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蚌胎 拼音:bàng tāi
(1).指珍珠。古人以为蚌孕珠如人怀妊,并与月的盈亏有关,故称。语本《文选·扬雄〈羽猎赋〉》:“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 李善 注:“明月珠,蚌子珠,为蚌所怀,故曰胎。” 晋 左思 《吴都赋》:“蚌蛤珠胎,与月亏全。”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闽 徐夤 《露》诗:“散綵几当蝉饮际,凝光宜对蚌胎前。”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 潭州 一巨贾,私藏蚌胎,为关吏所搜,尽籍之,皆 南海 明胎也。”
(2).比喻精粹的学识。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涵蚌胎於学海,卓尔超羣;藴抵鹊於文山,儼然孤秀。”
(3).指优秀的作品。 五代 齐己 《谢秦府推官寄〈丹台集〉》诗:“两轴蚌胎驪頷耀,枉临禪室伴寒灰。”词语解释:蚌蛤 拼音:bàng gé
亦作“蜯蛤”。 蚌与蛤。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诗文中常混用以称蚌。《韩非子·五蠧》:“民食果蓏蜯蛤。”《吕氏春秋·精通》:“月望则蚌蛤实,羣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羣阴亏。” 汉 班固 《答宾戏》:“宾又不闻 和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隋侯 之珠藏於蚌蛤乎?” 唐 韩愈 《送郑尚书赴南海》诗:“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迴。” 艾芜 《印度洋风土画》:“走,去吃蚌蛤呵, 槟榔屿 的蚌蛤真好。”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蚌》。词语解释:蚌珠 拼音:bàng zhū
亦作“蜯珠”。 蚌所产之珍珠。《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虎魄、水精、瑠璃、軻虫、蚌珠。” 李贤 注:“ 徐衷 《南方草物状》曰:‘凡採珠,常三月,用五牲祈祷,若祠祭有失,则风搅海水,或有大鱼在蚌左右。蜯珠长三寸半,凡二品珠也。’”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蚌珠悬皎皛,桂魄倒瀴溟。”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西市胡人贵蚌珠而贱虵珠,虵珠者虵所吐尔,唯胡人辨之。”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真珠》。词语解释:蚌螺 拼音:bàng luó
见“ 蚌蠃 ”。
词语解释:蚌蠃 拼音:bàng luǒ
亦作“ 蚌螺 ”。 蚌和螺。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唐 韩愈 《别赵子》诗:“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宋 苏辙 《堂成》诗:“四邻无声,布被麤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词语解释:蚌蠃 拼音:bàng luǒ
亦作“ 蚌螺 ”。 蚌和螺。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唐 韩愈 《别赵子》诗:“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宋 苏辙 《堂成》诗:“四邻无声,布被麤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词语解释:蚌中月 拼音:bàng zhōng yuè
指珍珠。旧说蚌孕珠与月的盈亏有关,故称。 唐 孟郊 《咏怀》:“思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词语解释:蚌盘 拼音:bàng pán
即螺钿。镶嵌蚌壳作为装饰的漆器。《南史·庾易传》:“ 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 唐 孙元晏 《咏史诗·陈武帝蚌盘》:“金翠丝黄略不舒,蚌盘清宴意何如?”《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三年》:“﹝上﹞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殽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胡三省 注:“蚌盘者,髹器以蚌为饰,今谓之螺鈿。”词语解释:蚌江 拼音:bàng jiāng
蟹的一种。蚌,通“ 蜂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蟹》:“两螯极小如石者,蚌江也,不可食。”按,《太平御览》卷九四三引《临海水土物志》作“蜂江”。词语解释:蚌壳 拼音:bàng ké
蚌的外壳。古代常用来占卜。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龙蚌》:“隣邸有六家,有客人持一蚌壳求售,其中儼然一蛇身,纍纍若贯珠。” 清 黄宗羲 《万里寻兄记》:“卜之琼茅、蚌壳之閒,茫然不得影响。”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一章第二节:“龙山文化遗址中兽骨、鱼骨、蚌壳、螺蛳壳不少。”词语解释:蚌舞 拼音:bàng wǔ
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舞时,一人身背用竹、布做成的大蚌壳,扮成蚌,一人扮成渔夫,表现渔翁捉蚌;或再加一人扮成鹬,三人表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又称蚌壳灯。词语解释:蚌蠹 拼音:bàng dù
即白蚁。蚌,通“ 蜂 ”。《增补类腋·物部下·蟫》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蚌蠧,人家屋中蠧也,似螘,白色。”参见“ 白蚁 ”。
词语解释:白蚁 拼音:bái yǐ
(1).亦称“ 白螘 ”。昆虫名。形似蚂蚁,有白翅。群居,吃食木材,是危害枕木、桥梁、房屋、堤防、森林等的大害虫。 巴 蜀 多此,故又名巴蚁。 南朝 宋 鲍照 《代挽歌》:“埏门只復闭,白蚁相将来。” 宋 苏轼 《两桥》诗之二:“千年谁在者?铁柱 罗浮 西;独有石盐木,白螘不敢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白蚁》:“白蚁,即蚁之白者。一名螱,一名飞螘。穴地而居,蠹木而食,因湿营土,大为物害。初生为蚁蝝,至夏遗卵生翼而飞,则变黑色,寻亦陨死。性畏烰炭桐油竹鷄云。”《新民晚报》1990.4.9:“发现白蚁,一定要向灭蚁组报告。”
(2).骏马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 周穆王 八骏:赤驥、飞黄、白蚁、华騮、騄耳、騧騟、渠黄、盗驪。”
(3).酒面漂浮的白色泡沫。亦借指酒。 元 房皞 《和杨叔能之字韵》:“白蚁千家酒,黄花九日诗。”词语解释:蚌酱 拼音:bàng jiàng
蚌肉做成的酱。词语解释:蚌研 拼音:bàng yán
蚌形砚。《南史·庾易传》:“ 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按,《增补类腋·物部下·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皆引作“蜯砚”。词语解释:蚌砚 拼音:bàng yàn
亦作“蜯砚”。 见“ 蚌研 ”。
词语解释:蚌研 拼音:bàng yán
蚌形砚。《南史·庾易传》:“ 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按,《增补类腋·物部下·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皆引作“蜯砚”。词语解释:蚌病成珠 拼音:bàng bìng chéng zhū
《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蛖之病而我之利。”蛖,同“ 蚌 ”。后遂以“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敬通 ( 冯衍 )雅好辞説,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亦作“ 蚌病生珠 ”。 高燮 《题蔡哲夫所绘沉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词语解释:蚌病生珠 拼音:bàng bìng shēng zhū
见“ 蚌病成珠 ”。
词语解释:蚌病成珠 拼音:bàng bìng chéng zhū
《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蛖之病而我之利。”蛖,同“ 蚌 ”。后遂以“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敬通 ( 冯衍 )雅好辞説,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亦作“ 蚌病生珠 ”。 高燮 《题蔡哲夫所绘沉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词语解释:蚌镰 拼音:bàng lián
用蚌壳磨制的镰刀。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一章第二节:“龙山文化也仍是以锄农业为主,农具中打制石器已很少,磨制石器则普遍使用……收割工具出现了磨制的半月形石刀,还有是可装木柄的磨制石镰或蚌镰。”词语解释:蚌鹬相持 拼音:bàng yù xiāng chí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 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以“蚌鷸相持”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宋 秦观 《边防中》:“天方厌羗,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鷸相持。”《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万一有隙可乘,如蚌鷸相持,祇为渔者之利耳!”参见“ 鷸蚌相争 ”。
词语解释:鹬蚌相争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同“ 鷸蚌相持 ”。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駡强 秦 ?笑他鷸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朱德 《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肃清 日 寇吾儕事,鷸蚌相争笑列侯。”词语解释:蚌子 拼音:bàng zǐ
方言。铜元。 张天翼 《万仞约·儿女们》:“着了凉可不是玩意帐:咱们没半个蚌子抓药。”词语解释:蚌浆 拼音:bàng jiāng
蚌内加入冰片、麝香等药物后肉化成的浆水。古代用以医治火烧、开水浇泼造成的创伤。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法》:“汤火伤……急觅水中大蚌,置磁盘中,将蚌口向上勿动,少顷,俟口微开,入冰片、麝香一、二分,口即合,内肉化为水浆而流于盘中……以蚌浆调灰敷上。”词语解释:蚌泪 拼音:bàng lèi
蚌内分泌的液体。传说以大蚌含胎结珠未就如泪者,沥取和色,用以作画,欲日见者于日中画,欲夜见者于月下画。 元 吴莱 《东夷倭人小折迭画扇子歌》:“银泥蚌泪移杳冥,绵屏罨画散红青。”参阅 清 潘永因 《宋稗类钞·博识》。词语解释:蚌孕双珠 拼音:bàng yùn shuāng zhū
旧时比喻二女共事一夫。《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张金凤 因姑娘当日给他作成这段良缘……今生一定要合他花开并蒂,蚌孕双珠,才得心满意足。”词语解释:蚌帆 拼音:bàng fān
指船帆。风吹帆张,状如巨蚌,故称。 清 黄景仁 《水调歌头·岳阳楼》词:“龙锁脱,蛇骨断,蚌帆张。”词语解释:蚌埠市 拼音:bèng bù shì
在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两铁路交会处。相传因盛产河蚌而得名。1947年设市。人口718万(1995年)。向为淮河流域水陆交通与物资集散中心。名胜古迹有龙子河、汤和墓等。1975年建有新淮河大桥。词语解释:蚌埠 拼音:bèng bù
中国市名。在安徽省北部,相传因盛产河蚌而得名词语解释:蚌虎 拼音:bàng hǔ
虫名。地鳖的别称。词语解释:蚌蜃 拼音:bàng shèn
蚌和大蛤。古代常混用以指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