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螺髻 拼音:luó jì
(1).螺壳状的发髻。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童子结髮,亦为螺髻,亦谓其形似螺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晁补之 《嘲白氏词》﹞困倚妆臺,盈盈正解螺髻,凤釵坠,繚绕金盘玉指, 巫山 一段云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共视拈花人,螺髻翘然,不復垂髻矣。” 吕湛恩 注:“《山堂肆考》:世尊於肉髻中出百宝光。肉髻如青螺,故云螺髻。”
(2).比喻耸起如髻的峰峦。 唐 皮日休 《太湖诗·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词语解释:螺江 拼音:luó jiāng
水名。也称 螺女江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西北。 宋 葛长庚 《寄三山彭鹤林》:“瞻彼 鹤林 ,在彼 长乐 嵩山 之上, 螺江 之角。” 清 纳兰性德 《凤皇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闽中信因赋》词:“喜 螺江 双鲤,忽展新词。”词语解释:螺黛 拼音:luó dài
(1).见“ 螺子黛 ”。
(2).蛾眉的代称。《再生缘》第六二回:“螺黛蹙,凤眸凝,想罢机谋叫圣君。”
(3).喻指盘旋高耸的青山。 明 唐寅 《登法华寺山顶》诗:“昔登 铜井 望 法华 ,嵸巃螺黛浮蒹葭。”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三转出螺黛,如人临镜笑。”
词语解释:螺子黛 拼音:luó zǐ dài
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说郛》卷七八引 唐 颜师古 《隋遗录》:“ 絳仙 ( 吴絳仙 )善画长蛾眉……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緑。螺子黛出 波斯国 ,每颗直十金。”《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五一回:“元帅展开来一看,只见单上计开:金麦三十斛……螺子黛十颗。”亦省作“ 螺黛 ”。 宋 欧阳修 《阮郎归》词之五:“浅螺黛,淡燕脂,閒妆取次宜。”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送还俗入道》:“ 孙花翁 《送女冠还俗》云:……重调螺黛为眉浅,再试弓鞋举步迟。”《血海花》第一出:“懒描螺黛眉痕蹙,起拭龙泉胆气粗。” 郭沫若 《今津纪游》五:“俯瞰海湾,青如螺黛。”词语解释:螺青 拼音:luó qīng
颜色名。一种近黑的青色。 宋 陆游 《练塘》诗:“水秀山明何所似,玉人临镜晕螺青。” 宋 陆游 《快晴》诗:“ 瓦屋 螺青披雾出, 锦江 鸭緑抱山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山水诀》:“画石之妙,用藤黄水侵入墨笔,自然润色。不可多用,多则要滞笔。间用螺青入墨,亦妙。”词语解释:螺杯 拼音:luó bēi
亦作“ 螺盃 ”。 螺壳所作的酒杯。后亦为酒杯的美称。《艺文类聚》卷七三引《陶侃故事》:“ 侃 上 成帝 螺杯一枚。”《宋书·张畅传》:“ 魏主 又求酒及甘橘。 孝武 又致螺盃杂物,南土所珍。” 唐 白居易 《昨日复今辰》诗:“螺杯中有物,鹤氅上无尘。”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饮器中,惟钟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叶最小。”《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螺杯谩想红楼饮,雁柱徒怀锦瑟弦。”《花月痕》第十四回:“於是 曼云 执壶, 丹晕 斟酒, 荷生 便喝了三螺杯酒。”词语解释:螺鬟
形容螺状的发鬟词语解释:螺山 拼音:luó shān
洪螺山 的简称。在今 天津市 蓟县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红螺嶮》:“《魏志》: 渔阳 有 螺山 ,亦曰 洪螺山 ,即 红螺嶮 也。在 蓟州 城南五里。”词语解释:螺蚌 拼音:luó bàng
亦作“ 螺蚄 ”。亦作“ 螺蜯 ”。 螺与蚌。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汉 王充 《论衡·说日》:“月毁於天,螺蚌泊於渊。” 汉 王充 《论衡·顺鼓》:“月毁於天,螺蚄舀缺,同类明矣。” 晋 木华 《海赋》:“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綾罗被光於螺蚌之节。”《晋书·食货志》:“臣愚谓既以水为困,当恃鱼菜螺蜯,而洪波汎滥,贫弱者终不能得。”《红楼梦》第十八回:“更兼池中荷荇鳬鷺诸灯,亦皆系螺蚌羽毛做就的,上下争辉,水天焕彩,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词语解释:螺亭 拼音:luó tíng
古亭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赣州市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螺亭 在 南康郡 。昔有一女採螺为业,曾宿此亭,夜闻空中雨声,乃见众螺张口而至,便乱噉其肉,明日惟有骨存焉,故号此亭为 螺亭 。”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四:“薄暮渔樵人去尽,碧溪青嶂遶 螺亭 。”词语解释:螺蛳 拼音:luó sī
淡水螺的通称。一般个体较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蜗螺》:“螺螄。师,众多也。其形似蜗牛,其类众多,故有二名。”词语解释:螺女 拼音:luó nǚ
(1).神话传说人物。俗称田螺姑娘。传说 晋 侯官 人 谢端 少孤,得一大螺如斗,贮瓮中。每晨见有饭饮汤火。疑之,于篱外窥见一少女自瓮中出,至灶下燃火。 端 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事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 元 杨维桢 《五月八日纪游三十六天洞灵洞》诗:“牛车望乞待箸书,螺女行厨时进供。”
(2).兰草的别名。 清 曹寅 《戏题西轩草木》诗:“螺女栖香入露丛,鼠姑含孕怯春风。”词语解释:螺纹 拼音:luó wén
(1).手指或脚趾上的纹理。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赤壁洞穴》:“岸多细石,往往有温莹如玉者,深浅红黄之色,或细纹如人手指螺纹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御画牛》:“恭覩 世祖皇帝 画渡水牛,乃赫蹏纸上用指上螺纹印成之。意态生动,笔墨烘染所不能到。” 张天翼 《包氏父子》:“那本记菜账的簿子上打着一个个黑的螺纹印。”
(2).螺旋形的纹理。 清 阎尔梅 《宿白厓寺》诗:“碎磯填鸟道,环水带螺纹。”
(3).机件的外表面或内孔表面上制成的螺旋线形的凸棱。根据旋转方向分左螺纹和右螺纹两种。也叫螺丝扣。《花城》1981年第3期:“那车刀在工件上飞速转动,在长长的圆钢上刻出一道道的螺纹。”词语解释:螺冈 拼音:luó gāng
指青山。 明 沉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沦落,月暗螺冈,云深鹤禁,音容彼此寥廓。”词语解释:螺壳
海螺的外壳词语解释:螺子黛 拼音:luó zǐ dài
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说郛》卷七八引 唐 颜师古 《隋遗录》:“ 絳仙 ( 吴絳仙 )善画长蛾眉……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緑。螺子黛出 波斯国 ,每颗直十金。”《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五一回:“元帅展开来一看,只见单上计开:金麦三十斛……螺子黛十颗。”亦省作“ 螺黛 ”。 宋 欧阳修 《阮郎归》词之五:“浅螺黛,淡燕脂,閒妆取次宜。”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送还俗入道》:“ 孙花翁 《送女冠还俗》云:……重调螺黛为眉浅,再试弓鞋举步迟。”《血海花》第一出:“懒描螺黛眉痕蹙,起拭龙泉胆气粗。” 郭沫若 《今津纪游》五:“俯瞰海湾,青如螺黛。”词语解释:螺卮 拼音:luó zhī
即螺杯。典出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 汉武帝 思怀往者 李夫人 ,不可復得……亲侍者觉帝容色愁怨,乃进洪梁之酒,酌以文螺之卮。卮出 波祗 之国。”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花娇柳嚲春万里,还宜酒漾螺巵。”参见“ 螺杯 ”。
词语解释:螺杯 拼音:luó bēi
亦作“ 螺盃 ”。 螺壳所作的酒杯。后亦为酒杯的美称。《艺文类聚》卷七三引《陶侃故事》:“ 侃 上 成帝 螺杯一枚。”《宋书·张畅传》:“ 魏主 又求酒及甘橘。 孝武 又致螺盃杂物,南土所珍。” 唐 白居易 《昨日复今辰》诗:“螺杯中有物,鹤氅上无尘。”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饮器中,惟钟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叶最小。”《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螺杯谩想红楼饮,雁柱徒怀锦瑟弦。”《花月痕》第十四回:“於是 曼云 执壶, 丹晕 斟酒, 荷生 便喝了三螺杯酒。”词语解释:螺旋 拼音:luó xuán
(1).像螺蛳壳纹理的曲线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又有如来髮,髮色青紺,螺旋右縈,引长尺餘,卷可半寸。”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李兰青诗》:“一墖螺旋上,轩窻面面开。” 秦牧 《花城·赞渔猎能手》:“异中求同,又再在同中求异,这样反复寻求,像攀螺旋梯似的,拾级而上。”
(2).喻事情盘曲前进。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 中国 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3).简单机械。圆柱体表面有像螺蛳壳上的螺纹的叫阳螺旋,在物体孔眼里的螺纹叫阴螺旋。阴阳两组螺旋配合起来,旋转其中一个就可以使两者沿螺纹移动。螺旋在机械上应用极广,如螺钉,千斤顶等。词语解释:螺墨 拼音:luó mò
见“ 螺子墨 ”。
词语解释:螺子墨 拼音:luó zǐ mò
圆形的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墨》:“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 延安 石液。至 魏 晋 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所以 晋 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瀋耳。自后有螺子墨,亦墨丸之遗製。”亦省作“ 螺墨 ”。 清 陈维崧 《风流子·泊舟谯郡赠新安汪公言》词:“赠到葳蕤,休教锁恨;貽来螺墨,莫便磨人。”自注:“时 公言 有青琐名墨之赠。”词语解释:螺呗 拼音:luó bài
指寺庙中作法事时的法螺、梵呗之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是夜黄昏,僧徒礼讚,螺唄间作。”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旛刹螺唄,几埒 西藏 。”词语解释:螺线 拼音:luó xiàn
螺旋体的一圈或线圈词语解释:螺甸 拼音:luó diàn
即螺钿。《红楼梦》第五一回:“二人来至 袭人 堆东西的屋内,开了螺甸柜子。”参见“ 螺鈿 ”。
词语解释:螺钿 拼音:luó diàn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 温 杭 二州上供物寄留 镇江 ,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 《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词语解释:螺蚄 拼音:luó fāng
见“ 螺蚌 ”。
词语解释:螺蚌 拼音:luó bàng
亦作“ 螺蚄 ”。亦作“ 螺蜯 ”。 螺与蚌。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汉 王充 《论衡·说日》:“月毁於天,螺蚌泊於渊。” 汉 王充 《论衡·顺鼓》:“月毁於天,螺蚄舀缺,同类明矣。” 晋 木华 《海赋》:“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綾罗被光於螺蚌之节。”《晋书·食货志》:“臣愚谓既以水为困,当恃鱼菜螺蜯,而洪波汎滥,贫弱者终不能得。”《红楼梦》第十八回:“更兼池中荷荇鳬鷺诸灯,亦皆系螺蚌羽毛做就的,上下争辉,水天焕彩,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词语解释:螺眉 拼音:luó méi
用螺黛画过的双眉。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盈盈腰细,裛蔷薇春条暗飞,青丝髮半覆螺眉,唾窗绒高妆鸞髻。”词语解释:螺栓 拼音:luó shuān
连接用的机械零件。圆杆,上有螺纹,配有螺母,可以拆卸。词语解释:螺果 拼音:luó guǒ
槟榔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药材·槟榔》:“ 吴普 《本草》:槟榔,一名螺果。”词语解释:螺填 拼音:luó tián
即螺钿。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中:“螺填器本出 倭国 。物象百态,颇极工巧。”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螺填》:“髹漆器用蚌蛤壳镶嵌,像人物花草,谓之螺填。此器多出自 广东 沿海一带。”参见“ 螺鈿 ”。
词语解释:螺钿 拼音:luó diàn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 温 杭 二州上供物寄留 镇江 ,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 《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词语解释:螺母 拼音:luó mǔ
(1).蜗牛。《增补类腋·物部下·螺》引《山海经》:“ 泑水 其中多螺母。”按,今本《山海经·西山经》作“蠃母”。
(2).蜾蠃。又名蒲卢。寄生蜂的一种,产卵于螟蛉幼虫体内,蜾蠃后代即从螟蛉幼虫体内孵出,故古人误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子。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九:“蚁王化饭为臣妾,螺母偷虫作子孙。”
(3).组成螺栓的配件。也称螺帽、螺丝母或螺丝帽。中心有圆孔,孔内有螺纹,跟螺钉的螺纹相啮合,用来使两个零件固定在一起。词语解释:螺栓帽 拼音:luó shuān mào
即螺丝帽。也称螺母。《人民日报》1977.1.21:“﹝ 周总理 ﹞用手敲打着钢梁,抚摸着涂上黄蜡油的螺栓帽,称赞我们的革命干劲,称赞保质保量迅速修复大桥的创举。”参见“ 螺丝帽 ”、“ 螺母 ”。词语解释:螺径 拼音:luó jìng
盘旋曲折的小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清閒螺径,也异寻常百姓家。”词语解释:螺杆 拼音:luó gǎn
外表面切有螺旋槽的圆柱或者切有锥面螺旋槽的圆锥词语解释:螺旋桨 拼音:luó xuán jiǎng
产生动力使飞机或船只航行的一种装置,由螺旋形的桨叶构成,旋转时桨叶的斜面拨动流体,靠反作用而产生动力。也称螺旋推进器。词语解释:螺壳钱 拼音:luó ké qián
螺壳所制的货币。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今 美洲 土番,犹有螺壳钱,即 中国 古时之贝,可为风化初开之证。”词语解释:螺子笔 拼音:luó zǐ bǐ
墨笔。 清 曹寅 《题马湘兰画兰长卷》诗:“月窟玄卿螺子笔,麝煤胡粉轻无迹。”词语解释:螺山石 拼音:luó shān shí
即 圆通山 之石。 圆通山 位于 云南省 昆明市 东北隅,因其山石绾青篆翠,旋如螺髻,故称。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金乳生草花》:“栏前以螺山石纍山坡数摺,有画意。”词语解释:螺丝 拼音:luó sī
(1).螺旋。《红楼梦》第三四回:“ 袭人 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却有三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签上写著‘木樨清露’,那一个写著‘玫瑰清露’。”
(2).螺钉的俗称。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回转身一问,果然是车子上丢了个螺丝。”
(3).螺纹的俗称。词语解释:螺子墨 拼音:luó zǐ mò
圆形的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墨》:“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 延安 石液。至 魏 晋 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所以 晋 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瀋耳。自后有螺子墨,亦墨丸之遗製。”亦省作“ 螺墨 ”。 清 陈维崧 《风流子·泊舟谯郡赠新安汪公言》词:“赠到葳蕤,休教锁恨;貽来螺墨,莫便磨人。”自注:“时 公言 有青琐名墨之赠。”词语解释:螺贝 拼音:luó bèi
古代 雍羌 乐器名。《新唐书·南蛮传下·骠》:“ 雍羌 亦遣弟 悉利移城 主 舒难陀 献其国乐,至 成都 , 韦皋 復谱次其声。以其舞容、乐器异常,乃图画以献。工器二十有二,其音八:金、贝、丝、竹、匏、革、牙、角……螺贝四,大者可受一升,饰絛粉。”词语解释:螺角 拼音:luó jiǎo
古代军用乐器。用大海螺壳做成的号角。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堂子》:“皇上亲征,諏吉起行,内府官预设御拜褥於圆殿外,及内门外御营黄龙大纛前,兵部陈螺角,鑾仪卫陈卤簿均如仪。”词语解释:螺髻梵志 拼音:luó jì fàn zhì
相传古 印度 梵天王 留顶发,结成螺形,称为螺髻。梵志多效作螺髻,故称螺髻梵志,或称编发梵志。梵志,古 印度 “外道”出家者的通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如来初来证佛果,知 摩揭陁国 人心渴仰,受 频毗婆罗王 请,於晨朝时,着衣持鉢,与千比丘左右围绕,皆是耆旧螺髻梵志,慕法染衣,前后羽从,入 王舍城 。”参阅《象头精舍经》、《伽耶山顶经》。词语解释:螺钹 拼音:luó bó
法螺和铙钹。《宋史·外国传六·天竺》:“﹝国王﹞出乘象或肩舆,以音乐螺鈸前导,多游佛寺,博施贫乏。” 清 黄宗羲 《青词》:“吾母日诵《金刚》,岂敢遽改萱亲之道。祷安螺鈸, 白沙 禀之北堂;常念光明, 和靖 岂非儒者。”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象舆缓缓花前醉,螺鈸喧喧月下謳。”词语解释:螺鬟烟发 拼音:luó huán yān fā
形容盘旋直上、云烟缭绕的峰峦。 金 陈庚 《西岩迭巘》诗:“螺鬟烟髮矗万峰,行人指点梵王宫。”词语解释:螺距 拼音:luó jù
螺旋的一个螺纹上的一点与相邻螺纹上相应点之间的距离词语解释:螺蛳旋 拼音:luó sī xuán
即螺丝刀。 许地山 《危巢坠简·铁鱼底鳃》:“厅后面一张小小的工作桌子,锯、钳、螺蛳旋一类的工具安排得很有条理。”参见“ 螺丝刀 ”。
词语解释:螺丝刀 拼音:luó sī dāo
也叫螺丝起子、改锥。装卸螺丝钉用的手工工具,尖端有十字、扁平等形状,适用于钉帽上有槽纹的螺丝钉。词语解释:螺蛳壳里做道场 拼音:luó sī ké lǐ zuò dào chǎng
螺蛳壳,形容狭小的地方;做道场,旧时僧道拜忏、打醮。谓极小的地方办场面很大的事,事情难办好。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要等您的朋友们来信赞成,当作证据,真也比螺蛳壳里做道场还难。”词语解释:螺蜔 拼音:luó diàn
即螺钿。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城隍庙市》:“ 隆庆 中, 方信川 之堆漆螺蜔, 黄平沙 之剔红,人物精采,刀法圆滑。”参见“ 螺鈿 ”。
词语解释:螺钿 拼音:luó diàn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 温 杭 二州上供物寄留 镇江 ,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 《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词语解释:螺丝拐 拼音:luó sī guǎi
足踝骨的俗称。 艾芜 《手》:“照他们街上的人说,打烂他的螺丝拐,叫他作一辈子废人!这是一种办法!”词语解释:螺号 拼音:luó hào
用大的海螺壳做成的号角。《诗刊》1977年第9期:“ 南昌 ‘八一’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只起义部队南进时代替军号使用的螺号。”《诗刊》1978年第5期:“ 南海 的螺号,淳厚、雄浑。 黎 寨的芦笙,深沉、细腻。”词语解释:螺印 拼音:luó yìn
手指印。特指按在契约、证件等上面的指纹。 张天翼 《万仞约》:“这么过了会儿, 大毛 到底听了 萧老官 的劝。他像另外打了个什么个主意似的,脸色渐渐平静下来,在嘴上抹一抹鼻血,于是拿大拇指蘸蘸墨,在纸上印了个螺印。”词语解释:螺丝刀 拼音:luó sī dāo
也叫螺丝起子、改锥。装卸螺丝钉用的手工工具,尖端有十字、扁平等形状,适用于钉帽上有槽纹的螺丝钉。词语解释:螺钉 拼音:luó dīng
圆柱形或圆锥形金属杆上带螺纹的零件。按用途可分为连接螺钉、固定螺钉等。也叫螺丝钉或螺丝。词语解释:螺丝起子 拼音:luó sī qǐ zǐ
见“改锥”
词语解释:改锥 拼音:gǎi zhuī
装卸螺丝钉用的工具,尖端有“十”字、扁平等形状,适用于钉帽上有槽纹的螺丝钉。也叫螺丝刀、螺丝起子。词语解释:螺丝母 拼音:luó sī mǔ
螺栓帽。参见“ 螺母 ”。
词语解释:螺母 拼音:luó mǔ
(1).蜗牛。《增补类腋·物部下·螺》引《山海经》:“ 泑水 其中多螺母。”按,今本《山海经·西山经》作“蠃母”。
(2).蜾蠃。又名蒲卢。寄生蜂的一种,产卵于螟蛉幼虫体内,蜾蠃后代即从螟蛉幼虫体内孵出,故古人误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子。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九:“蚁王化饭为臣妾,螺母偷虫作子孙。”
(3).组成螺栓的配件。也称螺帽、螺丝母或螺丝帽。中心有圆孔,孔内有螺纹,跟螺钉的螺纹相啮合,用来使两个零件固定在一起。词语解释:螺首 拼音:luó shǒu
神话中龙子椒图的头像。相传龙生九子,其一为椒图,形似螺蛳,好闭口,古时画其形象为门上装饰,以驱鬼辟邪。《后汉书·礼仪志中》:“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 殷 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参阅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九、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词语解释:螺钿 拼音:luó diàn
一种手工艺品。用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 温 杭 二州上供物寄留 镇江 ,其间椅棹有以螺鈿为之者。”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闻一多 《剑匣》诗:“再用碎砾的螺钿点缀着,那便是涛头闪目的沫花了。”词语解释:螺书 拼音:luó shū
即蝌蚪书。 明 杨慎 《禹碑歌》:“龙画傍分结构古,螺书匾刻戈锋銛。” 清 陶澂 《泛舟经岳阳长沙效西昆体》诗:“旧寺销亡今几年,螺书祕记鸿濛篇。”参见“ 蝌蚪书 ”。
词语解释:蝌蚪书 拼音:kē dǒu shū
古文字体的一种。笔画多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称。 清 姚鼐 《篆秋草堂歌赠钱献之》:“ 鲁 壁再传蝌蚪书,相传竟断 卫 伯儒。” 清 沉起凤 《谐铎·荆棘里》:“老人挈 周 登舟,达岸,岸上树廉石,鐫金碧大字,类蝌蚪书, 周 不能辨。”参阅《尔雅翼·释鱼三》。词语解释:螺丝扣 拼音:luó sī kòu
即螺纹。参见“ 螺纹 ”。
词语解释:螺纹 拼音:luó wén
(1).手指或脚趾上的纹理。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赤壁洞穴》:“岸多细石,往往有温莹如玉者,深浅红黄之色,或细纹如人手指螺纹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御画牛》:“恭覩 世祖皇帝 画渡水牛,乃赫蹏纸上用指上螺纹印成之。意态生动,笔墨烘染所不能到。” 张天翼 《包氏父子》:“那本记菜账的簿子上打着一个个黑的螺纹印。”
(2).螺旋形的纹理。 清 阎尔梅 《宿白厓寺》诗:“碎磯填鸟道,环水带螺纹。”
(3).机件的外表面或内孔表面上制成的螺旋线形的凸棱。根据旋转方向分左螺纹和右螺纹两种。也叫螺丝扣。《花城》1981年第3期:“那车刀在工件上飞速转动,在长长的圆钢上刻出一道道的螺纹。”词语解释:螺丝帽 拼音:luó sī mào
螺母的俗称。参见“ 螺母 ”。
词语解释:螺母 拼音:luó mǔ
(1).蜗牛。《增补类腋·物部下·螺》引《山海经》:“ 泑水 其中多螺母。”按,今本《山海经·西山经》作“蠃母”。
(2).蜾蠃。又名蒲卢。寄生蜂的一种,产卵于螟蛉幼虫体内,蜾蠃后代即从螟蛉幼虫体内孵出,故古人误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子。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九:“蚁王化饭为臣妾,螺母偷虫作子孙。”
(3).组成螺栓的配件。也称螺帽、螺丝母或螺丝帽。中心有圆孔,孔内有螺纹,跟螺钉的螺纹相啮合,用来使两个零件固定在一起。词语解释:螺丝钉 拼音:luó sī dīng
(1).即螺钉。详“ 螺钉 ”。
(2).比喻平凡而不可缺少的人或物。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真正使我们的文艺成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
词语解释:螺钉 拼音:luó dīng
圆柱形或圆锥形金属杆上带螺纹的零件。按用途可分为连接螺钉、固定螺钉等。也叫螺丝钉或螺丝。词语解释:螺舟
传说形状似螺、能潜行海底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