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fēn,分离][yún][【廣韻】【集韻】音文。黏唾也。][详注1][详注2][详注3][音煴。瘟瘟,小痛貌。][xūn]


注1:贲 《集韵》符分切,音焚。《书·盘庚》用宏兹贲。《传》宏、贲,皆大也。《诗·大雅》贲鼓维镛。《传》贲,大鼓也。 又《尔雅·释鱼》龟三足,贲。《疏》龟之三足者名贲。
注2:堇 音勤。《说文》黏土也。《徐曰》黄土乃黏。《五代史》刘守光围沧州,城中杂食堇块。 又时也。《管子·五行篇》修槩水土,以待乎天堇。亦作墐。
注3:蕲 《韵会》渠斤切,音芹。《尔雅·释草》薜,山蕲。《注》《广雅》云:山蕲,当归。
元(半)[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1][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2]泿[tún][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2: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3: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4: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5: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去声
 韵 上声
 韵 平声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繁体或异体字:元韵,另见

蘊 yùn
〈动〉
  • (形声。从艸,蕴(yùn) 声。本义:积聚,蓄藏)
  • 同本义
  • 蘊,积也。——《说文》
  • 字亦作“蕴”。
  • 蘊,聚也。——《广雅》
  • 芟夷蘊崇之。——《左传·隐公六年》
  • 蓄而弗治将蘊。——《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而以是相蕴。——《庄子·齐物论》
  • 我心蕴结兮。——《诗·桧风·素冠》
  • 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左传·昭公十年》
  • 又如:蕴积(蕴藏;积聚);蕴哲(蓄藏智慧);蕴艺(藏蓄的才华)
  • 包藏;包含
  • 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庄子》
〈名〉
  • 乱麻
  • [里媪] 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韩诗外传》
  • 佛教语意为荫覆 。也译作“阴”,如佛经以色、受、想、行、藏为五阴,也作五蕴
〈形〉
  • 闷热 。如:蕴隆(热气很盛);蕴暑(酷热)
  • 深奥 。如:蕴藉(隽永);蕴奥(精深的含义);蕴蕴(深厚的样子)
康熙字典

  •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𠀤音縕。 (吻韵)
  • 《玉篇》積也,聚也,蓄也。《詩·大雅》蘊隆蟲蟲。又《檜風》我心蘊結。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 又聚草以𤑔火曰蘊。《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前漢·召信臣傳》𤓉蘊火。
  •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 (问韵)
  • 義同。
  • 又《韻會》與怨通。《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註》怨同蘊。
  • 又與宛通。《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註》宛讀爲蘊。
  • 又與縕通。《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 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 (文韵)
  • 蘊淪,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註》言蘊淪。
  • 又讀入聲。
  • 《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註》於積反。
  •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 (元韵)
  • 《揚子·方言》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