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队去声 [zài,载运][sài,边塞][详注1][ké ài][lài][cài][详注2][ài]

退[详注3][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4][duì,盘敦][lěi]


注1:裁 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注2:栽 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注3: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4: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共221,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莼菜苦菜蔬菜添菜蔊菜择菜卷心菜莙荙菜
野菜寒菜买菜蚶菜水菜无鲑菜花菜谢婆菜
生菜荇菜诸葛菜细菜元修菜芹菜舍菜豆牙菜
挑菜秋菜蕨菜行菜东风菜饭菜南菜腌菜
鲑菜释菜果菜五菜荤菜解菜莲菜冬风菜
种菜白菜山菜冬菜点菜蒲菜茹菜酱菜
食菜虾菜韭菜甜菜年菜盘菜卤菜仙菜
菰菜供菜风菜瓢儿菜看菜黄菜豆芽菜八宝菜
荠菜淡菜拾菜杂菜肴菜蒿菜发菜金针菜
鱼菜紫菜青菜盐菜上菜芥菜花椰菜金花菜

词语解释:莼菜  拼音:chún cài
即莼菜。又名凫葵。多年生水草。叶片椭圆形,浮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红色,嫩叶可做汤菜。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薄采其茆》:“茆与荇叶相似,南人谓之蓴菜。” 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诗:“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蓴菜。” 清 冯延年 《秋月庵春暮》诗:“时光忽忆蓴菜滑,采摘不厌轻舟劳。”
词语解释:野菜  拼音:yě cài
(1).可以做蔬菜或供人充饥的野生植物。 唐 杜荀鹤 《山中寡妇》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辽史·太祖纪上》:“时大军久出,輜重不相属,士卒煮马驹、採野菜以为食。” 陈毅 《赣南游击词》之二:“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2).农家对自种蔬菜的谦称。《红楼梦》第三九回:“﹝ 刘老老 説﹞:‘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也算我们的穷心。’”
词语解释:生菜  拼音:shēng cài
鲜菜;青菜。亦特指不烹煮而生吃的蔬菜。常用有莴苣、芹菜、香菜等。《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倭 地温暖,冬夏食生菜。”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不欲多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气强难闭。” 唐 杜甫 《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白苣》:“白苣、苦苣、萵苣俱不可煮烹,皆宜生挼去汁,盐醋拌食,通可曰生菜。”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鷄豚、炊麪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
词语解释:挑菜  拼音:tiāo cài
(1).挖菜。多指挖野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范宣 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 立 又自诣军前,求免剽掠,又求纵百姓出城挑菜充飢。”《西游记》第五五回:“祇见一个老妈妈儿,左手提着青竹篮儿,自南山路上挑菜而来。”
(2).指挑菜节。 宋 贺铸 《凤栖梧》词:“挑菜踏青都过却,杨柳风轻,摆动秋千索。”参见“ 挑菜节 ”。
词语解释:挑菜节  拼音:tiāo cài jié
旧俗,农历二月初二日,仕女出郊拾菜,士民游观其间,谓之挑菜节。 清 唐孙华 《息庐》诗之四:“微雨乍迎挑菜节,淡晴已近放梅天。”
词语解释:鲑菜  拼音:guī cài
古时鱼类菜肴的总称。 唐 杜甫 《王竟携酒》诗:“自愧无鮭菜,空烦卸马鞍。” 宋 黄庭坚 《食笋十韵》:“ 洛下 斑竹笋,花时压鮭菜。” 清 方履籛 《与李申耆书》:“犹望东皋数亩,南郭一廛,滫兰有资,鮭菜可具。”
词语解释:种菜  拼音:zhòng cài
种植蔬菜。《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据 下邳 ” 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 《吴历》:“ 备 时闭门,将人种芜菁, 曹公 使人闚门。既去, 备 谓 张飞 、 关羽 曰:‘吾岂种菜者乎? 曹公 必有疑意,不可復留。’”后用以比喻示人无大志。 清 赵翼 《闲居效放翁体》诗:“爱閒偏是閒难耐,始悟英雄种菜忙。”
词语解释:食菜  拼音:shí cài
(1).吃蔬菜。《礼记·丧大记》:“食菜以醯酱。” 汉 班固 《白虎通·京师》:“公卿大夫皆食菜者,示与民同有无也。”
(2).见“ 食采 ”。
词语解释:食采  拼音:shí cǎi
亦作“ 食菜 ”。 享用封邑的租赋。《汉书·地理志下》:“ 周宣王 弟 友 ,为 周 司徒,食采於 宗周 畿内,是为 郑 。”《后汉书·冯鲂传》:“其先 魏 之支别,食菜 冯城 ,因以氏焉。”《魏书·常景传》:“窃谓公主之爵,既非食菜之君;家令之官,又无纯臣之式。” 清 陈梦雷 《解介士传》:“ 周 泰伯 入 吴 ,其子孙有 牟氏 实佐 之族,益蕃支庶,食采於 解 ,遂别为 解氏 。”
词语解释:菰菜  拼音:gū cài
即茭白。《晋书·张翰传》:“因见秋风起,思 吴中 菰菜、蓴羹、鱸鱼膾。” 宋 司马光 《又和开叔》:“嚮使 吴 儿见,不思菰菜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菰》﹝集解﹞引 苏颂 曰:“春末生白茅如笋,即菰菜也,又谓之茭白,生熟皆可啖,甜美。”参见“ 茭白 ”。
词语解释:茭白  拼音:jiāo bái
又名菰笋、菰手、茭笋。蔬菜。菰的花茎经黑穗菌侵入后,刺激其细胞增生而形成的肥大嫩茎。可食用。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菰》
词语解释:荠菜  拼音:jì cài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基出叶丛生,羽状分裂,叶被毛茸,柄有窄翅。春天抽花薹,花小,白色。嫩叶可供食用。 清 陈维崧 《浣溪沙·雨中由枫桥至玉齐门》词:“薺菜緑平 齐女 墓,梨花雪压 伍胥 潮,柳枝和恨一条条。”
词语解释:鱼菜  拼音:yú cài
指鱼类菜肴。《南齐书·海陵王昭文纪》:“﹝帝﹞思食蒸鱼菜,太官令荅无録公命,竟不与。”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二三:“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靖州图经》载,其俗居丧不食酒肉盐酪,而以鱼为蔬。今 湖北 多然,谓之鱼菜,不特 靖 也。” 清 丘逢甲 《广济桥》诗之一:“五州鱼菜行官帖,两岸鶯花集妓篷。”
词语解释:苦菜  拼音:kǔ cài
亦称“ 苦蕒 ”。 越年生菊科植物。春夏间开花。茎空,叶呈锯形,有白汁。茎叶嫩时均可食,略带苦味,故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苦菜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苦菜》:“苦菜,即苦蕒也。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解放日报》1945.6.10:“苦菜,这是一种宿根的野草,有白色奶汁,据说是最养人的一种野菜。”
词语解释:寒菜  拼音:hán cài
(1).越冬的菜蔬。 北周 庾信 《小园赋》:“燋麦两瓮,寒菜一畦。” 唐 岑参 《宿东溪王屋李隐者》诗:“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
(2).泛指蔬菜。 宋 苏轼 《寒食雨》诗之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溼苇。”
(3).油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芸薹》:“此菜(蕓薹)易起薹,须採其薹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蕓薹;而 淮 人谓之薹芥,即今油菜,为其子可榨油也。 羌 、 陇 、 氐 、 胡 ,其地苦寒,冬月多种此菜,能歷霜雪,种自 胡 来,故 服虔 《通俗文》谓之胡菜,而 胡 洽居士 《百病方》谓之寒菜,皆取此义也。”
词语解释:荇菜  拼音:xìng cài
即荇菜。多年生草本,生于淡水湖泊或池沼中。茎细长,叶对生,椭圆形,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漂浮水上。根生水底。夏季开花,黄色。嫩叶可食。叶及根皆可入药,有解热利尿之功。亦可作饲料或绿肥。
词语解释:秋菜  拼音:qiū cài
秋季收获的萝卜、大白菜等类菜蔬
词语解释:释菜  拼音:shì cài
亦作“ 释采 ”。
(1).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 郑玄 注:“将舞,必释菜於先师以礼之。”《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帝幸太学,观释菜;命 颖达 讲经。” 明 归有光 《顾夫人八十寿序》:“公予告家居,率乡人子弟释菜於学宫。”
(2).君临臣丧时入门前向门神致礼的仪式。《仪礼·士丧礼》:“君释采,入门。” 郑玄 注:“释采者,祝为君礼门神也。必礼门神者,明君无故不来也。”《礼记·丧服大记》:“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 郑玄 注:“释菜,礼门神也。”一说,进门前脱去华美的外衣。见 胡培翚 《仪礼正义》引 万斯大 说。
词语解释:白菜  拼音:bái cài
菘的一种。北方俗称大白菜,南方俗称黄芽菜。 宋 苏颂 《图经本草》:“ 扬州 一种菘,叶圆而大……噉之无滓,絶胜他土者,此所谓白菜。” 宋 杨万里 《菜圃》诗:“看人浇白菜,分水及黄花。”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后面跟着 张顺 ,两手抱着一个大筐子,里面放着母鸡、鸡蛋、白菜、小米、芹菜等等。”
词语解释:虾菜  拼音:xiā cài
(1).用鱼虾做成的菜肴。 唐 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 洞庭 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 范蠡 船。” 明 汪道昆 《五湖游》:“东皇有主花如旧,鰕菜忘归今已久。”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黄自先 诗:﹞秫酒枣糕香野店,蟹螯鰕菜荐鱼磯。”
(2).方言。即海错。一种海味。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四:“僕又见 浙 人呼海错为鰕菜,每食不可闕。”
词语解释:供菜  拼音:gòng cài
供奉祖先神佛的菜
词语解释:淡菜  拼音:dàn cài
贻贝的肉经烧煮曝洒而成的干制食品。味佳美,以煮晒时不加盐,故名。 唐 韩愈 《孔公墓志铭》:“ 明州 贡海虫、淡菜、蛤蚶。” 明 杨慎 《升庵经说·夏小正》:“ 寧波 有淡菜,其形不典。一名壳菜,亦以形近。” 清 李渔 《风筝误·婚闹》:“且尝新淡菜,莫厌旧蟶条。”参见“ 貽贝 ”。
词语解释:贻贝  拼音:yí bèi
软体动物。壳三角形,表厚外黑。生活在浅海岩石上。肉味鲜美。俗称壳菜或淡菜。《尔雅·释鱼》:“玄贝,貽贝。” 郭璞 注:“黑色贝也。” 邢昺 疏:“黑色之贝名貽贝。”
词语解释:紫菜  拼音:zǐ cài
一种生长于浅海岩石上的藻类植物,紫色,种类多。甘紫菜富蛋白质和碘、磷、钙等物质,可供食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四·紫菜》﹝集解﹞引 孟詵 曰:“紫菜生 南海 中,附石,正青色,取而乾之,则紫色。”
词语解释:蔬菜  拼音:shū cài
可做菜吃的草本植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秦 大饥, 应侯 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足以活民,请发之。”《南史·张齐传》:“ 齐 缘路聚粮食,种蔬菜,行者皆取给焉。” 丁玲 《田家冲》三:“她们还要到菜园里去采些要吃的蔬菜下来。”
词语解释:买菜  拼音:mǎi cài
即苦荬菜。又称荬菜、苦菜。《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又有买菜生工人 吴平 家,高四尺,厚三分,如枇杷形,上广尺八寸,下茎广五寸,两边生叶緑色。东观案图,名鬼目作芝草,买菜作平虑草。”《宋书·五行志三》引此文作“蕒菜”。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苦菜》。参见“ 苦菜 ”。
词语解释:苦菜  拼音:kǔ cài
亦称“ 苦蕒 ”。 越年生菊科植物。春夏间开花。茎空,叶呈锯形,有白汁。茎叶嫩时均可食,略带苦味,故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苦菜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苦菜》:“苦菜,即苦蕒也。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解放日报》1945.6.10:“苦菜,这是一种宿根的野草,有白色奶汁,据说是最养人的一种野菜。”
词语解释:诸葛菜  拼音:zhū gě cài
即蔓菁。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三蜀 之人,今呼蔓菁为诸葛菜, 江陵 亦然。”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草木花果·诸葛菜》:“今所在有菜野生,类蔓菁,叶厚多歧差,小子如萝卜,腹不光泽,花四出而色紫,人谓之诸葛亮菜。”
词语解释:蕨菜  拼音:jué cài
蕨的嫩茎叶,可以吃,也可做饲料
词语解释:果菜  拼音:guǒ cài
亦作“ 果采 ”。
(1).瓜果菜蔬。《史记·货殖列传巴蜀妇清》:“佗果菜千钟。” 张守节 正义:“果菜谓杂果菜,於山野采取之。”《汉书·货殖传》:“旃席千具,它果采千种。”《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为制科令,至於果菜为限,鷄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羣居,还就黌学。”
(2).指瓜果菜肴。《红楼梦》第四九回:“﹝众人﹞説着,一齐来到地炕屋内,只见杯盘果菜俱已摆齐了。”
词语解释:山菜  拼音:shān cài
(1).野菜。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言采其薇”:“薇,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 前蜀 贯休 《桐江闲居》诗:“村童顽似铁,山菜硬如莎。”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市井携山菜,房廊盖木皮。”
(2).茈胡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茈胡》:“茈胡生山中,嫩则可茹,老则采而为柴,苗有芸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
词语解释:韭菜  拼音:jiǔ cài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扁,花白色,是普通蔬菜。
词语解释:风菜  拼音:fēng cài
(1).药草名。
(2).一种供制腌菜用的蔬菜。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 荷香 的娘端了一盆刚腌好的风菜出来,放在当地;又将墙脚边晒着的大瓮,搬过一个;动手将风菜一颗颗地揿入瓮中。”
词语解释:拾菜  拼音:shí cài
采撷野菜。 唐 代 秦 中一带习俗,二月二日,仕女于 曲江 拾菜,士民游观甚盛。参阅 宋 曾慥 《类说》卷六引《秦中岁时记·拾菜》
词语解释:青菜  拼音:qīng cài
一般指小白菜、青梗白菜。也泛指蔬菜。《儒林外史》第二十回:“买些麵筋、豆腐乾、青菜之类到庵,央及一个邻居烧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饼摊旁边,还摆了几棵半黄的青菜。”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 北平 什么东西都缺乏,有时候忽然一关城,连一棵青菜都买不到。”
词语解释:添菜  拼音:tiān cài
增加桌上原有菜的份量或增加新菜
词语解释:蚶菜  拼音:hān cài
即蚶子。《旧唐书·孔戣传》:“上谓 裴度 曰‘尝有上疏论南海进蚶菜者,词甚忠正,此人何在?卿第求之。’ 度 退访之,或曰祭酒 孔戣 尝论此事。 度 徵疏进之。”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三仕 岭 外,家无南物。或求沉水香者,虽权贵人不与。守 台州 ,以属县并海,产蚶菜,比去官,终不食。”参见“ 蚶子 ”。
词语解释:蚶子  拼音:hān zǐ
蚶的俗称。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瓦屋子,盖蚌蛤之类也。南中旧呼为‘蚶子’,顷因 卢钧 尚书作镇,遂改为瓦屋子,以其壳上有棱如瓦壠,故名焉。”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蚶子赞》:“蚶子蚌属,形如瓦筒,横纵其理,五味具充。”
词语解释:细菜  拼音:xì cài
指某个地方在某个季节供应不多的蔬菜。如 北京 冬季的黄瓜、西红柿等。
词语解释:行菜  拼音:xíng cài
(1).端送菜肴。 宋 洪瑹 《永遇乐·送春》词:“金釵鬭草,玉盘行菜,往事了无凭据。”
(2).指端送菜肴的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食店》:“都人侈纵,百端呼索,或热或冷,或温或整,或絶冷,精浇、臕浇之类,人人索唤不同。行菜得之,近局次立,从头唱念,报与局内。” 邓之诚 注:“后世谓之堂官,昔都中又谓之跑堂。”
词语解释:五菜  拼音:wǔ cài
五种蔬菜。指葵、韭、藿、薤、葱。《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菜为充。” 王冰 注:“谓葵、藿、薤、葱、韭也。”《灵枢经·五味》:“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词语解释:冬菜  拼音:dōng cài
(1).冬季的菜。 宋 陆游 《秋晚村舍杂咏》:“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
(2).用白菜或芥菜等加佐料腌制而成的菜。《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门上家人看了看礼单,见上面写着不过是些京靴、縉绅、杏仁、冬菜等件。”
词语解释:甜菜  拼音:tián cài
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Beta vulgaris),具大而厚的叶,幼时为绿色,并具球茎状的根。根含有糖质,是制糖的主要原料之一
这种植物的根
词语解释:瓢儿菜  拼音:piáo ér cài
蔬菜名。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贴地生长,叶片近圆形,向外反卷,黑绿色,有光泽。
词语解释:杂菜  拼音:zá cài
指杂草。《楚辞·九章·思美人》:“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朱熹 集注:“萹,萹畜也……萹畜、杂菜,皆非芳草。”
词语解释:盐菜  拼音:yán cài
(1).盐和蔬菜。《周礼·天官·亨人》“祭祀,共大羹、鉶羹”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大羹不致五味也,鉶羹加盐菜矣。”《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昼夜号泣,终三年不食盐菜,憔悴毁容,亲人不识之。”
(2).盐渍的蔬菜。《晋书·皇甫谧传》:“ 謐 曰: 柳 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北史·高允传》:“是日,幸 允 第,唯草屋数间,布被緼袍,厨中盐菜而已。帝叹息曰:古人之清贫,岂有此乎?”
词语解释:蔊菜  拼音:hǎn cài
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Rorippa indica),全株无毛,叶羽状浅裂,花黄色,总状花序,长角果线形,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可用作中药,用于祛痰止咳、利湿、解毒
词语解释:水菜  拼音:shuǐ cài
(1).泛指水中生长的菜蔬。《诗·鲁颂·泮水》“薄采其芹” 汉 郑玄 笺:“芹,水菜也。”
(2).指新鲜蔬菜。《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除了天天的水菜,到了腌菜过冬的时候,咱还用整车的买疙疸白菜,大捆的买王瓜韭菜去作什么呀?”
词语解释:元修菜  拼音:yuán xiū cài
同“元脩菜”。
即巢菜,亦称野蚕豆。
词语解释:元脩菜  拼音:yuán xiū cài
即巢菜,亦称野蚕豆。 宋 苏轼 《元脩菜》诗叙:“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 巢元脩 嗜之,余亦嗜之。 元脩 云:‘使 孔北海 见,当復云吾家菜耶?’因谓之元脩菜。” 宋 陆游 《巢菜诗》序:“小巢生稻畦中, 东坡 所赋元脩菜是也。 吴 中絶多,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但人不知取食耳。”
词语解释:东风菜  拼音:dōng fēng cài
菜名。亦可入药。《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菜下品·东风菜》:“东风菜,味甘寒无毒,主风毒壅热、头疼目眩、肝热眼赤,亦堪入羹臛……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 金 元好问 《春日书怀》诗:“流年又见东风菜,乐土空怀北斗城。” 清 钱谦益 《太和萧伯玉自白下过访》诗之九:“生计东风菜,前期夜雪舟。”
词语解释:荤菜  拼音:hūn cài
(1).有辛味的蔬菜。如葱、蒜、韭、薤之属。《荀子·富国》:“今是土之生五穀也,人善治之……然后荤菜百疏以泽量。” 杨倞 注:“荤,辛菜也。”
(2).指鸡、鸭、鱼、肉等食物。《儒林外史》第二二回:“饭是二釐一碗,荤菜一分,素的一半。”
词语解释:点菜
指食客据菜谱点名购菜。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捃馀》:“选芬剔腻,味以意需,谓之点菜。” 钱锺书 《围城》六:“叫化子只能讨到什么吃什么,点菜是轮他不着的。”
词语解释:年菜  拼音:nián cài
旧俗过年时所备的菜肴。《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舅太太便同 张 太太带了丫鬟僕妇哄他抹骨牌,掷揽胜图,抢状元筹;再加上包煮餑餑作年菜,也不曾得个消闲。” 震钧 《天咫偶闻·琐记》:“京师旧俗,元日至上元,各店例闭户半月,小肆亦闭五日,此五日中,人家无从市物,故必於岁底烹飪,足此五日之用,谓之年菜。”
词语解释:看菜  拼音:kàn cài
供陈设的菜肴。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皇帝初九日圣节》:“御厨制造宴殿食味,并御茶牀上看食、看菜、匙筯、盐楪、醋罇。”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酒楼》:“酒未至,则先设看菜数楪,及举杯则又换细菜。”
词语解释:肴菜  拼音:yáo cài
犹菜肴。 冰心 《两个家庭》:“晚餐的肴菜,是 亚蒨 整治的,很是可口。我们一面用饭,一面望着窗外。” 严既澄 《不遇》:“他第一碗没有吃完,他们已经风卷残云地把所有肴菜一扫而空了。”
词语解释:上菜  拼音:shàng cài
谓在宴席中进献菜肴。亦指在进餐时把菜肴端上桌。《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酒席齐备,十几个阔衣高帽的管家,在船头上更番斟酒上菜,那食品之精洁,茶酒之清香,不消细説。”《红楼梦》第五五回:“ 侍书 、 素云 早已抬过一张小饭桌来。 平儿 也忙着上菜。”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一时斟酒上菜,各人兴高采烈。”
词语解释:择菜  拼音:zhái cài
(1).采摘野菜。《庄子·让王》:“ 孔子 穷於 陈 蔡 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颜色甚惫,而弦歌於室, 颜回 择菜。”《吕氏春秋·慎人》:“ 孔子 弦歌於室, 颜回 择菜於外。”
(2).剔除蔬菜中不能吃的部分,拣取可吃的部分。
词语解释:无鲑菜  拼音:wú guī cài
《南史·庾杲之传》:“﹝ 庾 ﹞清贫自业,食唯有韮葅、生韮杂菜。 任昉 尝戏之曰:‘谁谓 庾郎 贫,食鮭常有二十七种。’”按,鲑,泛称鱼类菜肴,“韭”、“九”谐音,三“九”故称二十七。 庾 食三种韭而无鲑菜, 任昉 反戏语说他食鲑多种。后因以“无鮭菜”为生活清苦之典。 唐 杜甫 《王竟携酒》诗:“自愧无鮭菜,空烦卸马鞍。”
词语解释:芹菜  拼音:qín cài
蔬菜名。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羽状复叶,花白色,果实扁圆形。茎、叶可食。
词语解释:饭菜  拼音:fàn cài
(1).饭和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于是交代酒家,叫了饭菜来,吃过了,一同仍到 桃花坞 去。”
(2).下饭的菜(区别于“酒菜”)。
词语解释:解菜  拼音:jiě cài
谓开荤。《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 潘妃 生女,百日而亡,制斩衰絰杖,衣悉粗布。羣小来弔,盘旋地坐,举手受执蔬膳,积旬不听音伎。左右直长阉竖 王宝孙 诸人,共营肴羞,云为天子解菜。” 宋 王楙 《野客丛书·解菜》:“今人久茹素,而其亲若邻,设酒肴之具,以相煖热,名曰开荤,於理合曰开素,此风已见 六朝 。观 东昏侯 丧 潘妃 之女,阉竖共营殽羞,云为天子解菜。正其义也。”参见“ 解素 ”。
词语解释:解素  拼音:jiě sù
解除吃素之戒,开荤。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 谢朏 、 孔彦颖 等屡劝解素,乃是忠至,未达朕心。”《新唐书·循吏传·韦宙》:“邑中少年,常以七月击鼓,羣入民家,号‘行盗’,皆迎为辨具,谓之‘起盆’,后为解素,喧呼疻鬭, 宙 至,一切禁之。”
词语解释:蒲菜  拼音:pú cài
即香蒲。嫩时可食。 宋 苏辙 《游泰山·岳下》诗:“腥羶及鱼鳖,琐细或蒲菜。”
词语解释:盘菜  拼音:pán cài
方言。适当搭配并经加工整理,置于盘中出售的生菜肴。
词语解释:黄菜  拼音:huáng cài
方言。菜肴名。用打散了的鸡蛋摊成的菜叫摊黄菜,溜成的菜叫溜黄菜。
词语解释:蒿菜  拼音:hāo cài
泛指野草、杂草。例如:蒿菜中侧听徐行。——《聊斋志异·促织》
词语解释:芥菜  拼音:gài cài
蔬菜名。有叶用芥菜(如雪里红)、茎用芥菜(如榨菜)和根用芥菜(如大头菜)三类。腌制后有特殊的鲜味和香味。种子有辣味,可榨油或制芥末。
词语解释:卷心菜  拼音:juàn xīn cài
甘蓝的变种。叶卵圆形,蓝绿色。叶柄短。心叶卷曲,抱合成球形,呈黄白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为主要蔬菜之一。也称包菜、洋白菜、结球甘蓝。
又称圆白菜、包菜。矮而粗壮。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无分枝。叶多,带粉霜,层层包裹成球形。各地普遍栽培,用作蔬菜和饲料。
词语解释:花菜  拼音:huā cài
花椰菜的俗称。
词语解释:舍菜  拼音:shè cài
见“ 舍采 ”。
词语解释:舍采  拼音:shè cǎi
即释菜。古代学子入学以苹蘩之属祭祀先圣先师叫舍采。舍,通“ 释 ”。
词语解释:南菜  拼音:nán cài
南方小菜。《红楼梦》第八八回:“刚才听见説起南菜,方想起来了;不然,就忘了。”《红楼梦》第八八回:“南菜不是还有呢,叫人送些去就是了。”
词语解释:莲菜  拼音:lián cài
方言。指藕。因可用以做菜,故称。 赵金九 《乡村酒肆》二:“您咋不弄点莲菜卖卖?”
词语解释:茹菜  拼音:rú cài
(1).蔬菜。《后汉书·党锢传·羊陟》:“常食乾饭茹菜,禁制豪右,京师惮之。”
(2).吃蔬菜。《旧唐书·孝友传·罗让》:“丁父忧,服闋除,尚衣麻茹菜。”
词语解释:卤菜  拼音:lǔ cài
用盐水或酱油调和五香等佐料煮制的菜肴。 沙汀 《困兽记》一:“他故意做出一副贪馋的神气,掀起鼻子,咂响着嘴,更加认真的察看着最后一盘卤菜。”
词语解释:豆芽菜  拼音:dòu yá cài
豆芽。一般指黄豆芽和绿豆芽。 明 陈嶷 《豆芽菜赋》:“主人闻而笑曰:得非市之所鬻豆芽菜乎?”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六:“豆芽菜:拣菉豆,水浸二宿。候涨,以新水淘,控乾。用芦席洒湿衬地,掺豆於上,以湿草荐覆之,其芽自长。大豆芽同此。”亦作“ 豆牙菜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又有海豆菜,形如豆牙菜,其首如泥螺,蘸醋生食。”
词语解释:发菜  拼音:fà cài
一种藻类植物。形态和颜色很像乱头发,潮湿时黑绿色,干燥时黑色。供食用。盛产于 青海 、 宁夏 、 内蒙古 、 甘肃 、 新疆 等地。亦名头发菜、羊栖菜。
词语解释:花椰菜  拼音:huā yē cài
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大,花作球状,黄白色,是蔬菜的一种。也称菜花或花菜。
词语解释:莙荙菜  拼音:jūn dá cài
普通甜菜的一个变种(Beta vulgaris cicla),草木植物,叶有长柄,花绿色。用作观赏和调味菜,叶非常发达,但缺乏肉质根
词语解释:谢婆菜  拼音:xiè pó cài
水苦荬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水苦荬》
词语解释:豆牙菜  拼音:dòu yá cài
见“ 豆芽菜 ”。
词语解释:豆芽菜  拼音:dòu yá cài
豆芽。一般指黄豆芽和绿豆芽。 明 陈嶷 《豆芽菜赋》:“主人闻而笑曰:得非市之所鬻豆芽菜乎?”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六:“豆芽菜:拣菉豆,水浸二宿。候涨,以新水淘,控乾。用芦席洒湿衬地,掺豆於上,以湿草荐覆之,其芽自长。大豆芽同此。”亦作“ 豆牙菜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又有海豆菜,形如豆牙菜,其首如泥螺,蘸醋生食。”
词语解释:腌菜  拼音:yān cài
用盐浸渍的蔬菜。《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刘嫗 便在厨柜内取了些醃菜,和那冷饭,付与 宋金 道:‘ 宋小官 ……胡乱用些罢!’”《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贾公 不省得这饭是谁喫的,一些荤腥也没有……向门缝里张时,只见 石小姐 将这碟醃菜叶儿过饭。”
词语解释:冬风菜  拼音:dōng fēng cài
蔬菜名。详“ 冬风 ”。
词语解释:冬风  拼音:dōng fēng
(1).冬天的风,寒风。《新唐书·侯君集传》:“王 麴文泰 笑曰:‘ 唐 去我七千里,磧卤二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 前蜀 贯休 《冬末病中作》诗之一:“冬风吹草木,亦吹我病根。”
(2).蔬菜名。亦名东风菜。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菜茹》:“冬风:《广州记》云,‘冬风菜陆生,宜配肉作羹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东风菜》:“此菜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一作冬风,言得冬气也。”
词语解释:酱菜  拼音:jiàng cài
用酱或酱油腌制的菜蔬。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她知道那个出好酱菜的城也是 中国 的,而 中国 人似乎不该去庆祝它的陷落。”
词语解释:仙菜  拼音:xiān cài
海藻名。有淡红、深红、紫褐等色。常固着在海边岩石或其它海藻上。我国 青岛 、 舟山 等地有分布。含胶丰富,可食用。也可提取藻胶供纺织工业用。
词语解释:八宝菜  拼音:bā bǎo cài
由核桃仁、莴笋、杏仁、黄瓜、花生米等混合在一起的酱菜。
词语解释:金针菜  拼音:jīn zhēn cài
多年生宿根草本。百合科。有萱草、黄花菜、红萱、黄花等种。因其花蕾黄色,形似金针,故名。可供观赏。花蕾蒸熟晒干,可作蔬菜。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饮食》引 清 方骏谟 《徐州舆地考》:“ 徐州 人曝鹿葱以为蔬。原注:俗名金针菜。”
词语解释:金花菜  拼音:jīn huā cài
也叫黄花苜蓿。二年生草本植物。复叶由三片小叶合成,小叶团扇形,开黄色蝶形花,果实为荚果,有刺。是绿肥作物,也可做牧草。
共221,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