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鱼平声 [jū][yú,我也][动词][yú,同欤][jū][详注1][jū][jū][jū,拮据][详注2][yú][详注3][qú][详注4][xū][shū][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详注5][音如。水名,在南郡。]


注1:涂 《广韵》直鱼切《集韵》陈如切,音除。水名。与滁同。《晋书·宣帝纪》王淩诈言吴人塞涂水。涂水即滁水。
注2:沮 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自土沮漆。《水经》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县北,东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即洛水也。《诗·地理考》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东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别。诗漆沮入于渭之上流。书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经注》肥如县,故肥子国,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吴志》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中。 又《广韵》侧鱼切《集韵》臻鱼切,音菹。姓也。黄帝史官沮诵,三国沮授。
注3:屠 《广韵》直鱼切《集韵》《韵会》音除。休屠,匈奴王号。休音朽。
注4:衙 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
注5:鐻 音渠。《集韵》金银器名。《山海经》青要之山,䰠武罗司之,穿耳以鐻。《郭璞曰》鐻,金银器名。《后汉·张奂传》遗金鐻八枚。《注》鐻,音渠。食器名。未详形制。《左思·魏都赋》鐻耳之杰。
首字词组
蘧庐蘧伯玉蘧蒢蘧宁蘧瑗知非蘧宁  
蘧蘧蘧然蘧篨蘧车蘧除   

词语解释:蘧庐  拼音:qú lú
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犹今言旅馆。《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郭象 注:“蘧庐,犹传舍。” 唐 刘禹锡 《管城新驿记》:“蘧庐有甲乙,牀帐有冬夏。” 金 党怀英 《村斋遗事》诗:“人生天地真蘧庐,外物扰扰吾何须。” 严复 《原强》:“法制者,圣人之芻狗,先王之蘧庐也,一陈不可復用,一宿不可復留。”
词语解释:蘧蘧  拼音:qú qú
(1).悠然自得貌。《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 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 也。”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风清夜浅,每待蘧蘧之觉;日永春深,常偶便便之腹。”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本是乾坤一腐儒,岂堪与人间张主,自合掩蓬门蝶梦任蘧蘧。” 许杰 《赌徒吉顺》:“他陶醉在柔软的乡里,正如他的心安贴在她的心里,便蒙下眼睛,蘧蘧然入睡。”
(2).高耸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腾凑。” 李善 注:“ 崔駰 《七依》曰:‘夏屋蘧蘧。’高也,音渠。”参见“ 渠渠 ”。
词语解释:渠渠  拼音:qú qú
(1).深广貌。《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 朱熹 集传:“渠渠,深广貌。” 宋 王安石 《潭州新学》诗:“撤故就新,为此渠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
(2).殷勤貌。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古人詡詡而汲善,渠渠而下士,是致德义日益引,望实日益隆,忧患无自入焉。” 宋 梅尧臣 《将赴表臣会呈杜挺之》诗:“学语渠渠问,牵裳步步随。”
局促不安貌。《荀子·修身》:“人无法则倀倀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 杨倞 注:“渠渠,不宽泰之貌。”一说,无守貌。 梁启雄 释引 陈奂 曰:“渠渠,犹瞿瞿。《齐风》传云:‘瞿瞿,无守之貌。’”
词语解释:蘧伯玉  拼音:qú bó yù
春秋 时 卫国 人,名 瑗 。相传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见《淮南子·原道训》《论语·宪问》:“ 蘧伯玉 使人於 孔子 。 孔子 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孔子家语·弟子行》:“外宽而内正,自极於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终,盖 蘧伯玉 之行也。”
词语解释:蘧然  拼音:qú rán
惊喜;惊觉。《庄子·大宗师》:“成然寐,蘧然觉。” 成玄英 疏:“蘧然是惊喜之貌。” 明 张煌言 《梦内》诗:“蘧然一枕成何事,乱逐秋风向 若耶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方握手殷殷,适母来抚摩,蘧然而觉,则一梦也。” 谭作民 《噩梦》诗:“蘧然奋醒一大梦,手挽 东海 洗眼孔。”
词语解释:蘧蒢  拼音:qú chú
亦作“ 蘧篨 ”。亦作“ 蘧除 ”。
(1).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庶人即草蓐索经,单藺蘧蒢而已。”《周书·韦夐传》:“昔 士安 以蘧蒢束体, 王孙 以布囊绕尸。” 宋 陆游 《舟中作》诗:“蘧蒢作帆三版船,渔灯夜泊 閶门 边。”《明史·后妃传二·庄烈帝恭淑田贵妃》:“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从者皆得休息。”
(2).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国语·晋语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 韦昭 注:“蘧蒢,直者,谓疾。”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盖自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才。”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那里知道冥冥之中有我这变形使者,能把蘧蒢、戚施变做 潘安 、 宋玉 。”
(3).谄谀献媚的人。 汉 王充 《论衡·累害》:“戚施弥妒,蘧除多佞。”《汉书·叙传下》:“ 宣 之四子, 淮阳 聪敏,舅氏蘧蒢,几陷大理。” 颜师古 注:“蘧蒢,口柔,观人颜色而为辞佞者也。”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持论不蘧蒢,奉身谢夸詡。”
词语解释:蘧篨  拼音:qú chú
见“ 蘧蒢 ”。
词语解释:蘧蒢  拼音:qú chú
亦作“ 蘧篨 ”。亦作“ 蘧除 ”。
(1).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庶人即草蓐索经,单藺蘧蒢而已。”《周书·韦夐传》:“昔 士安 以蘧蒢束体, 王孙 以布囊绕尸。” 宋 陆游 《舟中作》诗:“蘧蒢作帆三版船,渔灯夜泊 閶门 边。”《明史·后妃传二·庄烈帝恭淑田贵妃》:“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从者皆得休息。”
(2).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国语·晋语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 韦昭 注:“蘧蒢,直者,谓疾。”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盖自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才。”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那里知道冥冥之中有我这变形使者,能把蘧蒢、戚施变做 潘安 、 宋玉 。”
(3).谄谀献媚的人。 汉 王充 《论衡·累害》:“戚施弥妒,蘧除多佞。”《汉书·叙传下》:“ 宣 之四子, 淮阳 聪敏,舅氏蘧蒢,几陷大理。” 颜师古 注:“蘧蒢,口柔,观人颜色而为辞佞者也。”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持论不蘧蒢,奉身谢夸詡。”
词语解释:蘧宁
蘧伯玉 和 宁武子 的并称。 春秋 时 卫国 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论语·卫灵公》:“君子哉 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公冶长》:“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故 蘧 宁 以之卷舒, 柳下 以之三黜。”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 蘧 宁 知卷舒, 孔 颜 识行藏。”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怀》诗:“赖有古人踪跡在,只应 蘧 宁 是吾师。”
词语解释:蘧车  拼音:qú chē
汉 刘向 《列女传·卫灵夫人》:“ 卫灵公 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轔轔,至闕而止。过闕復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 蘧伯玉 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 蘧伯玉 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於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后因以“蘧车”为典,指人之知礼而贤能。 南朝 梁 何逊 《早期车中听望》诗:“ 蘧 车响北闕, 郑 履入南宫。”
词语解释:蘧瑗知非  拼音:qú yuàn zhī fēi
(1). 春秋 时 卫国 大夫 蘧瑗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后因以“蘧瑗知非”为不断迁善改过之典。 宋 苏轼 《次韵曹九章见赠》:“ 蘧瑗 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2).代指五十岁。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参见“ 蘧伯玉 ”。
词语解释:蘧伯玉  拼音:qú bó yù
春秋 时 卫国 人,名 瑗 。相传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见《淮南子·原道训》《论语·宪问》:“ 蘧伯玉 使人於 孔子 。 孔子 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孔子家语·弟子行》:“外宽而内正,自极於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终,盖 蘧伯玉 之行也。”
词语解释:蘧除  拼音:qú chú
见“ 蘧蒢 ”。
词语解释:蘧蒢  拼音:qú chú
亦作“ 蘧篨 ”。亦作“ 蘧除 ”。
(1).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庶人即草蓐索经,单藺蘧蒢而已。”《周书·韦夐传》:“昔 士安 以蘧蒢束体, 王孙 以布囊绕尸。” 宋 陆游 《舟中作》诗:“蘧蒢作帆三版船,渔灯夜泊 閶门 边。”《明史·后妃传二·庄烈帝恭淑田贵妃》:“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从者皆得休息。”
(2).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国语·晋语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 韦昭 注:“蘧蒢,直者,谓疾。” 宋 王安石 《上执政书》:“盖自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才。”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那里知道冥冥之中有我这变形使者,能把蘧蒢、戚施变做 潘安 、 宋玉 。”
(3).谄谀献媚的人。 汉 王充 《论衡·累害》:“戚施弥妒,蘧除多佞。”《汉书·叙传下》:“ 宣 之四子, 淮阳 聪敏,舅氏蘧蒢,几陷大理。” 颜师古 注:“蘧蒢,口柔,观人颜色而为辞佞者也。”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持论不蘧蒢,奉身谢夸詡。”
词语解释:蘧宁  拼音:qú níng
蘧伯玉 和 宁武子 的并称。 春秋 时 卫国 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论语·卫灵公》:“君子哉 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公冶长》:“ 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故 蘧 宁 以之卷舒, 柳下 以之三黜。”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 蘧 宁 知卷舒, 孔 颜 识行藏。”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怀》诗:“赖有古人踪跡在,只应 蘧 宁 是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