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绛蜡 拼音:jiàng là
(1).红色的蜡。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柳眼黄丝纇,花房絳蜡珠。”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朝廷不惜好官爵,絳蜡刻印埋蓬蒿。”
(2).红烛。 宋 苏轼 《次韵代留别》:“絳蜡烧残玉斝飞,离歌唱彻万行啼。”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尚主》:“金根车去疾於流,望絳蜡辉煌如昼,耳畔里恍惚笙歌揭天奏。”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烧二尺许絳蜡二三枝。”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十:“频烧絳蜡迟宵柝,细煮龙涎涴宿熏。”词语解释:红蜡 拼音:hóng là
亦作“ 红腊 ”。 红烛。 唐 皮日休 《春夕酒醒》诗:“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前蜀 韦庄 《病中闻相府夜宴戏赠集贤卢学士》诗:“满筵红蜡照香鈿,一夜歌鐘欲沸天。” 明 王世贞 《赠郭舜举祠部新婚》诗之二:“红腊初鎔双凤皇,新诗句好自催粧。”词语解释:嚼蜡 拼音:jiáo là
比喻无味。《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於横陈时,味如嚼蜡。” 宋 王安石 《示董伯懿》诗:“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 仲默 才最秀,亦以见处不深,用於摹拟,入目灿然,吟咏即如嚼蜡。” 郁达夫 《沉沦》:“他觉得学校里的教科书,真同嚼蜡一般,毫无半点生趣。”词语解释:黄蜡 拼音:huáng là
即蜂蜡,色黄,故称。 宋 苏轼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蜜蜂採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蜜蜡》:“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词语解释:宝蜡 拼音:bǎo là
蜡烛的美称。 宋 张孝祥 《南乡子》词:“赖有清尊浇别恨,凄然,宝蜡烧花看吸川。”词语解释:香蜡 拼音:xiāng là
(1).芳香的蜂蜡。 宋 杨万里 《蜡梅》诗:“蜜蜂底物是生涯,花作餱粮蜡作家。岁晚略无花可採,却将香蜡吐成花。”
(2).借指蜡梅花。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蜡梅》:“羽衣霓裳涴香蜡,从此人间识尤物。”词语解释:绿蜡 拼音:lǜ là
喻指芭蕉。 唐 钱珝 《未展芭蕉》诗:“冷独无烟緑蜡乾,芳心犹卷怯春寒。”《红楼梦》第十八回:“緑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词语解释:画蜡 拼音:huà là
画烛。 唐 罗邺 《旧侯家》诗:“金鈿座上歌春酒,画蜡尊前滴晓风。” 唐 罗邺 《长安惜春》诗:“残红似怨皇州雨,细緑犹藏画蜡灰。”词语解释:八蜡 拼音:bā là
周 代每年农事完毕,于建亥之月(十二月)举行的祭祀名称。《礼记·郊特牲》:“八蜡以记四方,四方不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 郑玄 注:“四方,四方有祭也。其方穀不熟,则不通於蜡焉,使民谨於用财。蜡有八者:先嗇一也,司嗇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 孔颖达 疏:“言蜡祭八神,因以明记四方之国,记其有丰稔有凶荒之异也。”按,八蜡之神诸家解说不一。 三国 魏 王肃 分猫虎为二,而去昆虫; 宋 陈祥道 则去昆虫而增百种; 吕大临 则去先啬、昆虫而增百种,又分猫虎为二。见 钱大昕 《潜研堂集·答问五》。词语解释:栀蜡 拼音:zhī là
谓用栀、蜡涂饰。语出 唐 柳宗元 《鞭贾》。亦喻伪饰欺世的言行。 元 姚燧 《乌木杖赋》:“昔贾鬻鞭,梔蜡其肤,市者一濯,已呈苍枯。” 明 李东阳 《奉诏育材赋》:“纵坚白之嵬谈,衒梔蜡之末饰。”参见“ 梔貌蜡言 ”。
词语解释:栀貌蜡言 拼音:zhī mào là yán
唐 柳宗元 《鞭贾》载,有富家子以五万钱购一鞭,谓以巨款购此鞭,为爱其色黄而有光泽,持以夸示与 柳 。 柳 命僮仆烧汤洗之,则鞭之色泽尽失,现出枯干苍白的本色。乃知“嚮之黄者梔也,泽者蜡也。”因曰:“今之梔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於朝,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於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后因以“梔貌蜡言”指伪饰的面貌与言辞。 清 钱谦益 《故福建建宁府推官嘉善柯君墓志铭》:“余以老民野史,叨载笔之任,愾叹于君臣父子间,庶几使世之梔貌蜡言、嚣肰相命者,知所以鏃厉而归厚也。”亦作“ 梔言蜡貌 ”。 清 钱谦益 《〈诚意录〉序》:“不诚之人……玉表而珉中,梔言而蜡貌,此其情伪不可以掩一室,其声光不可以袭终朝,而况宇宙之大、终古之远乎?”词语解释:封蜡 拼音:fēng là
即火漆。亦指封瓶口用的蜡。词语解释:烧蜡 拼音:shāo là
燃点灯烛。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元 贡师泰 吴子彦 等《剪灯联句》:“飴釜空烧蜡,棚山谩结鰲。”词语解释:刻蜡 拼音:kè là
刻烛。相传古人在蜡烛上刻度计时。 唐 韩偓 《妬媒》诗:“多为过防成后悔,偶因翻语得深猜。已嫌刻蜡春宵短,最恨鸣珂晓鼓催。应笑 楚襄 仙分薄,日中长是独裴回。”蜡,一本作“ 烛 ”。词语解释:传蜡 拼音:chuán là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舞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 汉 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谓寒食节宫中钻新火燃烛,以赐贵戚近臣,然后传之于民。 明 张煌言 《清明感怀》诗:“传蜡祗成前代事,藏烟何意异时名。”参见“ 传火 ”。
词语解释:传火 拼音:chuán huǒ
(1).古代边塞夜间举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谓之传火。《墨子·号令》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墨子·杂守》:“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其事急者,引而上下之。烽火以举,则五鼓传,又以火属之,言寇来者多少。” 唐 戴叔伦 《和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诗:“古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2).旧时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古代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故称。 宋 周邦彦 《水龙吟·梨花》词:“传火楼臺,妒花风雨。” 明 叶弥广 《雨中清明》诗:“风俗久虚传火事,郊原又负踏青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记》诗:“暖随榆柳初传火,象衍鱼龙渐泮水。”词语解释:爨蜡 拼音:cuàn là
晋 石崇 极奢靡,与 王恺 ,斗富,曾以蜡代薪。事见《晋书·石崇传》。后用“爨蜡”喻富贵奢华。词语解释:蜜蜡 拼音:mì là
(1).蜜蜂腹部分泌蜡汁为巢,取蜂巢煎而溶之,其上浮如油者凝固即成蜜蜡,初时为黄蜡,精制则成白蜡。供制烛及药用等。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诸远方山郡幽僻处出蜜蜡,人往往以桶聚蜂,每年一取。”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取芥子,熟擣,如鸡子黄许。当附骨上,拔去毛;骨外,融蜜蜡周匝拥之。”《宋史·食货志下八》:“以香药、瓷漆器、薑、桂等物易蜜蜡、麝脐、毛褐、羱羚角。”
(2).矿物名。与琥珀同类而色淡。也称金珀。 清 刘銮 《五石瓠·冠佩》:“巾上繫珠玉、琥珀、蜜蜡之属,非古也。”词语解释:凤蜡 拼音:fèng là
蜡烛的美称。 唐 皇甫松 《抛球乐》词:“几回衝凤蜡,千度入香怀。” 宋 周邦彦 《风流子·愁怨》词:“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 清 唐孙华 《灯帘歌》:“凤蜡宵长犹未跋,错刀频剪釵头虫。”词语解释:蜂蜡 拼音:fēng là
蜜蜂腹部的蜡腺分泌的蜡质,是蜜蜂造蜂巢的材料。通称黄蜡。可用于制药膏、化妆品、上光剂或模型等。词语解释:泪蜡 拼音:lèi là
蜡烛燃烧时滴下的油。 北周 庾信 《对烛赋》:“铜荷承泪蜡,铁鋏染浮烟。”词语解释:焰蜡 拼音:yàn là
正在燃烧的蜡烛。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风消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词语解释:然蜡 拼音:rán là
(1).点燃蜡烛。 唐 孟浩然 《夜登孔伯昭南楼》诗:“华烛罢然蜡,清絃方奏鵾。”
(2).指燃烧油脂之属。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玉饌薪然蜡,椒房烛用银。”词语解释:花蜡 拼音:huā là
即花烛。指彩饰的蜡烛。《旧唐书·文宗纪上》:“应行从处张陈,不得用花蜡结彩华饰。”亦作“ 花蜡烛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邓州 花蜡烛,名著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云:是 寇莱公 烛法。”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宣政宫烛》:“其 宣 政 盛时,宫中以 河阳 花蜡烛无香为恨。”参见“ 花烛 ”。
词语解释:花烛 拼音:huā zhú
(1).犹彩烛。旧多用于结婚的新房中,上面多用龙凤图案等做装饰,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咏人弃妾》:“昔时娇玉步,含羞花烛边。”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壻、却扇,及观花烛之事……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新人下车……以数妓女执莲炬花烛,导前迎引。”
(2).指结婚。《儒林外史》第十回:“两公子就托 陈和甫 选定花烛之期。”参见“ 花烛夜 ”。词语解释:翠蜡 拼音:cuì là
一种带有香气的蜡烛。 唐 皮日休 《秋夕文宴得遥字》诗:“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 清 钱谦益 《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八:“緑窗云重浮香母,翠蜡风微守谷神。”按,古代以兰草炼制的油燃灯,有香气。故《楚辞·招魂》曰:“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唐 宋 诗词中常用“兰烛”一语。兰为绿色草本植物。“翠蜡”当亦为芳香之烛。词语解释:枯蜡 拼音:kū là
比喻枯燥无味的事物。 宋 叶适 《刘氏女自誓为尼怜其操者幸助成之》诗:“世间浮想如枯蜡,还向虚空嫁此身。”词语解释:头蜡 拼音:tóu là
发蜡。用凡士林加香料制成的化妆品,抹在头发上,使有光泽而不蓬松。 陆俊超 《九级风暴》八:“取出了别人的头蜡,把头上稀疏的几根头发梳得锃亮。”词语解释:油蜡 拼音:yóu là
即蜡烛。 宋 苏轼 《石恪画维摩颂》:“譬如油蜡作灯烛,不以火点终不明。”参见“ 蜡烛 ”。
词语解释:蜡烛 拼音:là zhú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周仲智 饮酒醉……举蜡烛火掷 伯仁 。 伯仁 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茅盾 《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词语解释:发蜡 拼音:fā là
用凡士林加香料等制成的化妆品,抹在头发上,使有光泽而不蓬松。词语解释:兴如嚼蜡 拼音:xīng rú jiáo là
谓毫无兴味。 明 康海 《粉蝶儿·秋日闲情》套曲:“半百年华,髩如丝,兴如嚼蜡。”词语解释:饮蜡 拼音:yǐn là
岁末蜡祭后会饮。 明 唐顺之 《村居》诗之二:“授衣裁短褐,饮蜡献新醅。”词语解释:虫白蜡 拼音:chóng bái là
即白蜡。也简称虫蜡。刮取白蜡虫和水蜡虫在蜡树上分泌的蜡质制成,供浇烛、药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虫白蜡》。词语解释:口蜡 拼音:kǒu là
口脂的一种。 唐 白居易 《腊日谢恩赐口蜡状》:“今日蒙恩,赐臣等前件口蜡及红雪澡豆等。”词语解释:雩蜡 拼音:yú là
年终祭神。亦泛指祭神。 清 黄宗羲 《〈乐府广序〉序》:“取 汉 魏 六朝 有唐 之乐府及诗分为三集……其郊祀、庙祀、明堂、封禪、雩蜡为颂。”词语解释:鲸蜡 拼音:jīng là
从抹香鲸头部提取的固体蜡。精制后色白,无臭,有光泽。用以制药膏、化妆品等。词语解释:黄蜡蜡 拼音:huáng là là
形容蜡黄。 茅盾 《子夜》十八:“﹝雨水﹞浸蚀那名贵的一束藏香;香又溶化了,变成黄蜡蜡的薄香浆。” 李季 《五月端阳》:“ 杨高 的两眼睁开了,黄蜡蜡的脸上笑了一笑。” 王汶石 《大木匠》:“用手抓起一块又薄又软的黄蜡蜡的油饼,三口两口吞了下去。”词语解释:抟沙嚼蜡 拼音:tuán shā jiáo là
比喻空虚而无味。 元 杨立斋 《哨遍》套曲:“世事摶沙嚼蜡,等闲荣辱休惊讶。”词语解释:戒蜡 拼音:jiè là
见“ 戒腊 ”。
词语解释:戒腊 拼音:jiè là
亦作“ 戒蜡 ”。 僧徒受戒后的年数。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禪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戒腊本作戒蜡。西域番僧结制之日,秤其身若干觔,即以蜡为身,亦若干觔,解制之日再秤之,若身重於蜡,即为得道,蜡重於身,则学败矣。盖制中拘窘,鲜食寡睡,淡薄强忍,非寧定者不肥也。” 明 张萱 《疑耀·戒蜡》:“僧家言僧腊者,犹言年岁也。又言戒蜡者,腊当作蜡。余偶閲一内典,西方结夏时,以蜡为人,其轻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蜡人为验,轻重不差,则为念定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於蜡人,故谓之戒蜡,非年岁之腊也。”词语解释:拨蜡 拼音:bō là
铸作金属印章或人像的方法。一般先雕刻蜡模,外面用泥作范,熔金属注入泥范而成,故称。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慈慧寺》:“寺中栴檀金像,乃 黄太史辉 手自拨蜡,精工特甚。”词语解释:江西蜡 拼音:jiāng xī là
见“ 江西腊 ”。
词语解释:江西腊 拼音:jiāng xī là
亦作“ 江西蜡 ”。 翠菊的别名。夏秋之间开花,有紫、碧、红、白等色,供观赏用。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时品》:“江西腊五色芬芳,虞美人几枝娇艷,则又为端阳之佳卉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江西蜡五色毕备,朵若巨杯,瓣葳蕤如洋菊。” 闻一多 《忆菊》诗:“懒慵慵的江西腊哟,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词语解释:洋蜡 拼音:yáng là
洋蜡烛。 曹禺 《日出》第三幕:“ 小顺子 把灯熄灭,由抽屉拿出洋蜡头点上,屋子暗下来。” 端木蕻良 《乡愁》:“房东把电灯闭了,奶奶在黑暗里摸了半天,才摸出一根小红洋蜡来。”词语解释:尸蜡 拼音:shī là
一种特殊的尸体现象。尸体埋在不通风的潮湿地方或停留水中,三个月后,皮下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的氨结合,形成脂肪酸铵,再和水中的钙、镁等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灰白色蜡状物质,使埋葬多年的尸体不干枯腐朽。词语解释:叹蜡 拼音:tàn là
语出《礼记·礼运》:“昔者 仲尼 与於蜡賔,事毕,出游於观之上,喟然而嘆……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后因以“嘆蜡”指感慨时间流逝,理想不能实现。 清 黄遵宪 《支离》诗:“技悔屠龙拙,时惊嘆蜡新。”词语解释:吹灯拔蜡 拼音:chuī dēng bá là
比喻垮台;散伙。 杨朔 《春子姑娘》:“鬼子也待不长了,眼看就要吹灯拔蜡了。”《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姑娘和‘奶油小生’吹灯拔蜡的那几天……和小伙子也显得亲热起来。”词语解释:味同嚼蜡 拼音:wèi tóng jiáo là
亦作“ 味如嚼蜡 ”。 比喻无味。《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於横陈时,味如嚼蜡。”《儒林外史》第一回:“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捨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马南邨 《燕山夜话·贾岛的创作态度》:“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词语解释:味如嚼蜡 拼音:wèi rú jiáo là
见“ 味同嚼蜡 ”。词语解释:白费蜡 拼音:bái fèi là
源于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即“白白浪费”词语解释:白蜡 拼音:bái là
(1).白蜡虫分泌的蜡质。供制烛等工业用,亦可入药。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白蜡》:“ 江 浙 之地,旧无白蜡。十餘年间,有道人自 淮 间带白蜡虫子来求售……白蜡之价,比黄蜡常高数倍也。”
(2).精制的蜂蜡。可入药,亦供制烛等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蜜蜡》:“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煎炼极浄色白者为白蜡……与今时所用虫造白蜡不同。”词语解释:石蜡 拼音:shí là
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白色或淡黄色蜡状物质词语解释:地板蜡 拼音:dì bǎn là
用来擦地的蜡词语解释:祭蜡 拼音:jì là
古代每年十二月,天子或诸侯为颂扬 神农 、 后稷 等百神之劳功而举行的祭礼。《周礼·春官·籥章》:“国祭蜡,则龡《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郑玄 注引《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 伊耆氏 始为蜡。岁十二月而合聚万物而索饗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词语解释:坐蜡 拼音:zuò là
见“ 坐腊 ”。
词语解释:坐腊 拼音:zuò là
(1).亦作“ 坐蜡 ”。遇到为难的事;陷入尴尬的境地。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我说今儿个又得坐蜡不是?” 梁斌 《红旗谱》五九:“咱是朋友嘛,我能叫你坐腊?我有了灾难,你能抄着手儿看着?”
(2).坐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词语解释:大蜡 拼音:dà là
祭名。古代年终合祭农田诸神,以祈来年不降灾害。《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郑玄 注:“大蜡,岁十二月索鬼神而祭之。” 唐 杨谏 《大蜡赋》:“大蜡之祭兮,所以饗田神、赏农务。”词语解释:石油地蜡 拼音:shí yóu dì là
石油蜡的一种。微晶结构。硬度较小、熔点较高。由石油残渣油经脱沥青和溶剂脱蜡再经精制而成。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密封材料等工业,亦可作为电气和电子器材的绝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