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上声
 韵 上声 【廣韻】音某。

有韵,养韵同

莽 mǎng
〈名〉
  • (会意。从犬,从茻。原意是犬跑到草丛中逐兔,假借为茻,草丛)
  • 草丛
  • 莽,草也。——《小尔雅》
  • 暴骨如莽。——《左传·哀公元年》
  • 在野曰草芒之臣。——《孟子》
  • 罗千乘于林莽。——《汉书·扬雄传》
  • 地饶广荐草莽水泉。——《汉书·景帝纪》。注:“草稠曰荐,深曰莽。”
  • 伏戎于莽。——《易·同人》
  • 又如:莽林(泛指草木密集连绵而不能通过的森林;专指热带雨林);莽渺(深远而渺茫的样子);莽草(一种有毒植物,又称“水莽草”)
  • 食莽饮水,枕块而死。——《淮南子》
〈形〉
  • 茂密;盛多
  •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怀沙》
  • 又如:莽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也指众多的样子)
  • 无涯际的样子
  • 莽,大也。——《小尔雅》
  • 何以为之莽莽也。——《吕氏春秋·知接》。注:“长大貌。”
  • 平原莽千里。——谭嗣同《出潼关渡河》
  • 又如:莽沆(水广大的样子);莽泱(辽阔广远的样子);莽莽苍苍(无边无际);?
  • 渺茫;迷茫 。如:莽眇(迷茫);莽莽漠漠(模模糊糊);莽卤(模糊不明);莽苍苍(迷茫)
  • 粗疏;鲁莽 。如:莽莽广广(莽莽撞撞);莽壮(卤莽);莽卤(粗疏;马虎)
  • 大;猛烈 。如:莽壮(形容声音、气力粗壮有力)
康熙字典

  • 《玉篇》《唐韻》《廣韻》莫朗切《集韻》《類篇》模朗切,𠀤音蟒。 (养韵)
  • 《說文》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爲莽。
  • 又《揚子·方言》草,南楚之閒謂之莽。《孟子》在野曰草莽之臣。《趙岐註》莽亦草也。《屈原·離騷》夕攬洲之宿莽。《註》草冬生不死者。
  • 又《周禮·秋官·剪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山海經》朝歌之山有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 又《拾遺記》有草名莽煌,炙人衣則焦,刈之爲席,方冬彌溫,以枝相摩則火出。
  • 又《爾雅·釋草》莽,數節。《疏》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
  • 又《小爾雅》大也。
  • 又草深貌。《楚辭·天問》草木莽莽。又《莊子·則陽篇》君爲政焉勿鹵莽。《註》猶粗率也。
  • 又莽蒼,見蒼字註。
  • 又國名。《列子·周穆王篇》西極之南隅,名古莽之國。
  • 又姓。《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孟康曰:本姓馬,明德皇后惡其先人有反者,易姓莽。
  • 又《廣韻》莫厚切,音某。 (有韵)
  • 義同。
  • 又《唐韻古音》莫補切,音媽。 (麌韵)
  • 《楚辭·九章》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 又《集韻》謨郞切,音茫。 (阳韵)
  • 莽蒼,亦讀平聲。
  • 俗作莾、莽。
  • 考證:〔《屈原·離騷》夕攬中州之宿莽。〕
  • 謹照原文省中字。州改洲。〔《後漢·莽何羅傳註》〕
  • 謹按後漢無莽何羅傳,謹照原書改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