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共10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杜若宛若时若当若穆若假若越若镇定自若
不若孰若烂若钦若云若燠若粤若赤奋若
海若俨若相若水若宜若曰若此若贲若
未若若若已若焕若脱若允若苟若从容自若
恍若纷若乃若傥若设若芷若芬若优游自若
有若或若果若倘若至若灵若沛若丹若
岂若沃若譬若蕙若奚若程若茝若谈笑自若
忽若犹若似若一若下若闷若阒若读若
自若何若杳若贺若练若诚若印累绶若蹂若
心若曷若咸若向若祗若波若谺若借若

词语解释:杜若  拼音:dù ruò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忧》诗:“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龚自珍 《此游》诗:“悠扬闻杜若,髣彿邀蛾眉。”
词语解释:不若  拼音:bù ruò
(1).不如;比不上。《墨子·亲士》:“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不藉》:“夫福之求,不若行吾言之大德也;人之用,不若行吾言之和乐以死也。”《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今日事已分明,不若抽身回去。”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文三桥》:“先生视扇云:扇大佳,恐损坏,不若纱帽为凉快也。”
(2).不依顺;不顺遂。《书·高宗肜日》:“民有不若德,不听罪。” 曾运乾 正读:“若,顺也。”《楚辞·天问》:“何献蒸肉之膏,而启帝不若。” 王逸 注:“若,顺也。”
(3).犹言不祥或不祥的事物。指传说中的魑魅魍魉等害人之物。《左传·宣公三年》:“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杜预 注:“若,顺也。” 杨伯峻 注:“不若,不顺,意指不利於己之物。” 汉 张衡 《西京赋》:“禁御不若,以知神姦。”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龙城柳石刻》:“谱 梅言 其地颇重此碣,谓可以辟不若,故游客每求拓本携之行篋。”
(4).不善,强暴。《商君书·慎法》:“外不能战,内不能守,虽 尧 为主,不能以不臣谐谓所不若之国。”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虔夷不若,屡勘寇侮。”《新唐书·李晟传》:“昭文德,恢武功,威不若康不乂。”
词语解释:海若  拼音:hǎi ruò
传说中的海神。《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王逸 注:“ 海若 ,海神名也。” 洪兴祖 补注:“ 海若 , 庄子 所称 北海若 也。” 南朝 宋 鲍照 《望水》诗:“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宋 王安石 《谢知江宁府第二表》:“秋水方至,因知 海若 之难穷。”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 海若 者,右倪之龟也,以为瀛之神。”
词语解释:未若  拼音:wèi ruò
不如,比不上。《后汉书·荀彧传》:“ 彧 报曰:‘今穀食虽少,未若 楚 汉 在 滎阳 、 成皋 閒也。’”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风起。’”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庙,则存其礼诚善矣。然而存其礼之为劝乎农也,则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 宋 苏轼 《贺坤成节表》:“放亿万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饭无数之緇褐,岂如散廩以活饥民。”
词语解释:恍若  拼音:huǎng ruò
(1).茫然。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使者復命, 顺 忽然而寤,恍若自失。” 金 段成己 《醒心亭》诗:“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灵。”
(2).好像,仿佛。 唐 韩愈 《答李秀才书》:“ 元宾 之面容,恍若相接。” 宋 叶适 《医工叹重赠柳山人》诗:“一身尽异形质变,恍若土木徒人言。”《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刘白羽 《火光照红海洋》:“狂啸的海风与澎湃的海涛从几面袭来,使你恍若置身于海上悬崖。”
词语解释:有若  拼音:yǒu ruò
如同,好像。《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后﹞尝梦捫天体,荡荡正青滑,有若钟乳。”《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秦皇 二十四年七月中旬五日, 始皇 登殿排班……人民快乐,岁序三登,有若 禹 汤 圣世,欢逢 尧 舜 明君。” 严复 《救亡决论》:“甚且生今反古,则古昔而称先王,有若古之治断非后世之治所可及者,而不知其非事实也。”
词语解释:岂若  拼音:qǐ ruò
犹何如。表示不如。《论语·微子》:“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词语解释:忽若  拼音:hū ruò
(1).恍若,好像。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於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於是逍遥暇豫,忽若忘归。”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其子听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当再为 顾 家子。”《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可中修善到诸天,居处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里,寻常自在免忧煎。” 蒋礼鸿 通释:“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并用,都是‘倘或’的意思。”《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伏愿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见慈亲,生死不辜恩德。”
词语解释:自若  拼音:zì ruò
镇静自如,毫不拘束;一如既往,依然如故。《国语·越语下》:“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史记·陈涉世家》:“ 雍州 之地、 殽 函 之固自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常云可五十年不食,正尔,復何疑哉?”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其后世俗日以奢靡,而 徐公 固自若也。” 清 邵长蘅 《阎典史传》:“ 应元 慷慨登陴,意气自若。”
词语解释:心若  拼音:xīn ruò
犹心顺。《汉书·礼乐志》:“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词语解释:宛若  拼音:wǎn ruò
仿佛;好象。 晋 无名氏 《晋白紵舞歌诗》:“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鵠翔。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睞容仪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长和 兄弟五人,幼孤。 祜 来哭,见 长和 哀容举止,宛若成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枯松再生》:“ 明皇 遭 禄山 之乱,鑾舆西幸。禁中枯松復生,枝叶葱蒨,宛若新植者。”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公命取经令读,一閲如流,宛若素习。” 陶尔夫 《伐木者的旅行》三:“只见一片葱绿色的密松林,它随着山坡起伏,宛若大海中的巨浪,一直伸向远方。”
(1). 汉 代女子名。《史记·孝武本纪》:“神君者, 长陵 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於先后 宛若 。 宛若 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兄弟妻相谓‘先后’。 宛若 ,字。” 司马贞 索隐:“﹝先后﹞即今妯娌也……宛音冤。”
(2).后世用为妯娌的代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妾家虽贫,无作贱媵者,无怪诸宛若鄙不齿数矣!” 清 方苞 《七思·伯姊》:“幸有妹兮为宛若,谓餘生兮将有託。” 王闿运 《帅芳哀词》:“和于宛若,勤于缶甔。”
词语解释:孰若  拼音:shú ruò
犹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语气。《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二》:“与其害农,孰若取之於商贾?”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与其惩既往之躭误,孰若慎将来之责成?”
词语解释:俨若  拼音:yǎn ruò
(1).恭敬貌。语出《礼记·曲礼上》:“毋不敬,儼若思。”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故儼若冠於《曲礼》,望貌首於五事,出门有见宾之肃,闲居有敬独之戒。” 宋 范仲淹 《君以民为体赋》:“心和则其体儼若,君惠则其民晏如。”
(2).宛若,好象。《西京杂记》卷三:“復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各有所执,皆缀花采,儼若生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小西天》:“ 石经山 峰峦秀拔,儼若 天竺 ,因谓‘小西天’。” 萧红 《夏夜》:“她依着一株花枝,花枝的影子抹上墙去,那样她俨若睡在荷叶上。”
词语解释:若若  拼音:ruò ruò
(1).长而下垂的样子。《汉书·佞幸传·石显》:“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 颜师古 注:“若若,长貌。” 唐 柳宗元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若若紫綬,荣于高堂。” 清 钱谦益 《渡淮河闻何三季穆之讣》诗:“自言星星髮,不紆若若綬。”
(2).众多的样子。《列子·力命》:“今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
(3).每每,常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猴》:“女自是精爽迷罔,顿如痴人,正昼眠睡,暮则华妆艷饰,伺夜,若若有所之。”
词语解释:纷若  拼音:fēn ruò
(1).盛多貌。《易·巽》:“巽在牀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孔颖达 疏:“纷若者,盛多之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而管见之属,谓仙法当具在於纷若之书及於祭祀拜伏之间而已矣。” 宋 陆游 《自遣》诗:“客少胜纷若,家贫亦晏如。”
(2).混乱;多而杂。《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时 袁术 僭号, 策 以书责而絶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见当世之纷若,欲大举以临之,适足趣祸。” 宋 苏轼 《复改科赋》:“探经义之渊源,是非纷若;考辞章之声律,去取昭然。” 清 黄宗羲 《汪扶晨诗序》:“昔吾夫子以兴、观、羣、怨论诗……盖古今事物之变虽纷若,而以此四者为统宗。”
词语解释:或若  拼音:huò ruò
假使,倘或。《敦煌变文集·前汉刘家太子传》:“汝缘年少,或若治国不得,有人夺其社稷者,汝但避投 南阳郡 。”《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 王陵 只是不知,或若 王陵 知了,星夜倍程入 楚 ,救其慈母。”
词语解释:沃若  拼音:wò ruò
(1).润泽貌。《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朱熹 集传:“沃若,润泽貌。”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序》:“故亦浚碧池之涟漪,增瑶林之沃若。” 明 刘基 《杂诗》之七:“枯萎仰沾溉,沃若生葱青。” 清 赵翼 《喜雨》诗:“润难期沃若,暵暂解焚如。”
(2).驯顺貌。《诗·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骆,六轡沃若。”《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潢污之水,愿朝宗而每竭;駑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 李善 注:“《诗》曰:‘我马维骆,六轡沃若。’沃若,调柔也。”
词语解释:犹若  拼音:yóu ruò
(1).舒和貌。《荀子·子道》:“ 子路 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 杨倞 注:“犹若,舒和之貌。”
(2).还是。《管子·轻重甲》:“君虽彊本趣耕,发草立币而无止,民犹若不足也。”《荀子·不苟》:“虽作於心,见於色,出於言,民犹若未从也。”
(3).亦;尚且。《吕氏春秋·知度》:“ 舜 禹 犹若困,而况俗主乎?”
(4).犹如,如同。《墨子·尚贤中》:“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 宋 苏轼 《叶嘉传》:“ 嘉 之所为,犹若粗疏然。”
词语解释:何若  拼音:hé ruò
(1).如何,怎样。用于询问。《晏子春秋·问上十八》:“ 景公 问 晏子 曰:‘明王之教民何若?’”《史记·苏秦列传》:“今有孝如 曾参 ,廉如 伯夷 ,信如 尾生 。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新唐书·李光弼传》:“初, 光弼 谓 李抱玉 曰:‘将军能为我守 南城 二日乎?’ 抱玉 曰:‘过期何若?’”
(2).如何,怎样。用于陈述。 唐 柳宗元 《桐叶封弟辩》:“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 清 侯方域 《于谦论》:“呜呼!不思其得君行政之何若,而欲以名位形迹之际,自解免于后,亦惑矣!”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欲图解决,不得不就此政体所由来之处,考其发生之蹊径何若,发达之程度何若,利弊之影响何若,借为后事之师。”
(3).为何。《管子·问》:“问:刑论有常以行不可改也,今其事之久留也,何若?”《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其妻大君从旁接而起之,曰:‘何若子性之大也?希见人士,卒得急记,流涕不止。’” 汉 陈琳 《神女赋》:“既叹尔以艳采,又説我之长期,顺乾坤以成性,夫何若而有辞。”
(4).几何,多少。《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5).何似,象什么。《汉书·龚胜传》:“ 常恚 ,谓 胜 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 申徒狄 属耳。’”
(6).何如,哪里比得上。 宋 叶适 《故昭庆军承宣使赵公行状》:“公使諭之曰:‘今犹在本州,惠利可及汝也。’人皆哭曰:‘何若只在我州!’”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夫中外通商数十餘载, 华 人亦多精通税则,熟悉约章,与其假手他人,袒护彼族,何若易用 华 人之为愈乎?”
词语解释:曷若  拼音:hé ruò
(1).什么样;怎样。《晏子春秋·问上十六》:“君子常行曷若?”《荀子·强国》:“如是则 齐 必断而为四,三国若假城然耳,必为天下大笑,曷若?” 杨倞 注:“天下必笑其无谋灭亡,问以为何如也。”
(2).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后汉书·班固传下》:“ 太液 昆明 ,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唐 柳宗元 《刘叟传》:“是故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备。”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上》:“曷若度土地之宜,权岁入之数,酌转般之法,而通融乎其间。”
词语解释:时若  拼音:shí ruò
四时和顺。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雨表》:“臣闻圣明在上,刑政叶中,则天地气和,风雨时若。” 宋 苏轼 《春祈诸庙祝文》:“愿疾沴之不兴,庶风雨之时若。”
词语解释:烂若  拼音:làn ruò
(1).光亮貌。 唐 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月之郊》:“高阁高阁,珠缀结络。金铺烂若,不集于鸟雀。”
(2).盛开貌。 清 孙枝蔚 《送方圣羽还山》诗之一:“君归当九月,菊花方烂若。”
词语解释:相若  拼音:xiāng ruò
同样;类似。《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宋 王安石 《送陈谔》诗:“论才相若子独弃,外物有命真难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酒醋麪局,掌印太监一员,管理等官与别局相若。”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三十年来,年相若与年少于我一半者,相识之中,真已所存无几。”
词语解释:已若  拼音:yǐ ruò
见“ 已诺 ”。
词语解释:已诺  拼音:yǐ nuò
亦作“ 已若 ”。 许与不许;许或不许。《逸周书·官人》:“易移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杨倞 注:“诺,许也。已,不许也。” 汉 贾谊 《新书·傅职》:“答左右近臣,不知已诺之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名理》:“若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絶也。已若不信,则知大惑矣。”
词语解释:乃若  拼音:nǎi ruò
至于。《墨子·兼爱中》:“乃若兼则善矣。”《孟子·离娄下》:“乃若所忧则有之。” 明 李东阳 《私试策问》:“乃若四皓之事, 班马 皆同。”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乃若词以人重,则意内为先,言外为后,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
词语解释:果若  拼音:guǒ ruò
果真;假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果若有出师表文,吓蛮书信, 张生 呵,只愿你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西游记》第五一回:“果若能擒得他,是 老孙 之幸;若不能,那时再作区处。”
词语解释:譬若  拼音:pì ruò
譬如。《逸周书·皇门》:“譬若畋犬,骄用逐禽,其犹不克有获。”《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 秦 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宋 强至 《诫言》诗:“言之于一身,譬若户藉枢;尔枢苟不慎,彼户将谁扶。” 曹禺 《原野》第二幕:“以前就譬若我错了,我待你不好。”
词语解释:似若  拼音:sì ruò
好象。《史记·魏公子列传》:“於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昨夜夜半,有天乐从西而来,似若云中下於君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既到了洞里,尘埃满地,门户寂寥,似若无人之境。”
词语解释:杳若  拼音:yǎo ruò
杳然。形容渺茫不见踪影。 清 陈维崧 《宝鼎现·甲辰元夕后一日次康伯可韵》词:“昨夜辜负无眠意,枉费尽描朱刷翠,问天上素娥,因甚杳若?”
词语解释:咸若  拼音:xián ruò
《书·皋陶谟》:“ 皋陶 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 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后以“咸若”称颂帝王之教化。谓万物皆能顺其性,应其时,得其宜。 唐 李邕 《春赋》:“律何谷而不暄,光何容而不灼。植也知归,动焉咸若。尔乃杨迴曲沼,李杂芳园。” 宋 沉遘 《三司狱空道场功德疏右语》:“伏以至仁当天,品物咸若。”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三:“古者百姓太和,万物咸若。” 清 王夫之 《连珠有赠》之十二:“盖闻咸若之理,原安原而隰安隰;不言之化,动应动而虚应虚。”
词语解释:当若  拼音:dāng ruò
倘若。《墨子·尚同中》:“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穀不孰,六畜不遂……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词语解释:钦若  拼音:qīn ruò
敬顺。《书·尧典》:“乃命 羲和 ,钦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陈书·高祖纪下》:“ 梁氏 以圮剥荐臻,歷运有极,钦若天应,以命于 霸先 。” 唐 白居易 《策项》:“今陛下以懋建皇极为先,则大化不得下流矣;以钦若前训为本,则大朴不得不復矣。”
词语解释:水若  拼音:shuǐ ruò
传说中的水神名。《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诗》:“山祇蹕嶠路, 水若 警沧流。” 张铣 注:“山祇,山神; 水若 ,水神也。”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山戛浴兰阯, 水若 居云屏。”
词语解释:焕若  拼音:huàn ruò
光耀貌。 唐 裴铏 《传奇·孙恪》:“忽车马焕若,服玩华丽,颇为亲友之疑讶。”
词语解释:傥若  拼音:tǎng ruò
假如。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儻若果归言,共陶暮春时。”《太平广记》卷八三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君长二三寸,岂復耳有国土。儻若有之,国之当尽焦螟耳。”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姐姐,你的歌词很带些男性的声调,傥若母亲在时,听了定会发怒呢。”
词语解释:倘若  拼音:tǎng ruò
假如,倘或。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顾总》:“君昔 汉 公卿, 未央 冠群贤。倘若念平生,览此同愴然。”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倘若索战,俺两个死不打紧,着人知道呵,不坏了阿妈的名声!”《红楼梦》第五八回:“倘若不叫上他的亲人来,只怕有混账人冒名领出去。” 鲁迅 《书信集·致颜黎民》:“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词语解释:蕙若  拼音:huì ruò
蕙草与杜若。皆香草。《楚辞·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弔蕙若之暂芳兮,慨琬琰之永閼。” 唐 钱起 《送李九贬南阳》诗:“霜降幽林霑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鸞。”
词语解释:一若  拼音:yī ruò
仿佛;很象。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然门面言道之语,涤除未尽,以致近世治古文者,一若非言道则无以自尊其文。”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遂不觉中怀惘惘,一若重愁在抱。”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得文弱清秀,一若他的父亲。”
词语解释:贺若  拼音:hè ruò
(1).琴曲名。相传出于 唐 代琴师 贺若夷 ,或云出于 隋 代 贺若弼 ,故名。亦借指 弼 或 夷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琴曲有《贺若》,最古淡。 东坡 云:‘琴里若能知 贺若 ,诗中定合爱 陶潜 。’以 贺若 比 潜 ,必高人。或谓 贺若弼 也。考 弼 之为人,殊不类 潜 ……余考之,盖 贺若夷 也。 夷 善鼓琴, 王涯 居别墅,常使琴娱宾,见 涯 传。”
(2).复姓。 北周 有 贺若敦 。见《北史》本传。
词语解释:向若  拼音:xiàng ruò
假如。 唐 皇甫曾 《遇风雨作》诗:“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唐 赵璘 《因话录》卷六:“嗟夫!向若 杨君 不遇……安得秉钧入辅,为帝股肱?”
词语解释:穆若  拼音:mù ruò
和美貌。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襃讚成功。 吉甫 有穆若之谈, 季子 有至矣之叹。” 宋 王禹偁 《送张咏序》:“波映 鸚洲 ,烟藏 鹤楼 。白云芳草,思古悠悠。堂有鸣琴,足以振穆若之风;樽有醇醪,足以养浩然之气。”
词语解释:云若  拼音:yún ruò
(1).假若。《国语·晋语三》:“杀其内主,背其外赂,彼塞我施,若无天乎?云若有天,我必胜之。”
(2).如同。
词语解释:宜若  拼音:yí ruò
表拟测或推断之词。犹言似乎;好象。《孟子·尽心上》:“ 公孙丑 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战国策·齐策六》:“且夫救 赵 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燋釜。”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题五道》:“一人之为咏歌,欢乐悲瘁,宜若所繫者未为重矣。”《明史·食货志一》:“ 明 初,沿 元 之旧,钱法不通而用钞,又禁民间以银交易,宜若不便于民。”
词语解释:脱若  拼音:tuō ruò
倘若。 唐 陈子昂 《谏曹仁师出军书》:“脱若功未克成,士马先丧尽,中土求士,卒又难得。”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脱若虏人畏而不前,置而不问……我以堡坞全力,助其逐袭,或迎之前,或出其后,制胜必矣。”
词语解释:设若  拼音:shè ruò
(1).假如。《旧五代史·晋书·皇甫遇传》:“ 审琦 曰:‘成败命也,设若不济,则与之俱死。’”《武王伐纣平话》卷中:“设若当时投水死,如何 周 室得荣昌。” 老舍 《赶集·黑白李》:“你想想吧,设若真是专为分家产,为什么不来跟我明说?”
(2).犹如;就像。 老舍 《樱海集·牺牲》:“设若他的苦闷使人不表同情,他的笑脸看起来也有点多余。” 何其芳 《扇上的烟云》诗:“设若少女妆台间没有镜子,成天凝望悬在壁上的宫扇。”
词语解释:至若  拼音:zhì ruò
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脛,坚冰在鬚……繒纊无温,堕指裂肤。”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序》:“因备先传,撰拟成篇,班班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各冠以时,定为先后……至若触事兴怀,随附篇末。”
词语解释:奚若  拼音:xī ruò
犹奚如。何如。《礼记·檀弓下》:“岁旱, 穆公 召 县子 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尪而奚若?’” 郑玄 注:“奚若,何如也。” 汉 刘向 《说苑·善说》:“是以知 仲尼 之贤,而不知其奚若?”《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然则今王之信任忠良,惇厚故旧,视 秦孝公 、 楚悼王 奚若?”
词语解释:下若  拼音:xià ruò
见“ 下箬 ”。
词语解释:下箬  拼音:xià ruò
地名。在今 浙江省 长兴县 南。《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引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夹溪 ( 箬溪 )悉生箭箬,南岸曰 上箬 ,北岸曰 下箬 ;二箬皆村名。村人取 下箬 水酿酒,醇美胜於 云阳 ,俗称箬下酒。”《太平御览》卷六五引《舆地志》作 上若 、 下若 。后因称该地所产美酒为“下箬”或“下若”。 宋 张先 《醉落魄·吴兴莘老席上》词:“下若醲醅,竞欲金釵当。”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论其品格,亦止如 苏州 之福贞, 惠泉 之三白, 宜兴 之红友, 扬州 之木瓜, 镇江 之苦露, 邵宝 之百花, 苕溪 之下若。”
词语解释:练若  拼音:liàn ruò
佛教语。即阿兰若。梵语的音译。意为寂静处。原指僧侣修行处,后指佛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汝於先身,在此林中为练若苾芻而精勤不懈,承兹福力,为此王子。” 五代 齐己 《渚宫莫问诗》之八:“旧峯呵练若,松径接 匡庐 。”
词语解释:祗若  拼音:zhī ruò
敬顺。《书·说命上》:“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孔 传:“言王如此,谁敢不敬顺王之美命而諫者乎?”
词语解释:假若  拼音:jiǎ ruò
(1).如果。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假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向其化也,又何诛焉?”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假若星官不来呵,你着我等到多蚤晚也?” 老舍 《茶馆》第一幕:“假若真打起来,非出人命不可。”
(2).即使。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休休休,人到中年万事休……假若我便得些自由,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且修身闲袖手。” 元 刘庭信 《寨儿令·戒嫖荡》曲:“假若你便铜脊梁,者莫你是铁肩膀,也磨擦成风月担儿疮。”
(3).犹如,好象。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二折:“假若 韩退之蓝关 外不前骏马, 孟浩然 灞陵桥 不肯骑驴,冻的我战兢兢手脚难停住。”
词语解释:燠若  拼音:yù ruò
温暖。《书·洪范》:“曰晢,时燠若。”《新唐书·历志三下》:“急极而寒若,舒极而燠若,及中而雨暘之气交,自然之数也。” 宋 欧阳修 《上都运待制启》:“时炎燠若,天宇泰然,更冀珍调,以符倾祷。”
词语解释:曰若  拼音:yuē ruò
助词。用于句首。《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 。” 蔡沉 集传:“曰、粤、越通,古文作粤。曰若者,发语辞。《周书》‘越若来三月’,亦此例也。”
词语解释:允若  拼音:yǔn ruò
顺从。《书·大禹谟》:“负罪引慝,祇载见 瞽瞍 ,夔夔斋慄, 瞽 亦允若。” 唐 陆贽 《告谢玄宗庙文》:“幸赖烈祖遗泽感深于人,人心攸归,天意允若。”
词语解释:芷若  拼音:zhǐ ruò
白芷和杜若。皆香草名。《列子·周穆王》:“粉白黛黑,珮玉环,杂芷若以满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芷,白芷;若,杜若。” 宋 贺铸 《南乡子》词:“无限鲜飆吹芷若,汀洲。生羡鸳鸯得自由。”
词语解释:灵若  拼音:líng ruò
海神名。《文选·潘岳〈西征赋〉》:“ 灵若 翔於神岛,奔鲸浪而失水。” 李周翰 注:“ 灵若 ,海神也。” 南朝 齐 刘孝威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兰樽沿曲岸, 灵若 泝迴潮。”
词语解释:程若  拼音:chéng ruò
亦称“ 程君 ”。 草名。《淮南子·墬形训》:“根拔生程若,程若生玄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一》:“招摇生程君,程君生玄玉。”一本作“ 程若 ”。
词语解释:闷若  拼音:mèn ruò
不觉貌。《文选·嵇康〈养生论〉》:“从老得终,闷若无端。” 李周翰 注:“言死者闷然不知其端绪之所由也。”
词语解释:诚若  拼音:chéng ruò
至诚和顺。《礼记·礼器》:“君子之於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 郑玄 注:“若,顺也。” 孔颖达 疏:“至诚和顺。”
词语解释:波若  拼音:bō ruò
梵语的音译。佛教谓离一切分别执着的大智慧。也称“般若”。《南齐书·顾欢传论》:“道家之教,执一虚无,得性亡情,凝神勿扰;今则波若无照,万法皆空,岂有道之可名,寧餘一之可得?” 唐 李峤 《上应天神龙皇帝册文》:“自非冥符幽赞,睿感潜通,何以承波若之护持,享高明之福助。”
词语解释:越若  拼音:yuè ruò
发语词。犹及至。《书·召诰》:“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越若来三月’五字,当作一句读。越若,语辞。来,至也(见《尔雅》)。” 汉 蔡邕 《东鼎铭》:“越若来二月丁丑,迁於司徒。”《汉书·王莽传上》:“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
词语解释:粤若  拼音:yuè ruò
发语词。用于句首以起下文。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粤若稽古帝 汉 ,祖宗濬哲钦明。”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叙》:“粤若 王维 、 王昌龄 、 储光羲 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 宋 欧阳修 《南省试策第四道》:“粤若 姬氏 ,肇自 邰 封。”
词语解释:此若  拼音:cǐ ruò
犹此,这。《礼记·曾子问》:“ 子游 之徒有庶子祭者,以此若义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中》:“此若,义犹言‘此’……此、若二字连读,若亦此也。”《管子·轻重丁》:“此若言曷谓也?”《墨子·节葬下》:“若以此若三国者观之,则亦犹薄矣。”
词语解释:苟若  拼音:gǒu ruò
犹苟且,草率马虎。 汉 贾谊 《治安策》:“顽顿亡耻,奊詬亡节,亷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
词语解释:芬若  拼音:fēn ruò
香草名。《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摶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李善 注:“芬若、荃兰,皆香草也。”
词语解释:沛若  拼音:pèi ruò
盛大貌。《公羊传·文公十四年》:“ 晋 郤缺 帅师、革车八百乘,以纳 接菑 于 邾娄 ,力沛若有餘而纳之。”
词语解释:茝若  拼音:zhǐ ruò
(1). 汉 宫殿名。在 未央宫 内。《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 掖庭 、 椒房 ,后妃之室, 合欢 、 增城 、 安处 、 常寧 、 茝若 、 椒风 、 披香 、 发越 、 兰林 、 蕙草 、 鸳鸯 、 飞翔 之列。” 吕延济 注:“ 合欢 而下并殿名。” 唐 李白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始向 蓬莱 看舞鹤,还过 茝若 听新鶯。”
(2).白芷和杜若,皆香草名。 晋 张华 《杂诗》之二:“微风摇茝若,层波动芰荷。”
词语解释:阒若  拼音:qù ruò
亦作“閴若”。
(1).寂静貌。 清 陈维崧 《解连环·奕用〈片玉词〉韵》词:“花阴半庭閴若,渐局中争劫,枰上侵角。”
(2).形容烟消火灭。 清 陈维崧 《木兰花慢·新霁过蝶庵访云臣不遇词以柬之》词:“奈緑窗倚徧,罏薰閴若,茗椀依然。”
词语解释:印累绶若  拼音:yìn léi shòu ruò
语本《汉书·佞幸传·石显》:“ 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 颜师古 注:“纍纍,重积也。若若,长貌。”后以“印纍綬若”形容官吏身兼多职,权势显赫。 严复 《论世变之亟》:“然则印纍綬若之徒,其必矫尾厉角,而与天地之机为难者,其用心盖可见矣。”
词语解释:谺若  拼音:xiā ruò
山谷空旷貌。 宋 唐介 《碧落洞》诗:“翛然烟径入,谺若天门闢。”
词语解释:镇定自若  拼音:zhèn dìng zì ruò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例如:表面上都镇定自若,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
词语解释:赤奋若  拼音:chì fèn ruò
(1).古代星(岁星)岁(太岁,亦称岁阴、太阴)纪年法所用名称。谓太岁在丑、岁星在寅的年份为“赤奋若”。《史记·天官书》:“赤奋若岁:岁阴在丑(当斗、牛二宿之位),星居寅(当尾、箕二宿之位)。”《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丑,名曰赤奋若,岁星舍尾、箕。”
(2).天神名。《淮南子·墬形训》:“赤奋若,清明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赤奋若,天神也。”
词语解释:贲若  拼音:bēn ruò
语出《书·汤诰》:“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殖。”后遂以“賁若”形容草木丰茂。 唐 张九龄 《送幽州王长史赴军序》:“仲月暄矣,阳时賁若;植物之发芳香,行人之感意气。”
词语解释:从容自若  拼音:cóng róng zì ruò
沉着镇静,神态如常。《人民日报》1974.10.29:“﹝ 南京 长江大桥﹞在大自然的急风暴雨……中,总是那样从容自若,傲岸屹立。” 张天民 《创业》三十:“ 华程 从容自若。”
词语解释:优游自若  拼音:yōu yóu zì ruò
从容不迫,不变常态。 清 陆以湉 《冷庐杂织·彭文勤公》:“凡置卷数百,二僕侍侧,左展卷,右收卷,循环不息。侍者告疲,公优游自若也。”
词语解释:丹若  拼音:dān ruò
石榴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石榴,一名丹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安石榴》:“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頳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
词语解释:谈笑自若  拼音:tán xiào zì ruò
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后汉书·孔融传》:“ 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入朝未对,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復贬 筠州 。士大夫为公危慄,或以为且有后命,公谈笑自若。”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六章:“但那些划艇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嫂,毫不畏惧风浪,谈笑自若地破浪前进。”亦作“ 谈笑自如 ”。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 契丹 犯 澶渊 ,急书日至,一夕凡五至, 莱公 不发封,谈笑自如。”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 宜春 谈笑自如,殊无愠色。” 许地山 《危巢坠简·无忧花》:“席间也有很多她所认识的朋友,所以她谈笑自如很不寂寞。”
词语解释:读若  拼音:dú ruò
古代注音、释义用语。《仪礼·乡饮酒礼》“公升如宾” 汉 郑玄 注:“如,读若今之若。”
词语解释:蹂若  拼音:róu ruò
践踏。《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骑之所蹂若,人之所蹈藉。” 颜师古 注:“蹂若,谓践蹋也。”
词语解释:借若  拼音:jiè ruò
犹假如。《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真卿 曰:‘ 平原 兵新集,尚未训练,自保恐不足,何暇及邻!虽然,借若诺子之请,则将何为乎?’”
共10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