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莎草 拼音:suō 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浮舟弄水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緑。” 明 叶襄 《端午》诗:“水咽山光天亦老,昔日龙舟偃莎草。”词语解释:莎径 拼音:suō jìng
长满莎草的小路词语解释:莎鸡 拼音:shā jī
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冽冽寒螿啼。” 唐 李贺 《房中思》诗:“谁能事贞素,卧听莎鸡泣。” 清 吴烺 《雨中花》词:“任屋角莎鸡促织,吟遍朝昏。” 闻一多 《死水·我要回来》:“我回来了,乘流萤打灯笼照着你,乘你的耳边啼着莎鸡,乘你睡着了含一口沙泥,我回来了。”词语解释:莎庭
长满莎草的庭院词语解释:莎阶
长满莎草的台阶词语解释:莎衣 拼音:shā yī
蓑衣。莎,通“ 蓑 ”。 唐 司空图 《杂题》诗之八:“樵香烧桂子,苔溼挂莎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 许孟容 进士及第,学究登科,时号锦袄子上着莎衣。” 明 唐顺之 《蓟镇忆弟正之试南都》诗:“头颅长尽山林骨,木食莎衣信有缘。”词语解释:莎虫 拼音:shā chóng
莎鸡的别称。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一:“相戒趣女功,莎虫能表微。” 明 高启 《郊墅杂赋》诗之十:“稻蟹灯前聚,莎虫机下喧。”参见“ 莎鸡 ”。
词语解释:莎鸡 拼音:shā jī
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冽冽寒螿啼。” 唐 李贺 《房中思》诗:“谁能事贞素,卧听莎鸡泣。” 清 吴烺 《雨中花》词:“任屋角莎鸡促织,吟遍朝昏。” 闻一多 《死水·我要回来》:“我回来了,乘流萤打灯笼照着你,乘你的耳边啼着莎鸡,乘你睡着了含一口沙泥,我回来了。”词语解释:莎池
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词语解释:莎岸
长着莎草的岸边词语解释:莎台
长着莎草的楼台词语解释:莎洲
长有莎草的水洲词语解释:莎菲女士的日记 拼音:shā fēi nǚ shì de rì jì
中篇小说。丁玲作。1928年发表。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痛恨和蔑视一切,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患了肺病后,便放纵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华侨凌吉士,却又鄙视他卑劣的灵魂,终于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词语解释:莎笼 拼音:shā lóng
用一长条布裹身做成的宽松裙子,在腰部用塞或卷的方法加以固定,主要为马来群岛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男女穿着词语解释:莎笠 拼音:shā lì
即蓑笠。莎,通“ 簔 ”。《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倦却诗书上钓船,身被莎笠执鱼竿。”参见“ 蓑笠 ”。
词语解释:蓑笠 拼音:suō lì
蓑衣与笠帽。《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 郑玄 注:“蓑笠,备雨服。”《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 清 唐甄 《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词语解释:莎塔八 拼音:shā tǎ bā
蒙古 语,意为酒醉。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 李存信 云]撒因答剌孙,见了抢着喫。喝的莎塔八,跌倒就是睡。”亦作“ 莎搭八 ”。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 白廝赖 云]哥也,俺打剌孙多了,您兄弟莎搭八了,俺牙不约儿赤罢。”词语解释:莎搭八 拼音:shā dā bā
见“ 莎塔八 ”。
词语解释:莎塔八 拼音:shā tǎ bā
蒙古 语,意为酒醉。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 李存信 云]撒因答剌孙,见了抢着喫。喝的莎塔八,跌倒就是睡。”亦作“ 莎搭八 ”。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 白廝赖 云]哥也,俺打剌孙多了,您兄弟莎搭八了,俺牙不约儿赤罢。”词语解释:莎帷 拼音:shā wéi
巴基斯坦妇女穿的宽身而飘拂的长裤词语解释:莎随 拼音:shā suí
谓相持不进不退。《吕氏春秋·不广》:“古善战者,莎随賁服。” 高诱 注:“莎随,犹相守不进不却。”词语解释:莎香
莎草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