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剪薙 拼音:jiǎn tì
铲除。 前蜀 杜光庭 《代陶福太保修浕口化请额表》:“旋以剪薙蒿莱,兴营宇室。” 明 刘基 《九叹》之八:“翦薙杞梓兮,索灌莽以取木。”词语解释:芟薙 拼音:shān tì
(1).刈除。 唐 李涪 《李涪刊误》卷上:“春则扫除枯朽,秋则芟薙繁芜。”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田道人》:“明日,往芟薙荆棘,以籧篨作屋宿焉。”
(2).引申为开垦。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凡属我天潢,虽在遐荒,靡弗芟薙。”
(3).清除;消灭。 明 唐顺之 《送柯签事之楚序》:“盖在 汉 时,诸陵邑习俗庞杂,豪猾所窟穴,故天子常为选用强察能治剧吏,以拊循而芟薙之。”《明史·朱亮祖周德兴等传赞》:“夫当天下大定,势如磐石之安,指麾万里,奔走恐后,復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遗餘力哉?”
(4).删除。 清 方苞 《书删定〈荀子〉后》:“其篇完者,所芟薙几半。”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人传述亦有异同例》:“盖以其与本篇文义无关,而古本相传,不敢竟从芟薙,姑存大略耳。”词语解释:锄薙 拼音:chú tì
锄地除草。引申为铲除、消灭。 杨笃生 《新湖南》:“錮塞吾民之进步,攘夺吾民之权利,锄薙吾民之英杰。”词语解释:狝薙
铲除;剿灭。 宋 郑清之 《东湖送藕》诗:“ 东湖 百顷莲,夏日傲 赵盾 ,州家浚河渠,獮薙甚芸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 兆惠 、 富德 ﹞分两翼围猎,约相会於 伊犂 ,皆分数路,无大队,所至獮薙,搜山网谷。”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凡兇顽狡悍之民,獮薙略尽,其漏网逋窜者,不过一二。”词语解释:斩薙 拼音:zhǎn tì
(1).砍伐草木。 宋 苏轼 《尘外亭》诗:“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 元 周权 《登东岩定香寺》诗:“犹封开闢土,迂旷无斩薙。”
(2).砍杀。 范文澜 《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 湘 军攻破 宁国府 ,大呼直入东门……一律斩薙无遗。”词语解释:烧薙 拼音:shāo tì
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 郑玄 注:“薙谓迫地芟草也。此谓欲稼莱地,先薙其草,草乾烧之。至此月大雨,流水潦畜於其中,则草死不復生,而地美可稼也。”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六:“兴云榆荚晚,烧薙杏花初。”词语解释:删薙 拼音:shān tì
删除。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访叶》:“我和你情缘乍悲乍喜,做萍飘絮坠,再连枝蒂,把恨苗愁根删薙。” 樊增祥 《兰当词跋》:“又作《天仙子》云:‘緑树荫中红叶径?’余曰:‘叶生於树,既是緑树,其下安得有红叶?’君皆应时删薙,不以为忤。”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金文说自序》:“去春少事,輒取旧稿大加删薙,顷復简择,存文二百八十二篇,为器二百三十有八,析为七卷。”词语解释:髡薙 拼音:kūn tì
亦作“髠薙”。 见“ 髡剔 ”。
词语解释:髡剔 拼音:kūn tī
亦作“髠薙”。 谓剃去头发。《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爱姪微愆,髡剔谢罪。”《后汉书·冯鲂传》:“ 襃 等闻帝至,皆自髡剔,负鈇鑕,将其众请罪。” 李贤 注:“谓剃去髮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曾 左 之师,摧陷 洪氏 ,復从髠薙。”词语解释:草薙 拼音:cǎo tì
亦作“艸薙”。 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不察臧否,不择是非,欲草薙而禽獮之,能无乱乎!” 明 吴从先 《〈史纲评要〉序》:“ 秦 之酷烈, 晋 魏 之胥残,后 五代 之禽蒐而艸薙, 宋 弱之履虎尾而虞咥,可无评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金初父子兄弟同志》:“ 海陵 又手弑帝而夺其位,遂杀 太宗 子孙七十餘人, 宗翰 、 宗弼 子孙三十餘人, 舍音 子孙百餘人,诸内族又五十餘人,草薙株连,几无噍类。” 林纾 《唐藩镇论》:“ 安 史 遗孽而 李 郭 为宦官所劫持,不能草薙而禽獮之。”参见“ 草薙禽獮 ”。
词语解释:草薙禽狝 拼音:cǎo tì qín xiǎn
谓如刈割野草、搜捕禽兽似地予以歼灭。语出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至纷不可治,乃草薙而禽獮之,尽根株痛断乃止。”《明史·韩观山云等传论》:“ 苗 蛮阻险自固,易动难服,自其性然。而草薙禽獮,滥杀邀功,贪货贿,兴事端,控驭乖方,绥怀无策,则镇将之过也。” 清 方苞 《原人下》:“然人之道既无以自别於禽兽,而为天所絶,故不復以人道待之,草薙禽獮而莫之悯痛也。” 梁启超 《论私德·私德堕落之原因》:“当内乱时……草薙禽獮之既久,司空见惯,而曾不足以动其心也。” 词语解释:焚薙 拼音:fén tì
烧除。《新唐书·地理志五》:“﹝ 舒州 桐城 ﹞自 开元 中徙治 山城 ,地多猛虎、毒虺, 元和 八年,令 韩震 焚薙草木,其害遂除。”词语解释:耘薙 拼音:yún tì
犹刈除。 宋 陈造 《次韵胡学长〈喜雨〉》:“黍稌分后先,稂稗易耘薙。”词语解释:刊薙 拼音:kān tì
砍伐,割除。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筑新亭垒埋枯骸教》:“深松茂草,或致刊薙。”词语解释:诛薙 拼音:zhū tì
芟夷。 宋 程洵 《游安东五峰阁凛然亭》诗:“何人昔好事,诛薙发天閟,杰阁冠其颠,幽亭踞其趾。”词语解释:栉薙 拼音:zhì tì
理发。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士民又於是日櫛薙,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词语解释:铲薙 拼音:chǎn tì
铲除;削平。《居易续谈》引 明 张瑗 《刬平魏忠贤碑墓记事》诗:“及此不铲薙,无乃忤苍苍。”词语解释:崇薙 拼音:chóng tì
指除草。语本《周礼·秋官·司寇》“薙氏”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掌杀草。故《春秋传》曰:‘如农夫之务去草,芟夷蕰崇之。’” 宋 岳珂 《桯史·二将失律》:“ 汝翼 之至也,舍于城南有方井之地,夷坦不宿草,军吏喜其免於崇薙也,而营之。”词语解释:刬薙
犹芟夷。《云笈七籤》卷一一八:“剗薙荒芜,恢张制度,创两殿二楼,里门邃宇,壮丽华盛,冠絶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