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蟹螯 拼音:xiè áo
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 韩翃 《题张逸人园林》诗:“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宋 梅尧臣 《凝碧堂》诗:“可以持蟹螯,逍遥此居室。”词语解释:蟹眼 拼音:xiè yǎn
(1).螃蟹的眼睛。比喻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 宋 庞元英 《谈薮》:“俗以汤之未滚者为盲汤,初滚者曰蟹眼,渐大者曰鱼眼,其未滚者无眼,所语盲也。”《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銚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隻,投 阳羡 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 清 赵翼 《青山庄歌》:“《茶经》蟹眼淬旗枪,食品猩脣调醢酱。”
(2).茶的一种。 宋 杨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若蟾背、虾鬚、鹊舌、蠏眼、瑟瑟尘、霏霏靄及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茶事中天然偶字也。” 明 史叔考 《黄莺儿·答僧惠茶》曲:“松牕月明,鐺香消尽相思病,感高僧,旋看蠏眼,与慧眼一般青。”
(3).比喻微小的花苞。 元 吴瓘 《柳梢青》词:“墙角孤根,株身纤小,娇羞无力。蟹眼微红,粉容未露,不禁春色。”词语解释:蟹舍 拼音:xiè shè
渔家。亦指渔村水乡。 唐 张志和 《渔父歌》:“ 松江 蟹舍主人欢,菰饭蓴羹亦共餐。” 宋 范成大 《倪文举奉常将归东林且以赠行》诗:“我亦 吴松 一钓舟,蟹舍漂摇几风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疑是 明 末女冠,避兵於渔庄蟹舍,自作此图。”词语解释:蟹黄 拼音:xiè huáng
亦作“蠏黄”。
(1).螃蟹体内的卵巢和消化腺,橘黄色,味鲜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菰稗为飰,茗饮作浆,呷啜蓴羹,唼嗍蠏黄,手把荳蔻,口嚼梹榔。” 范祥雍 校注:“蠏黄,即蟹膏。” 宋 虞悰 《食珍录》:“ 贺季 白有 青州 蟹黄。”
(2).借指螃蟹。 唐 钱珝 《江行无题》诗之五一:“谩把罇中物,无人啄蟹黄。” 宋 秦观 《田居》诗之一:“蟹黄经雨润,野马从风犇。”
(3).见“ 蟹黄水 ”。
词语解释:蟹黄水 拼音:xiè huáng shuǐ
亦作“蠏黄水”。省称“蠏黄”。 泰州 (今 江苏省 泰县 ) 客次井 所出之水,可酿酒。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泰州 雪醅著名,盖用州治 客次井 蠏黄水,蠏黄不堪他用,止可供酿。 绍兴 閒有至都下,用 西湖 水酿成,颇不逮,有詰之者,云:蠏黄水重, 西湖 水轻。”词语解释:蟹眼汤 拼音:xiè yǎn tāng
指初沸的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蒋》:“《食经》云:‘藏菰法:好择之,以蟹眼汤煮之,盐薄洒,抑著燥器中。密涂稍用。’”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蟹眼汤深轻泛乳,龙涎灰暖细烘香。” 宋 陆游 《午睡》诗:“聊呼蟹眼汤,瀹我玉色尘。”参见“ 蟹眼 ”。
词语解释:蟹眼 拼音:xiè yǎn
(1).螃蟹的眼睛。比喻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 宋 庞元英 《谈薮》:“俗以汤之未滚者为盲汤,初滚者曰蟹眼,渐大者曰鱼眼,其未滚者无眼,所语盲也。”《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銚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隻,投 阳羡 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 清 赵翼 《青山庄歌》:“《茶经》蟹眼淬旗枪,食品猩脣调醢酱。”
(2).茶的一种。 宋 杨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若蟾背、虾鬚、鹊舌、蠏眼、瑟瑟尘、霏霏靄及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茶事中天然偶字也。” 明 史叔考 《黄莺儿·答僧惠茶》曲:“松牕月明,鐺香消尽相思病,感高僧,旋看蠏眼,与慧眼一般青。”
(3).比喻微小的花苞。 元 吴瓘 《柳梢青》词:“墙角孤根,株身纤小,娇羞无力。蟹眼微红,粉容未露,不禁春色。”词语解释:蟹行 拼音:xiè xíng
(1).蟹爬行;如蟹横行。《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张超 《诮青衣赋》:“蟹行索妃,旁行求偶。” 宋 孔平仲 《常父寄半夏》诗:“小女作蟹行,乳媪代与攘。” 明 高启 《秋日江馆咏怀》:“烟生远坞闻鸡唱,潮落平沙见蟹行。”
(2).谓手指轮流弹琴。 前蜀 贯休 《听僧弹琴》诗:“今朝乡思浑堆积,琴上闻师大蟹行。”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弹琴轮指曰蟹行,侧转指曰鸞鸣,若全用甲则声乾而多悲思。全用肉则声重浊而不匀。”词语解释:蟹断 拼音:xiè duàn
亦作“ 蟹籪 ”。 捕蟹之具,状如竹帘,横置河道之中以断蟹的通路。《太平广记》卷三二三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宋 元嘉 初, 富阳 人姓 王 ,于穷瀆中作蟹籪。” 唐 陆龟蒙 《蟹志》:“﹝蟹﹞蚤夜觱沸,指江而奔,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考据最难》:“纬萧,蟹断也。二字出《庄子》, 陶九成 作《輟耕録》,不知二字所出。”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三:“编竹湖中以取鱼蟹,名曰蟹籪。按字书无籪字, 吴梅村 《涂松晚发》诗:‘籪响若鸣滩。’《吴江县誌》引 陆鲁望 《渔具》诗序:列竹海澨曰沪,今谓之籪。攷 陶九成 引 鲁望 《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名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则当为断字,《姑苏志》亦作断。”词语解释:蟹奴 拼音:xiè nú
(1).俗称蟹子。又称蟹寄生。幼体自生生活,成体寄生。形如小袋,突露在蟹的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的腹面,其根状分枝突起穿入蟹体全身各部分内,吸取养料。随寄主分布于浅海。 唐 段公路 《北户录·红蟹》:“又蟹奴,如榆荚,在其腹中,生死不相离。” 宋 傅肱 《蟹谱》上篇:“琐蛣似蜯,常有一小蟹在腹中,为蛣出求食,蟹或不至,蛣馁死,所以 淮海 人呼为蟹奴。” 清 赵翼 《放言》诗:“蟹奴寄殻居,水母借月视。”
(2).即螃蟹。 唐 皮日休 《送李明府之任海南》:“蟹奴晴上临潮槛,燕婢秋随过海船。”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蟹曰蠣奴,一名蟹奴。”参见“ 螃蟹 ”。
词语解释:螃蟹 拼音:páng xiè
亦作“ 螃蠏 ”。 蟹的俗称。 明 徐元 《八义记·孤儿耀武》:“时值香橙螃蟹月,景当新酒菊花天。” 清 翟灏 《通俗编·禽鱼》:“《周礼·梓人》疏:蟹谓之螃蟹,以其侧行者也。按:语义当正作旁,今字从虫,疑是后人率加。《埤雅》云:蟹旁行,故里语谓之旁蟹,可证。” 刘白羽 《黑》一:“几棵细挺的胡桃树,掩护着一段石头台阶,石块,不那么整齐,歪歪斜斜,如同一串从篓子里爬出来的螃蟹。”词语解释:蟹筐 拼音:xiè kuāng
见“ 蟹匡 ”。
词语解释:蟹匡 拼音:xiè kuāng
亦作“ 蟹筐 ”。亦作“蠏匡”。 蟹的背壳。亦泛指螃蟹。语本《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匡。” 孔颖达 疏:“蟹有匡者,蟹背壳似匡,因谓蟹背作匡。” 唐 钱珝 《江行无题》诗之五一:“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 宋 傅肱 《蟹谱》上篇:“小者谓之蟚蚎,中者谓之蟹匡,长而鋭者谓之蠞。甚大者谓之蝤蛑。”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又得 隋 六马镜,径六寸六分,鼻钮,周作细乳,中有神像二坐,蠏匡上八足森然而无螯。”词语解释:蟹胥 拼音:xiè xū
亦作“ 蟹蝑 ”。亦作“蠏胥”。 蟹酱。 晋 张载 《登成都白菟楼》诗:“黑子过龙醢,果饌踰蟹蝑。”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十:“浊醪非鹤髓,兰肴异蟹胥。” 宋 黄庭坚 《奉答谢公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蠏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清 曹寅 《药后除食忌谢方南董馈鲊鸡二品》诗:“耐寒时欲存鳧臛,躁扰畴堪议蟹胥。”词语解释:蟹簖 拼音:xiè duàn
见“ 蟹断 ”。
词语解释:蟹断 拼音:xiè duàn
亦作“ 蟹籪 ”。 捕蟹之具,状如竹帘,横置河道之中以断蟹的通路。《太平广记》卷三二三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宋 元嘉 初, 富阳 人姓 王 ,于穷瀆中作蟹籪。” 唐 陆龟蒙 《蟹志》:“﹝蟹﹞蚤夜觱沸,指江而奔,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考据最难》:“纬萧,蟹断也。二字出《庄子》, 陶九成 作《輟耕録》,不知二字所出。”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三:“编竹湖中以取鱼蟹,名曰蟹籪。按字书无籪字, 吴梅村 《涂松晚发》诗:‘籪响若鸣滩。’《吴江县誌》引 陆鲁望 《渔具》诗序:列竹海澨曰沪,今谓之籪。攷 陶九成 引 鲁望 《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名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则当为断字,《姑苏志》亦作断。”词语解释:蟹目 拼音:xiè mù
螃蟹的眼睛。喻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 清 申涵光 《暑过》诗:“石鼎茶声看蠏目,药栏秋色上鷄冠。” 清 冒辟疆 《影梅庵忆语》:“余每诵 左思 《娇女诗》‘吹嘘对鼎鏕’之句,姬为解颐。至‘沸乳看蟹目鱼鳞,传瓷选月魂云魄’,尤为精絶。”词语解释:蟹椴 拼音:xiè duàn
捕蟹的工具。 宋 陆游 《冬晴闲步东府由故塘还舍作》诗之二:“水落枯萍黏蟹椴,云开寒日上鱼梁。”自注:“乡人植竹以取蟹,谓之曰椴。” 宋 陆游 《稽山行》:“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词语解释:蟹子 拼音:xiè zǐ
即蟹奴。《续说郛》卷四五引 明 耿定向 《权子》:“惟中藏蟹子,小如黄豆。”《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二回:“﹝海镜﹞腹中有一箇小小的红蟹子。假如海镜饥,则蟹子出外拾食,蟹子饱归到腹中,则海镜亦饱。”参见“ 蟹奴 ”。
词语解释:蟹奴 拼音:xiè nú
(1).俗称蟹子。又称蟹寄生。幼体自生生活,成体寄生。形如小袋,突露在蟹的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的腹面,其根状分枝突起穿入蟹体全身各部分内,吸取养料。随寄主分布于浅海。 唐 段公路 《北户录·红蟹》:“又蟹奴,如榆荚,在其腹中,生死不相离。” 宋 傅肱 《蟹谱》上篇:“琐蛣似蜯,常有一小蟹在腹中,为蛣出求食,蟹或不至,蛣馁死,所以 淮海 人呼为蟹奴。” 清 赵翼 《放言》诗:“蟹奴寄殻居,水母借月视。”
(2).即螃蟹。 唐 皮日休 《送李明府之任海南》:“蟹奴晴上临潮槛,燕婢秋随过海船。”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蟹曰蠣奴,一名蟹奴。”参见“ 螃蟹 ”。
词语解释:螃蟹 拼音:páng xiè
亦作“ 螃蠏 ”。 蟹的俗称。 明 徐元 《八义记·孤儿耀武》:“时值香橙螃蟹月,景当新酒菊花天。” 清 翟灏 《通俗编·禽鱼》:“《周礼·梓人》疏:蟹谓之螃蟹,以其侧行者也。按:语义当正作旁,今字从虫,疑是后人率加。《埤雅》云:蟹旁行,故里语谓之旁蟹,可证。” 刘白羽 《黑》一:“几棵细挺的胡桃树,掩护着一段石头台阶,石块,不那么整齐,歪歪斜斜,如同一串从篓子里爬出来的螃蟹。”词语解释:蟹火 拼音:xiè huǒ
捕蟹时所用的灯火。 唐 白居易 《重题别东楼》诗:“春雨星攒寻蟹火,秋风霞颭弄涛旗。”《说郛》卷三六引 宋 高似孙 《蟹略·蟹具》:“有蟹断、蟹帘、蟹簄、蟹篝、蟹网、蟹钓、蟹火、蟹户。”词语解释:蟹泉 拼音:xiè quán
泉名。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境内。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 蒲阳 壶公山 有 蟹泉 ,在 嵌嵓 之侧。一杖大可容臂,其源常竭,求涓滴不可得。”词语解释:蟹杯 拼音:xiè bēi
(1).用蟹壳制成的酒杯。 宋 傅肱 《蟹谱》下篇:“其斗之大者,渔人或用以酌酒,谓之蟹杯。亦阿陵云螺之流也。”
(2).蟹状杯子。《说郛》卷九四引 宋 郑獬 《觥记注》:“蟹杯以金银为之,饮不得其法,则双钳其脣,必尽乃脱,其製甚巧。”词语解释:蟹脐 拼音:xiè qí
俗称蟹的腹部。雄者狭长,称尖脐;雌者圆阔,称团脐。 宋 陆游 《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诗:“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慙擘蟹脐。”词语解释:蟹青 拼音:xiè qīng
像螃蟹壳那样灰而发青的颜色。 陈炜谟 《狼筅将军》:“无数的纸条:腥红、豹黄、蛾绿、蟹青、鸦蓝、鹭白、乌黑各种颜色,代表自由,平等,正义,人道,勇敢,冒险,进取各种精神。”词语解释:蟹匡 拼音:xiè kuāng
亦作“ 蟹筐 ”。亦作“蠏匡”。 蟹的背壳。亦泛指螃蟹。语本《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匡。” 孔颖达 疏:“蟹有匡者,蟹背壳似匡,因谓蟹背作匡。” 唐 钱珝 《江行无题》诗之五一:“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 宋 傅肱 《蟹谱》上篇:“小者谓之蟚蚎,中者谓之蟹匡,长而鋭者谓之蠞。甚大者谓之蝤蛑。”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又得 隋 六马镜,径六寸六分,鼻钮,周作细乳,中有神像二坐,蠏匡上八足森然而无螯。”词语解释:蟹簄 拼音:xiè hù
犹蟹断。一种捕蟹的竹器。 宋 高似孙 《蟹略·蟹具》:“蟹簄,簄叶亦如帘。 陆龟蒙 《渔具》诗序曰:‘倒竹於澨曰沪。’”参见“ 蟹断 ”。
词语解释:蟹断 拼音:xiè duàn
亦作“ 蟹籪 ”。 捕蟹之具,状如竹帘,横置河道之中以断蟹的通路。《太平广记》卷三二三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宋 元嘉 初, 富阳 人姓 王 ,于穷瀆中作蟹籪。” 唐 陆龟蒙 《蟹志》:“﹝蟹﹞蚤夜觱沸,指江而奔,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考据最难》:“纬萧,蟹断也。二字出《庄子》, 陶九成 作《輟耕録》,不知二字所出。”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三:“编竹湖中以取鱼蟹,名曰蟹籪。按字书无籪字, 吴梅村 《涂松晚发》诗:‘籪响若鸣滩。’《吴江县誌》引 陆鲁望 《渔具》诗序:列竹海澨曰沪,今谓之籪。攷 陶九成 引 鲁望 《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名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则当为断字,《姑苏志》亦作断。”词语解释:蟹螺 拼音:xiè luó
亦作“蠏螺”。词语解释:蟹厄 拼音:xiè è
因蟹多造成的灾害。 元 高德基 《平江记事》:“ 吴 下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穀皆荡尽。”词语解释:蟹蝑 拼音:xiè xū
见“ 蟹胥 ”。
词语解释:蟹胥 拼音:xiè xū
亦作“ 蟹蝑 ”。亦作“蠏胥”。 蟹酱。 晋 张载 《登成都白菟楼》诗:“黑子过龙醢,果饌踰蟹蝑。”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十:“浊醪非鹤髓,兰肴异蟹胥。” 宋 黄庭坚 《奉答谢公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蠏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清 曹寅 《药后除食忌谢方南董馈鲊鸡二品》诗:“耐寒时欲存鳧臛,躁扰畴堪议蟹胥。”词语解释:蟹行书 拼音:xiè xíng shū
即蟹行文。 江亢虎 《〈新译英国政府刊布中国革命蓝皮书〉序》:“晚近以来,肄蟹行书者至伙颐矣,大率摭口语,供象鞮,其钻揅学术,蒐讨外情,已为上乘。”参见“ 蟹行文 ”。
词语解释:蟹行文 拼音:xiè xíng wén
旧称 欧 美 等国横写的拉丁语系的文字。 瞿秋白 《文艺杂著·鞘声二》:“像不识外国银行支票上的‘蟹行文’的 董康 ,自然只配挨打。”词语解释:蟹行文字 拼音:xiè xíng wén zì
旧称 欧 美 各国的横写的拉丁语系文字。 黄葆桢 《张星伯席上呈徐班侯先生》诗:“蟹行文字来瀛海,六籍笙簧白虎空。”亦省作“ 蟹文 ”。 梁启超 《论中国人种之将来》:“吾尝在 湖南 ,见其少年子弟,口尚乳臭,目不识蟹文,未尝一读 欧西 之书,而其言论思想,新异卓拔。”词语解释:蟹行文 拼音:xiè xíng wén
旧称 欧 美 等国横写的拉丁语系的文字。 瞿秋白 《文艺杂著·鞘声二》:“像不识外国银行支票上的‘蟹行文’的 董康 ,自然只配挨打。”词语解释:蟹脚 拼音:xiè jiǎo
螃蟹的腿。喻指坏人的部下、仆从。 茅盾 《锻炼》二:“‘你骂的是哪一个?猫儿脸的?’‘好像不是。’‘是头目呢,还是蟹脚?’”词语解释:蟹蝼 拼音:xiè lóu
亦作“蠏螻”。 伛偻的借音。腰背弯曲。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字音假借》:“傴僂可作蠏螻。”词语解释:蟹行字 拼音:xiè xíng zì
即蟹行文。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教儿兼习蟹行字,呼婢閒调鴂舌音。”参见“ 蟹行文 ”。
词语解释:蟹行文 拼音:xiè xíng wén
旧称 欧 美 等国横写的拉丁语系的文字。 瞿秋白 《文艺杂著·鞘声二》:“像不识外国银行支票上的‘蟹行文’的 董康 ,自然只配挨打。”词语解释:蟹钳 拼音:xiè qián
蟹螯的俗称。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一章:“他的两只脚像蟹钳般的很有力地往前移动着,他双手的动作像风一般的轻快。”词语解释:蟹黄水 拼音:xiè huáng shuǐ
亦作“蠏黄水”。省称“蠏黄”。 泰州 (今 江苏省 泰县 ) 客次井 所出之水,可酿酒。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泰州 雪醅著名,盖用州治 客次井 蠏黄水,蠏黄不堪他用,止可供酿。 绍兴 閒有至都下,用 西湖 水酿成,颇不逮,有詰之者,云:蠏黄水重, 西湖 水轻。”词语解释:蟹饆饠 拼音:xiè bì luó
把蟹肉和蟹黄塞在蟹壳内、涂上面粉制成的食品。又称芙蓉蟹,俗名蟹匣子。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赤蟹母殻内黄赤膏,如鸡鸭子黄,肉白如豕膏,实其殻中,淋以五味,蒙以细麪,为蟹饆饠,珍美可尚。”词语解释:蟹浪 拼音:xiè làng
谓捕蟹者纷集似浪潮。极言其多。 宋 傅肱 《蟹谱》下篇:“ 济 鄆 居人,夜则执火於水滨,纷然而集,谓之蟹浪。”词语解释:蟹爪 拼音:xiè zhǎo
(1).螃蟹的爪。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蟹》:“蟹爪,主治破胞堕胎。”
(2).绘画用的笔。以其形似蟹爪,故名。《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
(3).菊花的一种。词语解释:蟹帘 拼音:xiè lián
即蟹断。 宋 高似孙 《蟹略·蟹具》:“ 吴 越 之人取蟹,编帘以障之,谓之蟹帘。”参见“ 蟹断 ”。
词语解释:蟹断 拼音:xiè duàn
亦作“ 蟹籪 ”。 捕蟹之具,状如竹帘,横置河道之中以断蟹的通路。《太平广记》卷三二三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宋 元嘉 初, 富阳 人姓 王 ,于穷瀆中作蟹籪。” 唐 陆龟蒙 《蟹志》:“﹝蟹﹞蚤夜觱沸,指江而奔,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考据最难》:“纬萧,蟹断也。二字出《庄子》, 陶九成 作《輟耕録》,不知二字所出。”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三:“编竹湖中以取鱼蟹,名曰蟹籪。按字书无籪字, 吴梅村 《涂松晚发》诗:‘籪响若鸣滩。’《吴江县誌》引 陆鲁望 《渔具》诗序:列竹海澨曰沪,今谓之籪。攷 陶九成 引 鲁望 《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名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则当为断字,《姑苏志》亦作断。”词语解释:蟹堁 拼音:xiè kè
亦作“ 蟹螺 ”。亦作“蠏螺”。 高地。 汉 刘向 《说苑·复恩》:“臣笑臣隣之祠田也,以奩饭与一鮒鱼。其祝曰:‘下田洿邪,得穀百车,蟹堁者宜禾。’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荀子·儒效》“解果其冠” 唐 杨倞 注:“蠏螺者宜禾,污邪者百车。蠏螺,盖高地也。”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二:“蟹螺者宜禾,蟹螺,高地也。《战国策》蟹螺作欧寠。”一说,犹平正。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不达古语而误解例》:“解果,古语也。《荀子·儒效篇》:‘解果其冠。’ 杨 注引《説苑》‘蟹螺者宜禾’为证。《富国篇》云:‘和调累解。’又《韩非子·扬搉篇》:‘若天若地,是谓累解。’‘累解’亦即‘蟹螺’也。彼从虫而此否者,书有緐简;‘蟹螺’‘累解’,语有倒顺耳。《説苑》以‘蟹螺’‘污邪’对文,则‘蟹螺’犹平正也。注者不知古语,均失其解。”词语解释:蟹棚 拼音:xiè péng
捕蟹人临时休息的简易房屋。 朱亚明 《浦东反“清乡”》:“我们这个组不进大村庄,专找偏僻地方的小宅子、祠堂和坟山屋居住。有时也蹲蟹棚。”词语解释:蟹户 拼音:xiè hù
以捕蟹为业的渔家。 宋 傅肱 《蟹谱》下篇:“﹝ 五代 ﹞ 钱氏 间,置鱼户、蟹户,专掌捕鱼蟹,若今之 台 之药户、畦户, 睦 之漆户比也。”词语解释:蟹形字 拼音:xiè xíng zì
即蟹行文。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一:“只有一位英文教员是 湖北 人,他一上讲堂便用英文来说话,写也写的一些旁行邪上的蟹形字。”参见“ 蟹行文 ”。
词语解释:蟹行文 拼音:xiè xíng wén
旧称 欧 美 等国横写的拉丁语系的文字。 瞿秋白 《文艺杂著·鞘声二》:“像不识外国银行支票上的‘蟹行文’的 董康 ,自然只配挨打。”词语解释:蟹獴 拼音:xiè měng
哺乳动物,身体长约一尺,毛灰色、棕色、黑色相间,生活在水边,能游泳,捕食鱼、蟹、蛙等,毛皮珍贵,可以做衣服,我国长江下游以南各省有出产。通称“猸子”词语解释:蟹浦 拼音:xiè pǔ
(1).地名。在今 浙江省 宁波市 镇海区 西北海滨。《陈书·留异传》:“ 梁 代为 蟹浦 戍主,歷 晋安 、 安固 二县令。”
(2).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西南。 宋 傅肱 《蟹谱》上篇:“ 南齐 建武 四年, 崔慧景 作乱,到都下(今之 金陵 )不克,单马至 蟹浦 ,投渔人 太叔荣之 。”词语解释:蟹文 拼音:xiè wén
见“ 蟹行文字 ”。
词语解释:蟹行文字 拼音:xiè xíng wén zì
旧称 欧 美 各国的横写的拉丁语系文字。 黄葆桢 《张星伯席上呈徐班侯先生》诗:“蟹行文字来瀛海,六籍笙簧白虎空。”亦省作“ 蟹文 ”。 梁启超 《论中国人种之将来》:“吾尝在 湖南 ,见其少年子弟,口尚乳臭,目不识蟹文,未尝一读 欧西 之书,而其言论思想,新异卓拔。”词语解释:蟹网 拼音:xiè wǎng
一种捕蟹的网。 宋 高似孙 《蟹略·蟹具》:“蟹网, 吴 人引舟取蟹,沉铁脚网,谓之荡浦,又引徐行两舟中间施网,谓之摇江。”词语解释:蟹粉 拼音:xiè fěn
用来做菜或馅的蟹肉和蟹黄。如:蟹粉豆腐羹;蟹粉包子。词语解释:蟹篝 拼音:xiè gōu
一种捕蟹的竹笼。 宋 高似孙 《蟹略·蟹具》:“蟹篝,篝者以竹为篓,上接籪帘者也。”参见“ 蟹断 ”。
词语解释:蟹断 拼音:xiè duàn
亦作“ 蟹籪 ”。 捕蟹之具,状如竹帘,横置河道之中以断蟹的通路。《太平广记》卷三二三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宋 元嘉 初, 富阳 人姓 王 ,于穷瀆中作蟹籪。” 唐 陆龟蒙 《蟹志》:“﹝蟹﹞蚤夜觱沸,指江而奔,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考据最难》:“纬萧,蟹断也。二字出《庄子》, 陶九成 作《輟耕録》,不知二字所出。”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三:“编竹湖中以取鱼蟹,名曰蟹籪。按字书无籪字, 吴梅村 《涂松晚发》诗:‘籪响若鸣滩。’《吴江县誌》引 陆鲁望 《渔具》诗序:列竹海澨曰沪,今谓之籪。攷 陶九成 引 鲁望 《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名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则当为断字,《姑苏志》亦作断。”词语解释:蟹六跪
螃蟹六支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