖纪下》:“若乐随 临川王 及节将立效者,悉皆听许。”
(2).犹节帅。 唐 元稹 《立部伎》诗:“如今节将一掉头,电卷风收尽摧挫。”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企羡》:“ 唐 初选尚,多於贵戚,或武臣节将之家。”
词语解释:节流  拼音:jié liú
《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今以“节流”指节约开支。 靳以 《雪朝》:“为什么他一定要这样想,自从经理说过节流的政策以来,我一分邮票也未曾用过。”
词语解释:节人  拼音:jié rén
(1).谓约束人的行为,使遵礼而行。《史记·滑稽列传》:“ 孔子 曰:‘六蓺於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2).有节操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洁皎分以守终,不逊避而苟免者,节人也。”
词语解释:节解  拼音:jié jiě
(1).旧时断裂四肢、分解骨节的酷刑。《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季龙 ﹞又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 漳水 。”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方正》:“ 颜杲卿 为 安禄山 所擒…… 禄山 怒甚,缚於 东都 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气絶,大駡不息。”
(2).草木枝叶残谢脱落。《国语·周语中》:“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 韦昭 注:“本,氐也。谓寒露之后十日,阳气尽,草木之枝节皆理解也。”《文选·左思〈吴都赋〉》:“草木节解,鸟兽腯肤。” 吕延济 注:“言草木凋落。” 宋 苏轼 《中山松醪赋》:“烂文章之纠缠,警节解而流膏。”
(3).谓乐曲节奏分明。《文选·马融〈长笛赋〉》:“牢剌拂戾, 诸 賁 之气;节解句断, 管 商 之制也。” 吕向 注:“ 管仲 、 商鞅 二人,皆有断决之材,笛声节曲相解,句度断决,则 管仲 、 商鞅 之制度也。”
(4).剖开竹节。喻顺利无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序》:“他若定其二十五篇以后《汉志》,章剖句析,不必斤斤求合而自能以意逆志,可以一空前人之支离附合,与余夙所疑者不啻冰释而节解也。”
词语解释:节衣  拼音:jié yī
指符节的外套。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册皇后仪》:“太傅太保再拜,参政帅掌节者脱节衣,诣太傅位,掌节者以节授参政。”
词语解释:节趋  拼音:jié qū
(1).进止。《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君者中心,臣者外体。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 吕向 注:“节,止;趋,进也。”
(2).心意的节制与趣向。《汉书·冯奉世传》:“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疑生无常,惑生不知所从;亡常则节趋不立,不知所从则百姓无所错手足。” 颜师古 注:“趋,读曰趣。趣谓意所嚮。”
词语解释:节年  拼音:jié nián
积年;历年。 明 张居正 《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臣等愚见,合无特諭户部会同兵工二部,查 万历 七年以前节年逋负几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故九年岁内一时并徵,艰难备至,至若復追节年借解之银,是一年之中而取足十餘年之欠额。”
词语解释:节约  拼音:jié yuē
(1).节省,俭约。《汉书·辛庆忌传》:“ 庆忌 居处恭俭,食欲被服尤节约。”《宋书·五行志三》:“今宜罢散民役,务从节约,清扫所灾之处,不敢於此有所营造。”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她主张节约材料,减低成本,加精技术,改良出品。”
(2).犹节束。《墨子·节葬下》:“金玉珠璣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壙。” 孙诒让 间诂:“《淮南子·齐俗训》云:‘古者非不能竭国糜民,虚府殫财,含珠麟施,纶组节束追送死也。’ 许 注云:‘纶,絮也;束,缚也。’案,‘节约’与《淮南》书‘节束’义同。”
(3).节制约束。《后汉书·窦宪传》:“ 瓌 少好经书,节约自修,出为 魏郡 ,迁 潁川 太守。”《朱子语类》卷五二:“今学者要须事事节约,莫教过当,此便是养气之道也。” 明 何景明 《何子·严治》:“法者,所以节约其散,而整齐其乱之具也;严者,所以立节约而作整齐也。”
(4).犹节录。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 傅武仲 有《舞赋》,皆托 宋玉 为 襄王 问对。及閲《古文苑》 宋玉 《舞赋》,所少十分之七……岂 武仲 衍 玉 赋以为己作耶?抑后人节约 武仲 之赋,因序语而误以为 玉 作也?”
词语解释:节省  拼音:jié shěng
节约;节俭。《后汉书·何敞传》:“奏王侯就国,除苑囿之禁,节省浮费,賑卹穷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查此款需费无多,可否於节省铁路巨款之中,分十分之一。” 浩然 《艳阳天》第九章:“这女人能算计,会节省,妇女群里百里难挑一。”
词语解释:节献  拼音:jié xiàn
逢节日向帝王敬献贡物。 唐 刘禹锡 《贺赦表》:“停藩方节献之礼,以惠疲人;回榷管餘羡之财,以资京邑。”
词语解释:节院  拼音:jié yuàn
唐 代节度使官衙的庭院。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四:“节院收衙队,毬场簇看车;广筵歌舞散,书号夕阳斜。”
词语解释:节性  拼音:jié xìng
谓节制性情。《书·召诰》:“王先服 殷 御事,比介于我 有周 御事,节性,惟日其迈。” 吴澄 注:“节,裁抑之也;性,气质之性。” 梁启超 《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 頡德 以为人类之进步,必以节性为第一义。节性者何?有宗教以为天然性之制裁是也,苟欲合羣也,欲进化也,必不可不受此制裁。”
词语解释:节华  拼音:jié huá
菊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菊》
词语解释:节口  拼音:jié kǒu
(1).犹节食。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参见“ 节食 ”。
(2).方言。时机,机会。 刘真 《春大姐》:“﹝ 秀芳 ﹞恼火了,准备找一个最有利的节口痛痛地回击他们一顿。”
词语解释:节食  拼音:jié shí
(1).节制饮食。《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其俗节食,好治宫室,於所居之左右立大屋。”《南史·夷貊传下·高句丽》:“地多大山深谷,无原泽,百姓依之以居,食涧水。虽土著,无良田,故其俗节食,好修宫室。”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饱生众疾》:“ 循州 苏侍郎 每见某,即劝令节食,言食少则臟气流通而少疾。”《解放日报》1984.5.12:“为了接近角色,他要我节食减肥,注意防止发胖。”
(2).节日食品。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莫不是买油麵为节食,莫不是裁段疋作秋衣。” 明 袁宏道 《岁时纪异》:“上元以糖圆春糕为节食。”
词语解释:节丧  拼音:jié sàng
谓丧事从简。《墨子·节葬下》:“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词语解释:节仪  拼音:jié yí
节日礼物。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一月冬至》:“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餽送节仪,及举盃相庆,祭享宗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每年束脩五十金,其外节仪,与夫供给之盛,自不必説。”
词语解释:节侠  拼音:jié xiá
有节操的侠士。《史记·刺客列传》:“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四折:“虽不能千金酬节侠,我也曾四海结英豪。”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节侠多 燕 赵 ,交亲即弟兄。”
词语解释:节烈  拼音:jié liè
贞节刚烈。 清 刘大櫆 《郑节母传》:“母平生喜道人间节烈事。”《老残游记》第五回:“这 吴少奶奶 的节烈,可以请得旌表的。”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他的夫人 徐氏 却很节烈,闻 彦林 死难,沉水而殉。”
词语解释:节油  拼音:jié yóu
节约用油(多指节约汽油等机械用油)例如:三千多辆重型汽车将在今年年内全部完成节油技术改造。
共222,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