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蟭螟 拼音:jiāo míng
焦螟。传说中一种微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蟭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 清 屈大均 《孤竹吟》:“独智世不容, 接舆 久佯狂,神龙为蟭螟,白刃莫能伤。” 清 赵翼 《静观》诗之十七:“大视小则蒙,小视大则瞭,虽有 离娄 明,不知蟭螟皎。”参见“ 焦螟 ”。
词语解释:焦螟 拼音:jiāo míng
亦作“ 焦冥 ”。 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羣飞而集於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词语解释:蝗螟 拼音:huáng míng
蝗与螟。两种庄稼的害虫。《吕氏春秋·不屈》:“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刺史肃蓍蔡,吏人沸蝗螟。” 宋 苏轼 《芙蓉城》诗:“愿君收视观三庭,勿与嘉穀生蝗螟。”词语解释:焦螟 拼音:jiāo míng
亦作“ 焦冥 ”。 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羣飞而集於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词语解释:蟊螟 拼音:máo míng
危害庄稼的两种害虫。语出《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 毛 传:“食心曰螟……食根曰蟊。” 明 方孝孺 《存养斋记》:“视私欲为蟊螟,俾无害其嘉穀。”词语解释:虫螟 拼音:chóng míng
指危害庄稼的虫类。《管子·七臣七主》:“苴多螣蟇,山多虫螟。”《吕氏春秋·仲春纪》:“行夏令,则国乃大旱,煗气早来,虫螟为害。”《后汉书·仲长统传》:“虫螟食稼,水旱为灾,此皆戚宦之臣所致然也。”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虫螟不生,嘉穀以成。”词语解释:负螟 拼音:fù míng
古人误认蜾蠃养螟蛉为子,故喻以他人之子作为嗣子。典出《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宋书·东平王子嗣传》:“而妾 颜 训养非恩,抚导乖理,情闕引进,义违负螟。”《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论》:“ 明帝 负螟之庆,事非己出,枝叶不茂,岂能庇其本乎。”词语解释:鹪螟 拼音:jiāo míng
(1).传说中的一种小虫。即焦螟。鷦,通“ 焦 ”。《文选·张华〈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 吕向 注:“鷦螟,微虫也。” 李善 注:“《晏子春秋》 景公 曰:天下有极细者乎?对曰:有。东海有虫,巢於蚊睫,再飞而蚊不为惊。臣不知其名,而东海有通者,命曰鷦螟。”按,《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作“焦冥”。
(2).鹪明。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所患於其如碔砆之乱瑾瑜,鷦螟之似凤皇,凝冰之类水精,烟熏之疑云气,故令不谬者尟也。”词语解释:螽螟 拼音:zhōng míng
蝗虫与螟虫。泛指虫灾。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省刑罚而蓬孛消,发仓廪而螽螟息。”词语解释:二化螟 拼音:èr huà míng
螟虫的一种。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小麦、玉米、甘蔗、茭白等。每年一般产生二至三代,寒冷地区只产生一代,温暖地区可产生三至五代。可用消灭幼虫,灌水灭蛹,灯光诱蛾,六六六等药物毒杀诸方法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