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芳菲 拼音:fāng fēi
(1).花草盛美。 南朝 陈 顾野王 《阳春歌》:“春草正芳菲,重楼啟曙扉。” 唐 韩愈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之一:“从今沁园草,无復更芳菲。”《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2).香花芳草。 唐 李峤 《二月奉教作》诗:“乘春重游豫,淹赏玩芳菲。” 元 王翰 《题败荷》诗:“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清 洪昇 《长生殿·弹词》:“玩嬋娟 华清宫殿 ,赏芳菲 花蕚楼臺 。”
(3).芳香。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留眄光溢,动袂芳菲。”词语解释:菲菲 拼音:fēi fēi
(1).花草盛多貌。 唐 杜甫 《甘林》诗:“相携行豆田,秋花靄菲菲。”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吴季野马上口占》:“溪头三月草菲菲,城畔春游惜醉稀。” 清 孙枝蔚 《溉堂诗》之一:“春月方娟娟,春花亦菲菲。”
(2).错杂貌。 汉 扬雄 《太玄·昆》:“白黑菲菲,三禽一角同尾。” 范望 注:“菲菲,杂也。”
(3).香气盛。《楚辞·离骚》:“佩繽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王逸 注:“菲菲,犹勃勃,芬香貌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吐芳扬烈,郁郁菲菲。” 元 揭傒斯 《题新安许氏兰秀轩》诗:“植之兮堂下,播芳馨兮菲菲。”
(4).形容花的美艳。
(5).上下不定貌。《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李贤 注引《尔雅》:“菲菲,高下不定也。”
(6).花落貌。 唐 杜甫 《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仇兆鳌 注引 吴见思 《论文》:“菲菲,落貌。”词语解释:芬菲 拼音:fēn fēi
(1).花草茂盛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于是《七略》芬菲,九流鳞萃。”
(2).借指花草。 唐 沉佺期 《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诗:“ 灞 亭春有酒,歧路惜芬菲。”
(3).芳香。 宋 苏轼 《和段屯田荆林馆》:“清诗为题品,草木变芬菲。” 明 谢肇淛 《秋日邀龙君御同锺伯敬林茂之赋诗君御时将赴湟中》:“杂坐忘罄折,绪谈闻芬菲。”词语解释:葑菲 拼音:fēng fēi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郑玄 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其根恶时并弃其叶。”蔓菁,即芜菁。芜菁与葍皆属普通菜蔬。叶与根皆可食。但其根有时略带苦味,人们有因其苦而弃之。后因以“葑菲”用为鄙陋之人或有一德可取之谦辞。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徒抱忠孝志,犹为葑菲迁。” 宋 陈亮 《又与勾熙载提举书》:“岂郎中欲纳一世之才,高高下下,不使丝髮遗弃,亦欲忘其下体而采其葑菲乎!此意高矣厚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一日,年长者来,谓 刘 曰:‘舍妹与君有缘,愿无弃葑菲。’”词语解释:萋菲 拼音:qī fēi
见“ 萋斐 ”。
词语解释:萋斐 拼音:qī fěi
见“ 萋菲 ”。 花纹错杂貌。语本《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孔颖达 疏:“《论语》云:‘斐然成章。’是斐为文章之貌,萋与斐同类而云成锦,故为文章相错也。”后因以“萋斐”比喻谗言。《北齐书·幼主纪》:“忠信不闻,萋斐必入。”《旧唐书·朱敬则传》:“去萋菲之牙角,顿姦险之锋芒。”《封神演义》第九九回:“﹝ 吕岳 ﹞悮听萋菲,动干戈杀戮之惨,自堕恶趣,夫復何戚!” 罗振玉 《刘铁云传》:“予答书曰:‘……万一幸成,而萋斐日集,利在国,害在君也。’”词语解释:芦菲 拼音:lú fēi
见“ 芦扉 ”。
词语解释:芦扉 拼音:lú fēi
(1).芦草编织的门扇。 清 方文 《夜泊牛渚》诗之一:“客来争貰酒,灯火乱芦扉。” 苏曼殊 《遯迹记》:“板桥垂柳,半露芦扉。”
(2).亦作“ 芦菲 ”。用芦苇编成的席子。 高晓声 《陈奂生转业》二:“困在芦扉上,还怕滚到地下去吗?”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许多木桩排列成长方形,中间架设横梁,上面铺垫几层竹席和芦菲。”词语解释:凉菲 拼音:liáng fēi
才德微薄。 宋 陈亮 《廷对策》:“朕以凉菲,承 寿皇 付託之重,夙夜祗翼,思所以遵慈謨,蹈明宪者,甚切至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朕以凉菲云云,师相岂可一日而轻去朝廷?”词语解释:蔬菲 拼音:shū fēi
指果菜类粗食。《南史·孔休源传》:“﹝ 中大通 ﹞四年,卒,遗令薄葬,节朔荐蔬非而已。”《南史·姚察传》:“ 文帝 知 察 蔬菲,别日独召入内殿,赐果菜,指谓朝臣曰:闻 姚察 学行当今无比,我平 陈 唯得此一人。”词语解释:菅菲 拼音:jiān fēi
菅履,草鞋。《仪礼·丧服》:“传曰:‘菅屨者,菅菲也。’” 贾公彦 疏:“ 周公 时谓之屨, 子夏 时谓之菲。”《孔子家语·五仪解》:“斩衰、菅菲、杖而歠粥者,则志不在於酒肉。”词语解释:卑菲 拼音:bēi fēi
犹俭朴。《北史·房彦谦传》:“向使二国祗敬上玄,惠恤鰥寡,委任方直,斥远浮华,卑菲为心,惻隐是务…… 泰山 之固,弗可动也。”词语解释:郁郁菲菲 拼音:yù yù fēi fēi
香气浓郁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郁郁菲菲,众香发越。” 吕延济 注:“郁郁菲菲,香美貌。”词语解释:麻菲 拼音:má fēi
麻鞋。菲,通“ 屝 ”。《魏书·裴叔业传》:“ 植 ( 裴植 )在 瀛州 也,其母年踰七十,以身为婢,自施三宝,布衣麻菲,手执箕箒,於沙门寺洒扫。”词语解释:鹿菲 拼音:lù fēi
粗陋的鞋子。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鹿菲草芰,缩丝尚韦而已。”《初学记》卷二六引此文作“麄屝草履”。词语解释:采葑采菲 拼音:cǎi fēng cǎi fēi
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 杜预 注:“葑菲之采,上善下恶,食之者不以其恶而弃其善,言可取其善节。”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旧部当尊之人,相马不失之瘦,采葑采菲取节焉。”参见“ 采葑 ”。
词语解释:采葑 拼音:cǎi fēng
语出《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即蔓菁,叶和根、茎都可食,但根、茎味苦。诗意谓采者不可因此连它的叶子都不要。后因以“采葑”为被人赏识器重的谦词。 宋 秦观 《谢程公辟启》:“不谓修撰给事,误赐采葑,曲加推轂。”词语解释:恶菲 拼音:è fēi
见“ 恶衣菲食 ”。
词语解释:恶衣菲食 拼音:è yī fěi shí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 高祖 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 杞 有口才,体陋甚,鬼貌蓝色,不耻恶衣菲食,人未悟其不情,咸谓有祖风节。”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恶衣菲食,以终其身。”《资治通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军士有流言郊赏薄於 唐明宗 时者,帝闻之,壬午,召诸将至寝殿,让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恶衣菲食,惠以赡军为念……汝辈岂不知之!’”亦省作“ 恶菲 ”。词语解释:绳菲 拼音:shéng fēi
亦作“ 绳屝 ”。 古代丧服所着的草鞋。《仪礼·丧服》:“绳屨者,绳菲也。” 郑玄 注:“绳菲,今时不借也。” 贾公彦 疏:“云‘绳菲,今时不借也’者, 周 时人谓之屨子, 夏 时人谓之菲, 汉 时谓之不借者,此凶荼屨不得从人借,亦不得借人,皆是异时而别名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器具》:“绳屝,草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