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苍苔 拼音:cāng tái
青色苔藓。 晋 潘岳 《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鲜,处悴而荣,在幽弥显。”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清 孙枝蔚 《醉题田家翁壁上》诗:“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风雨生苍苔。”词语解释:莓苔 拼音:méi tái
青苔。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 李瀚 《光孝寺访唐佛》诗:“一径莓苔寒瑟瑟,千年灯火坐萧萧。”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词语解释:青苔 拼音:qīng tái
苔藓。《淮南子·泰族训》:“穷谷之污,生以青苔。” 高诱 注:“青苔,水垢也。”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嗟青苔之依依兮,无色类而可方。” 宋 赵师秀 《大慈道》诗:“青苔生满路,人迹至应稀。”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二折:“花飞锦机,草偃青苔。” 冰心 《寂寞》:“他便脱鞋和袜子,轻轻的走入水里,一面笑道:‘凉快极了,只是底下有青苔,滑得很。’”词语解释:石苔 拼音:shí tái
石上滋生的苔藓。 唐 杜甫 《雨》诗之四:“ 楚 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唐 张祜 《东山寺》诗:“寒色苍苍老柏风,石苔清滑露光融。”词语解释:春苔 拼音:chūn tái
春日的苔藓。 晋 陆机 《婕妤怨》诗:“春苔暗阶除,秋草芜高殿。”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秋叶飞兮散红树,春苔生兮覆緑泉。”词语解释:藓苔
青苔词语解释:点苔 拼音:diǎn tái
(1).飞落苔上。 明 高启 《夜斋见萤火》诗:“拂竹緑莎復点苔,夜窗无月见飞来。”
(2).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清 钱杜 《松壶画忆》卷上:“点苔一法,古人於山石交互处,界限未清,用苔以醒之。”《老残游记》第八回“又有许多松柏是緑的,一丛一丛,如画上点的苔一样” 戴鸿森 注:“‘点苔’是中国画的术语。‘苔’係画笔点上的错杂墨点,多用於山水画,近处表示丛草,远处表示树木。”词语解释:水苔 拼音:shuǐ tái
苔藻类植物。也叫石发、石衣、水衣、水绵、藫。可吃。《尔雅》“藫、石衣” 晋 郭璞 注:“水苔也,一名石髮, 江 东食之。”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水苔方下蔓,石萝日上寻。”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凡有要看的人,得拿出一片嫩榆叶,如果住在水排上,就改给一贝壳鲜水苔。”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陟釐》。词语解释:海苔 拼音:hǎi tái
(1).海中的苔类植物。《文选·左思〈吴都赋〉》:“江蘺之属,海苔之类。” 刘逵 注:“海苔,生海水中。正青,状如乱髮,乾之亦盐藏,有汁,名曰濡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干苔》:“此海苔也,彼人乾之为脯…… 张华 《博物志》云:‘石髮生海中者,长尺餘,大小如韭叶,以肉杂蒸食极美。’ 张勃 《吴録》云:‘江蘺生海水中,正青似乱髮,乃海苔之类也。’”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们有的是榆叶和海苔。”
(2).古纸名。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帝﹞即於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 于闐国 所出……侧理纸万番,此 南越 所献。后人言‘陟里’,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邪侧,因以为名。” 唐 杨巨源 《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捧持价重凌云叶,封裹香深笑海苔。”词语解释:瓦苔 拼音:wǎ tái
即瓦衣。中药屋游的别名。参见“ 瓦衣 ”。
词语解释:瓦衣 拼音:wǎ yī
生长在屋瓦阴处的苔藓类植物。中药屋游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屋游》:“瓦衣、瓦苔、瓦蘚、博邪。”﹝集解﹞引 陶弘景 曰:“此古瓦屋上青苔衣也。”词语解释:梯苔 拼音:tī tái
谓长满苔藓的磴道。 唐 阎伯璵 《函谷关赋》:“洞开一轨,壁立千仞,逕荐双合,梯苔孤峻。”词语解释:菜苔 拼音:cài tái
某些十字花科蔬菜的花茎。例如:油菜苔,芥菜苔。词语解释:芥苔
芥菜开花新生的嫩茎词语解释:夜明苔 拼音:yè míng tái
传说中一种能发光的苔。色呈金黄。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宫人有幸者,以金苔赐之,置漆盘中,照耀满室,名曰夜明苔。著衣襟则如火光。”词语解释:舌苔 拼音:shé tāi
指生于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词语解释:金苔 拼音:jīn tái
传说中的一种苔藓。亦称蔓金苔、夜明苔。色如黄金,可用以照明。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祖梁国 献蔓金苔,色如黄金,若萤火之聚,大如鸡卵,投於水中,蔓延於波澜之上,光出照日,皆如火生水上也……宫人有幸者,以金苔赐之,置漆盘中,照耀满室,名曰‘夜明苔’;著衣襟则如火光。” 唐 杨炯 《青苔赋》:“别生分类,西京 南越 ,则乌韭兮緑钱,金苔兮石髮。”词语解释:蒜苔 拼音:suàn tái
见“ 蒜薹 ”。
词语解释:蒜薹 拼音:suàn tái
亦作“ 蒜苔 ”。亦作“ 蒜台 ”。 蒜的花茎,嫩的可食用。《广群芳谱·蔬一·蒜》:“乾蒜薹盐醃,三日晒乾,元滷煎滚,煠过又晒乾,蒸熟,磁罐盛之,久留不坏。”《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 唐氏 就着蒜苔香油调的酱瓜,又连汤带饭的喫了三碗。”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 天佑 在初五一清早,拿回来一斤猪肉和两束蒜台。”词语解释:鳞苔 拼音:lín tái
鳞片状的苔痕。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九龙池》引 赵贞吉 《九龙池》诗:“为有香漦绕松柏,故令蟠屈长鳞苔。”词语解释:醭苔 拼音:bú tái
东西发霉时表面生的白毛。 清 曹寅 《方屋前竹》诗:“緑韵和酣梦,空窗无醭苔。”词语解释:银苔 拼音:yín tái
树枝状或纤维状的银词语解释:抽苔 拼音:chōu tái
油菜、韭菜等蔬菜长出花茎词语解释:文苔 拼音:wén tái
色彩鲜美的苔藓。 清 曹寅 《题马湘兰画兰长卷》诗之二:“练裙横抹胭脂笔,文苔印得春风迹。”词语解释:狗尿苔 拼音:gǒu niào tái
方言。即鬼笔。真菌的一种。参见“ 鬼笔 ”。
词语解释:鬼笔 拼音:guǐ bǐ
菌之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土菌》﹝附录﹞引 陈藏器 曰:“鬼笔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