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筱上声 [liǎo,未了,了得][shǎo,多少][憂也][ǎo,夭折][liǎo][tiǎo,挑拨][详注1][biào][jiǎo][rǎo][详注2][《集韻》丑小切。輕走貌。][yǎo][音藨。鸟毛变色也。本作皫。]丿


注1:剽 漂上声。末也。《庄子·庚桑楚》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注2:僚 音了。好貌。《诗·陈风》佼人僚兮。《陆氏曰》亦作嫽。
首字词组
蓼莪蓼虫蓼萧蓼蓼蓼风蓼扰蓼洲周公蓼蓝

词语解释:蓼莪  拼音:liǎo é
《诗·小雅》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后汉书·清河孝王刘庆传》:“﹝诸王﹞常有《蓼莪》《凯风》之哀。” 宋 苏轼 《谢生日诗启》:“《蓼莪》之感,迨衰老而不忘。” 明 夏完淳 《寒日扫墓》诗:“ 王褒 私教授,长起《蓼莪》哀。”
词语解释:蓼虫  拼音:liǎo chóng
寄生于蓼间的虫。《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王逸 注:“言蓼虫处辛烈,食苦恶,不能知徙于葵菜,食甘美,终以困苦而癯瘦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桂蠹蓼虫》:“《楚辞》注:桂蠹以喻食禄之臣,蓼虫以喻放逐之士。”
词语解释:蓼萧  拼音:liǎo xiāo
《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国景子 相 齐侯 ,赋《蓼萧》。” 杜预 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 晋君 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 唐 白居易 《杨造等亡母追赠太君制》:“《蓼萧》之泽,宜自叶而流根。”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山川无允犹之典,草木絶《蓼萧》之泽。”
词语解释:蓼蓼  拼音:liǎo liǎo
长大貌。《诗·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毛 传:“蓼蓼,长大貌。”
词语解释:蓼风  拼音:liǎo fēng
秋风。《初学记》卷三引 汉 蔡邕 《〈月令〉章句》:“仲秋白露节,盲风至, 秦 人谓蓼风为盲风。” 明 高濂 《玉簪记·追别》:“天空云淡蓼风寒,透衣单,江声悽惨。”
词语解释:蓼扰  拼音:liǎo rǎo
纷乱貌。《文选·左思〈吴都赋〉》:“輶轩蓼扰。” 李周翰 注:“蓼扰,乱貌。”
词语解释:蓼洲周公  拼音:liǎo zhōu zhōu gōng
周顺昌,号蓼洲,明末江苏吴县人。明熹宗时,任吏部员外郎。因为得罪宦官魏忠贤,被捕,死在狱中
词语解释:蓼蓝  拼音:liǎo lán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含蓝汁,可制染料。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蓝淀》:“凡蓝五种,皆可为淀。茶蓝即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莧蓝,种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