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蕲竹 拼音:qí zhú
湖北 蕲春 所产的竹。可作簟、笛、杖。 唐 白居易 《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诗:“卧簟蘄竹冷,风襟卭葛疎。” 宋 苏轼 《四时词》之三:“新愁旧恨眉生緑,粉汗餘香在蘄竹。”《广群芳谱·竹谱·竹一》:“蘄竹出 黄州府 蘄州 。以色莹者为簟,节疎者为笛,带鬚者为杖。”词语解释:蕲簟 拼音:qí diàn
用蕲竹编制的篾席。 宋 文同 《寄永兴吴龙图给事》诗之三:“使客不来公事少,一牀蘄簟石林寒。”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都人避暑》:“好事者则敞大舫,设蘄簟高枕取凉。”词语解释:蕲笛 拼音:qí dí
用蕲竹制成的笛子。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赵昶婢善吹》:“朝士 赵昶 有两婢,善吹笛。知 藤州 日,以丹砂遗 子瞻 , 子瞻 以蘄笛报之。” 宋 杨万里 《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诗:“水从镜面一飞下,蘄笛织簟风漪生。”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 刘伯寿 ﹞有二妾名 萱草 、 芳草 ,皆秀丽,善音律。 伯寿 出入乘牛,吹铁笛,二 草 以蘄笛和之。”词语解释:蕲州鬼 拼音:qí zhōu guǐ
鸟名。 宋 王质 《林泉结契》卷一:“蘄州鬼:身黑,嘴足俱白,声清急。”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一:“使君向 蘄州 ,更唱蘄州鬼。”自注:“ 王元之 自 黄 移 蘄州 ,闻啼鸟,问其名。或对曰:‘此名蘄州鬼。’ 元之 大恶之,果卒於 蘄 。”词语解释:蕲王 拼音:qí wáng
宋 名将 韩世宗 死后的封号。《宋史·韩世宗传》:“ 孝宗 朝,追封 蘄王 。” 清 孙枝蔚 《润州新竹枝歌》:“抗贼至今称 郭璞 ,用兵从古数 蘄王 。” 清 魏源 《秦淮镫船引》:“ 莱国 惟须纵博壶, 蘄王 那用提金鼓。”词语解释:蕲向 拼音:qí xiàng
理想;志向。 李大钊 《青春》:“贤者仁智俱穷,不肖者流连忘返,而人生之蘄向荒矣,是又岂青年之所宜出哉?” 李大钊 《今》:“我尝推广其意,也説过人生唯一的蘄向,青年唯一的责任,在从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禪让明日青春之我。”词语解释:蕲茝 拼音:qí chǎi
靡芜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靡芜》。词语解释:蕲艾 拼音:qí ài
蕲州 所产的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艾》:“自 成化 以来,则以 蘄州 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蘄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壜不能透,蘄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再用蘄艾,做薄褥覆於柱(腰柱)上,以御风寒。”词语解释:蕲蛇 拼音:qí shé
蛇的一种,以产于 湖北 蕲春 (旧 蕲州 )而得名。又名白花蛇。可制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白花蛇》:“今蘄蛇亦不甚毒,则 黔 蜀 之蛇,虽同有白花,而类型不同,故入药独取 蘄 产者也。”词语解释:蕲年宫 拼音:qí nián gōng
秦 宫名。一名 祈年宫 。 秦惠公 时建, 孝公 时称 橐泉宫 。故址在今 陕西省 凤翔县 南。《史记·秦始皇本纪》:“﹝ 长信侯 毐 ﹞将欲攻 蘄年宫 为乱。”词语解释:蕲求
祈求词语解释:蕲茞
香草名。即“蘼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