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葬仪 拼音:zàng yí
葬礼。 唐 薛存诚 《御制段太尉碑》:“葬礼从俭礼,刊石荷 尧 君。”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又说二十三婶的死,自己如何的操劳,葬仪如何的堂堂。”词语解释:葬礼 拼音:zàng lǐ
殡葬的礼仪。《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 宣 卒,賵赠葬礼,皆依后母旧仪。”《周书·韦夐传》:“其丧制葬礼,诸子等并遵其遗戒。” 冰心 《南归》:“大家向着这一抔香云似的土丘行过礼,这简单严静的葬礼,便算完毕了。”词语解释:葬埋 拼音:zàng mái
埋葬。《周礼·地官·族师》:“以役国事,以相葬埋。”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生得以养其父母,而祭其祖考;死得以使其子孙葬埋祭祀,不失其故常,是明公之仁,及於百世也。”《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选吉日良时……葬埋了你父母骨殖。”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 欧洲 战前之一切政治艺术,人文种种,胥葬埋于坟墓之内矣。”词语解释:葬虞 拼音:zàng yú
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礼记·杂记下》:“祝称卜葬虞,子孙曰‘哀’,夫曰‘乃’,兄弟曰‘某’。” 孔颖达 疏:“谓卜葬择日而卜人祝龟所称主人之辞也。而云‘葬虞’者,虞用葬日,故并言葬虞也。”词语解释:葬身 拼音:zàng shēn
埋葬尸体,也借指残骸以某处为归宿。例如:死无葬身之地。词语解释:葬巫 拼音:zàng wū
即葬师。《新唐书·吕才传》:“世之人为葬巫所欺,志擗踊荼毒,以期徼幸。”参见“ 葬师 ”。
词语解释:葬师 拼音:zàng shī
旧时丧葬中以看风水、择时日等迷信活动为业的人。《古诗源·山经引相冢书》:“山川而能语,葬师食无所。” 宋 文天祥 《义阳逸叟曾公墓志铭》:“公先世重卜葬,葬师譸张为幻,封鬣无定居。”词语解释:葬术 拼音:zàng shù
指择葬地、定墓穴方位之术。俗称“看风水”。旧时迷信,认为风水的好坏与人事的凶吉有关。《明史·方伎传·周述学》:“禄命、建除、葬术、五运六气、海道鍼经,莫不各有成书。”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葬术》:“葬术非起於 璞 ( 郭璞 ),盖 汉 以来已有之, 汉 以上则不经见……后世为其术者,分为二宗。一曰屋宅之法,始於 闽中 ,至 宋 王伋 乃大行。其为説生於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尅之理。一曰 江西 之法,肇於 赣州 杨筠松 ……其为説主於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沙水之相配。”词语解释:葬式 拼音:zàng shì
葬礼。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这回听说在 北平 公然举行了葬式,计算起来,去被害的时候已经七年了。”词语解释:葬师 拼音:zàng shī
旧时丧葬中以看风水、择时日等迷信活动为业的人。《古诗源·山经引相冢书》:“山川而能语,葬师食无所。” 宋 文天祥 《义阳逸叟曾公墓志铭》:“公先世重卜葬,葬师譸张为幻,封鬣无定居。”词语解释:葬薶 拼音:zàng mái
葬埋。《荀子·正论》:“虽此倮而薶之,犹且必抇也,安得葬薶哉。”《汉书·贾山传》:“为葬薶之侈至於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蓬颗蔽冢而託葬焉。”《淮南子·齐俗训》:“悲哀抱於情,葬薶称於养。”词语解释:葬家 拼音:zàng jiā
葬师。 清 吴敏树 《亡弟云松事状》:“而弟子孙又颇宜善以葬家之説,意未可迁易之,遂定於此。”词语解释:葬送 拼音:zàng sòng
(1).指掩埋死者、出殡等事。《后汉书·陈忠传》:“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宋书·谢方明传》:“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 宋 曾巩 《与刘沆龙图启》:“方先人之葬送未成,偏亲之奉养多乏……凡縻敝於秋毫,皆经营於方寸,顾惟私计,当议远游。”
(2).断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索将他拦纵,只恐怕夫人行把我来廝葬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妈妈心性,若是知道了,肯干休的?我这条性命眼见得要葬送了。”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怕设情中机彀,致他年薄倖,葬送温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六:“然而着了魔的 张国焘 毕竟把自己也完全葬送了。”词语解释:葬堂
为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处置死者遗骨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