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有上声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末字词组
稂莠藜莠莨莠禾莠榛莠谗莠不稂不莠稂不稂莠不莠

词语解释:稂莠  拼音:láng yǒu
泛指对禾苗有害的杂草。常比喻害群之人。《国语·鲁语上》:“ 子服 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餼不过稂莠。”《后汉书·王符传》:“夫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姦轨者贼良民。”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耨。” 明 姚汝循 《郡斋咏怀》:“弃捐久不理,稂莠将盈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流品澄清官序肃,稂莠不许侵嘉禾。”
词语解释:藜莠  拼音:lí yǒu
藜和莠。泛指野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 唐 杜甫 《枯棕》诗:“念尔形影乾,摧残没藜莠。” 宋 陆游 《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犹鬼啸狐嗥于藜莠瓦砾中。”
词语解释:莨莠  拼音:làng yǒu
莨和莠,是两种野草。常用以喻邪恶之人,或用以指杂草丛生的地方。《隋书·卢思道传》:“砾石变成瑜瑾,莨莠化为芝兰。” 宋 王安石 《赠陈君景初》诗:“名声重 京洛 ,踪跡晦莨莠。” 宋 苏轼 《石鼓》诗:“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莨莠。”
词语解释:禾莠  拼音:hé yǒu
禾稼中的杂草。其茎、叶、穗皆似禾。 三国 魏 应璩 《三叟》诗:“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餘岁,相与锄禾莠。”
词语解释:榛莠  拼音:zhēn yǒu
丛生的恶草。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禾黍生於庙堂,榛莠秀乎玉阶。”
词语解释:谗莠  拼音:chán yǒu
谗言恶语。《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谗莠蔑闻,攘争掩息。” 李善 注引《毛诗》:“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词语解释:不稂不莠  拼音:bù láng bù yǒu
《诗·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朱熹 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本谓田中没有野草。后以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明 毕万 《竹叶舟·收秀》:“一身无室无家,半世不稂不莠。”《红楼梦》第八四回:“第一要他自己学好纔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
词语解释:稂不稂莠不莠  拼音:láng bù láng yǒu bù yǒu
(1).比喻人庸庸碌碌不成材。《儒林外史》第二回:“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
(2).形容样子狼狈。 梁斌 《播火记》三三:“这群人稂不稂莠不莠的,一直跑到城门口站下,喘了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