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蜾蠃 拼音:guǒ luǒ
寄生蜂的一种。亦名蒲卢。腰细,体青黑色,长约半寸,以泥土筑巢于树枝或壁上,捕捉螟蛉等害虫,为其幼虫的食物,古人误以为收养幼虫。 汉 扬雄 《法言·学行》:“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文选·刘伶〈酒德颂〉》:“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李善 注引 李轨 曰:“蜾蠃,蜂虫也……蜂虫无子,取桑虫蔽而殪之,幽而养之,祝曰:‘类我。’久则化而成蜂虫矣。” 清 钱谦益 《题〈将相谈兵图〉》诗:“指撝丑虏成沙虫,睥睨公侯类蜾蠃。”词语解释:酒蠃 拼音:jiǔ luǒ
见“ 酒螺 ”。
词语解释:酒螺 拼音:jiǔ luó
亦作“ 酒蠃 ”。 用螺壳做成的酒杯。后亦泛指酒杯。 唐 白居易 《酬梦得见喜疾瘳》诗:“暖卧摩绵褥,晨倾药酒螺。” 宋 梅尧臣 《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诗:“茶官到有清閒味,海月团团入酒蠃。” 宋 方岳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词:“ 江 南 江 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词语解释:果蠃 拼音:guǒ luǒ
细腰蜂。又名蒲卢。《尔雅·释虫》:“果蠃,蒲卢。” 郭璞 注:“即细腰蜂也,俗呼为蠮螉。” 王国维 《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果臝、果蠃者,圆而下垂之意,即《易·杂卦传》之‘果蓏’。凡在树之果与在地之蓏,其实无不圆而垂者,故物之圆而下垂者皆以果蓏名之……蜂之细腰者,其腹亦下垂如果蓏,故谓之果蠃矣。” 周建人 《关于熊猫》:“古人看到果蠃(一种细腰蜂)把小青虫捕去,封在泥房里,遂说是孵育为己子的。”词语解释:蒲蠃 拼音:pú luǒ
蚌蛤之属。《国语·吴语》:“今 吴 民既罢,而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其民必移就蒲蠃於东海之滨。”词语解释:蚌蠃 拼音:bàng luǒ
亦作“ 蚌螺 ”。 蚌和螺。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唐 韩愈 《别赵子》诗:“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宋 苏辙 《堂成》诗:“四邻无声,布被麤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词语解释:附蠃 拼音:fù luǒ
即蒲卢。一种细腰的葫芦。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八:“是故附蠃升高而枯,蝜蝂以任重而躓。”词语解释:蚹蠃 拼音:fù luǒ
蜗牛类的软体动物。《尔雅·释鱼》:“蚹蠃,螔蝓。” 郭璞 注:“即蜗牛也。” 郝懿行 义疏:“据《本草》既有蛞蝓,《别録》又有蜗牛,则非一物也……但经典则不别,通谓之蠃也。”按,今动物学以蚹蠃、螔蝓为二物,都与蜗牛不同,但都同科。词语解释:螷蠃 拼音:pí luǒ
蚌与螺。 宋 李纲 《南渡次琼管纪土风志怀抱》诗之二:“树芋充嘉饌,蠯蠃荐浅盘。” 清 姚鼐 《答王生》诗:“坐是卧蓬衡,缄闭如蠯蠃。”词语解释:鱼蠃 拼音:yú luǒ
鱼和螺。泛指鳞介水产。蠃,通“ 螺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比水》:“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棃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词语解释:钿蠃 拼音:diàn luǒ
见“ 鈿螺 ”。
词语解释:钿螺 拼音:diàn luó
亦作“ 鈿蠃 ”。 即螺钿。以各种螺贝磨成的薄片,作镶嵌漆器及其他器物之用。《说郛》卷八十引 宋 无名氏《谢氏诗源》:“花有银色若鈿螺,及结实皆银也。” 元 尹廷高 《车中作古乐府》:“蟠螭金函五色毯,鈿螺椅子象牙牀。”《元诗选·无名氏〈赠陈克甫诗〉》引《闽书》:“又别制器象天体,虚中而髹之,上刻周天度数,填以鈿蠃。”词语解释:红蠃 拼音:hóng luǒ
见“ 红螺 ”。
词语解释:红螺 拼音:hóng luó
亦称“ 红蠃 ”。 1.软体动物名。壳薄而红,可制为酒杯。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红螺,大小亦类鸚鵡螺,壳薄而红,亦堪为酒器。刳小螺为足,缀以胶漆,尤可佳尚。”
(2).因用作酒杯或酒的代称。 唐 陆龟蒙 《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走笔次韵奉酬》:“酒痕衣上杂莓苔,犹忆红螺一两杯。” 后蜀 李珣 《南乡子》词:“倾緑蚁,泛红蠃,闲邀女伴簇笙歌。”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山回水转不知远,手中红螺岂须劝。”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王文治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每向东华散玉珂,相於花下酌红螺。”