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去声
 韵 去声

拼音:tuì 霁韵,泰韵同

蜕 tuì
〈动〉
  • (形声。从虫,兑(duì)声。本义:蝉、蛇之类脱皮去壳)
  • 蝉、蛇等脱皮。亦谓鸟换羽
  • 蜕,蝉蛇所解皮也。——《说文》
  •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又如:蜕蝉(蝉脱壳)
  • 道家认为修道者死后留下形骸,魂魄散去成仙,称为尸解,也叫“蜕”。后因以蜕为死的讳称 。如:蜕骨(脱去凡骨。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蜕化(道教谓人死亡解脱成仙);蜕衣(谓肉体仙去留下衣服);蜕壳(指遗骸)
  • 变化;变质。如:蜕演(蜕化演变);蜕形(蜕化而成的形式);蜕嬗(蜕变演化)
  • 脱去,除掉。如:蜕濯(清除,洗涤)
〈名〉
  • 蛇、蝉等动物从身上脱落下来的壳或皮 。如:蝉蜕;蛇蜕;蚕蜕
  • 尸体
  • 师素不立文字,临去乃为此,与遗蜕俱存。——《徐霞客游记》
  • 动物的化石
  • 间得一龙蜕,长数十尺。——《五杂俎·卷九》
康熙字典

  • 《唐韻》舒芮切《韻會》《正韻》輸芮切,𠀤音稅。 (霁韵)
  • 《說文》蛇蟬所解皮。《莊子·寓言篇》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神仙傳》王方平死三日,夜忽失其屍,衣冠不解,如蛇蛻耳。《史記·屈原列傳》蟬蛻于濁穢。《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序》蟬蛻龍變,棄俗登仙。
  • 又《廣韻》他外切,音娧。 (泰韵)
  • 湯臥切,音唾。 (个韵)
  • 義𠀤同。
  • 又《集韻》輸爇切,音說。 (屑韵)
  • 復蜟也。
  • 又蟬蛻之蛻亦叶失爇切。《郭璞·遊仙詩》吐納致眞和,一朝忽虛蛻。飄然凌太淸,眇爾景長滅。
  • 又《類篇》欲雪切,音悅。 (屑韵)
  • 《揚子·方言》蠭或謂之蚴蛻。《博雅》蚴蛻,蠮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