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连茹 拼音:lián rú
(1).语本《易·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王弼 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后因以“连茹”表示擢用一人而连带起用其他人。 唐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诗:“念旧追连茹,谋生任转蓬。”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为人也》:“朋友须连茹,心知共拔茅。”
(2).表示接连不断。《明史·廖纪传》:“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 清 赵翼 《重赴鹿鸣诗和者既多或劝余删润勒成大卷书以见意》诗:“人才辈出如连茹,同气相求自盍簪。”词语解释:蔬茹
蔬菜词语解释:茅茹 拼音:máo rú
茅根相牵连貌。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易·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王弼 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王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此地结根千万岁,联华荣莫比茅茹。” 元 揭傒斯 《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自顾匪茅茹,委跡任空墻。”词语解释:菜茹 拼音:cài rú
菜蔬。《汉书·食货志上》:“还庐树桑,菜茹有畦。” 颜师古 注:“茹,所食之菜也。”《后汉书·孔奋传》:“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清 吴伟业 《遣闷》诗之五:“草阁窈窕花扶疎,园有菜茹池有鱼。”参见“ 菜蔬 ”。
词语解释:菜蔬 拼音:cài shū
(1).蔬菜。《晋书·王湛传》:“兄子 济 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 湛 。 湛 命取菜蔬,对而食之。” 唐 白居易 《即事寄微之》诗:“畬田涩米不耕鉏,旱地荒园少菜蔬。” 茅盾 《残冬》四:“一天天更加冷了。也下过雪。菜蔬冻坏了许多。”
(2).指菜肴。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酒肆》:“初坐定,酒家人先下看菜,问买多少,然后别换菜蔬。”《水浒传》第十一回:“将来铺下一大盘牛肉,数般菜蔬,放个大碗,一面筛酒。”《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却是怠慢老爹的紧,家里没个好菜蔬,不恭。”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请太太吩咐一下,备办些什么菜蔬。大司务在等呢。”词语解释:捽茹 拼音:zuó rú
饮食,吃喝。捽,通“ 啐 ”。 汉 扬雄 《法言·修身》:“闇闇在上,簞瓢捽茹,亦山雌也,何其臞!” 李轨 注:“簞食瓢饮, 颜氏 处之而乐,德盛也。” 汪荣宝 义疏:“ 俞 云:‘捽,读啐’……《方言》云:‘茹,食也。’ 吴 越 之间,凡贪食者谓之‘茹’。然则‘捽茹’犹言‘饮食’耳。”词语解释:山茹 拼音:shān rú
山中的野菜。 唐 寒山 《诗》之二九三:“携篮采山茹,挈笼摘果归。”词语解释:果茹 拼音:guǒ rú
瓜果蔬菜。《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 庄宗 ﹞又好聚敛,分遣人为商贾,至於市肆之间,薪芻果茹,皆称中宫所卖。” 清 吴伟业 《寿王鉴明五十》诗:“果茹飴儿孙,樵苏课僮僕。”词语解释:匪茹 拼音:fěi rú
不自量力。《诗·小雅·六月》:“ 玁狁 匪茹,整居 焦穫 ,侵 镐 及 方 ,至于 涇 阳。” 郑玄 笺:“匪,非;茹,度也。 镐 也 方 也,皆北方地名。言 玁狁 之来侵,非其所当度也,乃自整齐而处 周 之 焦 获 ,来侵至 涇水 之北,言其大恣也。”后常用为盗匪铤而走险的典故。 唐 陆贽 《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缘边州镇储运军粮事宜状》:“儻遇水旱为灾,粟糴翔贵;兇丑匪茹,寇扰淹时。”词语解释:拔茹 拼音:bá rú
见“ 拔茅连茹 ”。
词语解释:拔茅连茹 拼音:bá máo lián rú
比喻递相推荐引进。语出《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王弼 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朱熹 本义:“三阳在下,拔茅连茹之象。” 明 李贽 《续藏书·逊国名臣·文学博士方公》:“拔茅连茹,随汇并进。” 清 钱谦益 《寿房海客十四韵》:“排格引绳良已甚,拔茅连茹亦奚慙。”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四章:“若使女子平等就学,岂遂无人?安得以数人稍能深思创作之故,遂拔茅连茹,贵其不辨菽麦之同类而贱其聪慧明敏之女子哉!” 茅盾 《幻灭》:“铲除封建思想的呼声喊得震天价响,然而亲戚故旧还不是拔茅连茹地登庸了么?”亦省作“ 拔茅 ”、“ 拔茹 ”。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拔茅之义圮,而负乘之羣兴。” 宋 王禹偁 《留别仲咸》诗之一:“头白忽抛攀桂伴,道消休话拔茅心。” 明 李东阳 《次韵答方石先生》之二:“拔茅已慰朝端望,附驥方慙榜下名。” 明 唐顺之 《谢欧阳石江巡抚书》:“惟当寧信明公之激扬,而知其顾盼必能得士,偶因拔茹及此汇征,虽荐人常恐其知。在明公絶不以言于口,而受知思所以报。”词语解释:吐茹 拼音:tǔ rú
(1).吐刚茹柔。《旧唐书·温造传》:“然 造 之举奏,无所吐茹。朝廷有丧不以礼、配不以类者,悉劾之。”《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八年》:“ 祐 数临督司,有不吐茹之节。” 明 刘基 《郁离子·天道》:“抑天不能制物之命而听从其自善恶乎?将善者可欺,恶者可畏,而天亦有所吐茹乎?”参见“ 吐刚茹柔 ”。
(2).比喻为政的宽严。 唐 白居易 《崔咸可洛阳县令制》:“然宰大邑,如烹小鲜。人扰则疲,鱼扰则馁;宽猛吐茹,其鉴于兹。”
(3).比喻钱财的出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节色欲》:“是天也者,用地之物也;犹男为一家之主,司出纳吐茹之权者也。”
词语解释:吐刚茹柔 拼音:tǔ gāng rú róu
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弱。语本《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 仲山甫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 孔颖达 疏:“柔濡者则茹食之,坚刚者则出之,喻……敌寡弱者则侵侮之,强盛者则避畏之。”《汉书·薛宣传》:“﹝ 宣 ﹞前为御史中丞,执宪轂下,不吐刚茹柔,举错时当。”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斯则危行言逊,吐刚茹柔,推避以求全,依违以免祸。”《旧唐书·宪宗纪上》:“罔或徇利以剥下,吐刚而茹柔,使閭井咸安,惸嫠获济。”词语解释:咀茹 拼音:zuǐ rú
(1).嚼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膳可以咀茹华璚,势可以总摄 罗酆 。” 宋 邵雍 《首尾吟》之八:“咀茹兰蕙宜有主,恢张风雅更为谁。”
(2).谓钻研。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朱朝贞》:“遂弃去公车业,穷日夜为囊帙蠹鱼,兼咀茹释氏诸书。”词语解释:木茹 拼音:mù rú
以树木果实充饥。《后汉书·崔駰传》:“故士或掩目而潜渊,或盥耳而山栖,或草耕而仅饱,或木茹而长飢。” 宋 汪革 《毗陵张先生哀辞》:“山栖木茹,初无庸兮;鸟兽之羣,乌可同兮。” 宋 程俱 《西安谒陆蒙老大夫戏用蒙老新体作》诗:“当从 元亮 赋言归,木茹麻衣永投笔。”词语解释:退茹 拼音:tuì rú
佛教指雪山白牛的粪便。据说其粪细洁而香,可作涂料。 清 钱谦益 《次韵赠别友沂》:“吾子视鞭后,老夫识退茹。愧无绕朝策,投笔返村墅。”参阅《楞严经》卷七。词语解释:血茹 拼音:xuè rú
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 宋 范仲淹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师自言生不血茹,七岁持佛事,隐于 灵巖 。”词语解释:髯茹 拼音:rán rú
毛发弯曲纠缠貌。《齐民要术·笔墨》引 韦仲将 《笔方》:“先次以铁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盖使不髯茹。”词语解释:不吐不茹 拼音:bù tǔ bù rú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 仲山甫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后以“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旧唐书·李大亮传论》:“及 高祖 临朝,諫舞胡鸣玉,怀不吐不茹之节,存有始有卒之规,可谓危矣。” 明 张居正 《答宣大王巡抚言蓟边要务》:“其人达於事理,不吐不茹, 萧 规 曹 随,必获同心之济,故用 陈 公。”词语解释:柔茹 拼音:róu rú
柔懦。茹,通“ 懦 ”。《韩非子·亡徵》:“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参见“ 柔懦 ”。
词语解释:柔懦 拼音:róu nuò
亦作“ 柔愞 ”。
(1).优柔懦弱。《韩非子·亡徵》:“怯慑而弱守,蚤见而心柔懦,知有谓可,断而弗敢行者,可亡也。”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今虏气方鋭,吾大兵未集……宗社安危,在此一举,臣惧 李棁 柔懦,恐误国事也。”《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前妻 陈氏 所生长子 琦 ,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立事。” 清 唐孙华 《责猫》诗:“尔稟金行气,柔愞独不杀。”《狮子吼》第二回:“ 光绪帝 虽是柔懦,制於 那拉氏 之手,不能有所作为,但到了这个时候,也晓得旧法万不可行,必要变法自强,才不致为各国所分割。”
(2).指弱小者。 明 李东阳 《华容县学重修记》:“﹝ 李文中 ﹞尝预立边功,救荒除盗,鉏强暴,植柔懦,有功吾民。”词语解释:番茹 拼音:fān rú
即番薯。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番薥》:“国朝 陆次云 《八紘译史》云:‘ 琉球 有米麦,祇供王府,民惟食番茹,状如薯蕷。’”《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有成片林木地区的合作社必须迅速处理山林入社问题》:“一千斤番茹价值三十二元。”词语解释:拔茅连茹 拼音:bá máo lián rú
比喻递相推荐引进。语出《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王弼 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朱熹 本义:“三阳在下,拔茅连茹之象。” 明 李贽 《续藏书·逊国名臣·文学博士方公》:“拔茅连茹,随汇并进。” 清 钱谦益 《寿房海客十四韵》:“排格引绳良已甚,拔茅连茹亦奚慙。”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四章:“若使女子平等就学,岂遂无人?安得以数人稍能深思创作之故,遂拔茅连茹,贵其不辨菽麦之同类而贱其聪慧明敏之女子哉!” 茅盾 《幻灭》:“铲除封建思想的呼声喊得震天价响,然而亲戚故旧还不是拔茅连茹地登庸了么?”亦省作“ 拔茅 ”、“ 拔茹 ”。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拔茅之义圮,而负乘之羣兴。” 宋 王禹偁 《留别仲咸》诗之一:“头白忽抛攀桂伴,道消休话拔茅心。” 明 李东阳 《次韵答方石先生》之二:“拔茅已慰朝端望,附驥方慙榜下名。” 明 唐顺之 《谢欧阳石江巡抚书》:“惟当寧信明公之激扬,而知其顾盼必能得士,偶因拔茹及此汇征,虽荐人常恐其知。在明公絶不以言于口,而受知思所以报。”词语解释:普六茹 拼音:pǔ liù rú
亦作“ 普陋茹 ”。 鲜卑 诸姓之一。 北魏 孝文帝 改 茹氏 。 隋文帝 之父 杨忠 曾因功被赐姓 普六茹 。见《魏书·官氏志》、《隋书·高祖纪上》。词语解释:普陋茹 拼音:pǔ lòu rú
见“ 普六茹 ”。
词语解释:普六茹 拼音:pǔ liù rú
亦作“ 普陋茹 ”。 鲜卑 诸姓之一。 北魏 孝文帝 改 茹氏 。 隋文帝 之父 杨忠 曾因功被赐姓 普六茹 。见《魏书·官氏志》、《隋书·高祖纪上》。词语解释:烦茹 拼音:fán rú
谓烦躁缠扰。 汉 王粲 《大暑赋》:“就清泉以自沃,犹淟涊而不凉,体烦茹以於悒,心愤闷而窘惶。”词语解释:竹茹 拼音:zhú rú
一种中药。淡竹或苦竹茎,经除去绿色表层后,用刀刮出的带状物。能清热除烦、和胃止呕等。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竹》。词语解释:疏茹 拼音:shū rú
泛指粗食。茹,蔬菜的总称。 明 刘基 《杂诗》之三五:“郭北有宕子,鲜服明春闺。累累倚门亲,疏茹乏盐醯。”词语解释:神蕊形茹 拼音:shén ruǐ xíng rú
恐惧貌。 明 王志坚 《表异录·人事二》:“恐惧曰神蘂形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