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芜没 拼音:wú méi
谓掩没于荒草间;湮灭。 南朝 梁 沉约 《愍衰草赋》:“园庭渐芜没,霜露日霑衣。” 宋 王安石 《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诗:“苑方 秦 地皆芜没,山借 扬州 更寂寥。” 明 杨慎 《观金润甫画壁歌》:“翻嗟古来才士芜没亦何限,感慨为尔击节生遥悲。” 清 戴名世 《〈四家诗义合刻〉序》:“士风之苟且至於如此,而‘五经’之不芜没也几希。”词语解释:芜城 拼音:wú chéng
古城名。即 广陵城 。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都县 境。 西汉 吴王 刘濞 建都于此,筑 广陵城 。 南朝 宋 竟陵王 刘诞 据 广陵 反,兵败死焉,城遂荒芜, 鲍照 作《芜城赋》以讽之,因得名。 唐 李商隐 《隋宫》诗:“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 芜城 作帝家。”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十八:“ 芜城 閲兴废, 雷塘 几开塞。” 清 方文 《访孙豹人不遇因题其壁》诗:“招我来 芜城 , 江 关好流寓。”词语解释:芜菁 拼音:wú jīng
植物名。又名蔓菁。块根肉质,花黄色。块根可做蔬菜。俗称大头菜。《东观汉记·桓帝纪》:“令所伤郡国,皆种芜菁,以助民食。”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 清 曹寅 《戏题西轩草木》诗:“夹路芜菁败素鲜,蔷薇削弱不成妍。”词语解释:芜秽 拼音:wú huì
亦作“ 芜薉 ”。亦作“ 芜濊 ”。
(1).荒芜。谓田地不整治而杂草丛生。《楚辞·离骚》:“虽萎絶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坟墓芜秽而不脩兮,魂无归而不食。” 宋 司马光 《晋祠谢晴文》:“污邪既瀦,平原将溢,田恐芜秽,民忧垫隘。” 胡适 《记李觏的学说》:“沃壤犹为芜秽,况瘠土乎?”
(2).引申为丛生的杂草。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覩乱萌,则若薙田之芟芜薉。”
(3).污浊;污秽。《楚辞·招魂》:“主此盛德兮,牵於俗而芜秽。” 明 刘基 《吊岳将军赋》:“固将军之不辰兮,哀中原之芜秽。” 白采 《羸疾者的爱》诗:“我的工作,只能为你们芟剔芜秽,让你们更见矞皇璀璨!”
(4).使污秽;玷污。 唐 李翱 《百官行状奏》:“芜秽简册,不可取信。”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贤者留芳简册,不肖者芜秽垓埏。”
(5).冗杂;杂乱。《淮南子·齐俗训》:“原人之性,芜濊而不得清明者,物或堁之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略其芜秽,集其清英。”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其事芜秽,其辞猥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跋》:“此记皆从实録写,事多琐碎,难免有冗杂芜秽之讥。”词语解释:芜漫 拼音:wú màn
(1).荒芜;荒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有故伽蓝,形製宏壮,芜漫良甚。” 唐 韦应物 《简郡中诸生》诗:“药园日芜漫,书帷长自閒。” 宋 苏轼 《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疎。”
(2).冗杂散乱。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词语解释:芜词 拼音:wú cí
芜杂之词。常用作对自己文章的谦称。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词:“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芜词拙笔,徒污仙眼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假令 简斋 当日,删尽芜词,仅存其精者百餘首,传至今日,正勿谓不逮 阮亭 、 竹垞 诸公也。” 刘师培 《文说·记事》:“推之《神农本草》、《黄帝内经》,简要详博,不杂芜词。”词语解释:芜音 拼音:wú yīn
繁杂之音。《宋书·谢灵运传论》:“﹝ 王襃 等﹞异轨同奔,递相师祖。虽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 宋 王安石 《见远亭》诗:“ 康乐 诗名旧,芜音詎可攀?”词语解释:芜蒌
野草词语解释:芜累 拼音:wú lèi
谓文辞繁冗累赘。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况《通史》以降,芜累尤深。遂使学者寧习本书,而怠窥新録。” 清 方苞 《书〈萧相国世家〉后》:“ 柳子厚 称 太史公 书曰:‘洁非谓辞无芜累也。’”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 五季 、 宋 初,人不知学,所为駢儷,芜累惢陋。”词语解释:芜绝 拼音:wú jué
废弃隔绝;荒芜断绝。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絶兮异域。” 唐 杜甫 《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诗:“波涛良史笔,芜絶 大庾岭 。” 明 陈恭尹 《送李巷水兼寄相如》诗:“古道今芜絶,吾乡尚有人。”词语解释:芜废 拼音:wú fèi
荒废。 晋 陶潜 《桃花源诗》:“往迹浸復湮,来逕遂芜废。” 明 高攀龙 《东林会约序》:“﹝讲学者﹞自 元 以来,芜废久矣。”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国藩 ﹞駑缓多病,百无一成,军旅驰驱,益以芜废。”词语解释:芜蔓 拼音:wú màn
(1).荒芜;荒凉。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 甫 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桑变忽芜蔓,樟裁浪登丁。”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两个青年踏着芜蔓的草丛在激烈地争辩着。”
(2).冗杂散乱。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 汉 人诗不可句摘者……通篇高妙,无一芜蔓,不著浮靡故耳。” 清 龚自珍 《阐告子》跋:“喜少作(《阐告子》)闇合乎道,乃削剔芜蔓存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王讴》:“ 舜夫 诗集存诗太多,芜蔓不翦,时有俊篇,不愧名家。”词语解释:芜荒 拼音:wú huāng
荒芜。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其土田则原壤芜荒,树艺失时。” 唐 元稹 《答胡灵之》诗:“铅钝丁寧淬,芜荒展转耕。”词语解释:芜颣 拼音:wú lèi
芜杂而有疵病。 唐 黄滔 《唐昭宗实录》:“﹝ 崔礪 等四人﹞诗赋最下,不及格式,芜纇颇甚。” 宋 曾巩 《和邵资政》:“樊笼偶得沧州趣,芜纇难醻《白雪》辞。” 明 宋濂 《〈汪右丞诗集〉序》:“﹝ 濂 ﹞故窃序其作者之意於篇首,芜纇之词要不足为公诗之重轻也。”词语解释:芜蒌亭 拼音:wú lóu tíng
古迹名。 东汉 刘秀 在 蓟 ,闻 王郎 等入 邯郸 称帝,与 邓禹 、 冯异 等昼夜急驰南下,至 饶阳 芜蒌亭 ,天寒饥疲,仅得以豆粥为食。故址在今 河北省 饶阳县 滹沱河 滨。事见《后汉书·冯异传》。词语解释:芜杂 拼音:wú zá
杂乱。 唐 卢藏用 《陈子昂别传》:“尝恨国史芜杂,乃自 汉 孝武 之后,以迄於 唐 ,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宋六十家词》,已病芜杂,识者宜分别观之。”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词语解释:芜荑 拼音:wú yí
木名。姑榆。叶果皮可入药,仁可做酱,味辛。又名无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语》:“芜荑生於 燕 ,橘枳死於 荆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芜荑》:“芜荑有大小两种:小者即榆荚也,揉取仁,醖为酱,味尤辛。人多以外物相和,不可不择去之。入药皆用大芜荑。”词语解释:芜昧 拼音:wú mèi
(1).犹芜没。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诗序:“歷观 燕 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昧矣。”
(2).杂乱不清。《旧唐书·礼仪志二》:“今之所存,传记杂説,用为準的,理实芜昧。”词语解释:芜翳 拼音:wú yì
(1).犹芜没。《宋史·食货志上一》:“ 鄞 之乡东西凡十四,而 钱湖 之水实溉其东之七。吏惰不虔,葑菼芜翳,利失其旧,农人病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 龙潭 ﹞在平芜中而独不为芜翳。”
(2).芜杂隐晦(多指文章)。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 杨子 之言,间多芜翳。” 清 顾炎武 《天津》诗:“何人为史官,直笔扫芜翳。”词语解释:芜梗 拼音:wú gěng
(1).荒芜阻塞。《晋书·宗室传论》:“值王室多难,中原芜梗,表义甄节,效绩艰危。” 严复 《原强》:“法犹器也,犹道涂也,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捍格芜梗者势也。”
(2).杂乱不通畅。 清 章学诚 《跋〈湖北通志检存稿〉》:“而近世纪载,出於史学久絶之后,一切文辞叙述,芜梗闒冗,全无法度。”词语解释:芜旷 拼音:wú kuàng
犹荒芜。《管子·牧民》:“野芜旷则民乃荒,上无量则民乃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北齐书·李元忠传》:“ 孙腾 、 司马子如 尝共诣 元忠 ,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词语解释:芜鄙 拼音:wú bǐ
文章杂乱浅薄。例如:辞义芜鄙。词语解释:芜驳 拼音:wú bó
庞杂不纯。 宋 范仲淹 《述梦诗序》:“《唐书》芜駮,因其成败而书之,无所裁正。”词语解释:芜蒌粥 拼音:wú lóu zhōu
《后汉书·冯异传》:“ 光武 自 蓟 东南驰,晨夜草舍,至 饶阳 无蔞亭 。时天寒烈,众皆飢疲, 异 上豆粥,明旦, 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 豆粥,飢寒俱解。’”后因以“芜蔞粥”指在困乏中及时的济助。 清 赵翼 《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灌顶醍醐浆,活命芜蔞粥。” 王国维 《颐和园词》诗:“草地閒关短轂车,邮亭仓卒芜蔞粥。”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八章一:“ 元璋 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 芜蒌 豆粥、 滹沱 麦饭。”词语解释:芜駮
庞杂不纯。 宋 范仲淹 《述梦诗序》:“《唐书》芜駮,因其成败而书之,无所裁正。”词语解释:芜谬 拼音:wú miù
芜杂谬误;荒谬。《宋书·王僧达传》:“猖狂芜谬,每陈所怀。”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尝撰铭附上,且求指擿芜谬处见示。” 明 归有光 《〈荀子〉叙录》:“而时有芜谬,取 韩子 ‘削其不合者附於圣人之籍’之意。”词语解释:芜荟 拼音:wú huì
荒芜。《太平广记》卷三○七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沉聿》:“至一城署,人民稀少,道路芜薈。” 前蜀 杜光庭 《杨神湍谢土醮词》:“缮营久旷,芜薈几侵。”词语解释:芜劣 拼音:wú liè
文章拙劣无条理词语解释:芜俚 拼音:wú lǐ
谓芜杂粗俗。《宋史·李之纯传》:“御史 周尹 劾 广西 提点刑狱 许彦先 受 邕 吏金,命 之纯 往究其端,乃起於出婢之口。 之纯 以为芜俚之言,不治。”词语解释:芜根 拼音:wú gēn
芜菁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芜菁》。参见“ 芜菁 ”。
词语解释:芜菁 拼音:wú jīng
植物名。又名蔓菁。块根肉质,花黄色。块根可做蔬菜。俗称大头菜。《东观汉记·桓帝纪》:“令所伤郡国,皆种芜菁,以助民食。”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 清 曹寅 《戏题西轩草木》诗:“夹路芜菁败素鲜,蔷薇削弱不成妍。”词语解释:芜灭 拼音:wú miè
犹芜没。 南朝 梁 任昉 《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遂使碑表芜灭,丘树荒毁。” 宋 苏辙 《巫山赋》:“蹊遂芜灭而不可陟兮,玄猿黄鵠四顾而鸣悲。”参见“ 芜没 ”。
词语解释:芜没 拼音:wú méi
谓掩没于荒草间;湮灭。 南朝 梁 沉约 《愍衰草赋》:“园庭渐芜没,霜露日霑衣。” 宋 王安石 《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诗:“苑方 秦 地皆芜没,山借 扬州 更寂寥。” 明 杨慎 《观金润甫画壁歌》:“翻嗟古来才士芜没亦何限,感慨为尔击节生遥悲。” 清 戴名世 《〈四家诗义合刻〉序》:“士风之苟且至於如此,而‘五经’之不芜没也几希。”词语解释:芜浅 拼音:wú qiǎn
芜杂浅薄。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序:“学涉芜浅,文多瞽漏。”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词曲》:“余细看之,独‘马上抱鷄三市鬪,袖中携劒五陵游’二句差胜,乃用晚 唐 人 罗隐 诗也,其餘芜浅不足观。”词语解释:芜芜 拼音:wú wú
草木丛集貌。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上芜芜以荫景,下田田兮被谷。”词语解释:芜濊 拼音:wú huì
见“ 芜秽 ”。
词语解释:芜秽 拼音:wú huì
亦作“ 芜薉 ”。亦作“ 芜濊 ”。
(1).荒芜。谓田地不整治而杂草丛生。《楚辞·离骚》:“虽萎絶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坟墓芜秽而不脩兮,魂无归而不食。” 宋 司马光 《晋祠谢晴文》:“污邪既瀦,平原将溢,田恐芜秽,民忧垫隘。” 胡适 《记李觏的学说》:“沃壤犹为芜秽,况瘠土乎?”
(2).引申为丛生的杂草。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覩乱萌,则若薙田之芟芜薉。”
(3).污浊;污秽。《楚辞·招魂》:“主此盛德兮,牵於俗而芜秽。” 明 刘基 《吊岳将军赋》:“固将军之不辰兮,哀中原之芜秽。” 白采 《羸疾者的爱》诗:“我的工作,只能为你们芟剔芜秽,让你们更见矞皇璀璨!”
(4).使污秽;玷污。 唐 李翱 《百官行状奏》:“芜秽简册,不可取信。”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贤者留芳简册,不肖者芜秽垓埏。”
(5).冗杂;杂乱。《淮南子·齐俗训》:“原人之性,芜濊而不得清明者,物或堁之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略其芜秽,集其清英。”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其事芜秽,其辞猥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跋》:“此记皆从实録写,事多琐碎,难免有冗杂芜秽之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