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蛀书虫蛀船蛀蚀蛀书蠹蛀夏蛀心虫  
蛀虫蛀食蛀齿蛀轿蛀牙蛀孔  

词语解释:蛀书虫  拼音:zhù shū chóng
同“蛀书蠧”。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有人说, 中国 文人是蛀书虫。”
词语解释:蛀虫  拼音:zhù chóng
(1).啃啮树木、衣服、书籍、谷物类的小虫。《说郛》卷二五引 宋 陈耆 《桐谱·器用》:“然而采伐不时,则有蛀虫之害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木蠹虫》:“蝎、蝤蠐、蛣蛙、蛀虫。”
(2).借指混入内部的腐蚀者、破坏者。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木刻确已得到客观的支持,但这时候,就要严防它的堕落和衰退,尤其是蛀虫,它能使木刻的趣味降低,如新剧之变为开玩笑的‘文明戏’一样。”
词语解释:蛀船  拼音:zhù chuán
谓不适应乘船。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言动》:“《砚北杂志》云: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苦,音库。今 江 南人有蛀船、蛀轿之名,不闻谓之苦。”
词语解释:蛀食  拼音:zhù shí
谓蛀虫咬吃。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用果子的核来比喻,好的核固然是核,干瘪的、腐烂的、子仁被蛀食了的‘核’,也各各是一种核。”
词语解释:蛀蚀  拼音:zhù shí
因被虫蛀而受损伤。常比喻伤害。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烂棺木还残败地镶嵌在旧时的坑洼里,潮湿,蛀蚀,使人起不快的感觉。” 沙汀 《选灾》:“因为由于那胖妇人的眼前实例,好些担心开始蛀蚀他了。”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因职业的困倦和生活的折磨所引起的病痛,不仅蛀蚀着他原来就不健康的身体;且也蛀蚀着他原来就不稳固的职业。”《花城》1981年第3期:“害虫不仅吞噬芽叶,还蛀蚀根茎。”
词语解释:蛀齿  拼音:zhù chǐ
龋齿的俗称。
词语解释:蛀书蠹  拼音:zhù shū dù
蛀蚀书卷的蠹鱼。借指只知啃书本的读书人。 清 钱谦益 《寄泽州张吏部》诗:“痴痴钻纸蝇,兀兀蛀书蠹。”
词语解释:蛀轿  拼音:zhù jiào
谓不适应乘轿。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言动》:“《砚北杂志》云: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苦,音库。今 江 南人有蛀船、蛀轿之名,不闻谓之苦。”
词语解释:蛀夏  拼音:zhù xià
人至夏季,精神倦怠,胃纳不佳,称蛀夏。蛀,用同“ 疰 ”。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今年春天我想了多少方法才把它减到六七钱一天,可是他蛀夏,又加上去了。”
词语解释:蛀牙  拼音:zhù yá
龋齿的俗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陶穀 《清异録》载:‘ 盩厔 士人,有蛀牙疾。一日,有声发於齦齶,若人马喧腾而去,痛顿止。’”
词语解释:蛀心虫  拼音:zhù xīn chóng
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玉米螟等幼虫的统称。因多从齐地面处蛀入茎杆,造成枯心苗,故称。也叫钻心虫。
词语解释:蛀孔  拼音:zhù kǒng
虫蛀咬后留下的孔洞。 鲁迅 《野草·腊叶》:“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