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蜡屐 拼音:là jī
(1).以蜡涂木屐。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 阮 ( 阮孚 ),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后因以“蜡屐”指悠闲、无所作为的生活。 宋 辛弃疾 《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词:“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摶沙。”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拟经制礼吾何敢,蜡屐持筹事未分。”
(2).涂蜡的木屐。 唐 刘禹锡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他年君挂朱轓后,蜡屐邛枝伴此行。” 清 钮琇 《觚賸·石言》:“蓬门昼掩,蜡屐生尘,有客过访,寂若无人。” 郁达夫 《辞蓝亭留谢》诗:“杨柳旗亭劳蜡屐,青山红豆羡闲身。”词语解释:蜡炬 拼音:là jù
即蜡烛。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宋 刘敞 《踏莎行》词:“蜡炬高高,龙烟细细,玉楼十二门初闭。” 清 仲振奎 《红楼梦·补裘》:“费针工,听铜龙玉漏沉花底,徙倚空房蜡炬红。” 高天梅 《只怜》诗:“蜡炬成堆把泪浇,何堪落木听萧萧。”参见“ 蜡烛 ”。
词语解释:蜡烛 拼音:là zhú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周仲智 饮酒醉……举蜡烛火掷 伯仁 。 伯仁 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茅盾 《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词语解释:蜡烛 拼音:là zhú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周仲智 饮酒醉……举蜡烛火掷 伯仁 。 伯仁 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茅盾 《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词语解释:蜡梅 拼音:là méi
落叶灌木。叶对生,卵形。冬末开花,色如黄蜡,香味浓,供观赏。花可提取芳香油;花蕾入药,功能解暑生津、顺气、止咳。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今之蜡梅,按 山谷 诗后云: 京洛 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 京洛 人因谓蜡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蜡梅》:“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清 孙枝蔚 《留别季希韩暨令侄端木》诗:“不入 延令 郭,蜡梅四度黄。” 叶圣陶 《倪焕之》五:“对面是一张玲珑的琴桌;雨过天青的花瓶里,插几枝尚未全开的蜡梅。”词语解释:蜡泪 拼音:là lèi
即烛泪。指蜡烛燃点时淌下的液态蜡。 唐 李贺 《恼公》诗:“蜡泪垂兰烬,秋芜扫綺櫳。” 前蜀 李珣 《望远行》词:“屏半掩,枕斜欹,蜡泪无言对垂。” 宋 陆游 《夜宴赏海棠醉书》诗:“深院不闻传夜漏,忽惊蜡泪已堆盘。” 清 吴镐 《下山虎·听秋》套曲:“触目关心处断肠暗撩,賸有那蜡泪垂垂也替我抛。”词语解释:蜡人 拼音:là rén
蜡塑的人像。 清 薛福成 《观巴黎油画记》:“余游 巴黎 蜡人馆,见所製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髮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郁达夫 《南迁》七:“若把他那瘦骨棱棱的脸上的两点被体热蒸烧出来的红影和口头的同微虫似的气息拿去了,我们定不能辨别他究竟是一个蜡人呢或是真正的肉体。”词语解释:蜡蒂 拼音:là dì
黄蜡色的花蒂。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日射敧红蜡蒂香,风乾微汗粉襟凉。”词语解释:蜡花 拼音:là huā
(1).蜡烛燃点时,烛心结成的花状物。 唐 李商隐 《独居有怀》诗:“蜡花长递泪,筝柱镇移心。” 清 吴镐 《解连环·寄情》套曲:“频将蜡花轻剪,休认是词坛击鉢,刻烛忘倦。”《红楼梦》第一一一回:“那灯也没人夹蜡花儿,漆黑怪怕的,我没进去。”
(2).蜡虫在树上所遗的白蜡。《格致镜原》卷五十引 明 王象晋 《群芳谱》:“凡採蜡树上如凝霜,谓之蜡花。”词语解释:蜡灯 拼音:là dēng
蜡烛灯。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宋 苏辙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之九:“灰冷铜炉香欲灭,床头一点蜡灯微。”词语解释:蜡烟 拼音:là yān
亦作“ 蜡烟 ”。 蜡烛的烟。 唐 温庭筠 《觱篥歌》:“蜡烟如纛新蟾满,门外沙平草芽短。” 宋 苏轼 《次天字韵答岑岩起》:“徘徊月色留坛影,縹緲松香泛蜡烟。” 清 金农 《短睡》诗:“睡乡蚩蚩人乐哉,此中讶我久弗来。得毋以夜为日在酒国,蜡烟如纛花成埃。”词语解释:蜡丸 拼音:là wán
(1).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使使飞表于蜡丸中,论 少游 收财事,上深不平。”《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钱元瓘 ﹞使人讽 元球 请输兵仗,出判 温州 , 元球 不从。 铜官庙 吏告 元球 遣亲信祷神,求主 吴 越 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竇出入,与兄 元珣 谋议。” 胡三省 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2).中药丸剂的一种。用蜂蜡为粘合剂,与药料细粉混和制成。取其缓化药效、延长疗效或减轻有毒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亦指以蜡为外壳的丸剂,取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词语解释:蜡纸 拼音:là zhǐ
(1).表面涂蜡的纸。 宋 苏轼 《夜过舒尧文戏作》诗:“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 宋 陆游 《秋兴》诗:“ 成都 城中秋夜长,灯笼蜡纸明空堂。”
(2).用蜡浸过的纸。打字或刻写后用来做油印的底版。词语解释:蜡焰 拼音:là yàn
蜡烛的火苗。 唐 李群玉 《王内人琵琶引》:“翠幕横云蜡燄光,银龙吐酒菊花香。”词语解释:蜡凤 拼音:là fèng
蜡泪制的凤凰。指 南朝 齐 王僧绰 采蜡烛珠为凤凰事。一说为 王僧虔 。后用为少年嬉游之典。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四:“始忆庚寅降 屈原 ,旋看蜡凤戏 僧虔 。” 宋 辛弃疾 《南乡子》词:“日日 老莱 衣,更解风流蜡凤嬉。”参阅《南齐书·王僧虔传》。参见“ 蜡烛珠 ”。
词语解释:蜡烛珠 拼音:là zhú zhū
蜡泪凝结成的珠状物。《南史·王僧虔传》:“父 曇首 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适。 僧达 跳下地作彪子。时 僧虔 累十二博棊,既不坠落,亦不重作。 僧绰 採蜡烛珠为凤凰。”亦省称“ 蜡珠 ”。 唐 温庭筠 《海榴》诗:“蜡珠攒作蒂,緗綵翦成丛。”词语解释:蜡珠 拼音:là zhū
(1).见“ 蜡烛珠 ”。
(2).樱桃的一种。 唐 郑望之 《膳夫录·樱桃有三种》:“樱桃,其种有三:大而殷者曰吴樱桃,黄而白者曰蜡珠,小而赤者曰水樱桃。食之皆不如蜡珠。”
词语解释:蜡烛珠 拼音:là zhú zhū
蜡泪凝结成的珠状物。《南史·王僧虔传》:“父 曇首 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适。 僧达 跳下地作彪子。时 僧虔 累十二博棊,既不坠落,亦不重作。 僧绰 採蜡烛珠为凤凰。”亦省称“ 蜡珠 ”。 唐 温庭筠 《海榴》诗:“蜡珠攒作蒂,緗綵翦成丛。”词语解释:蜡香 拼音:là xiāng
蜡烛燃点时产生的气味。 宋 陆游 《早行》诗:“筰马践槐影,纱笼吹蜡香。” 清 曹寅 《西池集饮喜晤陈心简》诗:“蜡香凝夹弄,粉镜挂岑楼。”词语解释:蜡光 拼音:là guāng
烛光。 唐 李贺 《宫娃歌》:“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擣红守宫。”词语解释:蜡面 拼音:là miàn
见“ 蜡面茶 ”。
词语解释:蜡面茶 拼音:là miàn chá
唐 宋 时 福建 所产名茶。《旧唐书·哀帝纪》:“ 福建 每年进橄欖子……虽嘉忠藎,伏恐烦劳。今后只供进蜡面茶,其进橄欖子宜停。”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蜡茶》:“ 建 ( 建州 )茶名蜡茶,为其乳泛汤面,与鎔蜡相似,故名蜡面茶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謁 普贤大士 铜像,国初敕 成都 所铸。有 太宗 、 真宗 、 仁宗 三朝所赐御製书百餘卷……蜡茶、塔、芝草之属。” 元 郝经 《橄榄》诗:“半青来子味难夸,宜著山僧点蜡茶。”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茶》:“ 苕溪渔隐 ( 胡仔 ) 至道 间添造石乳蜡面。”词语解释:蜡红 拼音:là hóng
即烛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松柏笼烟,两堦蜡红初翦。” 王季思 注:“蜡红是刚烧去的烛芯, 宇文虚中 诗:‘堂中蜡炬红生花。’”参见“ 烛花 ”。
词语解释:烛花 拼音:zhú huā
亦作“ 烛华 ”。
(1).蜡烛的光焰。 南朝 梁元帝 《对烛赋》:“烛烬落,烛华明。” 唐 杨衡 《将之荆州南与张伯刚马总锺陵夜别》诗:“烛花侵雾暗,瑟调寒风亮。” 宋 杨万里 《赠尚长道签判》诗:“天色恼人浑欲雪,烛花照别若为情。” 宋 无名氏 《瑞桂堂暇录》:“有士人访一妓,妓在开府侍宴,候稍久,遂赋一词寄之云……从来只向掌中看,怎忍在烛花影里。”
(2).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唐 杜甫 李之芳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雨稀云叶断,夜久烛花偏。” 宋 刘过 《贺新郎·赠邻人朱唐卿》词:“烛花细翦明於昼。” 清 魏源 《行路难》诗之二:“君不见,烛花不剪烛不然。” 巴金 《寒夜》八:“烛芯结了小小的烛花。”
(3).即烛夜花。 清 钱谦益 《元昭太史约过村庄却寄》诗之二:“我有烛花新酿酒,迟君同醉莫蹉跎。”参见“ 烛夜花 ”。
词语解释:烛夜花 拼音:zhú yè huā
传说中的花名。花能自酿美酒。《太平广记》卷五十引 唐 李玫 《纂异记·嵩岳嫁女》:“书生曰:‘某有瑞露之酒,酿於百花之中……’谓小童曰:‘折烛夜一花,倾与二君子( 田璆 、 邓韶 )尝。’其花四出而深红,圆如小瓶,径三寸餘,緑叶形类盃。”词语解释:蜡蜂 拼音:là fēng
蜜蜂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异蜂:有蜂如蜡蜂稍大,飞劲疾,好圆裁树叶,卷入木窍及壁罅中作窠。”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蜜蜂》。词语解释:蜡蜜 拼音:là mì
蜂蜜。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坐作竹簧,削鋭其头,有伤害之象,傅以蜡蜜,有甘舌之类,皆非吉祥善应。”词语解释:蜡鞭 拼音:là biān
谓以蜡润鞭。比喻外美而中腐。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战国策》:‘ 苏代 曰:“ 齐 ,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言外美而中腐,如以败素染紫也。与蜡鞭之説正相似。”参阅 唐 柳宗元 《鞭贾》。词语解释:蜡火 拼音:là huǒ
蜡烛火。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三:“宫官烧蜡火,飞烬污铅华。” 王琦 汇解:“天时尚暗,故宫官烧蜡以照其行,而飞烬污触粉面也。”词语解释:蜡剪 拼音:là jiǎn
剪烛花的用具。《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又是一分匙箸筒儿合铜锅,銚子,蜡签儿,蜡剪儿……之类,都经太太预先打点了个妥当。”词语解释:蜡书 拼音:là shū
封在蜡丸中的文书。《新唐书·郭子仪传》:“ 大历 元年, 华州 节度使 周智光 谋叛,帝间道以蜡书赐 子仪 ,令悉军讨之。”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诡道》:“谍冀缓死,即诡服,乃作蜡书,言与 刘豫 同谋诛 兀术 事。” 清 黄景仁 《洪忠宣祠》诗:“两宫辛苦餐梨麪,万里烟尘递蜡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九六四年, 宋 朝获得 后蜀 给 北汉 的蜡书,约联合对 宋 。”词语解释:蜡版 拼音:là bǎn
用针形钢笔在特制蜡纸上刻写成的油印底版词语解释:蜡本 拼音:là běn
以蜡涂绢,临摹原画,称“蜡本”。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江干初雪图》真蹟,藏 李邦直 家, 唐 蜡本。世传为 摩詰 所作,末有 元丰 间 王禹玉 ……七人题诗。” 宋 米芾 《画史》:“ 潁州 公库 顾愷之 《维摩百补》,是 唐 杜牧之 摹寄 潁 守本者……余与 潁 签善,託寻善工摹,须切记似,凡三寄蜡本,无一笔似者。”词语解释:蜡祭 拼音:là jì
祭名。年终合祭百神。语出《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种,以报嗇也。”《新唐书·礼乐志二》:“蜡祭: 神农氏 、 伊耆氏 ,少牢。” 清 唐孙华 《责猫》诗:“蜡祭有迎猫,田鼠祈噬啮。”词语解释:蜡盘 拼音:là pán
插蜡烛的盘状器物。 清 王晫 《今世说·夙惠》:“﹝ 沉孚先 ﹞好谈,每夜分列广毡置蜡槃其中,箕坐与客谈,达曙不寐。”词语解释:蜡弹 拼音:là dàn
即蜡丸。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帅幕》:“蜡弹:以帛写机密事,外用蜡固,陷于股肱皮膜之间,所以防在路之浮沉漏泄也。” 宋 陆游 《大雨中作》诗:“属闻蜡弹遣檄书,亟坏布裳缝袴褶。” 宋 刘克庄 《转调二郎神》词:“近来塞上,喜蜡弹、羽书清省。”参见“ 蜡丸 ”。
词语解释:蜡丸 拼音:là wán
(1).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使使飞表于蜡丸中,论 少游 收财事,上深不平。”《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钱元瓘 ﹞使人讽 元球 请输兵仗,出判 温州 , 元球 不从。 铜官庙 吏告 元球 遣亲信祷神,求主 吴 越 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竇出入,与兄 元珣 谋议。” 胡三省 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2).中药丸剂的一种。用蜂蜡为粘合剂,与药料细粉混和制成。取其缓化药效、延长疗效或减轻有毒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亦指以蜡为外壳的丸剂,取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词语解释:蜡宫 拼音:là gōng
供蜡祭用的宫室。 宋 孔武仲 《江豚诗》:“古之报祭,不遗微虫,孰扬尔烈,登荐蜡宫。”词语解释:蜡白 拼音:là bái
失去血色而呈异常白色。例如:腊白的脸色表明她的健康欠佳。词语解释:蜡节 拼音:là jié
古代蜡祭会饮的节日。《汉书·严延年传》“ 延年 母从 东海 来,欲从 延年 腊” 唐 颜师古 注:“建丑之月为腊祭,因会饮,若今之蜡节也。”词语解释:蜡日 拼音:là rì
年终蜡祭八神之日。 晋 陶潜 有《蜡日》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朗 每以识度推 华歆 。 歆 蜡日尝集子姪燕饮, 王 亦学之。” 刘孝标 注:“ 晋 博士 张亮 议曰:蜡者,合聚百物索饗之,岁终休老息民也。”词语解释:蜡宾 拼音:là bīn
年终祭祀的助祭人。《礼记·礼运》:“昔者 仲尼 与於蜡宾。” 郑玄 注:“时 孔子 仕 鲁 ,在助祭之中。”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乐歌·歌黑帝》:“合国吹,饗蜡宾。” 明 唐顺之 《月楼唐翁行状》:“后三十餘年, 嘉靖 某甲子,翁年七十餘,郡太守请与蜡宾。” 清 龙启瑞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书之以復於先生,其亦不能无蜡宾之感也。”参见“ 蜡祭 ”。
词语解释:蜡祭 拼音:là jì
祭名。年终合祭百神。语出《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种,以报嗇也。”《新唐书·礼乐志二》:“蜡祭: 神农氏 、 伊耆氏 ,少牢。” 清 唐孙华 《责猫》诗:“蜡祭有迎猫,田鼠祈噬啮。”词语解释:蜡板 拼音:là bǎn
(1).乐器名。用蜡打光的拍板。 唐 李贺 《安乐宫》诗:“歌迴蜡板鸣, 左悺 提壶使。” 王琦 汇解引 徐渭 曰:“蜡板,以蜡砑光拍板也。”
(2).古代用蜡浇制刻印文字的底板。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毕斩赵谂》:“ 毕渐 为状元, 赵諗 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於传报,以蜡板刻印,‘渐’字所模点水不著墨,传者厉声呼云:‘状元 毕斩 ,第二人 赵諗 。’”
(3).用蜡纸打字或刻写供油印的底版。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半夜里跑到小学校去借来一架油印机,自己刻蜡板、印收条,天一亮,就去找工人们募捐。”词语解释:蜡煤 拼音:là méi
蜡烛的炱煤。 宋 欧阳修 《春日词》之五:“待晓铜荷剪蜡煤,綉帘春色犯寒来。”词语解释:蜡彩 拼音:là cǎi
涂过蜡的彩绸。比喻光润鲜艳。 唐 李贺 《新夏歌》:“晓木千笼真蜡綵,落蒂枯香数分在。” 王琦 汇解:“蜡綵,言其光明鲜丽,如以蜡饰綵上为之。”词语解释:蜡种 拼音:là zhǒng
见“ 蜡子 ”。
词语解释:蜡子 拼音:là zǐ
(1).宝石的一种。 明 曹昭 《格古要论·珍宝·蜡子》:“蜡子,出 南蕃 、 西蕃 ,性坚,有红蜡、紫蜡,亦有酒色者,俱明莹。”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今世之所宝者,有猫儿眼、祖母緑、颠不剌、蜜腊、金鸦鶻石、蜡子等类,然皆镶嵌首饰之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宝石》。
(2).亦称“ 蜡种 ”。白蜡虫产卵时所作之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虫白蜡》:“其虫嫰时白色,作蜡。及老则赤黑色,乃结苞於树枝……盖虫将遗卵作房,正如雀瓮、螵蛸之类尔。俗呼为蜡种,亦曰蜡子。”词语解释:蜡台 拼音:là tái
插蜡烛的器物。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玻璃蜡臺两对,每对插七条烛;玻璃悬的蜡臺,插三十六条烛。”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靠左墙长条案上放着几只蜡台,有一只插着半截残烬的洋蜡。”词语解释:蜡千儿 拼音:là qiān ér
见“ 蜡签儿 ”。
词语解释:蜡签儿 拼音:là qiān ér
亦作“ 蜡千儿 ”。 有铁签可插烛的烛台。《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又是一分匙箸筒儿合铜锅、銚子、蜡签儿、蜡剪儿、风炉儿、板凳儿、钉子、锤子之类,都经太太预先打点了个妥当。”《相声传统作品选·化蜡千儿》:“还有一套锡器。锡器是什么呀?茶叶罐啦,油灯啦,蜡千儿啦!”词语解释:蜡嘴 拼音:là zuǐ
亦作“ 蜡觜 ”。 鸟名。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金陵 市有人豢蜡嘴鸟六:其四自能开箱啣面具,登小臺演剧,其一能识字……其一能斗天九牌,可与三人合局作胜负。物性之灵,真不解,未识用何术教之。”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蜡觜算命:有畜蜡嘴鸟衔纸牌算命者……俗多畜其雏教作戏舞。”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动物》:“《山堂肆考》:蜡嘴生於 象山 ,似雀而大,嘴如黄蜡。”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桑鳸》。词语解释:蜡绢 拼音:là juàn
见“ 蜡丸绢书 ”。
词语解释:蜡丸绢书 拼音:là wán juàn shū
即蜡丸帛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晋 人屡於塞上及 河 津获 文礼 蜡丸绢书, 晋王 皆遣使归之, 文礼 惭惧。”亦省称“ 蜡绢 ”。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三使相》:“ 光启 三年,枢密 刘季述 、 王仲山 册 昭宗 为太上皇,以 德王 裕 监国。欲杀 崔允 ,密以蜡绢致意,告州使 孙德昭 。”参见“ 蜡丸帛书 ”。词语解释:蜡圆 拼音:là yuán
即蜡丸。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寇 ( 寇準 )一日忽作《庭雀》一诗玩 洎 ( 张洎 ),略曰:‘少年挟弹多狂逸,不用金圆用蜡圆。’盖讥 洎 顷在 江 南重围中,为 李煜 草詔於蜡圆中,追 上江 救兵之事也。”参见“ 蜡丸 ”。
词语解释:蜡丸 拼音:là wán
(1).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使使飞表于蜡丸中,论 少游 收财事,上深不平。”《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钱元瓘 ﹞使人讽 元球 请输兵仗,出判 温州 , 元球 不从。 铜官庙 吏告 元球 遣亲信祷神,求主 吴 越 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竇出入,与兄 元珣 谋议。” 胡三省 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2).中药丸剂的一种。用蜂蜡为粘合剂,与药料细粉混和制成。取其缓化药效、延长疗效或减轻有毒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亦指以蜡为外壳的丸剂,取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词语解释:蜡光光 拼音:là guāng guāng
润泽有光亮。 朱春雨 《沙海的绿荫·绿荫》:“那蜡光光的辣椒秧,那毛嘟嘟的茄子秧,全都枝叶舒展,没有她这个牵骆驼的人的焦渴感。”词语解释:蜡光纸 拼音:là guāng zhǐ
经过造纸机上砑光机处理的纸张
具有光洁和光滑或光泽表面的纸词语解释:蜡刻 拼音:là kè
在蜡上雕刻词语解释:蜡像 拼音:là xiàng
蜡人。《法苑珠林》卷二十:“ 文宣 ( 齐文宣帝 )得牙,十许日,又梦在空中,状若牛角,长三尺餘……俄覩一蜡像,亦三尺,瞬目而语。” 巴金 《〈沉默集(二)〉序》:“有一天,我在 巴黎 蜡像陈列馆看了 马拉 被刺的悲剧回来,一百数十年前的景象,激起了我脑海中的波涛。”词语解释:蜡绢画 拼音:là juàn huà
即今西洋画中的油画,用含油颜料在布上绘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尉迟乙僧 ﹞作佛像甚佳,用色沉着,堆起绢素。今西洋蜡绢画,是 尉迟 遗意。”词语解释:蜡蚁春 拼音:là yǐ chūn
古代美酒名。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金杯浮蜡蚁春,红炭灸肥羊肉。”词语解释:蜡茶 拼音:là chá
见“ 蜡面茶 ”。
词语解释:蜡面茶 拼音:là miàn chá
唐 宋 时 福建 所产名茶。《旧唐书·哀帝纪》:“ 福建 每年进橄欖子……虽嘉忠藎,伏恐烦劳。今后只供进蜡面茶,其进橄欖子宜停。”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蜡茶》:“ 建 ( 建州 )茶名蜡茶,为其乳泛汤面,与鎔蜡相似,故名蜡面茶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謁 普贤大士 铜像,国初敕 成都 所铸。有 太宗 、 真宗 、 仁宗 三朝所赐御製书百餘卷……蜡茶、塔、芝草之属。” 元 郝经 《橄榄》诗:“半青来子味难夸,宜著山僧点蜡茶。”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茶》:“ 苕溪渔隐 ( 胡仔 ) 至道 间添造石乳蜡面。”词语解释:蜡虫 拼音:là chóng
即白蜡虫。成群栖息在白蜡树或女贞树上。雄虫能分泌白蜡,包围体躯。早在十三世纪,我国已知饲养白蜡虫以生产白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女贞》:“立夏前后取蜡虫之种子,裹置树上。半月,其虫化出,延缘枝上,造成白蜡,民间大获其利。”词语解释:蜡腊 拼音:là là
岁终祭祀。蜡为祭百神,腊为祭先祖,同为 周 代十二月的祭礼。《后汉书·礼仪志中》“劳农大享腊” 刘昭 注引 秦静 曰:“古礼,出行有祖祭,岁终有蜡腊。” 清 顾炎武 《答再从兄书》:“孰使我岁时蜡腊,伏地悲哀,家人相对,含酸饮泣,叫天而苍苍不闻,呼父而冥冥莫晓者乎?”词语解释:蜡笺 拼音:là jiān
亦作“ 蜡牋 ”。涂蜡的纸,旧时专供书法家写字之用。《花月痕》第十六回:“ 秋痕 正在梳头, 痴珠 就在妆臺边坐下。瞧了一会,见有一张宣纸、一副蜡笺搁在架上,便説道:‘你这屋里却没有横额,我和你写罢。’”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内库藏 明 代香牋甚多,今製尚沿其旧,亦 宋 人蜡牋遗意,而坚緻过之。” 郁达夫 《青烟》:“他看见正厅中间桌上有一盏洋灯点在那里,明亮的洋灯光射到上首壁上,照出一张 锺馗 图和几副蜡笺的字对来。”词语解释:蜡签儿 拼音:là qiān ér
亦作“ 蜡千儿 ”。 有铁签可插烛的烛台。《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又是一分匙箸筒儿合铜锅、銚子、蜡签儿、蜡剪儿、风炉儿、板凳儿、钉子、锤子之类,都经太太预先打点了个妥当。”《相声传统作品选·化蜡千儿》:“还有一套锡器。锡器是什么呀?茶叶罐啦,油灯啦,蜡千儿啦!”词语解释:蜡祠 拼音:là cí
蜡祭用的祠堂。 清 方苞 《尹元孚墓志铭》:“完城,濬河,建桥梁,设津渡,修学校,立书院,创蜡祠,表前贤旧蹟,赐高年布帛,寒者衣之,疾者药之。故民皆感兴,政教信从。”词语解释:蜡糖人 拼音:là táng rén
以染色蜡液加入饴糖中所制成的小偶人。 明 袁宏道 《与李本建书》:“辟如婴儿,见蜡糖人啼哭不已,及一下口,唯恐唾之不尽。”词语解释:蜡石 拼音:là shí
火山石的一种。可供赏玩。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蜡石》:“ 岭 南产蜡石, 从化 、 清远 、 永安 、 恩平 诸溪涧多有之……予尝得大小数枚为几席之玩。”词语解释:蜡社 拼音:là shè
泛指祭祀。 宋 苏洵 《苏氏族谱亭记》:“今吾族人犹有服者,不过百人,而岁时蜡社,不能相与尽其欢欣爱洽。”词语解释:蜡疗 拼音:là liáo
物理疗法的一种。把固体石蜡加热变成流体敷在患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症的发展。词语解释:蜡兄 拼音:là xiōng
枇杷的别名。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又问卢橘究是枇杷否,琵琶何以本作枇杷……余虑其殫神,止之曰:‘儿絮絮不絶,欲为蜡兄作谱乎?’”词语解释:蜡丸书 拼音:là wán shū
(1).封在蜡丸中的密件。《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 重进 与 永德 两军相疑,有隙…… 景 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 重进 ,劝其反。” 柳亚子 《论诗答鵷雏》诗之四:“蜡丸书奏意殷勤,絶命词成语苦辛。”
(2).指亲笔信。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一:“此信到,想诸君游 崇效寺 看海棠归。然絳蜡一枝,共读我蜡丸书可乎?”词语解释:蜡丸体 拼音:là wán tǐ
极小的楷书。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五:“惠鹅,当以蜡丸体临《黄庭经》为报。”词语解释:蜡丸绢书 拼音:là wán juàn shū
即蜡丸帛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晋 人屡於塞上及 河 津获 文礼 蜡丸绢书, 晋王 皆遣使归之, 文礼 惭惧。”亦省称“ 蜡绢 ”。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三使相》:“ 光启 三年,枢密 刘季述 、 王仲山 册 昭宗 为太上皇,以 德王 裕 监国。欲杀 崔允 ,密以蜡绢致意,告州使 孙德昭 。”参见“ 蜡丸帛书 ”。
词语解释:蜡丸帛书 拼音:là wán bó shū
封在蜡丸中的帛书文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成式 再从叔少从军,知左营事,惧及祸,与监军定计,以蜡丸帛书通谋於 袁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乾德 三年, 昶 遣谍者 孙遇 齎蜡丸帛书,閒道往 太原 结 刘钧 为援,为朝廷所获。”亦省称“ 蜡帛书 ”。 唐 杜牧 《窦列女传》:“ 希烈 暴死,其子不发丧,欲尽诛老将校,以卑少者代之。计未决,有献含桃者……﹝ 竇桂娘 ﹞因为蜡帛书,曰:‘前日已死,殯在后堂,欲诛大臣,须自为计。’以朱染帛丸,如含桃。 先奇 发丸见之。”词语解释:蜡丸帛书 拼音:là wán bó shū
封在蜡丸中的帛书文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成式 再从叔少从军,知左营事,惧及祸,与监军定计,以蜡丸帛书通谋於 袁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乾德 三年, 昶 遣谍者 孙遇 齎蜡丸帛书,閒道往 太原 结 刘钧 为援,为朝廷所获。”亦省称“ 蜡帛书 ”。 唐 杜牧 《窦列女传》:“ 希烈 暴死,其子不发丧,欲尽诛老将校,以卑少者代之。计未决,有献含桃者……﹝ 竇桂娘 ﹞因为蜡帛书,曰:‘前日已死,殯在后堂,欲诛大臣,须自为计。’以朱染帛丸,如含桃。 先奇 发丸见之。”词语解释:蜡享 拼音:là xiǎng
亦作“ 蜡饗 ”。 犹蜡祭。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国朝诸祠,牲牢之类数不等,七室共一羊豕,后庙温成亦一羊豕,蜡享百神亦然。” 清 唐孙华 《壬午岁特诏蠲江南租赋恭述》诗之一:“蜡饗有人吹苇籥, 石壕 无吏扣柴门。”词语解释:蜡氏 拼音:là shì
周 代官名。掌清除道路不洁和埋葬路尸之事。《周礼·秋官·蜡氏》:“蜡氏掌除骴……若有死於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书其日月焉,县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 孙诒让 正义:“蜡,骨肉腐臭,蝇虫所蜡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职也。”词语解释:蜡沈 拼音:là shěn
即沉香。常绿亚乔木,木材为一种珍贵的香料。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诸玩》:“余家有火浣布尺餘……后为 赵孟仪 借去,不还。又蜡沉一株,重二十餘两,亦白没焉。”词语解释:蜡液 拼音:là yè
烛蜡的熔液。《新唐书·柳公权传》:“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帋继之。”词语解释:蜡树 拼音:là shù
树名。女贞的别名。因用以放养白蜡虫而得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女贞》。词语解释:蜡枪头 拼音:là qiāng tóu
见"蜡枪头"。词语解释:蜡檄 拼音:là xí
封在蜡丸中的檄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黄尘起,王气昏,羽扇难挥 建业 军; 幕府山 蜡檄星驰, 五马渡 楼船飞滚。”参见“ 蜡丸 ”。
词语解释:蜡丸 拼音:là wán
(1).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使使飞表于蜡丸中,论 少游 收财事,上深不平。”《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钱元瓘 ﹞使人讽 元球 请输兵仗,出判 温州 , 元球 不从。 铜官庙 吏告 元球 遣亲信祷神,求主 吴 越 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竇出入,与兄 元珣 谋议。” 胡三省 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2).中药丸剂的一种。用蜂蜡为粘合剂,与药料细粉混和制成。取其缓化药效、延长疗效或减轻有毒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亦指以蜡为外壳的丸剂,取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词语解释:蜡查 拼音:là zhā
见“ 蜡渣 ”。
词语解释:蜡渣 拼音:là zhā
(1).亦作“ 蜡查 ”、“ 蜡楂 ”。蜡经过提取后剩下的渣子。色白或黄。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但听一声催战鼓,脸皮先似蜡渣黄。”《金瓶梅词话》第五回:“ 王婆 当时就地扶起 武大 来,见他口裡吐血,面皮蜡楂也似黄了。”《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那 雪娥 諕的脸蜡查也似黄了。”
(2).白蜡虫分泌的未经分炼的蜡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虫白蜡》:“其虫大如蟣虱,芒种后则延缘树枝,食汁吐涎,粘於嫰茎,化为白脂,乃结成蜡,状如凝霜。处暑后则剥取,谓之蜡渣。”词语解释:蜡楂 拼音:là zhā
见“ 蜡渣 ”。
词语解释:蜡渣 拼音:là zhā
(1).亦作“ 蜡查 ”、“ 蜡楂 ”。蜡经过提取后剩下的渣子。色白或黄。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但听一声催战鼓,脸皮先似蜡渣黄。”《金瓶梅词话》第五回:“ 王婆 当时就地扶起 武大 来,见他口裡吐血,面皮蜡楂也似黄了。”《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那 雪娥 諕的脸蜡查也似黄了。”
(2).白蜡虫分泌的未经分炼的蜡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虫白蜡》:“其虫大如蟣虱,芒种后则延缘树枝,食汁吐涎,粘於嫰茎,化为白脂,乃结成蜡,状如凝霜。处暑后则剥取,谓之蜡渣。”词语解释:蜡枪头 拼音:là qiāng tóu
亦作“ 蜡鎗头 ”。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好看而不顶用的人。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二折:“你恰纔笑微微,蜡鎗头不似你。” 杨朔 《锦绣山河》:“俺是吓唬吓唬他!这小子原来是个蜡枪头,经不起大阵仗。”词语解释:蜡坛 拼音:là tán
蜡祭之坛。《新唐书·礼乐志二》:“高尺,广丈,蜡坛也。”词语解释:蜡染 拼音:là rǎn
我国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用熔化的黄蜡在白布上绘制图案,染色后煮去蜡质,就呈现出白色图案。可能 汉 代已有, 唐 代始盛行。词语解释:蜡弩牙 拼音:là nǔ yá
古明器。蜡制的弩弓。弩牙,弩上发矢的机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吾当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随,牀上唯施七星板;至如蜡弩牙、玉豚、锡人之属,并须停省。”词语解释:蜡帛书 拼音:là bó shū
见“ 蜡丸帛书 ”。
词语解释:蜡丸帛书 拼音:là wán bó shū
封在蜡丸中的帛书文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成式 再从叔少从军,知左营事,惧及祸,与监军定计,以蜡丸帛书通谋於 袁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乾德 三年, 昶 遣谍者 孙遇 齎蜡丸帛书,閒道往 太原 结 刘钧 为援,为朝廷所获。”亦省称“ 蜡帛书 ”。 唐 杜牧 《窦列女传》:“ 希烈 暴死,其子不发丧,欲尽诛老将校,以卑少者代之。计未决,有献含桃者……﹝ 竇桂娘 ﹞因为蜡帛书,曰:‘前日已死,殯在后堂,欲诛大臣,须自为计。’以朱染帛丸,如含桃。 先奇 发丸见之。”词语解释:蜡塌 拼音:là tā
邋遢;肮脏。《孽海花》第二十回:“我道是什么书记翩翩 应 阮 才,却原来是 庄寿香 的一封蜡塌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