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藿食 拼音:huò shí
(1).以豆叶为食。指粗食。 汉 刘向 《说苑·善说》:“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 南朝 梁 沉约 《与约法师书》:“此生篤信精深,甘此藿食。” 清 方文 《篱落》诗:“明年种瓜豆,藿食亦可饱。”
(2).指粗食者。谓平民百姓。 宋 司马光 《和王乐道再以诗见寄》:“衡门不羡金门贵,藿食焉知肉食谋。”词语解释:藿羹
豆叶煮成的菜羹。指古代平民吃的粗菜词语解释:藿藜 拼音:huò lí
(1).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
(2).泛指粗食。亦用以借指百姓。 明 唐顺之 《尹洞山祭酒枉顾草堂有作见赠次韵又迭》之一:“儒冠本不闲军旅,肉食谁能念藿藜。”词语解释:藿菽 拼音:huò shū
(1).豆叶和大豆。泛指豆类植物。 唐 柳宗元 《武功县丞厅壁记》:“其植物丰畅茂遂,有秬秠藿菽之宜。” 明 刘基 《雨中杂诗》之二:“囊槖罄留貲,藿菽难充食。”
(2).比喻清贫的生活。 宋 晁补之 《求志赋》:“曾藿菽不足以化兮,求予身其庶几。”词语解释:藿香 拼音:huò xiāng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香味,可以入药,有清凉解热、健胃止吐作用,嫩叶供食用,多做调味剂,又可作香料用。《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 刘逵 注引 汉 杨孚 《异物志》:“藿香, 交趾 有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藿香》:“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词语解释:藿蠋 拼音:huò zhú
生长在豆类植物上的毛虫。《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 成玄英 疏:“藿,豆也;蠋者,豆中大青虫。” 唐 陈章 《腐草为萤赋》:“并桃虫而映彼中林,齐藿蠋而光於旧圃。”词语解释:藿粱 拼音:huò liáng
即高粱。详“ 高粱 ”。
词语解释:高粱 拼音:gāo liáng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和玉米相似。但较窄,花序圆锥形,生在茎的顶端,子实红褐色。品种很多,子实除供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和制淀粉。秆可用来编席、造纸等。
(2).这种植物的子实。词语解释:藿囊 拼音:huò náng
盛藿的口袋。比喻无才学。《太平御览》卷七○四引 南朝 梁 沉约 《俗说》:“ 何承天 、 颜延年 俱为郎, 何 问 颜 曰:‘藿囊是何物?’ 颜 答曰:‘此当復何解邪?藿囊将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