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末字词组
紫芝水芝九芝焚芝萤火芝五鼎芝泽芝玉脂芝
灵芝琼芝仙芝宝芝火芝麻母芝木威喜芝地芝
采芝瑞芝青芝黄金芝铜芝遁芝戊己芝夜光芝
玉芝餐芝菌芝雪芝祥芝桂芝木渠芝 
金芝三芝白芝木芝荧芝伏苓芝素芝 
五芝云芝玄芝黄芝飞节芝樊桃芝禽芝 
华芝肉芝丹芝楚芝葨芝龙仙芝独摇芝 
兰芝神芝土芝香芝养神芝梅芝白石芝 

词语解释:紫芝  拼音:zǐ zhī
(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之符。”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
(2).比喻贤人。《淮南子·俶真训》:“ 巫山 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 高诱 注:“膏夏、紫芝皆喻贤智,萧、艾,贱草。皆喻不肖。”《旧唐书·杨炎传》:“丁忧,庐於墓前,号泣不絶声,有紫芝、白雀之称,义表其门閭。”
词语解释:灵芝  拼音:líng zhī
(1).传说中的瑞草、仙草。《文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於重涯,濯灵芝以朱柯。” 薛综 注:“石菌、灵芝,皆海中神山所有神草名,仙之所食者。”《云笈七籤》卷三四:“口衔灵芝,降於形中,是谓真仙之术。”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早来到緑依依採灵芝 徐福 蓬莱 。”《陕北民歌选·信天游》:“ 黄河 畔上灵芝草,长得不高生得好。”
(2).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九星、灵芝、夜光, 上元夫人 冠也。”
(3).比喻杰出人才。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灵芝冠众芳,安得闕亲近。” 清 黄遵宪 《别赖云芝同年》诗:“前有 龙 吕 后 朱 王 。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
词语解释:采芝  拼音:cǎi zhī
秦 末有四皓 东园公 、 甪里先生 、 绮里季 、 夏黄公 见 秦 政苛虐,乃隐于 商雒 ,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疗飢。 唐 虞 世远,吾将何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高贵之畏人,不及贫贱之肆志。”见《史记·留侯世家》、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四皓》。后因以“採芝”指遁隐。名其歌为《採芝操》《四皓歌》,亦省称《採芝》。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採芝操〉序》《琴集》及 南朝 陈智匠 《古今乐录》。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十:“去去行採芝,勿为尘所欺。” 宋 陆游 《对酒》诗:“寄谢採芝翁,无为老青壁。” 明 万寿祺 《入沛宫》诗:“我亦远随 黄 綺 去, 东山 重唱《採芝》歌。”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之二:“勋名浪説 凌烟阁 ,争是 商山 歌《採芝》。”
谓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 汉 张衡 《思玄赋》:“留 瀛洲 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长生。”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清 翁照 《送归愚沉少宗伯予告归里》诗之二:“弭櫂 香水 溪,采芝 砚山 麓。”参见“ 採芝 ”。
词语解释:玉芝  拼音:yù zhī
(1).芝草的一种,又称白芝。《文选·张衡〈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羞玉芝以疗饥。” 李善 注:“《本草经》曰:白芝,一名玉芝。”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 明 潘恩 《七星岩》诗:“八桂玉芝空翳翳,青泥丹灶故辉辉。”
(2).草药名。即鬼臼。 宋 陆游 《过邻家戏作》诗:“醅瓮香浮花露熟,药栏土润玉芝新。”自注:“玉芝谓鬼臼,山家多有之。”
(3).草药名。黄精别名。 明 王象晋 《群芳谱·药一·黄精》:“黄精,一名黄芝,一名玉芝草。”
(4).虾蟆别名。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虾蟆》引 晋 葛洪 《神仙传》:“ 益州 北平山 有虾蟆,谓之玉芝, 王乔 食之成仙。”
(5).比喻贤才。 唐 刘禹锡 《哭吕衡州》诗:“一夜霜风彫王芝,苍生望絶士林悲。”
词语解释:金芝  拼音:jīn zhī
金色芝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药。《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 函德殿 铜池中。”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金芝,色像金也。”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嗟中巖之纤草,厕金芝於芳丛。” 明 王宠 《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斋房产金芝,玉醴出金井。”
词语解释:五芝  拼音:wǔ zhī
五种灵芝。《后汉书·冯衍传下》:“饮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 李贤 注引《茅君内传》:“ 句曲山 上有神芝五种:一曰龙仙芝,似交龙之相负,服之为太极仙卿。第二名参成芝,赤色有光,其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復如故,服之为太极大夫。第三名燕胎芝,其色紫,形如葵,叶上有燕象,光明洞澈,服一株拜为太清龙虎仙君。第四名夜光芝,其色青,其实正白如李,夜视其实如月,光照洞一室,服一株为太清仙官。第五名曰玉芝,剖食拜三官正真御史。”《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八桂森梃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李善 注引《神农本草经》:“赤芝一名丹芝,黄芝一名金芝,白芝一名玉芝,黑芝一名玄芝,紫芝一名木芝。” 唐 顾况 《曲龙山歌》:“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词语解释:华芝  拼音:huá zhī
(1).植物名。即灵芝。 唐 李商隐 《东还》诗:“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採华芝。”
(2).华盖。《文选·扬雄〈甘泉赋〉》:“於是乘舆迺登夫凤凰兮而翳华芝。”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华芝,华盖也。” 汉 桓谭 《新论》:“吾之为黄门郎,居殿中,数见舆輦,玉蚤、华芝及凤凰三盖之属,皆玄黄五色,饰以金玉、翠羽、珠络、锦綉、茵席者也。”
词语解释:兰芝  拼音:lán zhī
(1).兰草与灵芝。《淮南子·说林训》:“兰芝以芳,未尝见霜。”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於南北,兰芝阿那於东西。”
(2).比喻高雅的情趣。 宋 欧阳修 《答吕公著见赠》诗:“四时花与竹,罇俎动可随。况与贤者同,薰然袭兰芝。”
(3).喻佳子弟。 宋 范仲淹 《陈质殿丞挽歌词》:“贤哉生令嗣,遗秀在兰芝。”参见“ 芝兰玉树 ”。
词语解释:芝兰玉树  拼音:zhī lán yù shù
《晋书·谢安传》:“﹝ 谢玄 ﹞少颖悟,与从兄 朗 俱为叔父 安 所器重。 安 尝戒约子姪,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玄 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庭阶耳。’”后因以“芝兰玉树”喻优秀子弟。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芝兰玉树生於庭阶,可喜,可喜。”《再生缘》第一回:“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 柳亚子 《誓墓行》:“痛哭深山誓墓来,芝兰玉树钟灵秀。”
词语解释:水芝  拼音:shuǐ zhī
(1).荷花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题达上人药圃》之一:“山荚便和幽涧石,水芝须带本池泥。” 金 元好问 《泛舟大明湖》诗:“ 江妃 不惜水芝香,狼藉秋风与秋露。”
(2).莲子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六·莲实》
(3).黄精草的别名。 南朝 宋 鲍照 《过铜山掘黄精》诗:“土肪閟中经,水芝韜内策。” 闻人倓 注引 羊公 《服黄精法》:“黄精,芝草之精也。”
(4).冬瓜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冬瓜》
词语解释:琼芝  拼音:qióng zhī
亦作“璚芝”。 即玉芝。古人以为服之可以长生。 南朝 梁 沉约 《与陶弘景书》:“咀嚥琼芝,出入清都。”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艷愁。” 元 张可久 《满庭芳·开玄道院即事》曲:“冰泉翠茗,玉洞琼芝,巖栖曾约回仙至。” 清 龚自珍 《洞仙歌》词:“亲手采琼芝,著玉盘中,添香水养花还小。”参见“ 玉芝 ”。
词语解释:玉芝  拼音:yù zhī
(1).芝草的一种,又称白芝。《文选·张衡〈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羞玉芝以疗饥。” 李善 注:“《本草经》曰:白芝,一名玉芝。”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 明 潘恩 《七星岩》诗:“八桂玉芝空翳翳,青泥丹灶故辉辉。”
(2).草药名。即鬼臼。 宋 陆游 《过邻家戏作》诗:“醅瓮香浮花露熟,药栏土润玉芝新。”自注:“玉芝谓鬼臼,山家多有之。”
(3).草药名。黄精别名。 明 王象晋 《群芳谱·药一·黄精》:“黄精,一名黄芝,一名玉芝草。”
(4).虾蟆别名。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虾蟆》引 晋 葛洪 《神仙传》:“ 益州 北平山 有虾蟆,谓之玉芝, 王乔 食之成仙。”
(5).比喻贤才。 唐 刘禹锡 《哭吕衡州》诗:“一夜霜风彫王芝,苍生望絶士林悲。”
词语解释:瑞芝  拼音:ruì zhī
灵芝草。古代认为灵芝是吉祥之物,故称。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巖扃。”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献芝》:“是岁天下臣民进法祕仙桃瑞芝,及为上祝釐建醮者不絶。”
词语解释:餐芝  拼音:cān zhī
亦作“飡芝”。
(1).指修仙。传说仙家以芝草为食。 唐 贾岛 《哭张籍》诗:“本欲 蓬 瀛 去,餐芝御白云。”
(2).指修身养性,不慕名利。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闻 尧 风冲天, 潁阳 振饮河之谈, 汉 德括地, 商阴 峻餐芝之气。”按, 颍阳 借指 巢父 、 许由 ; 商阴 借指 商山 四皓。 明 孙蕡 《四皓图》诗:“只合飡芝老万山,谁叫鹤髮动龙颜。”
词语解释:三芝  拼音:sān zhī
芝为菌类植物,古人以为食之可长生,故多视为瑞草。三芝所指不一。(1)指参成芝、木渠芝、建木芝。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参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復如故。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於 都广 ,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鸞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昇天也。”(2)指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此三芝生於 泰山 要乡 及 奉高 ,有得而服之,皆令人寿千岁。”(3)指石芝、灵芝、肉芝。《文选·沉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淹留访五药,顾步佇三芝。” 吕向 注:“三芝,石芝、灵芝、肉芝也。”(4)指云芝、水芝、土芝。《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嵇含 《瓜赋》:“世云三芝,瓜处一焉。故植根玉巖,润叶飞泉,揽之者寿,食之者仙,是谓云芝;芙蓉振采,濯茎玄瀨,流葩映川,莫此为最,是谓水芝;甘瓜普植,用荐神祇,其名龙胆,其味亦奇,是谓土芝。”
词语解释:云芝  拼音:yún zhī
(1).云气和芝草。《文选·张衡〈西京赋〉》:“浮鷁首,翳云芝。” 薛综 注:“为画芝草及云气以为船覆饰也。”
(2).灵芝。《文选·张协〈七命〉》:“乘鳧舟兮为水嬉,临芳洲兮拔云芝。” 李善 注:“《西京赋》曰:擢灵芝之朱柯。” 唐太宗 《宴中山》诗:“云芝浮碎叶,冰镜上朝光。”《云笈七籤》卷七四:“丹枣者,盛阳之云芝也。茯苓者,絳晨之伏胎也。”
词语解释:肉芝  拼音:ròu zhī
道家称千岁蟾蜍、蝙蝠、灵龟、燕之属为肉芝,谓食者可长寿。见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亦指形类人参的灵芝草之属。《能改斋漫录·方物》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进士 萧静之 掘地,得物类人手,肥润,色微红,烹食之。后遇异人……因告之曰:‘肉芝,食之者寿。’” 宋 苏轼 《石芝诗引》:“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 子由 烹而食之。” 清 钱谦益 《后饮酒》诗之六:“浮蚁不足言,无奈真肉芝。” 徐迟 《黄山记》:“﹝ 黄山 ﹞有珊瑚似的肉芝。”
词语解释:神芝  拼音:shén zhī
即灵芝。《汉书·王莽传上》:“甘露降,神芝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上芝为车马之形,中芝为人形,下芝为六畜形。” 唐 沉亚之 《上李谏议书》:“祥禽之类凡羽而混之,神芝之类腐菌而混之。” 清 许鸿磐 《三钗梦北曲》第一折:“那灵石之阴,生有五色神芝,常受灵石荫庇。”
词语解释:九芝  拼音:jiǔ zhī
《汉书·武帝纪》:“ 甘泉宫 内中产芝,九茎连叶。”后泛指灵芝草。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九芝八石,延正盪斜。” 唐 王勃 《採莲赋》:“宜其色震百草,香夺九芝。”参见“ 九茎 ”。
词语解释:九茎  拼音:jiǔ jīng
《史记·孝武本纪》:“ 甘泉 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 函德殿 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之八:“收六穗於征赋,翫九茎於池沼。”参见“ 九芝 ”。
词语解释:九芝  拼音:jiǔ zhī
《汉书·武帝纪》:“ 甘泉宫 内中产芝,九茎连叶。”后泛指灵芝草。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九芝八石,延正盪斜。” 唐 王勃 《採莲赋》:“宜其色震百草,香夺九芝。”参见“ 九茎 ”。
词语解释:仙芝  拼音:xiān zhī
书法名称的一种。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丝縈髮垂,平理端密。盈尺锦两,片字金溢。故仙芝烦弱,既匪足双;虫虎琐碎,又安能匹?君子品之,是最神笔。” 钱仲联 注引《墨薮》:“ 六国 时各以异体为符信,製芝英书。或曰, 汉 代有灵芝三种,植于殿前,故作也。”
词语解释:青芝  拼音:qīng zhī
一种贵重的中药材。相传生于 泰山 。又名龙芝。《神农本草经》卷一:“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僊。一名龙芝。” 唐 韩愈 《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云笈七籤》卷一○五:“乃游行天下,东到 青丘 ,遇 谷希子 、 青帝君 授以青精日水,饮食青芝,还到 太山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集解﹞引《别录》:“青芝生 泰山 ,赤芝生 霍山 ,黄芝生 嵩山 ,白芝生 华山 ,黑芝生 常山 ,紫芝生 高夏山 谷。”
词语解释:菌芝  拼音:jūn zhī
即灵芝。《列子·汤问》:“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 晋 张华 《食举东西厢乐诗》之五:“枯蠹荣,竭泉流。菌芝茂,枳棘柔。” 宋 苏轼 《次韵吕梁仲屯田》:“空虚岂敢酬琼玉,枯朽犹能出菌芝。”
词语解释:白芝  拼音:bái zhī
蕈的一种,可入药。传说为神仙的饮饵。亦为瑞徵。 唐 陆龟蒙 《入林屋洞》诗:“尝闻白芝秀,状如琅花偶。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原注:“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饮饵,非常人所能得。” 唐 皮日休 《华顶杖》诗:“探洞求丹粟,挑云觅白芝。”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白芝,一名玉芝、素芝……久食身轻不老,延年神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玉芝非瑞》:“ 嘉靖 四十四年六月,有白芝生於 献帝 旧庙,上大喜,改其名 玉芝宫 。”
词语解释:玄芝  拼音:xuán zhī
黑芝,灵芝的一种。《楚辞·东方朔〈七谏·乱词〉》:“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王逸 注:“玄芝,神草也。” 洪兴祖 补注:“《本草》:黑芝,一名玄芝。”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宋 朱熹 《寄山中旧知》诗之五:“归来应念尘中客,寄与玄芝手自封。”
词语解释:丹芝  拼音:dān zhī
中药赤芝的别名。《神农本草经》卷一:“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一名丹芝。”
词语解释:土芝  拼音:tǔ zhī
(1).瓜的别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嵇含 《瓜赋》:“世云三芝,瓜处一焉……甘瓜普植,用荐神祇,其名既赡,其味亦奇,是谓土芝。” 杜甫 《园人送瓜》诗之二“浮沉乱水玉,爱惜如芝草” 清 仇兆鳌 注:“《广雅》:‘土芝,瓜也。’”
(2).芋头的别名。 宋 林洪 《山家清洪·土芝丹》:“芋之大者名土芝。”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下:“《本草》中……芋曰土芝。” 元 王祯 《农书》卷八:“芋,一名土芝。”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八:“芋苗:《本草》一名土芝,俗呼芋头。生田野中,今处处有之,人家多栽种。”
词语解释:焚芝  拼音:fén zhī
(1).《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往来赂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后以“焚芝”比喻贤人遭难。 唐 孔绍安 《伤顾学士》诗:“游人行变橘,逝者遽焚芝。”
(2).为哀悼死者之词。 唐 李商隐 《代李玄为崔京兆祭萧侍郎文》:“顾埋玉之难追,叹焚芝之何及。”
词语解释:宝芝  拼音:bǎo zhī
旧时道教称灵芝。灵芝,蕈的一种,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可入药,有滋补作用。《云笈七籤》卷十二:“玉童侍左,玉女侍右,三光宝芝,洞暎内外。”
词语解释:黄金芝  拼音:huáng jīn zhī
指灵芝。古以为仙草。 明 刘基 《飞龙引》:“綵女化作黄金芝,千年一作花。”
词语解释:雪芝  拼音:xuě zhī
白芝。蕈的一种,可入药。传说为仙人的饮饵。 唐 王勃 《九成宫东台山池赋》:“雪芝献液,露菊倾津。” 宋 方岳 《山墅》诗:“杯雋明冰片,崖寒孕雪芝。”
词语解释:木芝  拼音:mù zhī
生于木上的真菌类植物。一说为紫芝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郭璞‘游仙’〉》:“傲睨摘木芝,凌波采水碧。” 李善 注:“《本草经》曰:紫芝,一名木芝。” 清 陈淏子 《花镜·灵芝》:“五色芝,五品。木芝,十一品。草芝,十三品。石芝,七品。肉芝,五品。”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
词语解释:黄芝  拼音:huáng zhī
(1).青黏的别名。《三国志·魏志·樊阿传》“青黏生於 丰 、 沛 、 彭城 及 朝歌 云” 裴松之 注引《华佗别传》:“青黏者,一名地节,一名黄芝。主理五藏,益精气。本出於迷入山者,见仙人服之,以告 佗 。”
(2).黄色芝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黄芝一名金芝……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词语解释:楚芝  拼音:chǔ zhī
楚 地之芝。 唐 李商隐 《归墅》诗:“行李踰南极,旬时到旧乡。 楚 芝应徧紫, 邓 橘未全黄。” 冯浩 笺注引《史记索隐》:“ 商 洛 之间, 秦 楚 之险塞,故每称 楚 。”按, 秦 末“四皓”隐居 商山 ,采芝而食,曾作《采芝操》云:“曄曄紫芝,可以疗饥。”
词语解释:香芝  拼音:xiāng zhī
灵芝。 宋 高观国 《凤栖梧·题岩室》词:“摘取香芝医鹤病,正要臞仙,相伴清閒性。”
词语解释:萤火芝  拼音:yíng huǒ zhī
传说中的一种发光的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良常山 有萤火芝,其叶似草,实大如豆,紫花,夜视有光。”
词语解释:火芝  拼音:huǒ zhī
道教传说的一种仙草。《艺文类聚》卷九八引 晋 葛洪 《抱朴子》:“火芝生於名山之阳,其色黄泽,大如车盖。”《艺文类聚》卷九八引 晋 葛洪 《抱朴子》:“火芝常以夏採之,叶上赤,下茎青。”《云笈七籤》卷四:“﹝ 老君 ﹞授 张陵 为云臺治,火芝、火仙之经,方术变化、长生不死之药,登昇云天之道。”
词语解释:铜芝  拼音:tóng zhī
《汉书·宣帝纪》载, 宣帝 神爵 元年,有金芝九茎产于 函德殿 铜池,以为祥瑞。称铜芝。后世仿制为灯座。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觅缘》:“铜芝金藕参差。[丑:]前面鰲山灯,造桥灯。[生:]星桥火树纵横。”
词语解释:祥芝  拼音:xiáng zhī
吉祥的灵芝。 唐 李义府 《在雟州遥叙封禅》诗:“仙阶溢祕秬,灵检燿祥芝。”
词语解释:荧芝  拼音:yíng zhī
传说中的仙草。夜能发光。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荧芝可烛夜,田泉尝浣尘。” 元 张雨 李孝光 《灯花联句》:“寸草荧芝小,丹葩瑞带双。”
词语解释:飞节芝  拼音:fēi jié zhī
老松树皮中的聚脂。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松树枝三千岁者,其皮中有聚脂,状如龙形,名曰飞节芝,大者重十斤。”
词语解释:葨芝  拼音:wēi zhī
树名。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四:“ 蜀 中有一种木,彼人呼为葨芝,其树常高丈餘,不甚增长,花小而白,每一岁开花,次年方结子……今 青城山 范仙观 、 卭州 蒲江县 崇真观 皆有之,故俗传以为仙果。”
词语解释:养神芝  拼音:yǎng shén zhī
灵芝草。 唐 无名氏 《仙传拾遗·鬼谷先生》:“此草是 祖州 不死草也,生在琼田中,亦名养神芝。其叶似菰,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耳。”
词语解释:五鼎芝  拼音:wǔ dǐng zhī
生于桑树上的白木耳。 宋 陶穀 《清异录·蔬》:“北方桑上生白耳,名桑鹅,贵有力者咸嗜之,呼五鼎芝。”
词语解释:麻母芝  拼音:má mǔ zhī
草芝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麻母芝,似麻而茎赤色,花紫色。”
词语解释:遁芝  拼音:dùn zhī
道教指人体五脏、九孔和八脉。《黄庭内景经·隐藏》:“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 务成子 注:“五藏、九孔、八脉为内芝,故曰遁芝。”
词语解释:桂芝  拼音:guì zhī
灵芝的一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彭祖 者, 殷 时大夫也。姓 钱 ,名 鏗 。帝 顓頊 之孙, 陆终氏 之中子。歷 夏 而至 商 末,号七百岁。常食桂芝。”
词语解释:伏苓芝  拼音:fú líng zhī
唐 代书法家 李邕 伪托的刻工名字。《海录碎事》卷十九引 宋 周越 《法书苑》:“ 唐 李邕 善书,仍自刻,多假立刻字人名, 伏苓芝 仙鹤 之类是也。”
词语解释:樊桃芝  拼音:fán táo zhī
菌类植物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又有樊桃芝,其木如昇龙,其花叶如丹罗,其实如翠鸟,高不过五尺,生於名山之阴,东流泉水之土,以立夏之候伺之,得而末服之,尽一株得五千岁也。”
词语解释:龙仙芝  拼音:lóng xiān zhī
亦称“ 龙仙 ”。 灵草名。五芝之一。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龙仙芝,状如昇龙之相负也……服一枚则得千岁矣。”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 句曲山 五芝……第一芝名龙仙,食之为太极仙。”
词语解释:梅芝  拼音:méi zhī
即白符芝。芝之一种。白符芝,似梅,大雪而花,季冬而实。故称。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五》:“怪者成精魅,和者成参苓,华者成梅芝。”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芝》
词语解释:泽芝  拼音:zé zhī
荷花的别称。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访羣英之艷絶,标高名於泽芝。”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既号芙渠,亦曰泽芝。”一说指莲子。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莲藕》
词语解释:木威喜芝  拼音:mù wēi xǐ zhī
真菌类植物木芝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及夫木芝者,松柏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茯苓,茯苓万岁,其上生小木,状似莲花,名曰木威喜芝。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然。” 清 陈淏子 《花镜·灵芝》:“木芝十一品:千岁芝,木威喜芝,飞节芝,木渠芝,黄蘖芝,参成芝,建木芝,五德芝,樊桃芝,九光芝,九茎芝。”
词语解释:戊己芝  拼音:wù jǐ zhī
黄精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精》:“《五符经》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其义也。”
词语解释:木渠芝  拼音:mù qú zhī
真菌类植物木芝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参见“ 木威喜芝 ”。
词语解释:木威喜芝  拼音:mù wēi xǐ zhī
真菌类植物木芝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及夫木芝者,松柏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茯苓,茯苓万岁,其上生小木,状似莲花,名曰木威喜芝。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然。” 清 陈淏子 《花镜·灵芝》:“木芝十一品:千岁芝,木威喜芝,飞节芝,木渠芝,黄蘖芝,参成芝,建木芝,五德芝,樊桃芝,九光芝,九茎芝。”
词语解释:素芝  拼音:sù zhī
蕈的一种。可入药。传说为神仙的饮饵,亦为瑞征。也称白芝、玉芝。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
词语解释:禽芝  拼音:qín zhī
一种真菌。《说郛》卷三一引《内观日疏》:“ 谢幼贞 嗜菌,庭中忽生一菌,状若飞鸟。 沉子玉 曰:‘此谓禽芝,以处女中单覆之则活,煮而食之可数百岁。’”
词语解释:独摇芝  拼音:dú yáo zhī
赤箭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赤箭》
词语解释:白石芝  拼音:bái shí zhī
草药名。 宋 苏轼 《与鞠持正书》之二:“ 文登 虽稍远,百事可乐。岛中出一药名白石芝者,香味初若嚼茶,久之甚美。闻甚益人……白石芝,状若石耳,而有香味。”
词语解释:玉脂芝  拼音:yù zhī zhī
仙草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又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悬危之处,玉膏流出,万年已上,则凝而成芝。”
词语解释:地芝  拼音:dì zhī
(1).灵芝的一种。古人以芝为瑞草,谓服食可成仙。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雷声芳树长,月出地芝生。”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地芝候月,天华逆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集解﹞引《采芝图》云:“又有五色龙芝、天芝、地芝、人芝、土芝……名状不一。”
(2).冬瓜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冬瓜》
词语解释:夜光芝  拼音:yè guāng zhī
道教传说的神芝。《太平御览》卷九八九引《茅君内传》:“ 勾曲山 有神芝五种……第四曰夜光芝,其色青,实正白如李,夜视其实如月,光照洞一室。”《太平御览》卷九八六引 晋 葛洪 《神仙传》:“夜光芝生於名山之阴,大谷凉泉中金石间,有浮云翔其上。”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夜光芝,一株九实,实坠地如七寸镜,夜视如牛目, 茅君 种于 句曲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