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歌平声 [guō guò,经过][hé huó huo,和平][mó,琢磨][hé,荷花][suō][偏颇,形词][suō][nā nuó][tuō][cuó][详注1][音駝。逶迤,行貌。本作迱。][详注2][音騾。瓠瓢也。又与蠃通][cuó,酂城][媕娿,不決也][详注3][wō][bō bo][详注4][详注5][嵒齬,山勢也][cuó][姓][同沱]妿[同峨][luó][duō][guō wō][详注6]娿


注1:蛇 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注2:傩 nuó,音那。指古迎神赛会。如傩神,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注3:蠃 音騾。蜯屬。【爾雅·釋魚】蠃,小者蜬。【註】蠃,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爲酒杯。
注4:酇 《集韻》才何切,音嵯。《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酇縣。《註》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又與醝通。《周禮·天官·酒正·三曰盎齊註》如今酇白也。
注5:番 音婆。鄱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
注6:蜗 《韵会》公蛙切,音騧。与娲通。《礼·明堂位》女蜗之笙簧。
首字词组
蓑笠蓑衣蓑翁蓑草蓑蓑蓑褐蓑衣裙 

词语解释:蓑笠  拼音:suō lì
蓑衣与笠帽。《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 郑玄 注:“蓑笠,备雨服。”《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 清 唐甄 《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
词语解释:蓑衣  拼音:suō yī
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至於罽锦丽而且坚,未可谓之减於蓑衣。” 唐 刘禹锡 《插田歌》:“农妇白紵裙,农夫緑蓑衣。”《红楼梦》第四五回:“一语未尽,只见 寳玉 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 峻青 《老水牛爷爷》:“实在是瞌睡不过了的时候,他就把蓑衣在堤坡上一辅,闭一闭眼睛。”
词语解释:蓑翁  拼音:suō wēng
穿蓑衣的老人。指渔翁。 唐 杜牧 《齐安郡晚秋》诗:“可怜 赤壁 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词语解释:蓑草  拼音:suō cǎo
方言。即龙须草。也叫蓑衣草。
词语解释:蓑蓑  拼音:suō suō
(1).下垂貌。《文选·张衡〈南都赋〉》:“布緑叶之萋萋,敷华蕊之蓑蓑。” 李善 注:“下垂貌。” 唐 白居易 《庭松》诗:“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2).茂盛貌。 宋 欧阳修 《桐花》诗:“猗猗井上桐,花叶何蓑蓑。” 清 黄景仁 《过高淳湖水新涨舟行芦苇上》诗:“初疑舟在浅水行,蓑蓑尺五黏天青。”
词语解释:蓑褐
蓑衣短褐。比喻衣着粗劣
词语解释:蓑衣裙  拼音:suō yī qún
草编的下衣。 曲波 《林海雪原》十四:“实在没办法,青年小伙子上山时都披着用乌拉草编成的簑衣,裤子也是用乌拉草织成的簑衣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