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螃蟹 拼音:páng xiè
亦作“ 螃蠏 ”。 蟹的俗称。 明 徐元 《八义记·孤儿耀武》:“时值香橙螃蟹月,景当新酒菊花天。” 清 翟灏 《通俗编·禽鱼》:“《周礼·梓人》疏:蟹谓之螃蟹,以其侧行者也。按:语义当正作旁,今字从虫,疑是后人率加。《埤雅》云:蟹旁行,故里语谓之旁蟹,可证。” 刘白羽 《黑》一:“几棵细挺的胡桃树,掩护着一段石头台阶,石块,不那么整齐,歪歪斜斜,如同一串从篓子里爬出来的螃蟹。”词语解释:螃蜞 拼音:páng qí
即蟛蜞。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争原消鷸蚌,文敢詡螃蜞。”参见“ 蟛蜞 ”。
词语解释:蟛蜞 拼音:péng qí
亦作“ 蟛蚑 ”。 甲壳纲。似蟹,体小,螯足无毛,红色;步足有毛。穴居近海地区江河沼泽的泥岸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晋 太康 四年, 会稽郡 蟛蚑及蟹皆化为鼠。其众覆野,大食稻为灾。”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招潮子,亦蟛蜞之属。壳带白色。海畔多潮,潮欲来皆出坎,举螯如望,故俗呼招潮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若鱭鱼子名螳螂子,及 松江 之 上海 、 杭州 之 海寧 人,皆喜食蟛蜞螯,名曰鸚哥嘴,以有极红者似之故也。” 清 刘大櫆 《祭张闲中文》:“搜石罅之蟛蜞,因搴裳而同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